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小学四年级下册音乐全册教案.pdf
《人音版小学四年级下册音乐全册教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音版小学四年级下册音乐全册教案.pdf(4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人音版小学四年级下册音乐全册教案(教学设计)人音版小学四年级下册音乐全册教案(教学设计)目目录录课题演唱我们大家跳起来.1课题演唱土风舞.3课题演唱小小少年.5课题演唱我是少年阿凡提.8课题演唱采菱.11课题演唱癞蛤蟆和小青蛙.14课题演唱白桦林好地方.16课题演唱红蜻蜓.19课题演唱西风的话.22课题演唱小溪流水响叮咚.25课题演唱舒伯特摇篮曲.28课题演唱摇篮曲.31课题演唱友谊的回声.33课题演唱山谷静悄悄.36课题演唱种太阳.38课题演唱小纸船的梦.40课题课题演唱我们大家跳起来演唱我们大家跳起来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1.能学会演唱我们大家跳起来。2.2.在音乐活动中,初步感受小步舞曲的
2、风格,能按三拍子的强弱规律进行身势动作的创编。重点难点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激励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学会 我们大家跳起来这首歌。教学难点: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初步感受小步舞曲的风格,掌握三拍子的强弱规律。教学用具教学用具 PPT 课件、电子琴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一、组织教学:音乐律动。二、新课教学:二、新课教学:(一)欣赏钢琴曲(一)欣赏钢琴曲G G 大调小步舞曲大调小步舞曲1.1.听听:巴赫的G 大调小步舞曲,感受乐曲的情绪。2.2.出示课件,简介:小步舞曲起源于法国的一种三拍子民间舞蹈,这种舞蹈在 17 世纪 50 年代在法国宫廷和贵族社会中很流行,小步舞风格典雅、庄严,速
3、度中庸。巴赫的 G 大调小步舞曲是一首为孩子练琴所写的练习曲,结构简单,曲调优美动听,通俗易懂,所以常常被改编为各种器乐曲或轻音乐曲在音乐会上演奏,深受人们的喜爱。3.3.唱唱。哼唱第一主题旋律,熟悉歌曲旋律,感受3/4 拍音乐起伏流畅的旋律特点,也为后面学习我们大家跳起来做铺垫。4.4.动动。结合音乐做 3/4 拍子的律动。方法:开火车前后拍手。学生分组而坐,第一个人拍第一下手(即1强拍)另外两拍与下面的同学互拍,一直这样传下去。(二)学唱歌曲我们大家跳起来(二)学唱歌曲我们大家跳起来1.1.导入歌曲:巴赫的G 大调小步舞曲真好听,接下来我们要学唱的歌曲我们大家跳起来就是根据这首小步舞曲的第
4、一主题旋律填词而成的。2.2.聆听歌曲,感受歌曲表达的欢乐情绪。3.3.学唱歌曲。由于学生已经很熟悉旋律,所以让学生自学歌曲,让学生之间互相聆听,互相评价。教师指导学生唱好跳音,以及“跳得真愉快”的演唱。4.4.全班同学跟着老师进行表演唱。5.5.创编歌词。让学生分组讨论,进行重新填词演唱,鼓励学生用歌表演、敲击乐器伴奏等形式表现歌曲。在理解和感受歌曲、乐曲情绪的基础上,进行拓展性教学、培养学生创新学习的能力。6.6.评价。对各组同学的表演做出评价,并让学生谈谈这节课的收获。三、小结:三、小结:音乐是具有可创造性的,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学会举一反三,勇于创新。板书设计板书设计我们跳起来教学反思教
5、学反思2课题课题演唱土风舞演唱土风舞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1.通过对歌曲土风舞的学唱,了解捷克人民喜庆丰收热闹的景象。2.2.懂得体验歌曲作品中的情绪、速度、节奏、旋律 等音乐要素。重点难点重点难点1.1.重点掌握重音记号、渐强、渐弱、反复记号。2.2.节奏型的正确把握。教学用具教学用具多媒体、电子琴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二、新课学习:二、新课学习:1.1.视频导入:看一看,说一说,视频里的人们在干什么?人们的心情是怎样的?2.2.歌曲介绍:土风舞是一首热情欢快的捷克民歌,歌曲节奏规整、旋律流畅、音乐朗朗上口,表现了人们载歌载舞庆丰收的热闹情景。3.3.完整聆听歌曲土
6、风舞,思考歌曲给你带来怎样的感受?4.4.发声练习,用笑声的状态来发哈音练习。5.5.考一考,歌曲是什么调、什么拍子?其拍子特点是怎样的?你能够用不一样的肢体语言表现出来吗?6.6.找一找,歌曲中出现了哪些音乐记号呢?7.7.节奏型练习,拍一拍下面的节奏性:3|0|、|+、+连起来打节奏,你会吗?8.8.有节奏地朗读歌词9.9.学唱简谱10.10.唱一唱,老师唱一句,学生跟唱一句。11.11.唱一唱,跟着音乐和伴奏把歌曲完整的唱一唱。12.12.跳一跳,同学们跟着音乐自编一段舞蹈。三、教学总结:三、教学总结:学习了捷克民歌土风舞,感受了捷克人们载歌载舞庆丰收热闹的情景,同时体验了歌曲作品中的情
7、绪、速度、节奏、旋律,音乐记号等音乐要素。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土风舞捷克教学反思教学反思4课题课题演唱小小少年演唱小小少年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1.知道小小少年是德国影片英俊少年的插曲。2.2.初步掌握歌曲中的主歌与副歌的概念,并会简单的区分。3.3.有感情演唱歌曲重点难点重点难点1.1.区分歌曲中的主歌和副歌2.2.掌握附点节奏 X.X教学用具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电子琴教学过程教学过程1.1.导入:视频 欣赏英俊少年中的插曲小小少年。2.2.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一首德国故事影片 英俊少年中的插曲小小少年。3.3.歌曲中的少年究竟遇到了什么事情?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英俊少年的故事。4.4.你对
8、这首歌曲印象最深刻的部分是哪里?为什么?(将歌曲自然的分成主歌和副歌两部分。)5.5.首先让我们来学习第一部分,请同学找一找这部分的典型节奏,有几句都是哪句?(学生找出典型节奏后,按节奏划一划,并唱一唱)6.6.视唱歌词,根据教师的提示小结本段的结构。(歌词是在叙事,节奏比较简单,情绪上比较平稳)7.7.应该怎样的声音(连贯、流畅)情绪(舒缓)来演唱 将第一部分连起来演唱。8.8.象这样的部分我们通常把它称作歌曲的“主歌”出示重点内容:5主歌9.9.进入第二部分,用同样的方法找出典型节奏。(学生找出典型节奏后,按节奏划一划,并唱一唱)10.10.你发现了什么?(共有三句典型节奏,并且每一句中都
9、有相同的部分,只有个别地方出现不同。)11.11.结合歌词看一看,为什么不象第一部分一样,用完全相同的节奏?(人的情绪是起伏变化的不是一成不变的,因此在节奏的设置上是会有所变化的。)12.12.对照第一部分,小结:第二部分的歌词反复出现是在抒发情感,旋律起伏将歌曲的情绪推向高潮。我们把它称为“副歌”出示重点内容:副歌13.13.应该用怎样的声音(嘹亮、悠扬)情绪(饱满)来演唱。14.14.一首简单的歌曲通过同学们的分析,歌曲的结构已经清晰的展现在我们的面前,现在让我们来齐唱这首歌。主歌:声音(连贯、流畅)情绪(舒缓)来演唱副歌:声音(嘹亮、悠扬)情绪(饱满)来演唱15.15.个别学生领唱主歌,
10、其他学生齐唱副歌16.16.女生齐唱主歌,男生齐唱副歌17.17.大合唱18.18.小结:在小小少年中小主人公遇到了不小的烦恼,他被烦恼打倒从此消沉了么?他是怎样做的?我们同学的年龄跟他相仿,也许在某一天你的烦恼也会悄悄来临,希望你能象他一样用自己的智慧和爱心将困难克服掉,勇敢的迎接生活的挑战,做一个生活的强者!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小小少年6德国影片英俊少年教学反思教学反思7课题课题演唱我是少年阿凡提演唱我是少年阿凡提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1.感受维吾尔族民歌的特点,体会升记号在歌曲中的作用。2能用圆润的声音,诙谐的情绪表现歌曲。3知道阿凡提是个勤劳勇敢,幽默乐观,富于智慧和正义感的人,引导学生做个
11、机智勇敢,有正义感的好孩子。重点难点重点难点重点:感受维吾尔族民歌的风格特点,体会歌曲诙谐的情趣。难点:唱准下滑音、升记号,及后十六、切分节奏及换气等。教学用具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一、组织教学组织教学1学生听音乐(娃哈哈)按节奏走进教室。2师生问好。二、导入、聆听部分二、导入、聆听部分1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段音乐,听一听,音乐中的情绪有没有变化?(播放我是少年阿凡提伴奏)(学生聆听后回答:有变化。)2师:屏幕上这些节奏型我们都非常熟悉,现在老师按照座位把大家分成 4 组,每组同学负责一种节奏型,请你想一想,这些节奏加在音乐中的哪儿最恰当,最能表现音乐的情绪特点?听着音乐试一试
12、,然后小组讨论。(1)|(2)0 0|0 0|(3)|8(4)-|-|(学生边听音乐边分组拍击节奏型,然后小组讨论)3学生反馈。师:谁来说一说?为什么?(学生回答)4师:请各族同学分工配合一起为音乐伴奏,注意听前奏,节奏型变换的地方要衔接好。(学生合奏)三、学唱歌曲三、学唱歌曲1师:这段音乐给你什么感觉?它表现的又是什么形象呢?大家来看一看。(学生观看幻灯片)2表现的是谁?你了解阿凡提吗?你都知道哪些关于阿凡提的故事?(学生回答)3教师总结:阿凡提是新疆人民心目中智慧和正义的化身,非常机智勇敢。这段音乐的名字就叫我是少年阿凡提.,现在我们来听一听,还可以轻声的跟唱。4分部分学唱师:根据伴奏型的
13、不同,分部分的来演唱。(1)学生跟琴演唱。(2)教师指导A 教师对比范唱下滑音处:3 3 3.0|小 毛驴,B 随琴模唱升记号处:2 2#1 2|3 0心中 多欢 喜,C 切分音处,闭口法。95 4 3 2|0 1 2|3.5|我 可 对 他 不 客 气。D 十六分音符处,读词法。6 6 6 6 6|啦 啦 啦 啦 啦,E 附点音符处,手势法。1.3|2.2.17|哎,5连唱歌曲(提出要求:由表情的演唱歌曲,唱出维吾尔族音乐风格和阿凡提幽默自豪的特点)板书设计板书设计我是少年阿凡提5 4 3 2|0 1 2|3.5|教学反思教学反思10课题课题演唱采菱演唱采菱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1.通过学习
14、D.S.反复记号,能够准确运用到歌曲之中。2.2.能够有表情的演唱歌曲采菱,知道这是一首具有浙江民歌风格的歌曲。重点难点重点难点1.1.掌握 D.S.反复记号的作用,并准确运用于歌曲之中。2.2.有感情地、准确地演唱歌曲采菱。教学用具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一、情境导入:设问导入:谁吃过菱角?知道菱生成在何处吗?介绍有关菱的知识:菱是生成在池塘的一种植物,根在泥里,叶子浮在水面呈三角形状,花白色,果实的硬壳有角,因此称菱角,果肉可吃,甜而爽(出示挂图,或展出实物)。教师引出歌曲,学生读出歌曲名字二、寓教于乐二、寓教于乐1.1.请学生认真地听范唱。(教师的范唱要非常投入有情感
15、,去打动学生的心灵。唱得要细腻亲切,在吐字和行腔上要有江南风格。)学生回答对歌曲的感受。教师揭示歌曲主题:这又是一首富有江南水乡色彩的歌曲,用优美的旋律抒发了水乡的孩子对自己乡土的深厚情感。看江南水乡的图片,加深了解。2.2.听歌曲范唱,感受歌曲情绪,让学生想象歌曲的情景,跟随录音轻声哼唱,感受水乡的美,孩子们的快乐。11过渡语:看来同学们都很喜欢这首歌曲,我们再来听一遍。这首歌都唱了些什么?(2)演唱者带着什么样的情绪演唱的?(播放音乐,学生回答)3.3.教师范唱歌谱。(歌谱的范唱要同样的有感情,流畅而动听,有力度起伏。)4.4.以乐句为单位进行学唱曲调。(1)教师教唱 2 遍。(2)生随琴
16、视唱。(3)师生进行接唱练习。(4)随琴完整视唱曲谱。5.5.学唱歌词(1)听音乐唱词,初步做到节奏、音准。师生一起随琴唱词(2)随琴加前奏演唱歌曲。过渡语:有进步,同学们在唱歌曲时,你发现歌曲里有你不认识的新朋友了吗?生:有!D.S。(3)认识反复记号 D.S.师:这首歌曲只有一段,但有了反复记号D.S.,我们就要再唱一遍。(4)请同学们说说歌曲的演唱顺序。自己写一段旋律用上 D.S。(5)现在我们就完整的把这首歌曲唱一遍。师小结:同学们唱得不错,看来大家已经和D.S.反复记号交上朋友了,请你不要把这位新朋友忘了!三、小结三、小结同学们学习这首歌曲以后,不但认识了新朋友 D.S,而且能有感情
17、的演唱歌曲,12板书设计板书设计采 菱反复记号:D.S.(反复)Fine(结束)连贯的气息 柔美的声音教学反思教学反思13课题课题演唱癞蛤蟆和小青蛙演唱癞蛤蟆和小青蛙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1.通过演唱 癞蛤蟆和小青蛙 使学生热爱小动物,了解小动物。2.2.学会演唱歌曲并用力度变化唱歌曲。3.3.学生能用欢快、活泼的情绪,有感情地、自信地,完整地演唱歌曲重点难点重点难点引导学生用悦耳动听的歌声和富有情感的动作去表现音乐的内容。学习掌握力度记号:mf(中强)、mp(中弱)。在学唱中认识中强、中弱的力度记号,并会在歌曲中运用。教学用具教学用具多媒体,电子琴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1.1
18、.师:说说癞蛤蟆和小青蛙的相似和不同之处。生:答2.2.教师简单总结,引入歌曲。(板书题目,课件播放图片)二、新歌教学:二、新歌教学:1.1.聆听歌曲范唱。(课件播放歌曲简谱)(教师边弹边唱,学生聆听并思考问题。)(1)师:歌曲中的癞蛤蟆和小青蛙之间发生了什么事?生:答。(2)师:你觉得这首歌曲具有怎么样的风格?生:答。(3)师:与平时的歌曲有什么不同?生:答。142.2.再次聆听歌曲,小声哼唱。3.3.学唱歌曲。(1)教师一句一句教唱。(2)注意弱起。(3)唱准确以下几组音程:2-6 1-6 4-23.3.了解力度记号,并学会运用:中强 mf,中弱 mp。4.4.学生演唱歌曲。三、学生分组表
19、现歌曲:三、学生分组表现歌曲:1.1.表演并演唱歌曲。(1)讨论角色的特点。(2)与同桌创编神态、动作、表情来演唱。2.2.学生分组演唱歌曲。3.3.学生以轮唱的方式演唱歌曲。4.4.学生上台表演歌曲。四、总结: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进一步的了解了小动物,虽然它们长的很相似,但却是完全不同的种类,我们要热爱小动物。板书设计板书设计癞蛤蟆和小青蛙力度记号:mf(中强)mp(中弱)教学反思教学反思15课题课题演唱白桦林好地方演唱白桦林好地方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1.能用稳定的节奏,活泼的情绪演唱歌曲白桦林好地方。2.2.尝试为歌曲编创歌词,指导学生编创赞美自己学校(或某一地方)的歌词唱一唱,体
20、验创编的乐趣。重点难点重点难点重点:节奏稳定并有感情地演唱歌曲,熟悉节奏并能根据旋律创编歌词。难点:掌握“f”“mp”在歌曲中的演唱,准确唱准两拍的节奏。教学用具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一、组织教学:二、谈话导入:二、谈话导入:师:同学们,你曾经去过哪些美丽的地方?留下过哪些美好的回忆?老师这里有几张照片,请你们猜猜是哪位同学?并让他来讲一讲,告诉同学们这是在哪个地方留下来的回忆。师:在加拿大有一片美丽的白桦林,那里留下了许多人美好的童年回忆,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片白桦林,追寻他们曾经留下的美好回忆。师:这堂课我们就来学习歌曲白桦林好地方三、新授:三、新授:师:先来听一遍
21、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绪?从歌曲的情绪中你能感受到他们的童年是怎样的?师:(再听)歌词描写了什么?生:有山、有湖、有动物 生:有峭壁,很美。师:“蓬得得蓬蓬”是什么意思16生:“蓬得得蓬蓬”表现了人们远去时的脚步声。师:请同学们模仿一下 生:(这时候老师重点解决强 f、与中弱 mp 到弱 p 的对比,为后面解决重点做铺垫)师:欢快的旋律,美妙的歌词,老师从同学们的眼中能看出你们都很想学会这首歌曲,下面就请同学们来试唱曲谱(强调节奏的稳定)师:通过以上的学习,下面就请同学们自己来学唱歌曲。(随音乐学唱)师:说一说你学会了哪一句,唱一唱!(跟唱对的同学学唱)师:不仅要准确演唱,而且要有感情的演唱。完整
22、演唱歌曲注:强调力度记号的唱法和最后一句:脚步远去时渐弱的唱法。有感情的完整演唱。师:同样的一首歌曲,我们可以用不同的速度和情绪来演唱,也许表达的情感会是一样的,但给人的感觉却是不一样的。师:这首歌曲我们如果将欢快的情绪变成优美、抒情的情绪来演唱,一定会别有一番感觉!请同学们试一试唱一唱。四、创编歌词四、创编歌词师:歌曲唱出了加大拿小朋友对白桦林美好的回忆和热爱。那对你们有没有什么启发?生:可以唱一唱我们的家乡,可以唱一唱我们的学校师:同学们的想法很好,我们根据歌曲的旋律创编歌词,老师这里找了一首,仅供参考:欢乐谷好地方,孩子们的乐园,那里有摩天轮,自由旋转,我们玩得好开心,我还要回来玩,蓬得
23、得蓬蓬,蓬得得蓬蓬生:(分小组热烈地讨论、创作)生:中心小学好地方,学习的乐园,这里有好同学,自由讨论,17这里环境真好,我永远记得她,蓬得得蓬蓬,蓬得得蓬蓬(小组跟音乐演唱)师:同学们编得很好,唱的歌声也很动听。五、课堂小节五、课堂小节美好的童年为我们的一生奠定下了难忘的基石,带着美好的回忆我们一天天的长大,让我们伸天双臂、敞开胸怀去迎接更美好的明天。板书设计板书设计白桦林好地方强 f、中弱 mp 弱 p教学反思教学反思18课题课题演唱红蜻蜓演唱红蜻蜓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1.能够用优美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歌曲红蜻蜓。2.2.通过童年生活的比较,懂得珍惜,懂得感恩。重点难点重点难点重点:感受歌曲
24、红蜻蜓的旋律及所表达的情感,了解日本歌曲的风格特点。难点;用优美的声音唱出红蜻蜓的力度变化,体会歌曲的意境。教学用具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猜谜语,激情导入一、猜谜语,激情导入师:同学们,今天老师要来考考你们,大家来猜个谜语,出示:两对翅膀薄又明,两只眼睛亮晶晶,飞高飞低报阴晴,飞来飞去捉蚊蝇。谁能猜出来?(学生来猜谜语)师:对!请同学们进行蜻蜓图片欣赏。(欣赏完毕)师:看完了短片,我们知道了蜻蜓是一种有益的昆虫,它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保护他,不应该做伤害它的事情。(设计意图:观看这个短片为下一环节作铺垫,同时也增加学生的课外知识,以及环保意识。)二、讲故事二、
25、讲故事1.1.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看,现在画面上的蜻蜓是什么颜色的呀?(红色)师:对了,这就是美丽的红蜻蜓。下面老师就想给大家讲一个关于红蜻蜓的故事。19多年以前,在日本美丽的富士山下住着一个可爱的小女孩,当山上的桑树结满桑果的时候,小女孩就会在傍晚的时候,挎着一个小竹篮上山去采桑果。这时候,天空中布满了美丽的晚霞,很多很多的红蜻蜓在晚霞中满天飞舞,这景色真美啊,小女孩被眼前的美景深深吸引,沉浸在这美好的画面中,深深的陶醉了。红蜻蜓这童年时代美好的记忆从此永远地刻在了小女孩的脑海中,不能忘怀。多年以后,当小女孩回到故乡,重新来到山上,不禁回忆起童年时代的朋友红蜻蜓,有这么一首优美的日本歌曲,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音版 小学 四年级 下册 音乐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