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教案.pdf





《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教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教案.pdf(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西医急症学中西医急症学-急性肾衰竭急性肾衰竭课课 程程 教教 案案供 2011 级中西医结合七年制使用教研室:教研室:急诊教研室师:师:二 O 一五年九月二十九日教研室主任签名:教研室主任签名:1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案首页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案首页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对象授课形式授课形式教学时数教学时数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2011 级中西医结合七年制理论课2 学时教教 学学 目目 的的1.掌握:三种脱水、高钾与低钾血症、代谢性与呼吸性酸中毒及碱中毒的原因、机制及对机体的影响。要求要求2.熟悉:水钠的平衡和水钠的调节;钾的正常代谢;酸碱平衡调节的机制。3.了解:体液的容
2、量、分布和渗透压;钙、镁代谢异常的原因、机制及对机体的影响。教学重点、教学重点、重点:三种脱水的临床诊断思路及处理;混合性酸碱平衡紊乱的难难 点点 及及 解解分析处理。难点:混合性酸碱平衡紊乱的分析处理。决方法决方法教学方法教学方法解决方法:运用多媒体,结合举例,加深学生认识。案例法、讲授法、比照法、提问法教具教具教材与教材与参考书参考书:多媒体、投影等教材:自拟参考书:21 世纪高等医学院校教材急诊医学中国重症医学专科资质培训教材2教案内页教案内页教学进程:含教学主要教学内容、教学过程设计及时间安排教学进程一、概述:一、概述:人体正常的体液容量、渗透压及电解质含量是机体正常代谢和各器官功能正
3、常进行的基本保证。由人体调节功能予以控制并维持平衡。重症患者常出现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其中部分为多重紊乱。体液分为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两部分,男性细胞内液约占体重的40%,女性占 35%,细胞外液则男女相等,约占体重 20%,细胞外液分为血浆和组织间液两部分,血浆约占体重5%,细胞间液约占体重的15%,绝大部分的组织间液能迅速与血浆内液或细胞内液进行交换并取得平衡,对维持机体水电解质平衡具有很大作用,可称其为功能性细胞外液,另一部分组织间液却仅具有缓慢交换和获得平衡的能力,其具有各自的功能,在维持体液平衡方面的作用甚少,如结缔组织液,脑脊液,关节液,消化液等,称其为无功能性细胞外液,约占体
4、重的1%-2%。但有些无功能细胞外液的变化导致的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却很显著,最常见的就是胃肠消化液大量丧失造成的体液量和成分的明显改变。细胞外液最主要的阳离子为Na,主要的阴离子为 Cl、HCO3和蛋白质,细胞内液主要的阳离子是K 和 Mg,主要阴离子是 HPO4和蛋白质。细胞膜为半渗透性,水分能在细胞内外间移动,使细胞内、外液渗透压平衡,血浆渗透压mmol/L=2Na+K+葡萄糖+尿素氮mmol/L体液及其渗透压的稳定由神经-内分泌系统调节,体液的正常渗透压通过下丘脑-垂体后叶-抗利尿激素系统来恢复和维持,血容量的恢复和维持则通过肾素-醛固酮系统。此两系统共同作用于肾,调节水和钠等电解质
5、的吸收与排泄,从而维持体液平衡,使体内环境保持稳定。与渗透压相比血容量对机体更为重要,当血容量锐减又兼有血浆渗透压降低时,前者对抗利尿激素的促进分泌作用远远强于后者对抗利尿激素分泌的抑制作用,其+2+2-+-时间安排及教学方法15min讲授法目的为优先保持和恢复血容量,保证重要器官的灌流,从而维持生命安全。在体内丧失水分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增高,刺激下丘脑-垂体-抗利尿激素系统,产生口渴,机体主动增加饮水。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使远曲小3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对水分重吸收增加,继之尿量减水,水分被保留在体内,使已升高的细胞外液渗透压降至正常。反之,体内水分增多时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口渴反应被抑制,同时因
6、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使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对水分重吸收减少,排除体内多余水分,使已降低的细胞外液渗透压增至正常。抗利尿激素分泌的这种反应十分敏感,只要血浆渗透压较正常有2%的变化,该激素的分泌就有相应变化,最终保持机体水分动态平衡。此外,肾小球旁细胞分泌的肾素和肾上腺皮质分泌的醛固酮分泌增加。后者可促进远曲小管对 Na 的再吸收和 K、H 排泄。随着 Na 再吸收增加,水再吸收也增多,这样可使已降低的细胞外液量增加至正常。机体正常生理活动和代谢功能需要一个酸碱适宜的体液环境。通常人的体液保持着一定的 H 浓度,即保持着一定的 pH0.05。但人体在代谢过程中,不断产生酸性物质的同时也产生碱
7、性物质,这将使体液中的H 浓度经常发生变化。为使血中 H 浓度仅在很小范围内变动,人体通过体液缓冲系统、肺的呼吸和肾排泄完成对酸碱的调节作用。血液中的缓冲系统以HCO3/H2CO3最为重要。HCO3正常值平均为24mmo1/L,H2CO3 mmo1/L,两者比值HCO3/H2CO320:1,无论 HCO3或 H2CO3绝对值高低,血浆 pH 仍然能保持为 7.40。肺的呼吸对酸碱平衡的调节作用主要是通过 CO2经肺排出,可使血中 PaCO2下降,也即调节了血中 H2CO3。如果机体呼吸功能失常,本身就可引起酸碱平衡紊乱,也会影响其对酸碱平衡紊乱的代偿能力。肾在酸碱平衡调节系统中起最重要的作用,
8、肾脏通过排出固定酸和保留碱性物质的量来维持血浆正常 HCO3浓度,使血浆 pH保持不变。如果肾功能异常,本身会引起酸碱平衡紊乱,同时还可影响其对酸碱平衡的正常调节。肾脏调节酸碱平衡的机制为:Na-H 交换,排H:H2CO3重吸收;产生 NH3并与 H 结合成 NH4排出;尿的酸化,排 H。二、水钠代谢紊乱二、水钠代谢紊乱水、钠代谢失常是相伴发生的,单纯性水或钠增多或减少极为少见。临床上多分为失水Water loss、水过多(water excess)、低钠血症(hyponatremia)和高钠血症(hypematremia)等数种。一失水失水是指体液丧失造成的体液容量不足。根据水和电解质主要是
9、 Na 丧失的比例和性质,临床上常将失水分为高渗性失水、等渗性失水和低渗性失水三种。1高渗性失水4+-+-+5min讲授法案例法比照法15min讲授法案例法比照法 病因:包括水摄入不足和水丧失过多两个方面。水摄入不足主要见于淡水供给断绝如:昏迷、创伤、吞咽困难、地震等和导致渴感中枢迟钝或渗透压感受器不敏感的疾病如:脑外伤、脑卒中等。水丧失过多包括经肾脏丧失和肾外丧失。肾脏丧失的常见原因有:中枢性尿崩症、非溶质性利尿药、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非酮症性高渗性昏迷、鼻饲综合征和溶质性利尿等。肾外丧失的常见原因有:中暑、烧伤开放性治疗、哮喘持续状态、气管切开以及惊厥等。临床表现:分为轻、中、重三度。由于失
10、水多于失钠,细胞外液容量减少,渗透压升高。轻度失水,即失水量相当于体重23%时,渴感中枢兴奋而产生口渴,刺激抗利尿激素释放,水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尿比重增高。如同时伴有多饮,一般不造成细胞外液容量不足和渗透压异常;如伴有渴感减退,可因缺乏渴感而发生高渗性失水。中度失水,即失水量相当于体重 45%时,醛固酮分泌增加,血浆渗透压升高,渴感严重,咽下困难,声音嘶哑;有效循环容量不足,心率加快;皮肤干燥、弹性下降;进而由于细胞内失水造成乏力、头晕、烦躁。重度失水,即失水量相当于体重的714%时,脑细胞严重脱水,出现躁狂、谵妄、定向力障碍、幻觉、晕厥和脱水热等神经系统异常症状;假设失水量相当于体重的
11、15%时,可出现高渗性昏迷、低血容量性休克、尿闭和急性肾功能衰竭。2等渗性失水 病因:主要包括消化道丧失如:呕吐、腹泻、胃肠引流等和皮肤丧失如:大面积烧伤、剥脱性皮炎等两个方面。临床表现:由于有效循环血量和肾血流量减少,出现少尿、口渴,严重者血压下降,但渗透压基本正常。3低渗性失水 病因:主要包括补充水过多和肾丧失两个方面。其中肾丧失的常见原因有:排钠性利尿药过量使用、肾小管中存在大量不被吸收的溶质如尿素、急性肾功能衰竭多尿期、肾小管性酸中毒、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等。临床表现:早期即发生有效循环血量不足和尿量减少,但无口渴,严重者导致细胞内低渗和细胞水中毒。临床上依据缺钠的程
12、度分为轻、中、重三度。mmo1血钠 130 mmo1/L 左右时,血压可在 100mmHg 以上,患者有5疲乏、无力、尿少、口渴、头晕等。尿钠极低或测不出。中度失水,即当每公斤体重缺钠 8.512.0 mmo1血钠 120 mmo1/L左右时,血压降至 100mmHg 以下,表现为恶心、呕吐、肌肉痉挛、手足麻木、静脉下陷和直立性低血压。尿钠测不出。重度失水,mmo1血钠 110 mmo1/L 左右时,血压可在 80mmHg 以下,出现四肢发凉、体温低、脉细弱而快等休克表现,并伴木僵等神经症状,严重者昏迷。根据病史可推测失水的类型和程度。如高热、尿崩症应多考虑高渗性失水;呕吐、腹泻应多考虑低渗性
13、或等渗性失水,昏迷、血压下降等提示为重度失水。应做必要的实验室检查来证实。高渗性失水中、重度时,尿量减少;除尿崩症外,尿比重、血红蛋白、平均血细胞比容、血钠 145 mmo1/L和血浆渗透压310mOsm/L均升高。严重者出现酮症、代谢性酸中毒和氮质血症。依据体重的变化和其他临床表现,可判断失水的程度。等渗性失水血钠、血浆渗透压正常;尿量少,尿钠降低或正常。低渗性失水血钠130 mmo1/L和血浆渗透压280mOsm/L降低,至病情晚期尿少,尿比重低,尿钠减少;血细胞比容每增高3%约相当于钠丧失 150 mmo1、红细胞、血红蛋白和尿素氮均增高,血尿素氮/肌酐单位均为mg/dL比值20:1正常
14、 10:1。严密注意重症患者每日的出入水量,监测血电解质等指标的变化。积极治疗原发病。防止不适当的脱水、利尿、鼻饲高蛋白饮食等。已发生失水时,应依据失水的类型、程度和机体情况,决定补充液体量的种类、途径和速度。补液总量应包括已丧失液体量及继续丧失的液体量两部分。已丧失量可以依据失水程度、体重减少量、血钠浓度或血细胞比容计算,依据血钠浓度的计算适用于高渗性失水者,依据血细胞比容的计算适用于估计低渗性失水量见表1。继续丧失量是指就诊后发生的继续丧失量,包括生理需要量 约 1500ml/d 及继续发生的病理丧失量 如出汗、肺的呼出和呕吐等。临床实践中,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适当增减。表 1失水量常用的计
15、算公式丧失量正常体液总量-现有体液总量丧失量实测血清钠-正常血清钠现体重正常血清钠丧失量现体重K实测血清钠-正常血清钠 K:男性4,女性36补液量ml所测血细胞比容-正常血细胞比容正常血细胞比容体重200高渗、等渗和低渗性失水均有失钠和失水,仅程度不一,均需要补钠和补水。一般来说,高渗性失水补液中含钠液体约占1/3,补水为主,补钠为辅。经口、鼻饲者可直接补充水分,经静脉者可补充5%葡萄糖液、5%葡萄糖氯化钠液或 0.9%氯化钠液。适当补充钾及碱性液。等渗性失水补液中含钠液体约占1/2,补充等渗溶液为主,首选 0.9%氯化钠液,由于正常细胞外液的钠、氯比值是7:5,长期使用可引起高氯性酸中毒,可
16、以选择0.9%氯化钠液 1000 ml+5%葡萄糖液 500 ml+5%碳酸氢钠液 100 ml的配方更符合生理需要。低渗性失水补液中含钠液体约占 2/3,以补充高渗液为主。宜将上述配方中的 5%葡萄糖液 500ml 换成 10%葡萄糖液 250 ml。必要时可再补充适+量的 35%氯化钠液。补液量可按氯化钠1g 含 Na 17 mmo1 折算。但补充高渗液不能过快,一般以血钠每小时升高0.5 mmo1/L 为宜。一般先补给补钠量补钠量142mmo1/L 一实测血清钠体重 的 1/31/2,复查生化指标,并重新评估后再决定下一步的治疗方案。在低灌注状态的重症患者应慎重使用乳酸林格液。由于糖酵解
17、以及静脉补液中含有乳酸盐,易发生乳酸酸中毒,应当警惕。补液应尽量口服或鼻饲,不足部分或中、重度失水者需经静脉补充。补液速度宜先快后慢。重症者开始 48 小时内补充液体总量的1/31/2,其余在 2428 小时补完。具体的补液速度要根据患者的年龄、心、肺、肾功能和病情而定。在补液过程中应记录24 小时出入水量并密切监测体重、血压、脉博、血清电解质和酸碱度。假设急需大量快速补液时,宜鼻饲补液;假设经静脉补充时宜监测中心静脉压12cmH2O 为宜。当患者尿量30ml/h 后应补钾,一般浓度为 3g/L;当尿量50ml/h 时,日补钾量可达 1012g,同时应当注意纠正已经存在或即将发生的酸碱平衡紊乱
18、。二水过多和水中毒水过多是水在体内过多潴留,假设过多的水进入细胞内,导致细胞内水过多则称为水中毒waterintoxication。水过多和水中毒是稀释性低钠血症的病理表现。1.病因:常见包括:抗利尿激素代偿性分泌增多如:右心衰竭、低蛋白血症等、抗利尿激素分泌失调综合征、肾脏水排泄障碍如:急性肾5min讲授法案例法比照法7衰竭少尿期、盐皮质激素和糖皮质激素分泌不足、渗透阈重建;肾脏水排泄功能正常,但能兴奋ADH 分泌的渗透阈降低如:孕妇;抗利尿激素用量过多如:中枢性尿崩症治疗不当等主要方面。2.临床表现: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者起病急,精神神经表现突出,如头痛、精神失常、定向力障碍、共济失调
19、、癫痫样发作、嗜睡与躁动交替出现以至昏迷。也可呈头痛、呕吐、血压增高、呼吸抑制、心率缓慢等颅内高压表现。慢性轻度水过多仅有体重增加,当血浆渗透压低于260mosm/L血钠125mmo1/L时,有疲倦、表情冷淡,恶心、食欲减退等表现和皮下组织肿胀;当血浆渗透压降至 240250 mosm/L血钠 115120mmo1/L时,会出现头痛、嗜睡、神志错乱、谵妄等神经精神症状;当血浆渗透压降至230mosm/L血钠 110mmo1/L时,可发生抽搐或昏迷。假设血钠在 48 小时内迅速降至 108 mmo1/L 以下,可致神经系统永久性损伤或死亡。依据病史,结合临床表现及必要的实验室检查,一般可作出明确
20、诊断。同时须做出水过多的病因和程度 体重变化、出人水量、血钠浓度等、有效循环血容量和心、肺、肾功能状态、血浆渗透压等判断,将有助于治疗和判断预后。诊断时应注意与缺钠性低钠血症鉴别。一般来讲,水过多和水中毒时尿钠大于 20mmo1/L,而缺钠性低钠血症的尿钠常会明显减少甚至消失。首先是积极治疗原发病,同时记录 24 小时出人水量,控制水的摄入量,防止补液过多。可预防水过多的发生或其病情的加重。轻症者限制进水量,使入水量少于尿量。适当服用依他尼酸利尿酸或呋塞米等拌利尿剂可以纠正。急重症者治疗重点是保护心、脑功能,纠正低渗状态如利尿脱水,主要包括高容量综合征和低渗血症。高容量综合征以脱水为主,治疗上
21、着重减轻心脏负荷,首选呋塞米或依他尼酸等袢利尿药。急重者可用呋塞米2080mg,每 6 小时静脉注射 1 次;依他尼酸 2550mg,用 25%葡萄糖液4050m1 稀释后缓慢静脉注射,必要时 24 小时重复使用。有效循环血容量不足者要补充有效血容量。危急病例可采取血液超滤治疗。用硝普钠、硝酸甘油等保护心脏,减轻其负荷。明确为抗利尿激素分泌过多者,除病因治疗外,可选用利尿剂、碳酸锂等治疗。低渗血症,特别是已出现精神神经症状者,应迅速纠正细胞内低渗状态,除限水、利尿外,应使用 385%氯化钠液,一般剂量为510m1/,严密观察心肺功能变化。调节剂量和输液速度,一般以分次给为宜,同时用利尿剂减少血
22、容量,注意纠正钾代谢失常和酸中毒。三低钠血症低钠血症是指血清钠135mmo1/L,体内总钠量 可正常、增高或降低无关。最常见的是缺钠性低钠血症和稀释性低钠血症。缺钠性低钠血症即低渗性失水,其体内总钠量或细胞内钠减少,血清钠浓度降低;稀释性低钠血症即水过多,血钠被稀释,细胞内液和血清钠浓度降低。较为少见的是转移性低钠血症,机体缺钠时钠从细胞外移入细胞内,其体内总钠正常,细胞内液钠增多,血清钠减少。此外还有消耗性低钠血症,多见于恶性肿瘤、肝硬化晚期、营养不良、年老体衰等,称为特发性低钠血症。治疗原则主要按照低渗性失水、水过多和水中毒治疗。转移性低钠血症以去除原发疾病和纠正低钾血症为主。特发性低钠血
23、症主要是治疗原发病。四高钠血症高钠血症是指血清钠145mmo1/L,其机体总钠量可增加、正常或减少。主要包括浓缩性和潴留性两种。最常见的是浓缩性高钠血症,表现为高渗性失水,体内总钠减少,而细胞内和血清钠浓度增高,见于单纯性失水或失水失钠,治疗同高渗性失水。潴留性高钠血症较少见,主要因肾排泄钠减少和或钠的入量过多所致如:右心衰竭、颅脑外伤、补碱过多等,以神经精神症状为主要表现,随病情发展或血钠上升速度加重。治疗除限制钠的摄入外,可用5%葡萄糖液稀释疗法或鼓励多饮水,但必须同时使用排钠性利尿药,需严密监测心肺功能,防止输液过快过多,以免导致肺水肿。上述方法未见效且病情加重者,可考虑应用 8%葡萄糖
24、溶液做透析疗法。此外还有一种特发性高钠血症,其症状一般较轻,常伴血浆渗透压升高,氢氯噻嗪可缓解其症状。必须注意高钠血症的上述治疗均应以积极治疗原发病为前提,限制钠的摄入量,防止钠输入过多。三、钾代谢紊乱三、钾代谢紊乱一钾缺乏和低钾血症5min讲授法案例法比照法9低钾血症hypodalemia指血清钾3.5 mmo1/L。1.病因及临床表现:主要分为缺钾性、转移性和稀释性。1缺钾性低钾血症:最多见,表现为体内总钾量、细胞内钾和血清钾浓度降低。病因:主要由摄入钾不足或排出钾过多引起。由于长期禁食、少食,每日钾的摄入量3g 并持续 2 周以上可以造成摄入钾不足。而排出钾主要是经胃肠或肾丧失过多的钾,
25、如长期大量的呕吐、腹泻、胃肠引流或造瘘、急性肾衰竭多尿期、肾小管性酸中毒、失钾性肾病、呋塞米等排钾性利尿药、甘露醇等渗透性利尿药,以及某些抗生素如青霉素、庆大霉素、羧芐西林等。其他原因所致的失钾还有大面积烧伤、放腹水、腹膜透析、不适当的血液透析等。临床表现:取决于低钾血症发生的速度、程度和细胞内外钾浓度异常的轻重。迅速发生的重型低钾血症症状严重,甚至致命。骨骼肌表现为神经、肌肉应激性减退。当血清 K+3.0mmo1/L 时,可出现四肢肌肉软弱无力,低于2.5 mmo1/L 时,可出现软瘫,以四肢肌肉最为突出,腱反射迟钝或消失。当呼吸肌受累时则可引起呼吸困难。在消化系统可引起肠蠕动减弱,轻者有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水电 酸碱 平衡 紊乱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