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教案下册部编版八年级语文教案(七篇).docx
《八年级语文教案下册部编版八年级语文教案(七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教案下册部编版八年级语文教案(七篇).docx(4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八年级语文教案下册部编版八年级语文教案(七篇)八年级语文教案下册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教案篇一 学问与力量 1、学会用细节描写展现人物内心世界。 2、把握感人致深的写作手法。 3、通过揣摩语句,提高写作力量。 过程与方法 1、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辅导为辅。 2、争论法、问答法、点拨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各国人民在反法西斯战斗中用血肉凝聚的情意,体会仆人公对同志深厚的爱,培育学生的道德情操。 重点难点疑点剖析 重点 1、分析写作手法感人的缘由。 2、体会仆人公对战士深厚的情意。 3、揣摩语句,体会其意蕴。 难点 的写作手法之所以感人的缘由。 疑点 文中的外貌及动作描写是如何提醒人物心理的。 教
2、学预备 教师预备 阅相关资料,了解南斯拉夫解放战斗的史实。 学生预备 预习课文,借助工具书把握文中疑难词语。 第1课时教学流程设计 教学步骤 (第1课时) 一、导入课文,把握课文内容(约_分钟) 二、完成课后习题一(约_分钟) 三、分析人物思想感情,探讨这篇文章的感人效果是怎样产生的(约_分钟) 四、课堂练习(约_分钟) 板书设计 体会老妇人的感情: 看炮火连天想老妇人不顾生死 看年老体弱想老妇人力气的源泉 看爱护遗体想老妇人对烈士的感情 看烛光闪耀想老妇人奉献的感情 练习设计 阅读文章“她穿过方场,到了她在旁边坐了下来。”完成以下题目: 1、从文中摘出关于“她”的动作描写的词语,分析它们表达
3、了“她”怎样的思想感情。 2、文中描写外貌的一句是什么? 3、“她在旁边坐了下来。”揣摩此时老妇人的心理。 辅导练习提示:以学生自主完成为主,教师只是赐予教导。(3)可以让学生口述,不必用文字表达。 教法探讨 1、这篇文章特别感人,读之让人心灵为之震颤,要留意引导学生分析是采纳何种手法来得到这种艺术效果的。 2、本文有很多意味深长的语句,意蕴非常丰富,要引导学生着重体会,在详细方法上可敏捷处理,可先让学生提问,教师与学生逐一探讨。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科书29页32页。 课时安排 1课时。 学问与力量 1、体会文中反语的运用。 2、领悟文章中语句的意蕴,分
4、析其如何表达爱憎清楚的剧烈感情。 3、把握文中相关学问,扩大学问面。 4、文章语言精彩,细心揣摩可提高写作力量。 过程与方法 l.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辅导为辅。 2、争论法、问答法、诵读法、点拨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l.体会雨果的博大胸怀和高尚品质,培育学生高尚的情操。 2、了解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历史,激发学生爱国情感。 重点难点疑点剖析 重点 1、分析立场鲜亮、爱憎清楚的剧烈感情。 2、把握文中反语的运用。 3、引领学生回忆文中的那段历史,了解文中相关学问,丰富学问面。 难点 1、领悟立场鲜亮、爱憎清楚的剧烈感情。 2、感受富有特色的语言。 疑点 责备英法联军的行径用了不少反语,这些反语有何
5、作用。 教学预备 教师预备 预备几幅圆明园的图片。 学生预备 1、查资料了解英法联军远征中国那段历史。 2、预习课文,精确认读文中的生难词语。 第1课时教学流程设计 教学步骤 (第1课时) 一、展现图片,介绍背景资料及,导入课文(约_分钟) 二、整体感知课文,了解文中相关学问(约_分钟) 三、品尝文章精彩的语言,从中分析的感情和品质(约_分钟) 板书设计 圆明园的艺术性质和成就: 1、东方梦想艺术中的成就 2、几乎集中了超人的想像力所能产生的一切成就 3、是梦想的某种规模巨大的典范 练习设计 1、结合句意,写出下边句中加粗词语的同义词。 (1)从前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只是
6、更彻底,更美丽,以至于荡然无存。 (2)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成功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 (3)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这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 (4)先生,以上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全部赞誉。 辅导练习提示:在让学生思索回答下列问题前,先向学生讲解反语的作用,提示学生在答复这道题时肯定要结合句意,不要仅从词的外表意思来作答。这四个问题的答案没有,只有更好,不应作硬性规定。 教法探讨 1、中国是被掠夺的对象,中国人控诉侵略者是理所固然,然而雨果作为侵略国的一员,却能如此仗义执言,可见其胸怀的博大和品行的高尚,从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他对全人类文化成
7、果的喜爱,这些在教学中应引领学生重点体会。 2、英法联军在中国犯下累累罪行,雨果为何将燃烧圆明园作为抨击侵略者的切入点?要明白这一点,必需对英法联军侵华战斗的史实加以介绍,这样学生才能更好的理解课文,理解雨果。 参考资料 英法联军之役,又称其次次鸦片战斗,是18561860年英法联合发动的侵华战斗。1860年8月,英法联军二万五千人从北塘登陆,攻陷大沽,进占天津。9月在通州(今属北京市)八里桥击败清军后,直攻北京。10月英法联军掌握北京城,焚掠圆明园,使这个人类文明的奇迹毁于一旦。 八年级语文教案下册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教案篇二 1、运用批注法感受本文的语言风格,品尝文章语言中的情味。 2、把握
8、传记文章真实性、文学性的特点。 3、了解居里夫妇提炼镭的过程,感受科学家在艰难条件下表现出的坚韧、忘我、淡泊的人格魅力。 1课时 一、新课导入 居里夫人作为一位宏大的科学家,在世界科学史上,熠熠闪光,她的一生是宏大的,也是漂亮的,正如她发觉的镭一样,放射出略带蓝色的荧光。这光线照耀了百年,并且越来越光荣夺目。今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居里夫人的世界,来感受她那漂亮而宏大的灵魂。 (板书:漂亮的颜色 艾芙居里) 【设计意图】 通过对居里夫人简洁的介绍,激发学生对她的兴趣,引导学生去了解居里夫人的宏大之处。 二、预习检查,整体感知 1、预学展现 简介;字词积存。(见状元大课堂本课“名片”“字词清单”栏
9、目) 2、初读感知 师:请同学们以自己喜爱的方式通读课文,思索本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情。 提示:以“人物+地点+大事”的格式进展概括。 预设 本文记叙了居里夫妇在娄蒙路的棚屋里用四年时间提炼镭的事情。 【设计意图】 通读概括,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三、批注阅读,品尝语言 请同学们再读课文,品尝其语言特色并做批注赏析。 1、赏析式批注 课件出示: 这是一种奇异的新的开头,这种艰难而且微妙的欢乐(无疑地在玛丽以前没有一个女人体验过),两次都选择了最简陋的布景。 预设 这段话中“一种奇异的新的开头”是指居里夫人踏上了科学新征程,开头了对镭的讨论;“艰难而且微妙的欢乐”是指居里夫人在科学讨论之路上
10、的收获,艰难的条件是客观存在的,但主观上感受的却是欢乐。 师:就让我们顺着这句话,细读文章,看看居里夫妇经受了哪些艰辛,又收获了哪些欢乐。 课件出示: 在夏天,由于棚顶是玻璃的,棚屋里面燥热得像温室。若是下雨,雨水就以一种令人厌烦的轻柔声音,一滴一滴地落在地上,落在工作台上,落在这两个物理学家标上记号永久不放仪器的地方。 预设 把棚屋比作“温室”,写出了夏天棚屋内的燥热。“令人厌烦的轻柔声音”,生动的细节描写,突出了棚屋的残缺。写棚屋的燥热、残缺表现居里夫妇生活、工作环境的艰难,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中从事繁重的、艰辛的科学讨论,突出他们献身科学、乐观坚决的崇高精神。 课件出示: 但是镭要保持它的神
11、奇性,丝毫不盼望人类熟悉它。 预设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给予“镭”以人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生动形象地表现了“镭”的神奇性,以及提炼它的困难。这里反映出居里夫妇发觉“镭”是一个极其艰辛的过程。 师小结:我们可以用“运用了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表现了”的答题模式来赏析语句。 课件出示: 在黑暗中,在安静中,两个人的脸都转向这些微光,转向这射线的神奇来源,转向镭,转向他们的镭! 预设 这里连用四个“转向”,最终定格在“他们的镭”上,仿佛一个慢镜头,把人物内心的感动、期盼清楚细腻、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 2、提问式批注 课件出示: 玛丽在院子里穿着满是尘污和酸渍的旧工作服,头发被风吹得飘起来,四周的烟
12、刺激着眼睛和咽喉。 设问1:这段描写有什么作用? 预设 这是一段细节描写,再现了居里夫人炼制镭时的情景,“在院子里”“被风吹”“四周的烟”写出了工作环境的恶劣;“满是尘污和酸渍的旧工作服”、头发“飘起来”、“烟刺激着眼睛和咽喉”写出了她炼制镭的劳动强度之大,工作之艰辛,突出了她不畏困难、喜爱科学、乐观坚决的科学精神和任劳任怨的精神品行。 课件出示: 工作日变成了工作月,工作月变成了工作年,比埃尔和玛丽并没有失掉士气。 设问2:这一句可否改为“四年过去了,比埃尔和玛丽并没有失掉士气”? 预设 不行以。原句运用顶真的手法,突出镭的发觉之旅的漫长和种种不行预料的困难,说明虽然经年累月地超负荷运转,但
13、居里夫妇始终士气十足,坚持探究。改句没有这种表达效果。 设问3:第17、18两段,从居里夫妇的对话中,你感受到他们怎样的精神? 预设 居里夫人“像期盼别人已经同意给的玩具的小孩一样,怀着热切的奇怪心”的神态,说明她对科学保持着孩童般的奇怪心与期盼。他们的对话是浪漫甚至孩子气的,好像与严厉客观的科学讨论格格不入,但这却恰恰表现了居里夫妇醉心讨论、喜爱科学的赤子之心。 设问4:第24段,对居里夫妇进展了怎样的描写? 预设 对他们的动作、神态进展了细致入微地刻画。“她当心翼翼地走上前”“坐下了”“两个人的脸都转向这些微光”“身体前倾,热切地望着”这些动作、神态描写,表现了他们提炼出镭之后喜悦和感动的
14、心情。尤其是居里夫人望着镭的姿态“就像一小时前在她睡着了的孩子床头看着孩子一样”,足见她对科学的喜爱和痴迷。 设问5:在叙事的同时,为什么要引用传主的话? 预设 补充历史细节,展现传主的心理感受,增加了文章的真实性;变换文章的叙事节奏,使行文更生动敏捷。如第6段的引用,补充了他们在旧棚屋的生活细节,展现了他们当时的心理感受,突出了他们坚决乐观的精神和对科学的喜爱,增加了文章的真实感。第15段的引用,写出了居里夫妇在科研路上虽然孤独、困难,但二人相互鼓舞,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奋斗,并且和志同道合的科学家沟通,体会到的是安静而专注的欢乐,表现出他们孜孜不倦的探究精神。 补充历史细节,展现传主的心理感受
15、,增加了文章的真实性;变换文章的叙事节奏,使行文更生动敏捷。如第6段的引用,补充了他们在旧棚屋的生活细节,展现了他们当时的心理感受,突出了他们坚决乐观的精神和对科学的喜爱,增加了文章的真实感。第15段的引用,写出了居里夫妇在科研路上虽然孤独、困难,但二人相互鼓舞,为了共同点目标而奋斗,并且和志同道合的科学家沟通,体会的是安静专注的欢乐。 设问6:依据本文和材料,你能概括出传主的精神品行吗? 课件出示: 补充材料一:居里夫人曾获得过很多荣誉,但她却从不因此而沉醉。一天,一位朋友应邀来到她家里做客,一走进屋里,就观察居里夫人的小女儿正拿着英国皇家协会刚刚授予居里夫人的一枚金质奖章在玩,不禁大吃一惊
16、,说:“能得到一枚英国皇家协会的金质奖章,可是特别难得的荣誉,你怎么能给孩子玩这个呢?”居里夫人笑了笑说:“我就是想让孩子从小知道,荣誉就像玩具,只能玩玩而已。” 补充材料二:镭炼制胜利后,有人劝居里夫妇申请专利,垄断镭的制造以此获得财宝。居里夫人却说:那是违反科学精神的,科学家的讨论成果应当公开发表,别人要讨论,不应当受到任何限制。何况镭是对病人有好处的,我们不应当借此来谋利。可是,她自己却由于买不起一克镭而无法进展重要的科学讨论。 预设 坚决的信念;对科学讨论具有极大的热忱;时刻保持专注;科研中注意效率,懂得分工协作的重要性;任劳任怨;淡泊名利。 3、总结传记特点 师: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总
17、结传记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预设 (1)真实。但凡文中涉及的时间、地点、人物、大事等都必需是精确的。 (2)为保证表达的真实可信,有时要引用一些牢靠的资料。 (3)可以适当地发挥想象,以填补事实的空隙。 (4)记录典型语言和关键行为,以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性格特点等。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体会文章字里行间的情感,体会居里夫人崇高的精神品质,感知传记文体的特点。 四、一语双关,聚焦文题 师:这篇文章在选入教材之前,曾经有三个题目镭的发觉宏大的。发觉漂亮的颜色,你最喜爱哪一个?为什么? 预设 最喜爱漂亮的颜色。“漂亮的颜色”一语双关,不仅指镭发出的光的颜色漂亮,更指居里夫人名贵的精神品行、绚烂的人
18、格魅力。 【设计意图】 在文字里畅游后再回看题目,学生的理解和初读相比,会更进一步。 五、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资料助读1: 课件出示: 居里夫人长期在没有防护措施的恶劣条件下进展科学讨论,长期接触放射性物质,致使有害物质严峻危害了她的身体安康,最终得了恶性贫血白血病。镭射线在无声地侵蚀着居里夫人的肌体,她漂亮而安康的容貌在静静消逝,渐渐变得眼花耳鸣,全身无力。 师:重病中的居里夫人,在你们心中、在人们心中还漂亮吗? 资料助读2: 我对她的人格的宏大愈来愈感到敬佩。她的顽强,她的意志的纯净,她的律己之严,她的客观,她的公正不阿的推断全部这一切都难得地集中在一个人的身上。 爱因斯坦悼念玛丽居里 师
19、小结:镭有漂亮的颜色,居里夫人的人格、精神更是具有漂亮的颜色,而且这种美将是永恒的!盼望你们永久记住漂亮的居里夫人,永久记住居里夫人美妙而崇高的人格!【设计意图】资料助读+追问,将学生对人物精神品质的理解引向了更深的层次。【板书设计】【设计亮点】本课教学设计具有以下两大亮点:一是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做批注的方式,自主感知文章内容、梳理文章情节,感受传主的精神品质;二是引导学生关注传记文体,体会传记的文体特征。教给学生阅读传记这一类文体的方法,即根据传记的方式去阅读传记,读出传记的故事、启迪、写法。 资料链接 居里夫人生平简介 m.居里(marie curie,18671934),即人们常称的居里夫
20、人。诞生于波兰华沙。其父为中学数学和物理教师。1891年,她到法国巴黎大学学习,于1893年和1894年先后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物理学和数学学士学位考试。1896年,贝可勒尔发觉铀盐可以放射出一种射线。m.居里开头探究其他化学元素是否具有类似的放射性。她发觉钍也有这种放射性。在讨论各种放射性矿物时,她发觉沥青铀矿的放射性比铀盐的要强几倍。她认为在沥青铀矿中肯定存在着某种未知的、放射性很强的元素。于是她和p.居里(居里夫人的丈夫)在试验室中用化学方法和测定放射性的手段,在成吨的沥青铀矿中艰辛地查找这种微量的未知的元素。最终,他们于1898年7月发觉了钋,同年12月发觉了镭。钋(polonium)的
21、命名是为了纪念m.居里的祖国波兰。m.居里所开创的用放射性进展化学分别与分析的方法奠定了放射化学的根底。1903年,她以放射性物质的讨论论文获得博士学位。1906年,p.居里逝世后,她接替p.居里的工作,教授物理课。1910年,她最重要的著作论放射性一书出版。同年,她提炼出金属态的纯镭。1911年,由于发觉了钋和镭并提炼出纯镭的工作,她获得诺贝尔化学奖,成为第一个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她和她的女儿i.居里(i.约里奥-居里)一起,从事利用x射线为伤兵进展医疗诊断的工作。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完毕后,她所创立的镭讨论所开头积极地活动起来,讨论所渐渐成为当时核物理和放射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语文教案 下册 部编版八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