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总复习教案.pdf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总复习教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总复习教案.pdf(4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九 年 级 物 理 教 学 设 计总 第 课 时课时第一课时主备教师张志坚参备教师叶涛授课教师课题第 一 单 物 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物体状态有三类,固体液体和气体过程与方法复习知识点并做一些练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总结,让学生脑海形成知识网。教学重点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教学难点物理知识的应用。教学方法讲解加练习教具准备修订与完善教学过程1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2 .摄氏温度(C):单位是摄氏度。1 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 0 0 度,在 0度 和 1 0 0度之间分成1
2、0 0 等分,每一等分为1。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 5 至 4 2 ,每一小格是0.1。4 .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5 .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6 .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要吸热。7 .凝 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要放热.8 .熔点和凝固点:晶体熔化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熔点;。晶体凝固教
3、学过程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凝固点。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9.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10.熔化和凝固曲线图:11.(晶体熔化和凝固曲线图)(非晶体熔化曲线图)12.上图中AD是晶体熔化曲线图,晶体在AB段处于固态,在 BC段是熔化过程,吸热,但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CD段处于液态;而 D G 是晶体凝固曲线图,D E段于液态,EF段落是凝固过程,放热,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FG 处于固态。13.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的方式有蒸发和沸腾。都要吸热。14.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4、15.沸腾:是在一定温度(沸点)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沸腾时要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叫沸点。16.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1)液体温度;(2)液体表面积;(3)液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17.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要放热。使 体液化的方法有: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液化现象如:“白气”、雾、等)18.升华和凝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要吸热;而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要放热。19.水 循环:自然界中的水不停地运动、变化着,构成了一个巨大的水循环系统。水的循环伴随着能量的转移。小结板书作业课后反思九 年 级 物 理 教 学 设 计
5、总 第 课 时课时第二课时主备教师张志坚参备教师物质授课教师课题物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物体状态有三类,固体液体和气体过程与方法复习知识点并做一些练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总结,让学生脑海形成知识网。教学重点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教学难点物理知识的应用。教学方法讲解加练习教具准备修订与完善教学过程一、质量:1、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2、单位:国际单位制:主单位kg,常用单位:t g mg举例:对质量的感性认识:一枚大头针约80mg 一个苹果约150g,头大象约6t 一只鸡约2kg3、质量的理解:固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态、状态、位置、温度而改变,所以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4、测量:日常
6、生活中常用的测量工具:案秤、台秤、杆秤,实验室常用的测量工具托盘天平,也可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重,再通过公式m=G/g计算出物体质量。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二十四个字:水平台上,游码归零,横梁平衡,左物右祛,先大后小,横梁平衡.具体如下:“看”:观察天平的称量以及游码在标尺上的分度值。“放”: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调”:调节天平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横梁平衡。“称”: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镜子向右盘里加减祛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教学过程“记”:被测物体的质量=盘中祛码总质量+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注意事项:A
7、不能超过天平的称量B 保持天平干燥、清洁。(3)方法:A、直接测量:固体的质量B、特殊测量:液体的质量、微小质量。二、密度:1、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多彩的物质世界 wbr 知识点总结2、公式:P=m/v3、单位:国际单位制:主单位kg/m 3,常用单位g/cm3。这两个单位比 较:g/c m 3 单 位 大。单 位 换 算 关 系:lg/cm3=103kg/m3lkg/m3=10-3g/cm3水的密度为LOX 103kg/m3,读 作 1.0X 103千克每立方米,它表示物理意义是:1立方米的水的质量为1.0X103千克。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多彩的
8、物质世界 wbr 知识点总结4、理解密度公式同种材料,同种物质,P 不变,m 与 V 成正比;物体的密度P 与物体的质量、体积、形状无关,但与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有关;密度随温度、压强、状态等改变而改变,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同,所以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密度P 与体积成反比;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密度P 与质量成正比。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多彩的物质世界 wbr 知识点总结5、图象:左图所示:P 甲P 乙6、测体积-量筒(量杯)用途:测量液体体积(间接地可测固体体积)。使用方法:“看”:单位:毫 升(m l)=厘米3(c m 3)量程、分度值。“放”:放在水平台上。“读”:量筒里地水面是
9、凹形的,读数时,视线要和凹面的底部相平0小结板书作业课后反思九 年 级 物 理 教 学 设 计总 第 课 时课时第三课时主备教师张志坚参备教师叶涛授课教师课题物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质 量 密 度过程与方法讲解和练习相结合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教学重点密度计算教学难点密度计算教学方法复习知识点并练习教具准备修订与完善教学过程一、密度的测量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多彩的物质世界 wbr 知识点总结1、测固体的密度:原理P=m/v说明:在测不规则固体体积时,采用排液法测量,这里采用了一种科学方法等效代替法。2、测液体密度:(1)原理:P=m/V方法:用天平测液体和烧杯的总质量ml;把烧杯中的
10、液体倒入量筒中一部分,读出量筒内液体的体积V;称出烧杯和杯中剩余液体的质量m2;得出液体的密度P=/V二、密度的应用:鉴别物质: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之一,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教学过程同,可 用 密 度 鉴 别 物 质。求 质 量:由 于条件限制,有些物体体积容易测量但不便测量 质 量 用 公 式 m=P V 算 出 它 的 质 量。求体积:由于条件限制,有些物体质量容易测量但不便测量体积用公式V=m/P算出它的体积。判断空心实心三、密度的计算例 1:质量为9 千克的冰块,密度为0.9x103千 克/米 3.求冰块的体积?冰块熔化成水后,体积多大?已知:m(冰)=9 kg p(冰)=0.9x103kg
11、4n3 p(水)=1x103kg4n3求:V(冰),V(水)解:V(冰)=m(冰)/p(冰)=9 kg/0.9x103kg4n3=10-2m3V(水)=m(冰)x/p(水)=9 kg/1 x103kg4n3=9、10-3m3答;冰块的体积是1 0-2 m 3,冰块熔化成水后,体积是9x 10-3m3。例 2:金属的质量是6750千克,体积是2.5米 3这块金属的密度是多少?若将这块金属截去2/3,剩下部分的密度是?已知:m=6750 kg V=2.5m3求:p解:p=m/v=6750 kg/2.5m3=2.7x103kg/m3答:这块金属的密度是2.7x103皿/m3若将这块金属截去2/3,剩
12、下部分的密度是 2.7x103kg/m3。例 3:铁的密度是7.8x10 3千克/米3,20分米3铁块的质量是多少?)已知:p=7.8kgx103/m3 V=20dm3=2x10-2m3求:m解;m=pxv=7.8 kgx103/m3 x 2x10-2m3=156 kg答:铁块的质量是156 kg小结板书作业课后反思九 年 级 物 理 教 学 设 计总 第 课 时课时第一课时主备教师张志坚参备教师叶涛授课教师课题声现象复习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声音的产生于传播声音三要素过程与方法讲解和练习相结合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教学重点声音三要素教学难点声音计算教学方法复习知识点并练习教具准备修
13、订与完善教学过程1.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 4 0 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福于
14、 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教学过程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 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例 1:在雷雨交加的晚上,某人为了测量打雷处与自己的距离,他手里拿着停表,当他看见闪电时,立即按下停表计时,当他听到雷声时,立即停止计时。一次看见闪电刀听到雷声间隔了 5 秒
15、4 0,请问打雷处距他多远?解:5.4X340=1839m3 o 人在山中峡谷之间大喊了一声,2 秒后听到第一次回声,又过了 2 秒听到了第二次回声,则两座大山相距多少米?解:第一次回声是离人较近的一侧反射的,人与其距离为340*2/2=340m;第二次回声是离人较远一侧反射的,人与其距离为340*4/2=680m,所以两山距离为 340+680=1020m小结板书作业1.一汽车以10米/秒的速度向一山崖行驶,司机经过某处鸣笛时,3 秒钟后听到回声,求鸣笛处距山崖的距离?(当时声速为340米/秒)2.一列火车以速度v 向一座山开去,离山700米时,鸣笛.经过了 4 秒钟司机听到回声,求汽车的行
16、驶速度。3.某人伏在铁轨上听到远处传来马蹄撞击铁轨的声音,8 秒钟后他又在空气中听到了这个声音,求马队此时距这个人多远?(已知声音在钢铁中的传播速度为5200m/s,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0m/s.)4.若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X 103m/s,某探测船竖直向海底发出声波后,经 1秒钟船收到回声,求此处海洋深度为多少米?课后反思九 年 级 物 理 教 学 设 计总 第 课 时课时第二课时主备教师张志坚参备教师叶涛授课教师课题光现象复习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光的传播;平面镜成像过程与方法讲解加练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鼓励学生提高学习信心。教学重点平面镜成像教学难点平面镜成像教学方法讲解加练
17、习教具准备修订与完善教学过程1.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2.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组成的。3.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4.不可见光包括有:红外线和紫外线。特点: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如太阳的热就是以红外线传送到地球上的);紫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另外还可以灭菌。1.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2.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是3X108米/秒,而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也认为是3X108米/秒。3.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4.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
18、面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注:光路是可逆的)5.漫反射和镜面反射一样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教学过程6.平面镜成像特点:(1)平面镜成的是虚像;(2)像与物体大小相等;(3)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4)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另外,平面镜里成的像与物体左右倒置。7 .平面镜应用:(1)成像;(2)改变光路。8 .平面镜在生活中使用不当会造成光污染。球面镜包括凸面镜(凸镜)和凹面镜(凹镜),它们都能成像。具 彳应用有:车辆的后视镜、商场中的反光镜是凸面镜;手电筒的反光罩、太阳灶、医术戴在眼睛上的反光镜是凹面镜。1.图中入射光线与镜面成3 0 度角,请你完成光路图并
19、标出反射角。2.眼睛看到从平面镜反射来的光线如图所示,在图中确定入射光线,并标出入射角。3 .如图是一条入射光线及其经过平面镜反射后的反射光线,试分别做出平面镜的位置。4.平面镜前有一点光源s,做出一条从光源s 射出的光线,使它经平面镜反射后,恰好经过A点。小结板书作业课后反思九 年 级 物 理 教 学 设 计总 第 课 时课时第三课时主备教师张志坚参备教师叶涛授课教师课题光现象复习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光的折射,凸透镜成像。过程与方法讲解加练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鼓励学生提高学习信心。教学重点凸透镜成像教学难点凸透镜成像教学方法讲解加练习教具准备修订与完善教学过程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
20、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发生变化的现象。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折射光路也是可逆的)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它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所以也叫会聚透镜。凸透镜成像:(1)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u 2 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fv2f)。如幻灯机。(3)物体在焦距之内(u L 2,平衡时F 1 F 2。特点是省力,但费距离。(如剪铁剪刀,锄刀,起子)(2)费力杠杆:L 1 F 2。特点是费力,但省距离。(如钓鱼杠,理
21、发剪刀等)(3)等臂杠杆:L 1=L 2,平衡时F 1=F 2。特点是既不省力,也不费力。(如:天平)5 .定滑轮特点:不省力,但能改变动力的方向。(实质是个等臂杠杆)6 .动滑轮特点: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动力方向,要费距离.(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二倍的杠杆)7.滑轮组: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1 .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2 .功的计算:功(W)等于力(F)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 通过的距离(s)的乘积。(功=力又距离)3 .功的公式:W=F s;单位:Wf焦;F-牛顿;s 一米。(1 焦=1 牛
22、 米).4 .功的原理: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等于不用机械而直接用手所做的功,也就是说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5 .斜面:F L=G h 斜面长是斜面高的几倍,推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螺丝、盘山公路也是斜面)6.机械效率: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叫机械效率。计算公式:P有/w=n7.功率(P):单位时间(t)里完成的功(W),叫功率。计算公式:。单位:P-瓦特;W-焦;t 一秒。(1 瓦=1 焦/秒。1 千瓦=1 0 0 0 瓦)小结板书作业课后反思九 年 级 物 理 教 学 设 计总 第 课 时课时第一课时主备教师张志坚参备教师叶涛授课教师恒定电流课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电流、电压、电阻,滑动
23、变阻器;串并联电路。过程与方法讲练结合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鼓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重点串并联电路教学难点串并联电路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教具准备修订与完善1.电源:能提供持续电流(或电压)的装置。2 .电源是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如干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发电机则由机械能转化为电能。3 .有持续电流的条件:必须有电源和电路闭合。4.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如:金属,人体,大地,教酸、碱、盐的水溶液等。学5.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如:橡胶,玻璃,过陶瓷,塑料,油,纯水等。程6.电路组成:由电源、导线、开关和用电器组成。7.电路有三种状态:(1)通路:接通的电路叫通路;(2)断路:
24、断开的电路叫开路;(3)短路:直接把导线接在电源两极上的电路叫短路。8.电路图:用符号表示电路连接的图叫电路图。9 .串联:把电路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的电路,叫串联。(电路中任意一处断开,电路中都没有电流通过)1 0.并联:把电路元件并列地连接起来的电路,叫并联。(并联电路中各个支路是互不影响的)1.电流的大小用电流强度(简称电流)表示。2 .电 流 I 的单位是:国际单位是:安培(A);常用单位是:毫安(mA)、微安(|1 A)。1 安培=1 0 3 毫安=1 0 6微安。3.测量电流的仪表是:电流表,它的使用规则是:Q)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接线柱的接法要正确,使 电 流 从“+”课后反思
25、教学过程接线柱入,从 接 线 柱 出;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量程;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而把电流表连到电源的两极上。4.实验室中常用的电流表有两个量程:0 0.6安,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0.02安;0 3 安,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0.1安1.电压(U):电压是使电路中形成电流的原因,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2.电压U 的单位是:国际单位是:伏特(V);常用单位是:千伏(KV)、毫伏(mV)、微伏(nV)。1 千伏=103伏=106毫伏=109微伏。3.测量电压的仪表是:电压表,它的使用规则是:C电压表要并联在电路中;接线柱的接法要正确,使电流从“+”接线柱入,从 接 线 柱 出;被测电压不要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 九年级 物理 复习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