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论语十二章》---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pptx
《第11课《论语十二章》---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1课《论语十二章》---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pptx(4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论语十二章作者孔子作 品 介 绍论语,是春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记录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文集,成书于战国前期。全书共2020篇篇492492章章,以语录体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及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教育原则等。论语共二十篇,东汉列为“七经”之一,南宋朱熹把论语论语与大学大学中庸中庸孟孟子子合称为“四书”。作 品 介 绍语录体:语录体:中国古代散文的一种体式。常用于门人弟子记录导门人弟子记录导师的言行师的言行,有时也用于佛门的传教记录。偏重于只言片语的记录,短小简约,不重文采,不讲求篇章结构,也不讲求段落、内容间的联系,
2、还没有构成单篇的、形式完整的篇章,故称之为语录体。作 品 介 绍作品多为语录,但辞约义富,有些语句、篇章形象生动,其主要特点是语言简练,浅近易懂,语言简练,浅近易懂,而用意深远而用意深远,有一种雍容和顺、纡徐含蓄的风格,能在简单的对话和行动中展示人物形象。论语首创语录体写法,语言精警生动,充满智慧,格言警句,美不胜收。文字简约质朴,但语约意丰。成 书 过 程论语是孔门弟子集体智慧的结晶。早在春秋后期孔子设坛讲学时期,论语主体内容就已初始创成;孔子去世以后,他的弟子和再传弟子代代传授他的言论,并逐渐将这些口头记诵的语录言行记录下来,因此称为“论”;论语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因此称为“语”。
3、清朝赵翼解释说:“语者,圣人之语言,论者,诸儒之讨论也。”其实,“论”又有纂的意思,所谓论语,是指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记载下来编纂成书。其编纂者主要是仲弓、子游、子夏、子贡,他们忧虑师道失传,首先商量起草以纪念老师。然后和少数留在鲁国的弟子及再传弟子完成。孔子(前551前479)名丘丘,字仲尼仲尼,鲁国陬邑zu y(今山东曲阜q f东南)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儒家学派的创始人的创始人。其思想核心是“仁”,认为“仁”即“爱人”。作 者 介 绍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不仁,无所偏爱,没有对谁“仁”或者“不仁”,一切都顺其自然。在老子
4、看来,“不仁”才是真正的“仁”,才是真正的“道”。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世间的圣人应该效法天地,对待百姓无所偏爱,任其自然,这才是圣人之道。他不求仕,集中精力从事教育及文献整理工作。一生培养弟子三千余人,身通六艺(礼、乐、射、御、书、数)者七十二人。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一整套教育理论,如因材施教、学思并重、举一反三、启发诱导等教学原则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教学精神,及“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和“不耻下问”的学习态度,为后人所称道。孔子一生的主要言行,经其弟子和再传弟子整理编成论语一书,成为后世儒家学派的经典。作 者 介 绍六艺,指中国周朝贵族教育体系中的六种技能,即:礼、乐、射、御、书、数
5、。四书:四书:大学论语中庸孟子五经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六经: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但后来亡于秦末战火,只剩下五经。(孔子晚年整理)六六艺艺 礼(礼节)、乐(音乐)、射(射箭技术)、六艺指六种技能:御(驾驶马车的技术)、书(书法)、数(计算、数学)。六本古代经典,即六经:诗书礼 乐易春秋学习这十二章论语,我们能学到哪些东西?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个人修养、珍惜时间珍惜时间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f)!不舍昼夜”川上:河边 逝:往、离去 斯:代词,这,指河水 夫:语气词,用于句末,表示感叹 孔子在河边说:逝去的一切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课 文 讲 解夫:a)用在一句话的开始:夫战,勇
6、气也。b)用在一句话的末尾或句中停顿的地方表示感叹。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朱熹从理学家的立场出发将这句话的意思概括为四个字“进学不已进学不已”,也就是说要不断地学习,这个解释对于我们的学习态度仍然具有很好的启发意义。孔夫子的本意也包涵了这一层意思,与孔子一生“学而不厌”的治学态度是吻合的。然而,这是孔子在考察宇宙,体触万物时生发出的精粹思想,有更为普遍的意义,那就是要我们珍惜时光珍惜时光。自然界、人世间的万事万物,无一不是逝者,无一不像河里的流水一样昼夜不停地流,一旦逝去,便不会回来。所以,我们要珍惜现有的一切。故后人多用来指时间像流水一样不停的流逝,感慨人生世事变换之快,
7、亦有惜时之意在其中。第十章:孔子感叹时光的流逝,劝人要珍惜时间。课 文 讲 解学习方法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时:按时 习:温习 说:同“悦”,愉快 朋:志同道合的人 知:了解 愠:生气、恼怒 君子:指有才德的人孔子说:“学习了然后按时温习所学的知识,不也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快乐吗?人们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恼怒,不也是一个有才德的人吗?”第一句讲的是学习的方法;第二句讲的是学习的乐趣;第三句讲的是为人态度,属于个人修养范围。课 文 讲 解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温:温习 故:学过的知识 而:连词
8、,表承接,就 知新: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 可:可以 以:凭借 为:做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可以凭借(这)做老师了。”课 文 讲 解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第四章:讲学习方法学习方法,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因为只“温故”而不独立思考,决然达不到“知新”的目的。一定要将知识融会贯通,将知识融会贯通,能在温习旧知识中有所发现能在温习旧知识中有所发现,才“可以为师”。“温故而知新”是孔子对我国教育学的重大贡献之一,他认为,不不断温习所学过的知识,从而可以获得新知识。断温习所学过的知识,从而可以获得新知识。这一学习方法不仅在封建时代有其价值,在今天也有不可否认的
9、适应性。人们的新知识、新学问往往都是在过去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因此,温故而知新是一个十分可行的学习方法。课 文 讲 解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而:连词,表转折,却 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殆:疑惑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思考却不学习就会疑惑。”“学学”与与“思思”缺一不可。缺一不可。“学学”是是“思思”的基础,的基础,“思思”要在要在“学学”中进行,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中进行,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第五章:讲学习方法,阐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强调要把“学”和“思”结合起来。课 文 讲 解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
10、近思,仁在其中矣。”博学:博览群书、广泛学习 笃志:坚定志向。笃:坚定 切:恳切 仁:仁德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并且坚定志向,恳切地发问求教,多思考当前的事情,仁德就在其中了。”课 文 讲 解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这里又提到孔子的学习方法。修德进学的门径:学欲广博,志欲坚定,学欲广博,志欲坚定,外问于人,内思于心。外问于人,内思于心。既要广博地学习,又要有一个追求的中心既要广博地学习,又要有一个追求的中心,这就叫“博学而笃志博学而笃志”。既要多问问题,又不要好高骛远,不切实际地空想,而要多既要多问问题,又不要好高骛远,不切实际地空想,而要多 想当前想当前
11、的事情,与自己的实际情况密切相关的事情的事情,与自己的实际情况密切相关的事情,这就叫“切问而近思切问而近思。”学习的关键在于自身的体会,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所以,一定要从自身处去问,接近处去思。第十二章:又提到学习的方法“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课 文 讲 解学习态度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知:懂得 之:代词,它,指学问和事业 者:代词,的人 好:喜爱,爱好 乐:以为快乐孔子说:“懂得某种学问和事业的人比不上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比不上以研究这种学问和事业为快乐的人。”课 文 讲 解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一章指出了学习的三种境界知之、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中语文精品资料 新中考语文精品专题 初中语文课件 初中语文学案 初中语文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试卷 中考作文指导 名著阅读精品资料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