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 单元复习题--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第一单元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 单元复习题--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单元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 单元复习题--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docx(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一单元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 单元复习一、单选题(25题)1随着生产的发展,产品出现了剩余,集体劳动逐渐被个体劳动所取代,由此产生了私有制,随之也出现了阶级,氏族中出现了贵族阶层和平民阶层。这表明( )阶级的出现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阶级和剥削的出现是社会的一种倒退私有制是社会阶级分化的前提和基础阶级分化是原始社会解体的根本因素ABCD2有学者认为:农业产生后才开始进行社会生产,从此人类摆脱了完全依赖自然的被动状态,由消极地适应自然转向积极地改造自然,从自然的奴隶发展为自然的主人。因而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有了农业,才真正开始了人类社会的历史。在此,该学者强调了( )A社会生产促进了农业发展B
2、人类改造自然的必要性C农业对人类文明的重要性D农业发展推动国家产生3埃及、印度、中国、巴比伦、希腊、玛雅等古代文明呈现出多元发展格局,这主要是因为( )A各区域文明小国寡民的状态B大河与高山阻隔了文明交流C自然环境和历史传统的不同D农耕和畜牧经济发展的局限4人类最初的文明分别出现于西亚的两河流域,北非的尼罗河流域、南亚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中国的黄河和长江流域,以及欧洲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地区,各个文明基本独立发展。这表明人类最初的文明( )A在交流与碰撞中发展B呈现多元一体的特点C体现明显的多元特征D全部发源于大河流域5汉谟拉比法典的序言写道:“为了民众的福祉,天神阿努与恩利尔神呼唤了我的名
3、字;为了使正义在国中发扬光大以消灭邪恶与罪行和使强不凌弱,(他们)擢升(我)汉穆拉比虔诚敬神的王公像太阳一样在万民之上光耀全国。”据此可知,汉谟拉比法典( )A宣扬君权神授B强化封建君主专制C巩固等级秩序D维护奴隶主的利益6在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印度、中国和玛雅等文明中都出现过洪水灭世的传说,这说明( )A人类文明间互相交流相互影响B人类文明一元多体C人类早期征服自然的能力有限D人类文明融通包容7它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之一;它是世界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它制定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部太阳历。“它”位于( )A印度河流域B两河流域C尼罗河流域D黄河流域8埃及金字塔为方锥体建筑物,用巨石垒砌而成。塔内有甬道
4、、石阶、墓室等,构成复杂的“地下宫殿”,其中心即为法老木乃伊的存放室。美洲金字塔大多为方基锥形台体,自台基到台上分为多层,正面(或两侧或四周)修建数百级宏伟的石阶,直通塔顶神庙。由此可以判断( )A埃及金字塔的建造体现了法老至上权威B当时印第安社会处于奴隶制度鼎盛时期C当时埃及和美洲存在着一定的历史联系D埃及金字塔的建筑艺术比美洲更为高超9古代印度河流域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古代印度文明以其异常丰富、玄奥和神奇深深地吸引着世人,对亚洲诸国包括中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下面文化成就与古代印度文明有关的是( )A种姓制度B象形文字C洪水与方舟传说D汉谟拉比法典10“世界文学史上,著名的史诗有古希腊的
5、荷马史诗、印度的罗摩衍那和摩诃婆罗多,这些史诗都是由游吟诗人歌唱、口耳相传留下来的。也就是说这些诗是变化的,是根据时代和听众的反映不同而发展的。”据此可知,古代史诗( )A准确传递过往历史B符合当时时代特征C体现各地文化交流D拥有极高史料价值11在古代雅典,无公民权的自由人包括自由民妇女和外邦人。他们有独立的人格,有自由的身份,他们可以作为原告、被告或证人在法庭上发言,但是,他们不能提起公共诉讼,当他们作为被告的时候,必须有人来为他作担保,否则他将被一直关押到审判开始。这说明古代雅典( )A政治体制具有一定局限性B自由人身份受到严格限制C公民与自由人的矛盾尖锐D司法程序凸显了等级色彩12古希腊
6、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在历史中写道:“任何人都可以相信这些埃及人的故事,如果他是轻信的人的话。至于我本人,在这部书中保持那个总的规则,就是把各国的传统照我听到的样子原封不动地记录下来。”由此可知,希罗多德撰写历史遵循的原则是( )A坚持观察判断调查B展现各国传统风貌C保持历史原始信息D根据个人主观意愿13据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记载,约公元前630年前后,铁拉岛七年无雨,颗粒无收,于是铁拉人用抽签的办法从每两兄弟中选一人到非洲殖民。中签者泪流满面地离开家乡,结成生死与共的患难弟兄,终于在异乡开辟出一片新天地。据此可知古希腊的扩张方式为( )A武力扩张B殖民扩张C移民扩张D商业殖民14古代文明交往主要
7、以两种基本形式展开:和平往来与暴力冲突。前者多以友好的经济、文化交流方式展开,而后者多以战争、武力征服及殖民扩张等形式进行。下列叙述属于二者共同影响的是( )A带来的是物质财富的互通有无、精神文化的交汇更新B带来伤亡、痛苦、仇恨及物质上的巨大损失等C文明之间交往不断加强,相互影响不断扩大D文明之间交往断绝,部分文明消失15古代世界的各大文明以不同的方式向外扩展,有武力扩张的方式,也有移民和殖民的方式。造成文明扩展方式不同的最主要因素是( )A生产效率B政治制度C地理环境D经济形态16公元前6世纪,它征服了东到印度河流域,西到巴尔干半岛北部,包括埃及在内的广大地区,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地跨亚、非、
8、欧三洲的大帝国,并数次入侵希腊。“它”指的是( )A罗马帝国B亚述帝国C波斯帝国D亚历山大帝国17“他促使民主氛围浓厚的希腊以主动的姿态同专制主义的东方发生了广泛的交流,在他所征服的地区开始了几百年的希腊化时代。他的事业将世界推入了一个新的方向。”“他的事业”是指( )A建立亚历山大帝国并东征B基本统一阿拉伯半岛C把地中海变为帝国的内海D任用波斯人担任主要职务18公元2世纪,演说家阿利斯提德说,所有的货物,任何曾经创造出来或者生长出来的东西,都在罗马城汇合。他意在说明当时罗马城( )A疆域辽阔B商贸繁荣C法制混乱D农业落后19考古学家在英国东南部的科尔切斯特发掘了一座约建于公元45年的罗马车营
9、遗址,通过粪便化石考证,确认守军的食物有英国北部的野兔、地中海沿岸的尤花果、欧洲大陆草原的牛肉以及西亚的椰枣等。这反映了当时罗马帝国境内( )A农业技术的进步B长途贸易与货币经济繁荣C边疆治理的稳定D不同地区经济联系的加强20有学者指出,基督教希望通过传教把强调个性的希腊文化,强调国家、军团和法律的罗马文化和强调血缘、家庭的日耳曼文化结合起来,这形成了中世纪基督教文明的时代特征。这说明基督教文明( )A产生于久远的欧洲传统文化B为阐释发展欧洲文化而传播C有利于欧洲共同的文化认同D理性思想远多于宗教意识21西亚地区的腓尼基人发明了由22个字母组成的文字,被称为“腓尼基字母”。它发展出古代西亚、埃
10、及以及印度等地的多种字母;又演化出拉丁字母。希腊字母和拉丁字母成为今天欧州几乎所有字母文字的源头。相比于埃及象形文字和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字母文字在广泛流行的主要原因是( )A符号少书写简洁便于记忆B欧亚非大陆之间联系密切C人种迁移促进了文化传播D各地的统治集团重视推动22亚历山大东征时,沿途兴建了许多希腊式的新城。为了扩大帝国统治的社会基础,亚历山大竭力推行马其顿人与东方人融合的政策,倡导马其顿人与东方女子通婚。随着东征,巴比伦的天文学和数学知识也传入了希腊。上述材料说明亚历山大东征( )A是一次掠夺性战争B促进了欧洲经济的发展C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D是一次正义性战争23古代腓尼基人融合象形
11、文字,并简化了楔形文字,将几种旧写法进行重新组合,从而极大地缩短了书写时间。在此基础上,腓尼基人发明了简便的22个字母。据此可知,腓尼基字母的发明( )A标志着日常书写文字诞生B得益于区域文明的交融C体现出西亚文明独具特色D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24历史兴趣小组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时收集丝绸之路、西亚的神话和冶铁技术曾传入希腊等素材,他们研究的主题是( )A帝国的扩张与崛起B中外经济文化交流C文明的传播与交流D中华文明的吸引力25古丝绸之路见证了陆上“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的盛况,也见证了海上“船交海中,不知其数”的繁华。在这条大动脉上,资金、技术、人员等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商品、资源、成果等实
12、现共享罗马、安息等古国欣欣向荣,中国汉唐迎来盛世。这说明( )A亚非拉文明具有共同特征B交通是文明传播的必然前提C文明交融能促进社会发展D商品贸易促进了社会的转型二、材料分析题(3题)2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与农业相关的最重要的改变应该是人口的膨胀。新石器时代的人们放弃了他们旧石器时代前辈们的游荡生活,转而在农田附近永久定居下来。剩余的粮食使得一些人可以把他们的时间和才智集中在自己的专业上,从而脱离了粮食生产。个人可以用粮食或手工制品来换购宝石、珠宝和其他贵重物品。慢慢地,稠密的人口、专业的劳动和复杂的社会关系,一起促成产生了一种全新的社会组织城市。生活在农业社会的人们必须懂得季节的变换,他们
13、逐渐积累起天地关系的知识,并向精确的历法迈出了第一步。新石器时代的神不仅有类似旧石器时代的维纳斯式的形象,还有与生命周期、死亡和再生相关的神灵。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材料二 在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不同地区之间始终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联系和影响。文明之间交往的总趋势是不断加强,相互影响也不断扩大。西亚的农耕技术,逐步传到中亚欧洲和北非一些地区。冶铁技术起源于西亚,从那里扩散到埃及和希腊等地。西亚的神话传入希腊,成为希腊神话的重要内容。希腊最初的雕刻艺术,特别是人像雕刻,在很多方面都模仿埃及。(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原始农业的出现对社会文化的重大影响。(2)人类文
14、明产生的标志有哪些?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随着农业的发展而必定出现一种新的社会组织形式,他的名字叫国家。国家的出现,统治者的出现,职业的分工,村落和城市,也许还有文字所有这些加在一起就叫文明。农业本身不是文明,但农业一定引发文明。文明出现的原因很简单,因为农业造成定居,一旦定居,社会就变得越来越复杂,为了处理这些复杂的关系就需要一种社会机制,也就是社会组织,因此,国家就一定会出现。摘编自钱乘旦西方那一块土材料二 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人类的历史也就是欧亚大陆各文明地区的历史。欧亚大陆的地位何以会如此优越,其主要原因,也许可用著名人类学家弗朗兹博亚兹的观点来说明:人类的历史证明,一
15、个社会集团,其文化的进步往往取决于它是否有机会吸取邻近社会集团的经验。一个社会集团所获得的种种发现可以传给其他社会集团;彼此之间的交流愈多样化,相互学习的机会也就愈多。大体上,文化最原始的部落也就是那些长期与世隔绝的部落,因而,它们不能从邻近部落所取得的文化成就中获得好处。摘编自美斯塔夫理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前、后的世界)(1)根据材料一回答人类文明的出现的标志有哪些?国家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亚大陆的地位有哪些优越之处?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亚历山大在东方被征服各地先后建立起几十座城市,这些城市既是统治当地居民的军事据点,也是经济活动
16、中心,许多随军而来的希腊奴隶主在这些城市里开设手工作坊,经营工商业,与当地居民进行贸易活动。许多随军学者包括工程师、哲学家、地理学家、测量师等专门人才沿途搜集资料,采集动植物标本,与当地人交往。亚历山大发现东方民族并不是他想象的那样愚昧无知,而是具有较高程度的文明的,所以在治理帝国的各项政策上,处处都体现了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精神。但是我们也应看到亚历山大东征毕竟是奴隶制时代赤裸裸的侵略行为,所以这个帝国的建立固然也给被征服地区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摘编自于春英、申芬评亚历山大帝国在历史上的作用材料二 汉朝沿袭中国长久以来的文化传统,是典型的农耕民族,“追求安居乐业,不到不得已,帝国不会轻易越过长
17、城的防线去开拓领土”,因此,汉朝对外的冒险和军事征战十分有限,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影响也以汉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为主。罗马帝国作为一个依靠战争不断壮大的国家,其对外开拓的传统一直影响着罗马帝国各个阶层,“上至元首下至平民,都热衷于冒险和商业贸易”,因此,在罗马和汉朝的经济文化交流中,罗马帝国的主动性更明显。在交流的物种中,罗马帝国对汉朝物品的渴求度远远高于汉朝对罗马商品的渴求度。在罗马社会上丝绸一直都被高度重视,甚至帝国还曾掀起以穿丝绸为时尚的风潮。反观汉朝,虽然罗马的玻璃、钱币、毛织品等对汉朝社会也产生过一定影响,但是由于汉人更崇尚玉的传统,玻璃和钱币在汉代社会生活中的影响有限。摘编自祁潇潇罗马
18、帝国与汉朝经济交流问题探析(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亚历山大东征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马帝国与汉朝经济文化交流的不同之处。(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文化交流的认识。试卷第5页,共6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参考答案:1B【详解】根据材料“随着生产的发展,产品出现了剩余,集体劳动逐渐被个体劳动所取代,由此产生了私有制,随之也出现了阶级,氏族中出现了贵族阶层和平民阶层。”可知,生产力的发展,产品出现剩余,产生私有制,而后产生阶级,因此阶级的出现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私有制产生后,阶级也随之出现,氏族中出现了贵族阶层和
19、平民阶层,因此私有制是社会阶级分化的前提和基础;与题意相符,B项正确;判断社会的进步或者倒退,是依据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因为生产力的发展与推动,促使阶级和剥削的出现,是社会和历史的进步,而非倒退,说法错误,排除A项和C项;根据唯物史观理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发展是原始社会解体的根本原因,而非阶级分化,说法错误,排除D项。故选B项。2C【详解】结合题干“有了农业,才真正开始了人类社会的历史。”可知,这种观点认为农业产生后,才有人类社会,实际上人类社会在于农业出现,因此这种观点是强调农业对人类文明的积极影响,C项正确;根据材料“农业产生后才开始进行社会生产”可知,材料中该学者认为先有农业后
20、有社会生产,材料只是交代农业和社会生产的先后没有交代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排除A项;材料主要强调的是农业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没有强调人类改造自然的必要性,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主要信息是农业对人类文明的重要性,没有体现农业发展推动国家产生,排除D项。故选C项。3C【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埃及、印度、中国、巴比伦、希腊、玛雅等古代文明之所以呈现出多元发展格局,主要原因还是在于这些文明所处的自然环境存在较大差异,导致文明发展各具特色,C项正确;除了希腊外的其他文明并不是小国寡民的状态,排除A项;大河与高山阻隔了文明交流是导致多元格局的影响因素,但不是主要因素,排除B项;农耕和畜牧经济的发展是文明产生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历史精品资料 新高考历史精品专题 统编版高中历史资料 高中历史课件 高中历史学案 高中历史设计 高中历史试卷 高考历史指导 高中历史练习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88068927.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