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份试卷合集】衡水市名校2019-2020学年化学高一上期末考试模拟试题.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9份试卷合集】衡水市名校2019-2020学年化学高一上期末考试模拟试题.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9份试卷合集】衡水市名校2019-2020学年化学高一上期末考试模拟试题.pdf(5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19-2020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末模拟试卷一、单选题1 .下列物质不属于合金的是()A.黄铜 B.青铜 C.不锈钢 D.水银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N、0、F最高正价依次升高B.锂、钠、钾、锄单质与水反应置换出氢气越来越难C.F z、C l2,B m、L 单质的熔点逐渐降低D.Al3 N a O-微粒半径依次增大3 .一定量的KC l O s中加入浓盐酸发生反应:KC 1 O3+6 HC 1 (浓)=KC 1+3 C 12 f +3 H20,其中发生氧化反应的元素和发生还原反应的元素的质量之比为A.1;6 B.6:1 C.1:5 D.5:14 .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口碘的是A.
2、铁与氯化铁溶液:F e+F e三F eB.硫酸与氢氧化钢溶液的反应:B a+n H-+H+S 0=B aS 0 4 I +H20C.铜与浓硫酸:2 H CU=CU2+H21D.碳酸钙与稀盐酸:C aC 0 3+2 H*=C+C 0 2 1+比05 .用如图中装置进行实验,实验一段时间后,现象与预测不一致的是中物质中物质实验预测A浓氨水酚酸试液中溶液变为红色B浓硝酸淀粉KI溶液中溶液变为蓝色C浓盐酸浓氨水大烧杯中有白烟D饱和的亚硫酸溶液稀澳水中无明显变化A.A B.B C.C D.D6 .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萃取操作时,应选择有机萃取剂,且萃取剂的密度必须比水大B.分液操作时,下层液体从分
3、液漏斗下口放出后再将上层液体从下口放出到另一个烧杯中C.蒸馆操作时,应使温度计水银球靠近蒸银烧瓶的支管口处D.蒸发结晶时应使混合物中的水分完全蒸干后,才能停止加热7 .当反应条件(如温度、浓度或物质的量等)发生改变时,下列不会引起生成物发生改变的是A.N a 和 G B.F e 和 HN O 3 C.A1 C L和 N aO H D.F e 和 C b8 .有一包实验室回收的固体粉末,可能含有N a2 c。3、N aC K C uS04 F e C b、F e C l2 M gC L、N a2 s0”中的一种或几种,现进行如下实验:取少量固体溶于水中,得到澄清透明溶液,将该溶液分成三份在其中一
4、份溶液中滴加B aC b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再加入稀盐酸,沉淀不溶解第二份溶液中滴加硝酸酸化的AgN O s,有白色沉淀第三份溶液中滴加K SC N 不显红色,再滴加双氧水,溶液显血红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固体中一定不含有C uSO,、F e C laB .固体中一定不含有N a2 cO 3、一定含有N azSO,C.固体中一定含有F e C k,不一定含有N aC lD.另取一份溶液,滴加N aO H 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说明固体中含有M gC b9 .不能用组成元素的单质直接反应得到的物质是A.N O B.F e C L C.S02 D.N H31 0 .下列对浓硫酸的叙述正确的是A.
5、常温下,浓硫酸与铁、铝不反应B.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故能使蔗糖炭化C.浓硫酸可作上、N H 3 等气体的干燥剂,表现脱水性D.浓硫酸和铜片加热时发生反应,表现酸性和氧化性1 1 .下列物质中,不 属 于“城市空气质量日报”报道的污染物是()A.二氧化氮 B.二氧化硫C.可吸入颗粒物 D.二氧化碳1 2 .在无色强酸性溶液中,下列各组离子能够大量共存的是()A.C 1 一、N a N 03 C a2 t B.N H/、H C O3 C l K*C.K B a2 C l SO?D.C u2 N H A I C l-1 3.下列关于硅及其化合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硅可用于制造光导纤维B.水泥、玻
6、璃、水晶饰物都是硅酸盐制品C.可用反应 N azSi()3+2 H C l-2 N aC l+H zSi()3 (胶体)制取硅酸D.SiO z既能与H F 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所以Si。?是两性氧化物1 4 .下列各组物质,按化合物、单质、混合物顺序排列的是()A.F e(0 H)3 胶体、白磷、石灰乳 B.干冰、铁、氯化氢C.烧碱、液态氧、碘酒 D.空气、氮气、明帆1 5 .下列实验方法或操作正确的是()分离水和酒精水D.稀释浓硫酸1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k、SO?均能使品红溶液褪色,说明二者均有氧化性B.分别充满HC1、NHs的烧瓶倒置于水中后液面均迅速上升,说明二者均极易溶于水
7、C.F e与稀HNOs、稀 LSO,反应均有气泡产生,说明F e与两种酸均发生置换反应D.常温下,铜片放入浓硫酸中,无明显变化,说明铜在冷的浓硫酸中发生钝化1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用火箭燃料发射“天宫二号”的过程中,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B.“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其中钢指的是铁的合金C.“声如罄、薄如纸”,瓷器的原料高岭土 AkSizOsSH),可表示为:AI2O3 2SiOz 2HQD.“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诗句中体现的屠呦呦对青蒿素的提取属化学变化1 8.下表各组物质之间通过一步反应不能实现如图所示转化的是()选项abcASiSi02HzSiOsBSO 2S03H2sO
8、4CNaOHNa2cO3Na2sO4DNON02H N O 3A.A B.B C.C D.D1 9.如果a g 某气体中所含有的分子数为b,则 c g 该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式中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22.4bcA.KT LaNA)22.4ba 22.4ac 22.4bB.L C L D.CNA bNA acNA2 0.在标准状况下,将&和 NO?按 1:4 的体积比充满干燥烧瓶,把烧瓶倒置于水中,瓶内液体逐渐上升,假设烧瓶内溶液不扩散,最终烧瓶内溶液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J_4A.i4nol,L-1 B.5mol,L-1 C.281noi L-1 D.42moi,L-12 1.锌 与
9、100mL 18.5molL 的浓硫酸充分反应后,锌完全溶解,同时生成气体甲35.84L(标准状况)。将反应后的溶液稀释至1 L,测得溶液中c(I)=0.1 m o l/L,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反应中共消耗1.8molH2s0,B.气体甲中SO?与上的体积比为7:1C.反应中共消耗1.6molZnD.反应中共转移3.2m ol电子2 2.下列变化过程不涉及化学反应的是ABCD:1 Y,、食醋除水垢转轮排字燃放鞭炮司母戊鼎表面出现铜绿A.A B.B C.C D.D2 3 .下列溶液中,常温下可以用铁制容器装运的是A.浓硝酸 B.浓盐酸 C.硫酸铜溶液 D.稀硫酸2 4 .下列化学过程中,涉
10、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实验室制取氧气 B.萃取碘水中的碘 C.粗盐提纯 D.用海水制取蒸储水2 5 .有关物质及其用途的描述,正确的是()AI 2 O 3 (作耐火灯埸)K AI (SO。2 1 2 H20 (作净水剂)F e 2(h(作黄色油漆和涂料)N aH C O s(作食用碱)钠、钾、锢、领等化合物(作烟花的焰色)N azO M 作呼吸面具供氧剂)A.B.C.D.全部二、填空题2 6 .氨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产品,其化学式为,具有 气味,密度比空气的(填“大”或“小”),(填“易”或“难”)溶于水,因此,收集氨气应采用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法。三、推断题
11、2 7 .现有金属单质A、B、C和气体甲、丙以及物质D、E、F、G、H,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图中有些反应的生成物和反应的条件没有标出)。金属C的名称气体丙的分子式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反应四、综合题2 8 .I.工厂采用含硫酸和氢氟酸的溶液作为矿物中稀有元素的萃取液,生产要求该萃取液中硫酸的浓度为 3 mol/L,氢氟酸的浓度为8 mol/L o现有一批回收酸液共4 0 0 L,经测定其中氢氟酸浓度为1 2mol/L,硫酸的浓度为1 mol/L.现要用此回收酸液配制上述萃取液,在4 0 0 L回收酸液中加入L (小数点后保留一位有效数字)密度为1.8 4 g/cn?、浓度
12、为9 8%的浓硫酸,然后,即可得到符合要求的萃取液。I I.某混合溶液中可能大量含有的离子如下表所示:为探究其成分,某同学将Na逐渐加入到上述混合溶液中并微热,产生沉淀和气体的物质的量与加入NazOz的物质的量的关系分别如图所示。阳离子H+、K+、A l t NH/、Mg2+阴离子cr O H,C O32 AI O2(1)该溶液中一定含有的阳离子是,其对应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溶液中一定不存在的阴离子是。(2)写出沉淀减少的离子方程式.五、实验题29 .(1)选择下列实验方法分离物质,将分离方法的序号填在横线上。A 萃 取 B 升华 C 结晶 D 分液 E 蒸储 F 过滤分离饱和食盐水与沙子的混
13、合物。从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混合液中获得硝酸钾晶体。分离CC1,(沸点为76.75 C)和甲苯(沸点为110.6 C)的互溶混合物。已知丙酮(C3H60)通常是无色液体,不溶于水,密度小于Ig/mL,沸点约为55 C。要从水与丙酮的混合液里将丙酮分离出来。一分离NaCl固体和单质碘固体的混合物。(2)某溶液中含有较大量的C、C032-.O f 等三种阴离子,如果只取一次该溶液就能分别将三种阴离子依次检验出来,下列实验操作顺序正确的是。滴加Ba(N03”溶液 过滤 滴加AgNOs溶液 滴加Mg(N03”A.B.C.D.30.为了验证氯气的氧化性,将氯气分别通入K I溶液、H2s溶液、FeBn溶液中:
14、(1)如果要将中反应后的单质氧化产物从水溶液中分离,需 先 进 行(填 操 作 名 称),然后进行分液即可;(2)溶液中出现淡黄色的沉淀,且反应后溶液呈强酸性,试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振荡,溶液呈黄色,罗同学提出溶液变色的原因可能生成B n 或 F e*请问他该如何通过实验确认生成Bn(限选用的试剂有:酸性高锌酸钾溶液、氢氧化钠溶液、四氯化碳、硝酸银溶液、淀粉一碘化钾溶液);如果生成的是F e ,请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4)已知:I.氧化性 Cl2HI03Br2Fe3tI2II.2Fe+2=2Fe2*+L将 FeBr?、FeL和 HBr(强酸)溶于水,往溶液中通入过量C
15、 b,各反应或生成的微粒随氯气通入量的变化如下图所示n ai/mol0.4请回答:通过实验如何证明ab段反应已开始进行c 点之前溶液中的阴离子总物质的量最大时为 mol;cd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参考答案】*一、单选题题号1234567891 01 11 21 31 41 51 61 71 8答案DDDDDCDCBDDACCABDA题号1 92 02 12 22 32 42 5答案ACBBAAA二、填空题2 6.N H3 刺激性 小 易 向下排空气三、推断题2 7.铁 H C 1 2 N a+2 H2O=2 N aO H+H2 f 3 N aO H+F e C l3=F e(O H)3
16、I +3 N aC l四、综合题2 8.1 加水稀释至 6 0 0 L 父、A1 3+、N H;、M g 2:2:2:3 O H,C 032 AJ A-Al(O H)3+O H-=A1 02 +2 H20五、实验题2 9.F C E D B C3 0.萃取 C L+H zS=S I+2 H C 1 加入C C L 并振荡,溶液分层且下层为橙(黄)色,说明是B m2 F e2 t+C l2=2 F e3+2 C r 滴入淀粉试液,如果溶液变蓝说明反应开始 0.85 C l2+I2+6 H20=1 0 H C l+2 H I 0 32019-2020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末模拟试卷一、单选题1.根据
17、反应2 F e C L+2 K I 2 F e C b+2 K C l+I”2 F e C k+C 1 2=2 F e C b,判断下列物质的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中,正确的是()A.F e3 t C l2 I2 B.C l2 I2 F e3 t C.C l2 F e3 t I2 D.I2 C l2 F e3 t2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相同条件下,质量相等的C O 和 C O?它们所含的氧原子数目之比为1 1:7B.同体积、同密度的CN和 C 0,两种气体的分子数一定相等C.配制4 5 0 mL 0.I mol/L 的 N aO H 溶液,用托盘天平称取N aO H 固体1.8 gD.
18、1 L 0.4 5 mol/L N aC l溶液中C 物质的量浓度比0.1 L 0.1 5 mol/L AlC k溶液大3 .下列关于二氧化硫性质的说法正确的是A.氯水中通入一定量二氧化硫气体可增强氯水的漂白性B.含有酚酣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硫气体,溶液变无色,说明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C.二氧化硫既可被氧化也可被还原D.紫色石蕊试液中通入二氧化硫,溶液先变红后褪色4 .除去C O?气体中的C 0,常用的方法是A.通过澄清的石灰水 B.通过灼热碳C.通过水 D.通过灼热的氧化铜粉末5 .如图所示:若关闭I阀,打 开 口 阀,让氯气经过甲瓶后,再通入乙瓶,布条不褪色;若关闭H 阀打开 I阀,再
19、通入这种气体,布条褪色。甲瓶中所盛的试剂可能是干燥的红色布条浓H 2 s0,浓N aO H 溶液 K I 溶液 饱和N aC l溶液A.B.C.D.6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硅晶体具有半导体性能,可用于光导纤维B.常温下铁能被浓硝酸钝化,可用铁质容器贮运浓硝酸C.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故能使蔗糖炭化D.SO?能使酸性K M nO,溶液褪色,体现了 SO?的漂白性7.下列物质的导电性最差的是A.氯化钾固体 B.0.I mol/L 盐酸C.0.I mol/L 醋酸 D.熔化的氢氧化钠8 .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钠与 C uSO,溶液反应:2 N a+C u=C u I+2 N a*B.碳酸氢钙
20、溶液与足量氢氧化钠溶液混合:H C 03+0 lT=C 0 32+H20C.铁与稀硝酸反应:F e+2 I T=F e2*+H21D.向 N aAlO z溶液中通入少量 C 02:C 02+2 A1 02+3 H2O=2 A1 (O H)31 +C 032-9 .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碳酸钙溶解于稀硝酸中:C 032-+2 H =C 02 t +H20B、氯化钠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C l-+AgN O3=AgC l I +N O 3-C、盐酸中滴入氨水:H+OH-=H2OD、碳酸氢钠溶液与N aO H 溶液混合:H C 0 3_+0 H-=C 0 32-+H201 0.从海水中提取
21、镁,可按如下步骤进行:把贝壳制成石灰乳;在引入的海水中加入石灰乳,沉降、过滤、洗涤沉淀物;将沉淀物与盐酸反应,结晶过滤、在 H C 1 气体氛围中干燥产物;将得到的产物熔融电解得到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此法的优点之一是原料来源丰富B.步骤的目的是从海水中获取M gC LC.第步电解得到,镁的方程式为M gC L (熔融)通电崛+C 1 2 tD.提取镁的过程涉及化合、分解、置换反应1 1.实验室里需要2 4 0 mL 0.1 mol 厂|的硫酸铜溶液,现选取2 5 0 mL 容量瓶进行配制,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称取4.0 g 无水硫酸铜,加水2 5 0 mLB.称取6.2 5 g 胆研
22、,加水2 5 0 mLC.称取3.8 4 g 无水硫酸铜,配成2 5 0 mL 溶液D.称取4.0 g 无水硫酸铜,配成2 5 0 mL 溶液1 2.将过量的C O?分别通入:C aC b溶液;N azSiO s溶液;N aAlO?溶液;饱和N a 2 c 溶液;C a(O H)z最终溶液中有白色沉淀析出或浑浊的是A.B.(2 X 3)C.D.1 3.某溶液加入铝可以产生H z,则在该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存在的离子组是A.N a F e3 SC N C F B.K C l N a S042-C.K F e2 C l N(V D.N a*、H C O3 Al、C l1 4.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
23、F e C k溶液、F e(0 H)3 胶体与F e(0 H)3 沉淀的本质区别是有没有丁达尔效应B.凡能电离出I T的化合物均属于酸C.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不一定都是非金属氧化物D.将几滴汽油加入装有1 0 mL 水的试管中,用力振荡形成胶体1 5.大气中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受紫外线作用可产生二次污染物光化学烟雾,其中某些反应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N d 不是酸性氧化物C.反 应 I 属于氧化还原反应1 6.下列图示实验操作,能达到目的的是(B.和是氧的两种同素异形体D.烟雾是一种固溶胶,其分散剂是空气)A.检验K*的存在B.干燥C 02浓 H:S O
24、,C.分离酒精和水1 7.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A.铁与盐酸反应:2 F e+6 H*=2 F e 3*+3 H 2 1B.氯气与氯化亚铁溶液反应:2 F e C k+C 1 2=2 F e C LC.氯化铁溶液与铁反应:F e3 t+F e=2 F e2 tD.氯化铁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F e3,+3 0 lT=F e(O H)3 I1 8.下列与化学概念有关的说法错误的是A.N a20 M gO、C uO 均为碱性氧化物B.水玻璃、双氧水均为混合物C.氨水能够导电,所以氨水是电解质D.钠与水反应既是氧化还原反应,也是放热反应1 9 .0.6 mol/L F e 2(S0。3和
25、1.2 mol/L C uSO,的混合溶液2 0 0 mL,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测得溶液中 F e 与 物 质 的 量 浓 度 之 比 为 3:1,则加入的铁粉的物质的量为A.0.1 6 mol B.0.2 1 mol C.0.3 0 mol D.0.4 8 mol2 0 .下列物质中,不含硅酸盐的是A.黏土 B.水玻璃C.硅芯片 D.普通水泥2 1 .化学在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下表中用途与其性质或原理不正确的是选项现象或事实解释AN a202常用于潜水艇或呼吸面具的供氧剂N azO z与上0、C 0 2 反应产生。2B常用铁盐做净水剂F e,+生成吸附能力强的F e(O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9份试卷合集 试卷 衡水市 名校 2019 2020 学年 化学 高一上 期末考试 模拟 试题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