第12课《渔家傲 秋思》教案--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docx
《第12课《渔家傲 秋思》教案--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2课《渔家傲 秋思》教案--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docx(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课前解读:提到范仲淹,人们自然而然地会想到他那篇有名的岳阳楼记,其“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情怀让后世对他膜拜敬仰。而他并不仅是位满怀政治抱负的文臣,更是一位威震西北边陲的武将。宋康定元年(1040)至庆历三年(1043)间,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延州知州。在他镇守西北边疆期间,既号令严明又爱抚士兵,并招徕诸羌推心接纳,深为西夏所惮服.称他“腹中有数万甲兵”。这首渔家傲秋思就是他身处军中的感怀之作。整首词表现将士们的英雄气概及艰苦生活,意境开阔苍凉形象生动鲜明。上片描绘边地苍凉壮阔的景象,下片写成边战士思乡报国的心情。范仲淹的渔家傲变低沉婉转之调而为慷慨雄放之声,把有关国家、社会
2、的重大问题反映到词里,可谓大手笔。从词史上说,此词首开豪放沉雄开阔的意境和苍凉悲壮的气概,对苏轼、辛弃疾豪放词开辟先路。这首渔家傲是一首边塞词,但并非以军事征战为题材,而是写边塞将士对家乡的怀念,因此不能生硬地用政治的尺度来衡量,而应该用艺术的尺度来衡量。它的艺术功能、艺术力量,在于借景抒情,因此,在教学中我着重从意象、画面和情感三个维度来解读此词并进行教学设计。一、读意象意象是诗歌艺术的精灵。它寄托了诗人的情感或思想的物象。词的上片描写的自然是塞外的秋景。一个“异”字.充领全部景物:秋来早往南飞的大雁,风吼马啸夹杂着号角的边声,崇山峻岭里升起的长烟,西沉落日中闭门的孤城.作者用近乎白描的手法
3、,依次展现塞外独特的事物形象,描摹出一幅寥廓荒僻、萧瑟悲凉的边塞鸟瞰图。特别是词中的“长烟落”很自然地使人想起王维使至塞上中的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为我们铺展开一幕幕苍茫壮观的边塞风光。二、读画面由意象铺展开的一幅幅画面,让人不禁产生疑问与联想:这塞外的秋景“异”在何处呢?首先,异在地域和环境。这一地域”就是塞下”,即西北边疆,或衡阳雁去无留意”的一个偏远所在。衡阳雁去”是“雁去衡阳”的倒装。雁是候鸟,每逢秋季,北方的雁都要飞回南方避寒。古代传说说.雁南飞,到衡阳即止。衡山的回雁峰即因此而得名。所以,王勃才说“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渔家傲秋思里的“衡阳雁去”也从这个传说而来。“
4、无留意”,是说这里的雁到了秋季即向南展翅奋飞,毫无留恋之意。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大雁“无留意呢?是因为这里景象特异,没有亲近感:是因为这里气候寒冷.环境凄清。秋雁毫无留恋之意,更何况在这里成守四年之久的将士们呢?其次,异在声音和形势。四面边声,指边塞特有的声音,如大风、号角、羌笛、马啸等边地的悲凉之声。李陵答苏武书中有“侧耳远听.胡笳互动,牧马悲鸣,吟啸成群,边声四起”。这真是一部塞外大漠悲切苍凉的交响曲。“千峰”之中一座孤城的大门紧紧关闭。这座城池为什么刚到傍晚就早早关闭了城门呢?是因为“四面边声连角起”一-军中的号角声已经说明战事吃紧,“孤城”的形势十分紧张,甚至有可能还处在敌人的包围中。这座
5、早早关闭城门的城池,在落日的斜晖中显得无比壮阔,同时多了一份沉甸甸的沧桑。词人的笔下,满耳的边声是悲戚的,满眼的风景是悲凉的,这一幅幅“奇异”的画面,营造了萧瑟悲凉的意境,增添了孤独寂寞无限思乡的情感三、读情感相异的风景也让诗人想起了远在万里之外的家乡,而这种空间的遥远又调动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浊酒一杯家万里中“一杯浊酒”一个人喝,其中的孤独自是不言而喻。因为,这杯“浊酒”少了曹操”对酒当歌”的那份豪迈少了李白“金樽清酒”的那份轻盈和潇洒,更少了苏轼”把酒问青天”的那份浪漫,却多了“离家万里”的浓重思念。但是,如果说这杯“浊酒”中的厚重仅仅来自对家乡的思念的话,那肯定是不够准确的。其实,这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中语文精品资料 新中考语文精品专题 初中语文课件 初中语文学案 初中语文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试卷 中考作文指导 名著阅读精品资料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