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题题型分类突破 信息提取类 讲义-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docx





《材料题题型分类突破 信息提取类 讲义-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材料题题型分类突破 信息提取类 讲义-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docx(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材料题题型分类突破 信息提取类题型分析信息提取型材料解析题是高考命题的主要题型之一,分为纯文字材料题和图文结合题两种类型。所谓信息提取型材料解析题就是指以历史文字材料、图片、表格作为题目材料主体的非选择题。这种试题引用古今中外的史料或当今的历史评论和丰富多彩的历史图片、表格等,具有材料来源广、信息容量大、能力层次高、考查功能强等特点。它旨在考查运用已学过的知识,从未见过的材料中解读、汲取、整理出具有史学价值的信息的能力,考查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历史现象和历史观点,客观描述和阐释历史事物的规律、特征,分析、比较、归纳、评价、论证历史问题,独立地对历史问题和历史观,点提出不同
2、看法、认识等学科能力。方法点拨一个前提:读懂、弄通和透彻理解材料。尤其是古文史料,必须明确其中的主题概念,以及说明的主要问题,而后弄清史料体现的历史主题。两个原则:一是立足材料,二是联系课本。首先是立足材料,材料所展示问题的角度不一定与课本完全相同;联系课本是必要的,应该把材料所反映的内容与所学课本的相关知识挂钩,运用所学的知识和观点进行评论和解析。两个充分:一是充分获取有效信息,二是充分利用有效信息。所谓有效信息是指回答问题、解析材料可以利用的信息,这是答好材料题的关键。因此充分利用有效信息去解答问题,同样是得分的保证。五个步骤:读(审题)找(关键信息)接(嫁接相关知识)转(转换文字材料信息
3、和知识)答(组织答案,要做到要点化、序号化、段落化、提示化)。 题型示例1. 2022湖北卷.20【历史中的人】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照片是触摸历史脉搏、感受生命温度的媒介。围绕“历史中的人”,提取以下一幅或多幅照片信息,自拟论题,展开论述。(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答案】(12分)示例1:人在历史旅途中照片,往往定格了历史的一瞬间,前人的“生活”,是后人眼中的“历史”。1912年,民国政府颁布“剪发令”,视剪发为新国民的象征,开启了剪发易服的移风易俗之旅。图2所展示的梅兰芳,正是这一大历史的写照。照片中,梅兰芳剪辫后的新影,干净、利落、阳光,跃然成为民国的新民之一
4、。图4是1977年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考生,每个人都用来之不易的考试迎接自己新的命运关于知识和希望的命运。对于每个生活中的个体来说,这是个人一生中的关键一刻。对于历史而言,这是中国的关键一刻。照片中的梅兰芳和考场中的考生,皆是历史中的人。照片让我们看到人在历史中的真实状态,人也在永远的历史旅途中。此刻的“我”,终将是历史中的“他”。示例2普通人的历史瞬间马克思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然而在历史书写中,总是以英雄人物、帝王将相为主角,往往忽略了对社会普通民众的生活经历的记录,而这些照片恰恰记录了普通人在重大历史事件中的瞬间。1929年席卷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大危机,受影响的不仅仅是大量失业工人,
5、照片上的孩子们更是受害者。年幼的他们不得不举着牌子,为其失业的父亲呼吁就业的机会。他们的声音尽管微弱,却被照片记录下来,深深的震撼着我们,让我们直观的感受到大危机中普通人的命运,感受到了生命的温度。通过这些普通人的照片感受历史可以让我们增加对历史的感性认识,让书本上的历史变得鲜活起来。【解析】首先,据图2“1912年剪发后的梅兰芳”图4“1977年参加高考的学生”结合所学得出论题:人在历史旅途中。其次,据图结合所学进行论述,先综述,结合所学得出照片,往往定格了历史的一瞬间,前人的“生活”,是后人眼中的“历史”。再分述,据图2“1912年剪发后的梅兰芳”结合所学可从背景、内容等角度入手;即191
6、2年,民国政府颁布“剪发令”,视剪发为新国民的象征,开启了剪发易服的移风易俗之旅。图2所展示的梅兰芳,正是这一大历史的写照。照片中,梅兰芳剪辫后的新影,干净、利落、阳光,跃然成为民国的新民之一。据图4“1977年参加高考的学生”结合所学可从背景、内容等角度入手,即图4是1977年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考生,每个人都用来之不易的考试迎接自己新的命运关于知识和希望的命运。对于每个生活中的个体来说,这是个人一生中的关键一刻。对于历史而言,这是中国的关键一刻。最后,总结升华,照片中的梅兰芳和考场中的考生,皆是历史中的人。照片让我们看到人在历史中的真实状态,人也在永远的历史旅途中。此刻的“我”,终将是历史中
7、的“他”。2.2021山东卷. 17(13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小英雄”材料 图5为清末儿童读物启蒙画报创刊号(1902年6月23日)刊发的小英雄歌。附录:小英雄歌(节选)小英雄,慧且聪,风姿豪迈天骨冲。英雄本原有二事,为子当孝臣当忠。读书须知辨邪正,圣经贤传相辉映。小英雄,雄且英,家之麟凤国之桢。小英雄,休云小,少不好学行将耄。古人因文能见道,今人开智宜阅报。图5提取材料信息,对画报塑造的“小英雄”形象加以阐释。(13分)【考点】晚清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解析】这一题属于开放性试题中的历史阐释题,考查考生结合所学和材料分析阐释历史现象的能力。首先,要从题干提供的图文信息中提取与“小英雄”相
8、关的信息。从材料的出处可以得出时空为清末(1902年),启蒙画报创刊号说明其目的是要通过画报这一大众传媒来启蒙民众或者青年人,从画报中的图片看,墙上有挂着的火枪(代表利用先进的武器保家卫国)、地球仪(表明要有开放的世界眼光)等;由附录中的小英雄歌中的歌词“孝”、“忠”、“圣经贤传”(代表青年人继承中国的精忠报国优良传统),“慧且聪”、“好学”、“开智”(代表青年一代积极学习先进的知识和本领,具有渊博的知识),“雄且英”、“风姿豪迈”(表明青年一代具有爱国和英雄的豪情壮志与精神风貌)等。然后,整合信息,形成思路。结合历史阐释的基本思路,大致要阐释小英雄形象的内涵、形成的时代背景和进行积极评价。具
9、体来说,上述画报塑造了一个接受了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和西方近代思想文化教育的青年形象,他具有世界眼光,踌躇满志、意气风发,随时准备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挺身而出、建功立业的雄心和壮志(内涵)。之所以要塑造这样的小英雄形象,是由于清末随着辛丑条约签订,列强的侵略进一步加深,面对民族危机,需要一批立志报国、救民于水火的青年人;同时,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为其准备了一定的物质基础;西方民主启蒙思想的传入使得民族主义思想被激发(时代背景)。在这样的背景下,小英雄形象反映了近代先进的中国人为追求民族的独立和国家的富强不断探索、积极进取的坚强决心和精神风貌。【答案】(一)信息提取信息举例:清末、1902年;画报
10、、阅报;火枪、地球仪;孝、忠、圣经贤传;慧且聪、好学、开智;雄且英,风姿豪迈等。(若从图中提取其他有效信息并加以阐释,言之有理,即可得分。)层次要求:层次1:不能根据试题要求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层次2:提取信息不够完整,只能从材料中获取部分有效信息;层次3:全面提取材料信息,并对信息进行恰当的归纳整理。(二)历史阐释阐释内容:(1)“小英雄”形象产生的时代背景;(2)“小英雄”形象的内涵;(3)“小英雄”形象的评价。层次要求:层次1:没有对历史信息进行解释说明;层次2:能在历史信息和相关历史现象之间建立起简单联系;层次3:能在历史信息和相关历史现象之间建立起恰当联系,并分别加以阐释说明;层次
11、4:能结合时代背景,在历史信息和相关历史现象之间建立起逻辑关系,并在概括归纳的基础上,进行多角度的阐释说明。 最新题型1(2023山东烟台一模17)(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提取材料信息,对画报描绘的“女士走马”现象加以阐释。(15分)【答案】(15分)(一)信息提取信息举例:清末、1907年、北京;女学生、骑马;嘲笑、辩解;自强、花木兰、谁国夫人等。(若从材料提取其他有效信息并加以阐释,言之有理,即可得分。)层次要求:层次1:不能根据试题要求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层次2:提取信息不够完整,只能从材料中获取部分有效信息;层次3:全面提取材料信息,并对信息进行恰当的归纳整理。(二)历史阐释
12、阐释内容:(1)画报描绘现象的时代背景;(2)画报描绘现象的内涵;(3)画报描绘现象的评价。层次要求:层次1:没有对历史信息进行解释说明;层次2:能在历史信息和相关历史现象之间建立起简单联系;层次3:能在历史信息和相关历史现象之间建立起恰当联系,并分别加以阐释说明;层次4:能结合时代背景,在历史信息和相关历史现象之间建立起逻辑关系,并在概括归纳的基础上,进行多角度的阐释说明。画报描绘的女学生骑马上街,反映了女子的自由与解放;路人的嘲笑,反映了一部分人的保守;画报作者的辩解反映了对社会新风尚的支持,也对国民自强救国的厚望。(6分)“女士走马”现象折射出当时鲜明的时代特征。近代民族危机加深,激发国
13、人自强救国的意识;近代新式学堂尤其是女学堂的创办,西方思想的传播,使女性获得一定的自由与解放;而传统观念与思想仍然根深蒂固,影响人们对社会风气变化的认知。(6分)“女士走马”现象反映了社会转型过程中新旧观念的冲突与碰撞。但新思想新风尚的出现与发展,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3分)【解析】首先需要提取材料信息,如根据材料的出处、附文说明可以提取“清末、1907年、北京;女学生、骑马;嘲笑、辩解;自强、花木兰、谁国夫人等”。然后对画报描绘现象的时代背景、内涵、评价进行阐释,结合所学晚清时期社会变革的时代背景、内容和影响进行阐释,如:画报描绘的女学生骑马上街,反映了女子的自由与解放;路人的嘲笑,反映了
14、一部分人的保守;画报作者的辩解反映了对社会新风尚的支持,也对国民自强救国的厚望。“女士走马”现象折射出当时鲜明的时代特征。近代民族危机加深,激发国人自强救国的意识;近代新式学堂尤其是女学堂的创办,西方思想的传播,使女性获得一定的自由与解放;而传统观念与思想仍然根深蒂固,影响人们对社会风气变化的认知。“女士走马”现象反映了社会转型过程中新旧观念的冲突与碰撞。但新思想新风尚的出现与发展,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2(2023山东济宁一模17)(14分)图像资料是具有直观性的历史记忆,但历史记忆夹杂着个人偏见,所有的历史场景都不可能自然呈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提取图片信息,请你以一位历史观察者的身
15、份,以“观察、见证、遥想”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14分)(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答案】(14分)(一)信息提取(6分)信息举例:清末、1907;画报、好学、自强;冒雨、德国军人的严肃认真、中国官员的抓耳挠腮等 。(若从图中提取其他有效信息并加以阐释,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层次要求:层次 1:不能根据试题要求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0分);层次 2:提取信息不够完整,只能从材料中获取部分有效信息(13分);层次 3:全面提取材料信息,并对信息进行恰当的归纳整理(46分)。(二)表述成文层次要求(8分)层次 1:没有以历史观察者的视角对材料信息进行说明,没有说明材料信息
16、能作为怎样的历史见证,没有结合材料信息剖析时代特征(0分);层次 2:能以历史观察者的视角对材料信息进行简单说明,能对材料信息能作为怎样的历史见证简单说明,能结合材料信息简要剖析时代特征(14分);层次 3:能以历史观察者的视角对材料信息进行恰当说明,能充分说明材料信息能作为怎样的历史见证,能结合材料信息深刻剖析时代特征(58分)。【解析】题目要求以“观察、见证、遥想”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故对于材料的分析需根据材料提取信息内容并针对于对应的词汇内容进行分析与解释,故提取信息:清末、1907;好学、自强;冒雨、德国军人的严肃认真、中国官员的抓耳挠腮等。首先根据漫画材料明确时间:1907年。此时属
17、于清末,故此漫画描绘内容处于晚清中华民族内忧外患的危机时期,为救亡图存清政府自上至下的实行清末新政改革学堂教学及新兵训练,以维护自身统治。此为清末时期作者作为时代的见证者。其次据漫画旁文字内容提示,德军冒雨参观晚清中国学堂且呈现出严肃认真的态度与形象;而中国官员却在会面中表现出抓耳挠腮的形态,两者之间德军的认真严谨与中方的漫不经心的形象形成鲜明对比。此为清末时期作者作为时代的观察者。最后,面对中西方两者之间这样的对比,作者产生了担忧,按照如此的表现发展下去,中国的未来甚是堪忧,故亟需自强。此为通过作者的观察及自身的见证对于未来的遥想。3(2023广东江门一模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18、分)伊尹曾辅佐商汤灭夏,建立商朝。汤死后,伊尹继续相辅佐汤之孙太甲。表4为有关伊尹的历史叙述。表4材料1因太甲不能施行仁义,伊尹放之于桐宫。后太甲悔过自责,于是伊尹迎回太甲。重新当政的太甲注重德行,使国泰民安。(汉)史记殷本纪材料2商汤死后,伊尹囚禁太甲于桐宫,自立为王;七年后太甲逃出,杀死伊尹,夺回王位。(战国)竹书纪年材料3辛亥卜,至伊尹,有一牛。甲戌卜,其执伊,侑,岁。(甲骨文记录显示,伊尹死后的300余年间一直受到商王的尊崇,祭祀地位介于殷先王与先公之间)(商)甲骨卜辞提取材料中的一个或多个信息,得出一个结论,并结合所学的历史知识予以阐释。(要求:结论源自材料,结论明确,史论结合,表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历史精品资料 新高考历史精品专题 统编版高中历史资料 高中历史课件 高中历史学案 高中历史设计 高中历史试卷 高考历史指导 高中历史练习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