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陶罐和铁罐第二课时公开课教案.pdf
《三年级下册陶罐和铁罐第二课时公开课教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下册陶罐和铁罐第二课时公开课教案.pdf(3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三年级语文下册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抓住重点词句来读懂课文内容,了解寓言蕴含的道理。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懂得不要自以为是,不要拿自己的长处奚落别人的短处,看问题要全面。并初步体会同学间相处应该相互尊重、和睦相处。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通过陶罐和铁罐对话、神态的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和不软弱。难点:理解“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的道理。教学过程:一、导入1、咱们上一节课结识了两个新朋友,现在,我们一起叫出他们的名字。(教师板书课题)谁还记得这两只罐子有些什么特点呢?指名说
2、。(易碎,坚硬)过渡:大家除了知道他们的特点,还知道它们说话的态度有什么不一样,出示课件并板书(傲慢、谦虚),你能试着做出傲慢的表情和谦虚的表情吗,据有关专家说人的面部能做出上亿种表情,接下来我们一起玩一个表情包的游戏吧。2、出示课件。(不同表情包的画面、词语),齐读这些词语。3、开火车读一读本课的表情包词语,多种形式朗读。出示课件。4、我们这篇课文的词语中也有一些表情包的词语,一起来回顾一下吧。齐读、开火车读。二、回忆课文主要内容1、快速自读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2、指名说,师小结,出示课件。三、精读课文,抓住课文的关键词,理解课文。1、师:同学们刚才提到一个词“奚落”,“奚
3、落”是什么意思呢?生:嘲笑,讽刺,挖苦师:同学们真了不起,不仅说出了直接的理解,还给“奚落”找了很多近义词。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种理解词语的新方法,联系上下文,想学吗?我们就以“奚落”为例!2、出示课件(自读提示)小声读一读 2-9 段。(1.)看看铁罐是怎样一次次奚落陶罐的,陶罐是怎样应对的?用横线画出铁罐说的话,用波浪线画出陶罐说的话,用圆圈圈出表示神态的词语。(2)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交流汇报a.“你敢碰我吗陶罐子”“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指名读第一句。师:听了他的朗读,你体会到什么?生:很骄傲,很傲慢。板书:傲慢师:谁能用傲慢的语气把这句话读一读?(指名读)师:明知道陶罐不敢碰他,
4、却抓住它的弱点进行发问,目的是?生:嘲笑陶罐。师:那现在谁来说说你现在对奚落的理解是什么?生:看不起别人,说别人的缺点。师:而且是用难听的话说别人的缺点,目的是?生:是为了让别人难堪。师:面对铁罐的傲慢无理,陶罐生气了吗?它是怎么回答的?出示课件指名读第二句。师:陶罐不但没有生气,反而称铁罐为兄弟,这又说明了什么?生:陶罐谦虚,友好。谁:谁来谦虚的读一读陶罐的话?(指名读)评价。同桌分角色练习。b.“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师:这时铁罐的态度又如何呢?生:轻蔑,更看不起陶罐了。师:请同学们带着轻蔑的神态读一读好吗?师:同学们表现的真好!老师也想用轻蔑的神态来读一读这句话,哪位同学愿意和老师
5、合作呢?(师生合作完成对话 2)师:陶罐真的像铁罐说的那样懦弱吗?从哪看出来?生:不懦弱,从“争辩”这个词看出的。师:能不能把“争辩”换成“争吵”呢?为什么?生:不能,因为争辩是在讲道理,而不是争吵。师:如果你是陶罐,你会怎样争辩呢?(指名读)评价过渡:再说陶罐还会说些什么呢?师:可铁罐让它说下去了吗?它怎么了?c、出示铁罐第三次说的话“住嘴”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指名读。生:铁罐恼怒了。师引导:此时他会做些什么动作?师:加上动作,前后左右的同学互相读一读。教师通过指导学生朗读对话,理解和体会铁罐恼怒的神态。d、铁罐狂妄到了极点,一心想把陶罐碰成碎片。请大家找出表现铁罐狂妄自大的语句。出示铁罐
6、第四次说的话。“和你在一起碰成碎片。”指名读。教师引导学生读出狂妄自大的语气。学生自由模仿演一演。请学生上台表演读。师:读着读着,你感受到铁罐是怎样一次次的奚落陶罐了吗?生:铁罐一次比一次看不起陶罐。它说的话一次比一次难听,尖刻。它一次比一次过分嚣张。师:是啊,铁罐就是用这些尖刻的话语讽刺陶罐的短处,使陶罐难堪,这就是“奚落”的意思。(3)师生合作一起读所有对话。过渡:日子一天天过去,陶罐是不是像铁罐说的那样破成了碎片?铁罐是不是像它自己所说的坚固得什么也不怕?它们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 1017 自然段。他们最终的结局是什么样的?四、学习课文 10-17 段。(一)齐读课件出
7、示的三句话。1、捧起陶罐,倒掉里面的泥土,擦洗干净,它还是那样光洁,朴素,美观。2、“多美的陶罐!”一个人说,“小心点儿,千万别把它碰坏了,这是古代的东西,很有价值的。”3、人们立即动手,翻来覆去,把土都掘遍了,但是,连铁罐的影子也没见到。(二)质疑问难,反馈交流。1、陶罐还是当年的陶罐吗?生:陶罐出土成为文物,而铁罐却被氧化的无影无踪。师:当人们发现陶罐时,人们的心情怎样?为什么?生:高兴,激动。因为陶罐是古代的东西,很有价值。指明回答并板书:文物、有价值。2.铁罐到底哪儿去了呢?随机板书:无影无踪师:是啊,当年被奚落的陶罐如今出土成为文物,被人们永久的保留下来,而当年那个狂妄自大的铁罐却被
8、氧化的无影无踪,它当初想到自己会有这样的结局吗?为什么?生:没想过。因为它只看到自己坚硬的优点,没有看到自己容易被氧化的弱点。3、以前一直被铁罐奚落的陶罐,当他自己被掘出来的时候他和工人们说了什么话?出示课件(指名读,你体会到陶罐是个怎样的人?)过渡:此时此刻铁罐听到那个当年被他多次奚落的陶罐朋友,不但不生气,还这样关心他,他会对陶罐说些什么?4.指名说,最后出示课件。五、拓展延伸。师:故事讲到这里就结束了,读了这个故事,你想到了什么?学生自由交流。读了这个故事,我想到了出示总结全文的课件。六、布置作业。板书设计6、陶罐和铁罐谦虚傲慢易碎坚固有价值无踪影取长补短6 6 陶罐和铁罐陶罐和铁罐教学
9、导航教学导航教学目标1.会认 10 个生字,会写 10 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骄傲、傲慢”等词语。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抓住重点词句读懂课文内容,学习正确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使学生懂得不要自以为是,人各有所长,不要拿自己的长处奚落别人的短处,看问题要全教学重难点通过陶罐和铁罐对话、神态的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和不软弱。理解“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的道理。课文有不少新词,如何让学生理解面。并初步体会同学间相处应该相互尊是一个难点;关于寓意的把握,怎样才重、和睦相处,遇到无事生非的人也应知道学生是否理解了课文的含义。该
10、尽量克制自己的言行。4.了解寓言蕴含的道理,明白“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共事。”的做人的道理。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课时2 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1.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故事,你们想听吗?从前,有个国王,在他的橱柜里有两个罐子,一个是陶的,一个是铁的想知道他们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吗?2.今天,我们就再来学习一篇寓言,那就是第六课陶罐和铁罐,(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3.大家看大屏幕,老师把他们带来了。这是陶罐,这是铁罐,你们知道他们各自有什么特点吗?4.同学们发现了两只罐子的不同特点,你
11、们真是一群善于观察、爱动脑的孩子!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道去认识两只特殊的罐子。5.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看看国王御厨里的一个坚硬的铁罐和一个易碎的陶罐之间到底发生了怎样有趣的故事。二、初读课文,识字解词。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力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明白的词语、句子做上记号。2屏幕出示词语,先在心里默读一遍,有不熟悉的在心里记住它。()3同学们,词语朋友我们已经认识,下面我们就随着它们一起走进陶罐和铁罐之间的故事。ru xio1.看拼音,写词语。goo()qin rng4打开书,我们分段读文,一边听,一边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师相机板书“奚落”)g di()三、默读课文,
12、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边默读课文,边在每个自然段的前面标上序号。并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学生自由发言。)2.教师归纳:国王的橱柜里有一只陶罐和一只铁罐,铁罐仗着自己坚硬,常常傲慢地奚落陶罐。若干年后,陶罐从废墟里挖出来依旧精美,而铁罐却被氧化得无影无踪了。四、复习巩固,识字写字。1.集中识字。2.比一比,组词语。骄()桥()(1)认读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课件出示文中要求会认的生捧()棒()字,开火车认读并说出课文中的词语。(2)交流记忆这些生字字形的方法,教师小结:可以利用形声字特点来记,可以利用熟字来记。尘()尖()(3)练习用这些生字扩展组词。价()介()2.指导写字。(1)课件出示
13、文中要求会写的生字,开火车认读并说出课文中的词语。(2)课件出示生字,让学生观察并分组,说出分组的依据。(3)引导分组观察:“骄、傲、谦、懦、弱、捧、代、价”都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的字。“尘”是上下结构、上长下短的字。“虚”是半包围结构的字,注意第三笔是横钩。(4)教师播放音乐,学生做好写字准备。(5)学生提出需要教师指导书写的字,教师范写学生提出的字。(指导学生书写生字时,有些字可以通过和学过的形近字比较加以区别和识记,比如:骄和桥、捧和棒、虚和虑、虚()虑()懦()需()懦和需、尘和尖、价和介。可以先让学生回忆学过的字的字形和字义,再分析这些字和它们相似的生字相同点和不同点,在区别形义的不
14、同后记忆并书写。重点指导以下几个易写错的字,如“谦”的右半部分的中间部分不要少写一横;“捧”右下部分不要多写一横,;“傲”中间部分的上部不要少写一横。)(6)学生练习写字,教师巡视,进行辅导。(7)展示学生写的字,互相评议。五、作业: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准备分角色朗读课文。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检查生字新词。2.说一说陶罐和铁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二、精读课文,抓住课文的关键词,理解课文。1.听 19 自然段的课文录音思考:这几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铁罐自命清高,瞧不起陶罐,常常奚落陶罐。)这九个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2.理解“
15、奚落”。(1)同学们刚才在说的时候提到了一个词“奚落”,你认为奚落是什么意思呢?(奚落:用尖刻的话数说别人的短处,使人难堪。)“不敢,铁罐兄弟。”陶罐谦虚地回(2)那么,文章中的“奚落”到底是什么意思,我们可以联系答。上下文,来真正的理解“奚落”。“我就知道阅读课文选段,完成练习。“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傲慢地问。3.这几个自然段讲铁罐常常用尖刻的话数说陶罐的短处。4.学习 29 自然段,体会人物内心情感。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你不敢,懦弱的东西!”铁罐说,带着更加轻蔑的神由读课文 29 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把铁罐奚落陶罐的话和描气。写神态的词语用直线画出来。“我
16、确实不5.铁罐第一次是怎样奚落陶罐的?(1)课件出示:“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傲慢地问。“不敢,铁罐兄弟。”陶罐谦虚地回答。(2)指名朗读第一行,说说听了他的朗读,你体会到什么?(铁罐很傲慢。“傲慢”是什么意思?看不起人,对人怠慢没有礼貌。)板书:傲慢(3)谁能用傲慢的语气把这句话读一读?(指名读)(4)明明知道铁罐不敢碰他,却偏要抓住铁罐的弱点进行发问,目的是?(嘲笑铁罐)(5)那通过铁罐这个表现,你认为奚落是什么意思?(看不起别人,用难听的话说别人的缺点)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陶罐争辩说,“我们生来就()盛东西的,并()来互相碰撞的。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比你差。再说”“住嘴!”铁罐恼
17、怒了,“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6)面对铁罐的傲慢无礼,铁罐不慌不忙,他是怎么回答的?你等着吧,要(指名读第二句。)(7)陶罐不但不生气,反而称铁罐为兄弟,这说明了什么?(陶罐谦虚友好。“谦虚”是什么意思?虚心,不自满,肯接受批评。)板书:谦虚(8)谁再来读读陶罐的话?(指名朗读。)同位分角色练习。1.在选段的第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9)鼓励学生试着加上表情和动作来表演读这一组对话。(10)师小结:同学们,你们读得这么好,首先抓住了重点提示语,进一步理解读,然后加上表情和动作表演读。这下来我们继续用这种方法学习后面的三组对话。6.学生自主学习后面的三次对话。
18、自然段括号中填上恰当的词。2.不改变句子原意,将第自然段画横线(1)课件出示学习要求:同桌合作练读后面的三次对话,注意的句子换一种圈出描写神态或心情、重读的词语和标点,进一步理解读,然后还可以加上表情和动作、同桌合作表演读。(2)同桌练读,老师巡视指导。(3)学习第二次对话,课件出示第二次对话:3.第自然“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铁罐说,带着更加轻蔑的神气。“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陶罐争辩说,“我们生来就是盛东西的,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就比你差。再说”指名朗读,师生评议。_的。铁从他们读中你又体会到了什么?(又一次体会到了铁罐的傲慢。)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
19、懦弱轻蔑)这两个词语的意思是什么?(懦弱:软弱无能,不坚强。如:性格懦弱。轻蔑:轻视,不放在眼里。)面对铁罐的傲慢无礼,铁罐又是怎么回答的?(指名读第二句。)同学们看,这有一个省略号,省略号说明了什么?(学生自由交流说,陶罐没有说完的话。)_,缺点是_;陶罐的优点是_,缺点是_。5.选段中的画线词是描写罐的优点是_4.铁罐和陶罐都是用来_段中省略号省略的内容是说法。谁再来读读陶罐的话?(指名朗读。)同位分角色练习。鼓励学生试着加上表情和动作来表演读这一组对话。(4)学习第三次对话。同学们,你们都读得这么好,老师也想读,谁想跟老师一起来读第三组对话。(大屏幕出示第三组对话)“住嘴!”铁罐恼怒了,
20、“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神态动作的词语。从描写铁罐的词语可以看出铁罐;从描写陶罐的词语中可以看出陶罐。“何必这样说呢?”陶罐说,“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有什么可吵的呢!”老师读得怎么样?(不好)同学们都比老师会读书,谁来读读。(指名读。)谁来说说这段话中几个词语的意思?(恼怒:气恼,发怒。相提并论:把不同的人或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来看待。和睦相处:相处得好,不争吵。)谁再来读读陶罐的话?(指名朗读。)同位分角色练习。鼓励学生试着加上表情和动作来表演读这一组对话。(5)学习第四次对话。铁罐这么恼怒无理,而陶罐还是那样平静友好。铁罐由
21、刚开始的傲慢到轻蔑,再到恼怒,现在是(生:火冒三丈、恼羞成怒)指名生朗读第四次对话。同学们,铁罐一次又一次地用不好听地话说陶罐,这就是(生:奚落。)谁来说说这段话中几个词语的意思?(羞耻:不光彩,不体面。理会:理睬。)谁再来读读陶罐的话?(指名朗读。)同位分角色练习。鼓励学生试着加上表情和动作来表演读这一组对话。7.指名学生上台表演分角色朗读 19 自然段。8.谈话过渡:陶罐谦虚而不懦弱,它不跟铁罐针锋相对,而是向铁罐讲明道理,可以看出陶罐的胸怀非常宽阔,铁罐以为自己很坚固,就常常奚落陶罐,而陶罐据理力争,铁罐无以反驳,所以它恼羞成怒,说出了那么多蛮不讲理的话。随着时间的流逝,世界上发生了许多
22、事情,陶罐和铁罐的结果又将如何呢?9.学习 1017 自然段。(1)请学生默读课文 1017 自然段,理解重点词语。(流逝:像流水一样迅速消逝。覆灭:全部被消灭。覆盖:遮盖。渣滓:物品提出精华后剩下的东西。翻来覆去:本课指多次重复地。)(2)想想陶罐和铁罐结果如何?(3)学生交流汇报,出示相关句子。捧起陶罐,倒掉里面的泥土,清理干净,它还是那样光洁,朴素,美观。人们立即动手,翻来覆去,把土都掘遍了。但是,连铁罐的影子也没见到。(4)当初铁罐有没有想到会有这样的结果?(学生发言,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板书:光洁 朴素 美观 不复存在)(5)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陶罐和铁罐的故事,你喜欢谁呢?为什么?
23、从陶罐和铁罐不同的结局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学生交流汇报,教师小结: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10分角色朗读课文。五、总结课文,感情朗读。故事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埋在土里许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为文物,铁罐却化为泥土,不复存在。故事告诉人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学生练习感情朗读。六、作业:把故事讲给弟弟妹妹听,告诉他们看问题要全面,不能用自己的和别人的短处比,更不能因此而骄傲。课堂小结课堂小结教学板书陶罐和铁罐陶罐铁罐谦虚傲慢光洁 朴素 美观不复存在教学反
24、思陶罐和铁罐陶罐和铁罐是一则很有启发性的寓言,通过体会陶罐和铁罐两个性格迥异的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神态的描写,让学生理解正确地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陶罐和铁罐对话、神态的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理解课文讲的道理是教学的难点。教学中,我抓住了以下三点进行教学。在教学中,强化学生的感受,淡化纯粹的分析,对语文的课堂教学来说,是很有必要的,只有这样,才会增强课堂教学的效果。陶罐和铁罐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陶罐和铁罐两个事物在很成一段时之间,二者之间发生的故事,很有趣,也揭示了深刻的道理,在教学中如果单纯地采用分析讲解的方法,学生学起来定会觉得索然无味,也使有趣的故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三年级 下册 陶罐 铁罐 第二 课时 公开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