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登飞来峰》-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ppt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登飞来峰》-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登飞来峰》-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pptx(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陈子昂登上幽州台,发出了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感慨,杜甫遥望泰山,喊出了定要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决心,王安石登临飞来峰,又会有何感慨呢?让我们跟随诗人去登飞来峰21 21 古代诗歌五首登飞来峰 王安石王安石学习目标1 1、诵读诗歌,把握节奏和语气。、诵读诗歌,把握节奏和语气。2 2、想象诗中景色,体会诗歌哲理。、想象诗中景色,体会诗歌哲理。3 3、品析手法,感受诗歌妙处。、品析手法,感受诗歌妙处。4 4、课内外联读,体会唐诗宋诗区别。、课内外联读,体会唐诗宋诗区别。读一读登飞来峰 王安石王安石 飞来山上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见日升。不畏浮云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
2、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最高层。诵读诗歌,读出节奏,把握韵律记一记寻古代长度单位。八尺(一说七尺)为一寻。浮云在山间浮动的云雾。常把浮云比喻奸邪小人。如李白登金陵凤凰台:“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缘因为。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词义,读懂意思参考译文飞来峰顶有座高耸入云的塔,听说鸡鸣时分就可以看见旭日升起。只因为我站在飞来峰顶,登高望远心胸宽广,不怕层层浮云遮住我那远眺的视野。知识卡片 “一尺”是男子大拇指与食指之间的跨度。“咫尺天涯”(天涯很远,咫尺很近。)“尺”以男子的手测量,而“咫”以女子的手测量。因为男子的手一般会大于女子,所以“尺”比“咫”长。“一寸”指手腕向里三指,一般来说,
3、八寸为咫,十寸为尺。“寻”和“仞”相当于一个人伸开臂膀的长度。身高用尺,高度用仞,长短用寻,测量土地用步。1尺=10寸 1寻=1仞=8尺 1丈=10尺 1常=2寻=16尺 寸寸咫咫尺尺 寻寻、仞仞丈丈常常 金庸小说裘氏三兄妹,分别是裘千丈(大哥),孪生弟弟裘千仞(二弟),裘千尺(三妹)。了解作者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宋仁宗皇祐二年(1050年)夏,王安石在浙江鄞(Yn)县知县任满回江西临川故里时,途经杭州,写下此诗。这首诗是他初涉宦海之作。此时诗人只有30岁,抱负不凡,正好借登飞来峰一抒胸臆,寄托壮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中语文精品资料 新中考语文精品专题 初中语文课件 初中语文学案 初中语文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试卷 中考作文指导 名著阅读精品资料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