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3教(学)案全集1.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高中生物必修3教(学)案全集1.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必修3教(学)案全集1.pdf(9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中生物必修3 教案全集第一章人体的环境与稳态第1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一、教学目标知识方面:描述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能力方面:1.说明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2.尝试建构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情感态度价值观:认同环境是细胞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基本条件。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2)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2.教学难点(1)环境的理化性质。(2)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三、教学方法:讲述与学生练习、讨论相结合四、教学用具:幻灯片五、课前准备:六、课时安排:2课时七、教学过程:教学容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活动教
2、学意图章引入让学生阅读章引言并体会环境的重要性阅读思考引入新课K板书(生答师提示)1.图1中是人体血液中的血细胞,包括思考回答创造问第1节红细胞、白细胞等;图2中是单细胞动物草履虫。题情境,细胞生活2.血细胞生活在血浆中。草履虫直接生活在外界水环境中。引入新的环境问题探讨两者生活环境的相似之处是:都是液体环境;不同之处是:血细胞生活在体的血浆中,并不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而草履虫直接生活在外界环境中;与外界环境相比,血浆的理化性质更为稳定,如温度基本恒定等。K填空式提问1所有的生命系统都存在于一定的环境中,与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细胞作为最基本的课生命系统,也是如此。R问U
3、单细胞生物是怎样与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呢?多细胞生物呢?阅读思考回答(板书)一、体细胞生在细胞外液K问什么是体液?E引导提示体液一一不论男性还是女性,体都含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这些液体统称为体液。1.体液的成分和组成呢?细胞液J (存在于细胞,约占2/3)1.体液 J血浆1细胞外液 I组织液(存在于细胞外,约占1/3)淋巴等2.环境的组成及相互关系阅读思考回答(思考与讨论1)K师提示1.细胞外液是指存在于细胞外的体液,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血细胞直接生活在血浆中,体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在组织液中,大量淋巴细胞直接生活在淋巴液中。由此可见,细胞外液是体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2.
4、学生讨论后回答血浆组织液 淋巴同它们都属于细胞外液,共同构成人体环境,基本化学组成相同。(板书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环境。异存在的部位血管组织细胞之间淋巴管中生活于其中的细胞种类各种血细胞体各组织细胞淋巴细胞等所含的化学成分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蛋白质很少3.当血浆流经毛细血管时,水和一切能够透过毛细血管壁的物质可以在毛细血管动脉端渗出,进入组织细胞间隙而成为组织液,绝大多数的组织液在毛细血管静脉端又可以重新渗入血浆中。少量的组织液还可以渗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淋巴经淋巴循环由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浆中。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由此可见,全身的细胞外液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三、细胞外液的成分
5、(资料分析)老师提示。1.提示:表中的化学物质可分为无机物和有机物。无机物包括水和无机盐离子(如 N a+、K+、C a 2+、M g 2+、F e 2+、C l-、H P 0 4 2-、S 0 4 2-,H C 0 3-)等,有机物包括糖类(如葡萄糖)、蛋白质(如血清白蛋白、血清球蛋白、纤维蛋白原等)、脂 质(如各种脂肪酸、脂肪、卵磷脂、胆固醇)、氨基酸氮、尿素氮、其他非蛋白氮和乳酸等。2 .还含有气体分子(主要是氧气和二氧化碳)、调节生命活动的各种激素、其他有机物(如维生素)等。3 .N a+、C 1-含量较多。它们的作用主要是维持血浆渗透压。4 .维持血浆的酸碱平衡。分析回答5.提示:如
6、血浆中的葡萄糖主要来源于食物中的糖类。食物中的淀粉经消化系统消化后,分解为葡萄糖,经小肠绒毛吸收后进入血液,通过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各处。进入组织细胞后,葡萄糖主要用于氧化分解放能,最终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并排入环境中。二氧化碳通过血液循环被运输到肺,通过呼吸系统排出体外,而多余的水主要在肾脏通过形成尿液排出体外。(其他合理答案也可)。(板书)三、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度(旁栏思考题)K提示:哺乳动物的生理盐水是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这样的溶液所提供的渗透压与血浆等细胞外液的渗透压相同,所以是血浆的等渗溶液。如果输液时使用的NaCl溶液的质量分数低于或高于0.9%,则会造成组织细胞吸水
7、或失水。思考回答(板书)四、环境是细胞与外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思考与讨论)K师提示1 .Na+和 C1-等直接来自于食物,不需要经过消化可以直接被吸收。葡萄糖、氨基酸等物质主要来自于食物中的糖类和蛋白质。糖类和蛋白质是两类大分子物质,必须经过消化系统的消化,分解为葡萄糖和氨基酸才能被吸收。上述物质在小肠经主动运输进入小肠绒毛的毛细血管中,经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各处的毛细血管中,再通过物质交换过程进入组织液和淋巴。2 .细胞代产生的CO2 与 H2 0 结合,在碳酸肝酶作用下,发生下列反应:C0 2+H2 0 H2 C0 3 H+HC0 3-。HCO3-通过与细胞外的阴离子交换到达细胞外液,即
8、组织液、血浆或淋。主要与呼吸系统有关。3 .人体具有体温调节机制以保持细胞外液温度的恒定。详细容可参考教材第2章关于人体体温调节的容。参与体温调节的器官和系统有皮肤、肝脏、骨骼肌、神经系统、分泌系统、呼吸系统等。4.提示:体细胞产生的代废物主要通过皮肤分泌汗液,泌尿系统形成、排出尿液和呼吸系统的呼气这三条途径来排思考讨论回答出,其中以戏尿系统和呼吸系统的排泄途径为主。例如,血浆中的尿素主要通过肾脏形成的尿液排出体外。血浆中的C 0 2通过肺动脉进入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由于血液中的C 0 2分压大于肺泡中C 0 2的分压,C 0 2就从血液中向肺泡扩散,再通过呼气运动将其排出体外。(小结)略。八
9、、板书设计第1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一、体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体液一一人体含有的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细胞液(存在于细胞,约占2/3)体 液 y血浆细胞外液(存在于细胞外,约 占1/3 A 组织液I淋巴等二、环境1、概念: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环境。2、组成:血浆、组织液、淋巴、脑脊液、精液等。呼吸道、肺泡壁、尿道、消化道、生殖道属于外环境。汗液、尿液、泪液、消化液等不属于体液。细胞中的各种成分不属于环境,如血红蛋白。3,人体细胞的环境(1)血细胞:血浆(2)组织细胞:组织液(3)淋巴细胞:淋巴液(4)毛细血管壁细胞:血浆、组织液(5)毛细淋巴管壁细胞:淋巴、组织液4、成分(1)相同:水、无机
10、盐、蛋白质、葡萄糖等营养物质,各种代废物、气体、激素等。(2)不同:血浆中含较多蛋白质,组织液和淋蛋白质含量很少。5、三者的联系:三、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1、渗透压: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特点:溶液浓度越高,溶液渗透压越高。关键因素:1、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2、细胞外液渗透压的 90%以上来自于钠离子与氯离子。3、37时,血浆渗透压约为770千帕,相当于细胞液渗透压。2、酸碱度(1)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为 7.357.45。(2)维持稳定:与缓冲物质有关,如 H2c03/NaHC03、NaH2P04/NaHP04等。3、温度:维持在37C左右。四、环境的生理
11、意义:是细胞与外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五、构建模型外界环境中的物质营养物质消化系统呼吸系统co尿素、尿酸、水、无机盐等泌尿系统、皮肤血液循环Jffiup l组陶织液1一 A胞九、布置作业基础题1.细胞外液的主要阳离子是()A.Fe2+B.K+C.Na+I).Ca2+2.下列哪项不是由人体环境成分明显变化引起的病症()A.浮肿 B.手足抽搐 C.贫血 D.尿毒症3.正常情况下,动物组织细胞从组织液中吸收氧气的数量主要取决于()A.组织中氧气的浓度 B.细胞膜上氧气载体的数量C.细胞液中二氧化碳的浓度 I).细胞中ATP的数量4.下列物质中,可在血浆中找到的有()A.甲状腺激素、氧、尿素、小分子
12、蛋白质B.氨基酸、麦芽糖、二氧化碳、钠离子C.蛋白酶、钙离子、脂肪、葡萄糖D.呼吸酶、脂肪酸、尿酸、胆固醇5.人体环境必须保持相对稳定状态,才能保证组织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下列各项生理活动中,与环境的相对稳定无直接关系的是()A.尿液和汗液的排出 B.血液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使呼吸加快C.血液运输养料和废物 D.食物残渣形成粪便排出体外6.在下列物质中,不参与人体环境组成成分的是()A.血红蛋白 B.葡萄糖 C.二氧化碳和氧 D.氨基酸7.血浆中水的来源是()A.组织液 B.消化道、组织液、淋巴C.淋巴和组织液 D.消化道和组织液8.血细胞、肌细胞,和淋巴细胞所处的环境依次是:()A.血浆、体液
13、和体液 B.血液、体液和淋巴C.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D.血液、细胞外液和体液拓展题9.右图是人的体温变化简图,请据图回答:(1)当人受到寒冷刺激时,可通过神经和激素的调节来维 持 正 常 的 体 温,此 时 体 分 泌 量 明 显 上 升 的 激 素 有和 O(2)当肌肉运动时,体温迅速升高,最高可达_ _ _ _ _ _,肌肉运动此时,机体可通过_ _ _ _ _ _ _ _ _ _ _ 和_ _ _ _ _ _ _ _ _,使散热量大增,皿静息范围从而维持体温的恒定。(3)由 于 体 温 过 高,引 起 死 亡 的 原 因 主 要 是亡体温过高死Jc44434241403938373635
14、34中 暑、死亡低温麻醉10.人在剧烈运动时,骨骼肌产生了大量的乳酸。请回答下列的问题:(1)从电离的角度看,此代的反应物、生成物各属于什么物质?(2)乳酸进入血液后,会与血液中的H2c03/NaHC03这对缓冲物质中的NaHCO3发生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这一反应会使乳酸原有的电离平衡发生什么变化?(3)这些变化具有什么生理意义?你做出这一结论的理由是什么?1 .C 2.C 3.A 4.A 5.D 6.A 7.B 8.C 9.1)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2)4 0;皮肤血管舒 汗 液 的 分 泌 增 多3)体温过高,酶活性丧失,新代停止,造成机体死亡1 0.(1 )葡萄糖作为反应物属于非电解质,
15、生成物乳酸为电解质(2 )使乳酸的电离平衡向右移动(3)上述变化使得血液中p H改变较小,从而使环境维持在相对稳定状态;由于生成大量的乳酸钠和碳酸使氢离子浓度减小;由于乳酸是一种弱酸,可以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所以对血液中的酸碱度影响不大第一章人体的环境与稳态第2节环境稳态的重要性一、教学目标知识方面1、说明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2、简述稳态的调节机制。能力方面:尝试解释生物体维持p H稳定的机制。情感态度价值观:关注环境稳态与健康的关系。二、教学重点和难点: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三、教学方法:讲述与学生练习、讨论相结合四、教学用具:幻灯片五、课前准备:六、课时安排:2课时七、教学过程教学容老师
16、组织和引导学生活动教学意图“问题探讨”(生答师提示)1.血浆生化指标指的是血浆中各种化学成分的含量,其中包括机体多种代产物的含量。健康机体的生化指标一般都处于正常围。当机体某项生理功能出现障碍时,势必影响其代产物的含量,因此血浆的生化指标可以反映机体的健康状况,并可以作为诊断疾病的依据。例如,正常情况下,转氨酶主要分布在各种组织的细胞,以心脏和肝脏的活性最高,在血浆中的活性很低。当某种原因使细胞膜通透性增高时,或因组织坏死细胞破裂后,可有大量转氨酶进入血浆,引起血浆中转氨酶活性升高。2.这说明(1)环境中各种化学成分的含量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在一定围波动,环境的稳定是一种动态的相对稳定;(2)
17、不同个体存在一定差异。3 .(1)肌肝含量超标,肌肝是有毒的代废物,积累过多会影响健康。这表明肾脏的排泄功能有障碍。(2)葡萄糖含量超标,血糖含量过高可并发酮症酸中思考回答毒、糖尿病的心血管合并症等。(3)甘油三脂超标,可引起高脂血症,易并发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等。K 问随着外界环境因素的变化和体细胞代活动的进行,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在不断发生变化。环境会因此而剧烈变动吗?(板书)一、环境的动态变化K 思考U在非典时期,我们每天都要测好几次体温,早上、中午、晚上的体温是否相同?你周围的同学的体温是否相同?大致相差多少?何为稳态?健康人的环境的每一种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这种动
18、态平衡是通过_ _ _ _ _ _ _ _ _来实现的。生理学家把正常机体通过一调节作用 使各个器官、系统一协调活动一,共 同 维 持 环 境 的 一 相 对 稳 定 状 态 一 叫 做 稳 态(H o me o sta si s)o二、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K 思考与讨论K 思考机体各个器官、系统为什么能保持协调一致?环境的稳态会不会出现失调的情形?目前普遍认为,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外界环境的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_ _ _ _ _ _ _
19、_ _ _ 时,环境的稳态就会遭到破坏。神经一一体液一一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K 师引导提示11.绝大多数人都有过发高烧的经历,可以让同学先谈谈自己发高烧时的感受。正常的体温是体细胞进行各种生化反应最适宜的温度。在发高烧的状态下,由于环境发生一系列变化,导致体的各种反应出现紊乱,于是机体功能发生异常。发热时的主要症状大部分集中在中枢神经系统,病人感觉不适、头疼、头晕、嗜睡等,同时常有食欲不振、厌食、恶心的表现。发热时机体处于一种明显的分解代过旺的状态,持续高热必定引起器官的功能负荷加重,有可能诱发器官功能不全或引起组织损伤。孕妇发热可能导致胎儿发育障碍,是一个重要的致畸因子。
20、对于6个月至4岁的幼儿来说,持续高热容易发生惊厥,相当数量的患儿由此造成脑损伤,学生思考与讨论(社会联系)如智力落后,甚至癫痫,因此应注意及时采用物理方法或服用药物来退烧降温。2 .环境渗透压会变小。当环境渗透压变小时,环境中的水将较多地通过渗透作用进入细胞,造成细胞吸水肿胀,进一步导致细胞代和功能紊乱。严重时会出现疲倦、周身不适、表情淡漠、恶心、食欲减退、皮下组织肿胀等症状。3 .因为高原空气稀薄,大气压和氧分压低,易造成体缺氧。这说明外界环境的变化势必影响环境的稳态。若外界环境变化不甚剧烈,并且机体代偿机制良好,环境的波动较小,仍能维持稳态;若外界环境变化剧烈,机体代偿机制不好,环境稳态将
21、受到破坏,就会影响身体健康。K 师提示、讲解夏天时,空调房间与室外的温差较大,如果经常进出空调房间,就会出现咳嗽、头痛、流鼻涕等感冒症状。如果在温度较低的空调房间呆的时间过长,就会引起关节酸痛或颈僵背硬、腰沉臀重、肢痛足麻、头晕脑胀等。如果呆得太久,由于空气不好,容易使人头晕目眩。这些症状就是空调综合征,俗称空调病。空调病的主要表现为:感冒、过敏、风湿痛、黏膜干燥、紧、烦躁、注意力难以集中、头痛,等等。据分析,空调对人的影响主要在于:空调风使人体表面水分蒸发量加大,毛孔收缩,不能正常排汗,也会引起分泌的紊乱;空调房间里,气流方向经常变换,气流速度增加,空气热量不断变动等因素干扰了人体的嗅觉,削
22、弱了人体对空气中病菌、过敏原和异味的反应;房间湿度太低,会对眼、鼻等处的黏膜产生不利作用,导致黏膜病;室空气与外界几乎隔绝,干燥而又温度适宜,空气中有害细菌含量快速上升。生思考回答(板 书)三、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思考:在什么情况下葡萄糖才能够正常分解提供能量?在何种情况下酶才能正常发挥催化作用?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思考回答(实验并讨论)K 师提示U 1.生物材料加入HC 1 或 N a O H后pH的变化更像缓冲液。2.提示:缓冲液加入少量酸碱后,pH变化不明显。原看或做实脸,思考因是磷酸缓冲液中含有N a H2P 0 4/N a 2HP 0 4,其中N a H2P 0
23、4溶液呈酸性,当加入少量N a O H时,可以中和0 1 ;N a 2HP 0 4溶液呈碱性,当加入少量HC 1 时,可以中和H;水溶液则不同,因而加入酸碱后,pH 变化明显。3.提示:生物材料中含有缓冲对N a H2P 0 4/N a 2HP 0 4、H2C 0 3/N a HC 0 3等,它们能够对酸碱度的变化起缓冲作用。此外,机体还可以通过对生理活动进行调节来维持pH稳定。例如,当机体剧烈运动时,肌肉中会产生大量的乳酸和碳酸。乳酸进入血液后,可与血液中的碳酸氢钠发生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碳酸是一种弱酸,可以分解成C 0 2和水。血液中的C 0 2增多会刺激呼吸中枢,使呼吸运动增强,增加
24、通气量,从而将C 0 2排出体外,所以对血液的pH影响不大。当乳酸钠进入血液后,与血液中的碳酸发生作用,形成碳酸氢盐,过多的碳酸氢盐可以由肾脏排出。这样由于血液中缓冲物质的调节作用,以及机体的调节作用,可以使血液的酸碱度维持相对稳定。1 小结)略(黑体字部分)。学生小结八、板书设计第 2 节 环境稳态的重要性一、环境的动态变化Ho m e o s t a s i s: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二、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神经一一体液一一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三、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活的必要条件。九、布
25、置作业典型例题例 1,从事养殖业的人员都知道这样一个常识:大多数海产鱼类不能在淡水中生存,因为在淡水 中()A.氧浓度较低B.不能维持体水分平衡C.缺少食用的动、植物1).二氧化碳浓度较高解析:海水的浓度高,海产鱼类长期适应环境,细胞无机盐浓度与海水浓度是相当的,如在淡水中生活,细胞就会吸水,不能维持体水分平衡。答案:B例 2、(2 0 0 3年)某人患急性肠胃炎引起腹泻,医生给予生理盐水,其首要目的是()A.提供能量 B.供给营养 C.维持水分代的平衡 D.维持无机盐代的平衡解析:水是人体含量最多的物质,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都离不开水.患肠胃炎的病人,典型的症状是腹泻,此时消化道吸收水分的能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生物 必修 全集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