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10份试卷】济南市联考2019-2020学年物理初三上期末考试试题.pdf
《【物理10份试卷】济南市联考2019-2020学年物理初三上期末考试试题.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理10份试卷】济南市联考2019-2020学年物理初三上期末考试试题.pdf(5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19-2020学年八上物理期末试卷一、选择题1.如图是a、b两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图像。分别用a、b两种物质制成两个规则的实心长方体甲A.将物体甲放入水中,一定漂浮在水面B.将物体乙放入水中,一定沉入水底C.将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物体捆在一起放入水中,一定悬浮在水中D.将体积相等的甲、乙两物体捆在一起放入水中,一定漂浮在水面2.A、B两物体,它们的质量相等,已 知 PA:PB=4:3,且两物体体积:VB=5;4,则下述结论正确的是A.A物体肯定是空心的B.B物体肯定是空心的C.两物体肯定是空心的D.两物体肯定是实心的3.下列光路图中错误的是4.一盏探照灯的灯光朝东,斜向下射入原来没有水的
2、游泳池底中央,在池底形成一个光斑,在水缓慢灌满该池的过程中,池底的光斑将A.始终在原地不动 B.先向东移动再向西移,最后静止C.一直向西移动 D.一直向东移动5.暑假小明去北海公园游玩,站在清澈的湖边,望向平静的水面,看 到“云在水中飘,鱼在云上游,鱼戏白塔绿树间”,在这些景象中距离水面最远的是()A.白塔倒影 B.游动的鱼 C.水中白云 D.绿树倒影6.如图,是物体A通过凸透镜(透镜未标出)成像的示意图。当凸透镜放在哪点时,才能产生图中所成的像AA.a点 B.b点 C.c点 D.d点7.体育课后,汗流决背的小林同学赶紧打开教室电扇吹吹风,顿时感觉凉快多了,与这一现象有着相同特点的是()A.春
3、天,冰雪融化成溪水 B.夏天,冰棒周围冒“白气”C.秋天,早晨草地上铺上一层白霜 D.冬天,屋檐上挂着串串冰柱8 .下列一些关于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及原因分析,错误的是()A.用冰袋给高热病人降温,原因是冰熔化要吸热B .使用高压锅,食物容易被煮熟,原因是锅内气体压强大,液体沸点高C.水沸腾时壶口冒出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D.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了,原因是樟脑丸发生了升华现象9.为迎接歌咏比赛,音乐教师将班内的学生分为“高音声部”和“低音声部”进 行 排 练.这 里“高”和“低”是指声音的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振幅1 0 .2 0 1 8 年 9月 2 4 日,2 0 1
4、8 年中央广播电视台中秋晚会在山东曲阜尼山圣境举行,众多明星演员到场倾情演唱引发现场数千观众合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歌手通过麦克风来提高声音的音调B.现场观众合唱的声音比明星演员的声音传播速度更快C.歌声通过空气传人现场观众的耳朵D.离舞台较远的现场观众虽看不清楚演员本人,但“听其声而知其人”,是通过声音的响度来判断是那位著名明星正在演唱二、填空题1 1 .一个空瓶子的质量是1 50 g,当装满水时,瓶和水的总质量是4 0 0 g;当装满另一种液体时,瓶和液体的总质量是3 50 g.则这个瓶子的容积是 c m3,另一种液体的密度是 k g/m3.如果一定质量的空气受热体积膨胀,其 密 度 变
5、。1 2 .望 远 镜 能 使 远 处 的 物 体 成 像 在,显 徵 镜 可 以 把 肉 眼 看 不 见 的 微 小 物 体,使人眼能看清楚;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都是 镜。1 3 .声音是由物体的 产生的,1 5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_m/s,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_ _ _ m/s o1 4 .运用知识解决问题:(1)夏天把大块冰放在玻璃杯中,过一段时间后,冰变成了水,这是 现象,在冰变成了水的过程中,水 的 温 度 将 (填“不变”或升高)(2)科学研究发现,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的直径大约是0.3-0.4 n m,那么0.4 n m=m。(3)如图所示,橡 皮 擦 的 长 度 是 c
6、 m。1 5.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紧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适当的长度,拨动钢尺,可听到钢尺振动发出的声音.逐渐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钢 尺 振 动 发 出 声 音 的 音 调 会 逐 渐 变.当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却听不到声音,这是由于./uu r、,1 6.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物体同一时间由同一地点出发,沿同一直线同一方向行驶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s-t 图 象)。从图象分析得出:在此过程中,甲 乙 两 物 体 的 速 度 之 比 为;若甲乙两物体继续做匀速直线运动且速度保持不变,当 t=1 2 0 s 时,两车相距 m o三、计算题1 7.一个空瓶子的质
7、量是1 50 g,当装满水时,瓶和水的总质量是4 0 0 g;当装满另一种液体时,瓶和液体的总质量是3 50 g.求:(1)这个瓶子的容积;(2)液体的密度。1 8.沈阳到天津的G1 3 0 0 次列车组运行时刻表如下所示:时间沈阳北戴河唐山天津到站时间1 6:1 11 6:4 41 7:2 0发车时间1 3:2 01 6:1 41 6:4 8里程、k m04 2 6680(1)求列车从沈阳到天津的平均速度;(2)该车从北戴河到唐山的平均速度为1 9 0 k m/h,求北戴河到唐山的里程;(3)此动车长为2 0 0 m,匀速通过长为1 2 0 0 m 的桥所用时间为2 0 s,如果以同样的速度
8、通过某隧道所用时间为3 0 s,求隧道的长度。四、实验题1 9 .氧化石墨烯石墨烯是一种新型材料,为探究氧化石墨烯薄膜的物理特性,科研小组进行了这样一组实验,如图所示:将氧化石墨烯薄膜覆盖在有刻度的空烧杯口上,测得总质量m.;将薄膜揭开,向烧杯内倒入酒精与水的混合物,盖紧薄膜,测得其总质量叱_ _ _ _ _;一个月后,发现薄膜覆盖紧密完好,烧杯内液体体积明显减小,测 得 此 时 总 质 量 叱;以后,烧杯内液体体积保持不变。已 知 P酒 精=0.8 X 1 0 3 kg/m3,问:(1)一个月后,通过计算烧杯内剩余的液体密度后,你 可 以 判 断 氧 化 石 墨 烯 薄 膜 (选 填“有”或
9、“没有”)良好的透水性的物理特性。(2)由于分子间有空隙,所以混合前原有水的体积应为 ml.2 0.在 探 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1)如图甲,平行光正对着凸透镜照射,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凸透镜的焦距=_ _ _ _ _ c m;(2)如图乙,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互换,则光屏上(选 填“能”或“不能”)再次呈现清晰的像;(3)如图丙,保持蜡烛位置不变,移动透镜至1 6 c m刻度线处,则人眼在图中 处能观察到蜡烛的像。(4)实验过程中,如果用不透明的硬纸板挡住凸透镜的上半部分,则 光 屏 上 的 像.A.只出现蜡烛像的上半部分 B.只
10、出现蜡烛像的下半部分C.出现蜡烛完整的像,但像更小了 D.像仍然是完整的,且大小不变,只是变暗了2 1 .如图所示是研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纸板和水平放置的平面镜M垂直,将光线沿A C照射到平面镜M:(1)第一步:沿O N转动纸板右半平面,在 转 过 去 的 平 面 内 (选 填“能看见”或“看不见”)反射光线,发现只有左、右两个面在同一平面时,才能在右半平面找到反射光线0 B,这说明;(2)第二步:将纸板右半平面复位使左、右两个面在同一平面上,并让入射光线A 0逐渐向法线靠拢;观察到:(3)第三步:测量N A 0 N和N N 0 B,发现;实 验 中 让 光 贴 着 纸 板 照 射 的 目
11、的 是。2 2 .如图甲是小明、小红两名同学分别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装置,他们所用的器材规格完全相同,同时将水加热。(1)某一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此 时 的 温 度 是。(2)图丙是两名同学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 图 象 可 知 水 的 沸 点 是,此时的气压_ _ _ _ _ (选 填“高于”“等于”或“低于”)一标准大气压。(3)请根据图象分析,小红从给水加热到水沸腾,所用时间较长的原因是.2 3.在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进行探究,他经过和同学讨论,琴弦发出的声音的音调高低,琴弦发出的声音的音调高低,琴弦发出的声音的音调高低,小华发现琴弦发出的声音的音调高低
12、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他决定对此提出了以下猜想: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下表所列9种规格的琴弦,因为音调的高低取决于声源振动的频率,于是借来一个能够测量振动频率的仪器进行实验。编号材料长度,on横截面积mm?A铜600.76B铜600.89C铜601.02D铜800.76E铜?7F铜1000.76G钢801.02H尼龙801.02I尼龙1001.02(1)为了验证,应 选 用 编 号 为、的琴弦进行实验;为了验证,应选用编号为、的琴弦进行实验。表中有的材料规格还没有填全,为了验证表中填上所缺数据是、.(2)这个实验
13、运用的物理方法是:o2 4.某学习小组在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时,选用了体积为1 0 c m 2 0 c m 3 0 c m?的三个铝块和托盘天平进行实验。(D 调节天平平衡后,小明用天平测量铝块1(体积为1 0 c n?)的质量,如图甲所示。这一操作中的错误是。改正错误后,他正确操作,天平再次平衡时右盘祛码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乙所示。请将此铝块的质量填写在下表空白处完成了下表的记录。o 他接下来继续测量了铝块2 和铝块3的质量并铝块受 量g体程P an31102542038430(2)小组同学在进行数据分析时,发现铝块3的数据与铝块1 和铝块2 反映的规律不相符,为了得到同种物质
14、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相同的结论,他们将铝块3的质量数据改为8 1。并用描点法画出铝块的m-V图像,请你在图丙所示的方格纸中建立坐标系完成它们的图像 o(3)请你对他们更改数据的做法进行评价:。如果是你,对这种情况采用的做法是.【参考答案】一、选择题题号1234567891 0答案CADCCCACAC二、填空题1 1.0.8 X 1 0 3 ,小1 2.眼前放大凸透1 3.振动3 4 03 X 1 0 81 4.熔化不变4 X 1 0-1 03.1 21 5.低频率太低1 6.2:16 0 0三、计算题1 7.(1)2 5 0 c m3;(2)0.8 g/c m31 8.(1)1 7()km/h(
15、2)1 0 7.6 7 km(3)1 90 0 m四、实验题1 9.2 g 5 7.4 g3 1.4 g 有2 62 0.0 能BD2 1 .看不见 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在同一平面上 反射光线0 B也逐渐靠近法线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显示光路2 2 .94 99 低于 水的初温较低2 3 .A B C A D F 8 0 1.0 2控制变量法2 4 .用手拿祛码=;没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做法不正确分析原因,重新实验27二 匿 三 三 三0 102030 cm22019-2020学年八上物理期末试卷一、选择题i.两个不同材料制成的体积相同的实心球甲和乙,在已经调好的天平右盘中放两个甲球,在左盘中放
16、三个乙球,天平刚好平衡,则A.甲球和乙球质量之比为1:1 B.甲球和乙球的质量之比为2:3C.甲球和乙球密度之比为3:2 D.甲球和乙球密度之比不能确定2 .在平整地面上有一层厚度均匀的积雪,小明用力向下踩,形成了一个下凹的脚印,如图所示。脚印下的雪由于受外力挤压可近似看成冰层,已知冰的密度,只要测量出下列哪组物理量,就可以估测出积雪的 密 度()积方A.积雪的厚度和脚印的深度B.积雪的厚度和脚印的面积C.冰层的厚度和脚印的面积D.脚印的深度和脚印的面积积雪冰层3 .在 探 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若保持透镜位置不
17、动,将蜡烛移到光具座的4 0 c m刻度处,对于此时像的性质判断正确的是0 1 :20 30 40 50 60 a n、A.一定是正立放大的像B.一定是倒立缩小的像C.一定是倒立放大的像D.可能是正立放大的像4 .如图,平面镜上方有一发光点S,S0为入射光线,如图中对于其反射光线0 C的作图过程中,正确规范的是()O5 .如图所示,将凸透镜看作是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是眼睛的视网膜,烛焰看作是被眼睛观察的物体。拿一个远视眼镜给“眼睛”戴上,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而拿走远视眼镜则烛焰的像变得模糊。在拿走远视眼镜后,为了能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下列操作可行的是B.将光屏靠近凸透镜C.将光屏远
18、离凸透镜D.将光屏和蜡烛同时靠近凸透镜6.如图列出我们能够看到的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7.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用久了的电灯灯丝变细是升华现象B.秋天的早晨,大雾逐渐散去是液化现象C.被水蒸气烫伤比沸水烫伤更严重是因为水蒸气液化时要放出热量D.人出汗后,微风吹过感到凉爽,是因为汗液蒸发加快,带走更多的热量8.下列自然现象与所对应的物态变化正确的是A.初春的早晨,大雾弥漫-升华 B.炎热的夏天,积水干涸-液化C.深秋的早晨,“雾淞”晶莹-凝华 D.寒冷的冬天,滴水成冰-熔化9.老师敲击了一下音叉,同学们发现,音叉在一段时间内都能发出声音,但响度逐渐变小,原因是A.有回声B.音叉还在振动,振
19、幅变小C.音叉已停止振动,空气还在振动D.音叉还在振动,振幅不变10.以下关于声波的利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医学上常常利用次声波击碎结石B.利用超声波进行金属探伤,说明声可以传递信息C.倒车雷达是利用次声波来确定障碍物的远近D.某校科创小组同学利用“超声波测距技术”测得月球到地球间距离约为3 8 万千米二、填空题1 1 .有一尊钢铁侠立体雕塑是按照人体比例用钢铁制成的,它的高度是质量为5 0 k g 人高度的两倍。若钢铁的密度取8 X 1 03k g/m 请估算这尊比例协调的钢铁侠雕塑的质量约为 k g,1 2 .将一个凸透镜正对太阳,可在距凸透镜2 0 c m 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
20、若将一个物体放在此透镜前4 0 c m 处,则 可 在 凸 透 镜 的 另 一 侧 得 到 一 个.1 3 .如图所示,是光在空气和玻璃之间发生折射的光路图,从图中可以看出,空气在界面的 侧,折 射 角 的 大 小 是。界面1 4 .日光灯用久了两端会发黑,是 因 为 管 内 筲 丝 中 的 鸨 先,后(选 填“升华”、“凝华”、“汽化”或 者“液化”)而形成的,鸨是晶体,它的熔点是3 4 1 0 C,则它的凝固点为_ _ _ _ _ _ _ _ _.1 5 .通常把频率 的声称为超声,医院里常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是 因 为 超 声 能 够 (选填“传递信息”或“传递能量”).与我们说话
21、时发出的声音相比,超 声 在 空 气 中 的 传 播 速 度 (选填“更快”“更慢”或“相同”)。1 6 .“频闪照相”常用来研究物体的运动。如图是某小球运动时每隔0.1 s 的频闪照片,A、B、C是小球运动过程中连续的三个位置。由图可知小球从A位置运动到c位置通过的路程是 c m,此过程中小球运动的平均速度是 m/s oBC|i i i i i i|i i i i|i|i n i|i i i i|i i i i|i n i|i i f?|i i i i|3 4 5 6 7 cm J三、计算题1 7 .一巨石体积G OH?,敲下一小块样品,称其质量为9 0 g,体 积 3 0 c m*求:(1
22、)巨石的密度?(2)巨石的质量是多少吨?1 8 .小华家到学校有一条6 0 0 m 长的平直马路,一次她从学校回家,开始以I m/s 的速度匀速行走,当走了一半路程时突然下起了大雨,她马上匀速跑回家,用了 1 0 0 s.求:(1)小华在前一半路程行走中所用的时间是多少?(2)她以多大的速度跑回家?四、实验题1 9 .小明在实验室测量某金属块的密度。实验步骤如下:乙(1)小明先把金属块放入装有适量水的量筒中,量筒内水面的位置如图甲所示。然后他将金属块从量筒中取出,直接放在已调节好的托盘天平上,天平平衡时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和右盘祛码如图乙所示,计算金属块的密度为 k g/m3o(2)小明这种测量
23、方法测出的金属块密度值_ _ _ _ _ (选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3)小明接着又测定某液体密度。他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液体和容器的总质量m总 跟液体的体积V之间的关系图象,如图丙所示,根据图象可计算液体的密度为 k g/m3o2 0 .小磊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将焦距为2 0 c m 的凸透镜A固定在光具座上3 5 c m 刻线处,将点燃的蜡烛放置在光具座上5 c m 刻线处,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图甲所示。接着他保持蜡烛的位置不变,将凸透镜A换为凸透镜B并保持位置不变,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图乙所示。(1)请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和凸透镜成像规律判
24、断:凸透镜A的焦距 凸透镜B的焦距。(选 填“等于”、“大于”或“小于”)(2)图乙所示的实验现象可以说明 的成像特点。(选 填“照相机”、“幻灯机”或“放大镜”),接着他保持透镜的位置不变,改变蜡烛的位置,使蜡靠近透镜,然后向(选 填“靠近”或“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光屏,才能在光屏上再次出现烛焰清晰的像。2 1 .如图是小东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1)在实验中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透明的特点,便于 o(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M,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出现蜡烛的像。小东拿另一支大小相同的蜡烛N 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它跟蜡烛M的 像 完 全 重 合
25、 由 此 可 以 得 出 的 结 论 是。(3)若蜡烛M向玻璃板近,应将蜡烛N 向(选 填“远离”或 近“)玻璃板的方向移动,才能使N重新和M的像重合。(4)经过三次实验,记录的像A ,B ,C A、B、C与物A、B、C 对应的位置如图乙。为了得到像与物的位置关系,接 下 来 小 东 应 该 进 行 的 操 作 是。2 2 .在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小红同学提出如下问题,水沸腾后如果继续加热是不是温度越来越高?实验过程中记录数据如表:时间/min67891 01 11 21 31 41 51 6温度/9 59 69 79 89 89 89 59 89 89 89 8(1)以上数据中,明显错误的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物理10份试卷 物理 10 试卷 济南市 联考 2019 2020 学年 初三 期末考试 试题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