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污水治理方案.docx
《农村污水治理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污水治理方案.docx(2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农村污水治理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根据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实施“三农”领域突出短板“九大攻坚”行动的部署,结合我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实际状况,提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策略,坚持以提高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设施有效运行率和农村居民满足率为目标,因地制宜选择治理模式,提高工程建立质量。同时加强已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行治理,确保污水收集处理设备设施的正常运行,标准建立农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建立资金的投入机制。 (二)根本原则 1科学全面,有用可行。 内容全面、科学合理,攻坚行动与村庄规划、城乡供排水、水环境功能区划、黑臭水体治理等相连
2、接,制定建立全面掩盖、重点突出、因地制宜、科学标准的攻坚路径。 2因地制宜,分类治理。 根据省、市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的总体要求,以污水减量化、分类就地处理、循环利用为导向,以提高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设施有效运行率和农村居民满足率为目标,结合我县经济进展水平、村庄聚拢状况和周边自然状况等,因地制宜选择农村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纳入已建县、镇、村污水处理设施、已建立施修复改造、建立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等模式开展治理。 3突出重点,梯次推动。 遵循“突出重点,循序渐进,久久为功”的原则,做到“可实施、可落地”。在全面摸清治理底数的根底上,明确治理模式。根据省、市重点村庄识别要求,明确重点村庄,梯次
3、推动治理工作。 4建管并重,长效运行。 在确保治理设施高质量建立和提升改造的同时,加大对已建立施的运营维护,抓好运维治理机制建立。鼓舞规模化、专业化、社会化建立和运行治理。有条件的乡镇,逐步探究建立污水处理受益农户付费制度和多元化的运行保障机制,确保治理长效。 5政府主导,社会参加。 强化属地政府主体责任,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充分发挥涉农资金统筹作用,用好相关金融政策,拓宽资金筹措渠道,建立健全地方负担、企业投资、省级资金、镇村自筹和社会支持的多元投入机制。同时可引导农夫以投工投劳等方式参加设施建立、运行和治理,鼓舞社会资本投资参加农村生活污水治理。 (三)工作目标 从20xx年起,在摸清全
4、县已建村级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现状的根底上,结合自然村农村生活污水摸排时地表水水质监测状况,开展农村生活治理攻坚行动。通过4年努力,到20xx年,完成152个自然村生活污水治理任务,其中优先完成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问题整改任务,确保全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到达60%以上。制定清单式实名制储藏库,确保有序推动全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任务(详见附件3:丰顺县20xx-2025年拟完成治理自然村“一村一策”储藏库)。 详细治理任务安排如下: 120xx年年底前,完成新增38个自然村生活污水治理任务,全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提高到52.5%以上; 220xx年年底前,完成新增38个自然村生活污水治理任务,全县农
5、村生活污水治理率提高到55%以上; 320xx年年底前,完成新增38个自然村生活污水治理任务,全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提高到57.5%以上; 420xx年年底前,完成新增38个自然村生活污水治理任务,全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提高到60%以上,治理设施有效运行率到达90%以上,村民满足率到达80%以上,强化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维监视考核治理,全面建立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长效运维管护机制。 二、工作任务 (一)因地制宜,分类推动设施建立 1资源化利用。 对于居住较分散,常住人口较少或密度小的自然村,在周边无黑臭水体且水环境良好的前提下,优先选用污水资源化利用的技术路线。充分利用既有水沟、水塘和凹地,规划
6、建立污水管网及配套存储池、厌氧池、生化塘等,并可通过房前屋后“四小园”浇施等就近就地进展资源化利用。实施资源化利用的自然村应定期开展自然村内主要水体监测和治理成效评估,未到达要求的需结合缘由加强整改和管护。当受纳体消纳力量缺乏时,周边有黑臭水体或水质爱护压力大,应准时调整治理模式,不得连续采纳资源化利用对生活污水进展处理。对于自然生态环境优势明显、农用水浇灌需求大的镇(场),积极探究符合当地特色的污水资源化利用模式,优先采纳资源化利用治理。 2纳入县、镇、村污水处理设施 充分调研,推动未满负荷的县镇村污水处理设施向周边自然村延长,将邻近圩镇、城乡结合区域内自然村和设施周边自然村的农村生活污水就
7、近纳入县、镇、村污水管网统一收集处理,做到能接尽接,管网收集率应到达60%以上。 3新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 远离城镇的农村居民聚居点,人口规模较大的自然村应综合聚拢程度、排水现状、排入水体水质要求等,合理选择污水处理技术,配套完善管网设施,选择管护简便、建立和运维费用低的工艺设备进展集中处理。常住人口多,但居住较散、污水难以统一收集的地区,就地就近采纳无动力、微动力或生态处理技术进展分散处理。新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由镇(场)负责实施,管网收集率应到达60%以上。 4推动已建立施提升改造与管网修复。 在科学确定治理模式的根底上,对自然村生活污水实施资源化利用的,由镇村对比治理措施开展整治
8、;农村生活污水纳入县、镇、村污水处理设施的由原建立单位(业主单位)负责整治;实施已建立施修复、改造和管网完善与修复的,由原建立单位(业主单位)和治理单位(镇政府、县水务局、县农业农村局、县住房和城乡建立局)负责整治。 (1)已建立施提升改造。对比全县摸排问题清单及省反应问题清单,各镇(场)应制定问题设施整改方案,明确整改措施,按攻坚任务清单按时完成整改。对处于建立状态且停滞施工时间较长、主体设施存在质量问题、功能单元缺失导致闲置的设施开展修复;对于已建、设计规模不符合实际需求等的设施进展整改,对普遍存在雨污分流不彻底,生活污水收集率缺乏,出水不稳定等问题,加快实施老旧污水处理设施及管网的升级改
9、造。 (2)管网完善与修复。对于污水收集管网掩盖率低的处理设施,利用现有管网,延长主、支管掩盖范围;对于无配套收集管网或收集管网存在严峻质量问题、原高程设计不合理等,应全面综合评价,重新调整规划设计,完善管网或改用分散治理方式,针对管网与设施未接通或连接不畅,化粪池老旧或建立不标准,管网局部污水滴漏或外水渗入等问题,进展收集管网修复增效。 (二)开展成效评估 县有关部门按职责要求准时跟进指导各镇(场)治理工作,市生态环境局丰顺分局牵头对比储藏库开展治理状况月度调度和通报。各镇(场)根据“完成一个、报送一个、评估一个”的原则,从储藏库中抽取不少于办理任务数的自然村报市生态环境局丰顺分局(应优先完
10、成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问题整改任务)。评估需以工程建立质量、治理综合成效为主,结合根底资料、运维治理以及村民满足度等状况开展成效评估。同时,结合评估状况组织甄选优秀治理案例,适时向社会公开宣传。采纳不同治理模式应满意以下要求,方可认定为完成治理: 1纳入城镇污水处理系统的村庄,同时满意以下要求: (1)村庄污水收集主管与城镇污水管网连接并通水; (2)接入的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行并达标排放。 2新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或设施整改提升的村庄,同时满意以下要求: (1)设施正常运转; (2)设施出水执行我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排放标准(DB44/2208-20xx)且排放口水质检测达标; (3)有明确的
11、运维主体、责任要求及稳定的运维资金保障。 3采纳污水资源化利用(或自然生态消纳)的村庄,在满意农田浇灌、施肥等资源化利用相关标准同时,应满意以下要求: (1)有农田、水塘或房前屋后小菜园、小果园等明确的污水资源化利用受纳体; (2)已配套污水暂存设施及输送至利用场地的设施设备或管网暗渠,建立了明确的资源化利用(或自然生态消纳)途径; (3)污水排放不超过资源化利用受纳体的环境容量,受纳体及周边不形成黑臭水体,不造成环境污染,污水资源化整体能够保持良性生态循环; (4)河涌、水网等快速流淌水体不作为污水资源化利用的受纳体,污水原则上不直接排入。 (三)建管并重,建立健全长效机制 1明确运维治理责
12、任主体。 建立以县政府为责任主体、镇政府为落实主体、村级组织为参加主体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运维治理体系。各镇(场)要牵头落实本行政区域内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和管网的日常运行和维护治理工作,落实运维经费保障,明确运维管护经费使用细则,合理确定设施运维主体和模式。县政府结合年度考核状况,制订奖惩制度,以奖代补,确保各镇(场)村级污水处理设施运维效果。(责任单位:县住房和城乡建立局、市生态环境局丰顺分局、水务局、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局)等按职责负责) 2明确运维治理模式。 对处理工艺相对简单且运维要求高的设施,可通过统一招投标或政府选购等方式选择具有相应力量的运维单位进展运维;对规模较小、工艺简易、运
13、行维护技术要求较低的设施及资源化利用的自然村,鼓舞镇(场)托付村(居)民委员会进展运行维护,可聘用村民参加设施运行维护治理的有偿效劳工作。镇(场)负责日常运行和维护治理工作,应遵守有关规定,明确专职人员,监视第三方专业效劳机构做好运行记录,定期开展运行维护培训,催促指导村(居)民委员会和农户做好相关工作。村(居)民委员会应当协作做好污水处理设施建立改造和运行维护相关工作,引导农户主动检查自家厕所水、厨房水、洗涤水等接入状况,做好化粪池、接户管、户用检查井渗漏、堵塞和破损等的修理更换,自觉治理房前屋后污水管网、清扫井及周边环境卫生等。非居民产生的污水应由经营主体负责处理。 运维单位应以自然村为单
14、元建立治理台账,台账内容包括村庄概况、污水输送路径、管网状况、污水暂存或预处理设施状况、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状况、受纳体根本信息、管护人员安排、受纳体巡查及监测记录等内容。各镇(场)应定期组织开展治理成效评估,未到达预期效果的,应准时排查缘由,实施整改并加强管护。当受纳体消纳力量缺乏时,应准时调整治理模式。(责任单位:县住房和城乡建立局、市生态环境局丰顺分局、水务局、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局)等按职责负责) 3严格水质监测。 各镇(场)要落实国家、省、市关于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水质监测的要求,催促运维单位定期自行或托付有资质的专业机构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进、出水水质进展监测,摸清摸实已建立施环境效
15、益发挥状况,建立数据台账。生态环境部门按上级要求开展日处理力量20吨及以上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出水水质监测,对于发觉设施运行不正常、出水水质不达标等问题的,提出限期整改要求,逾期未整改到位的,通报或约谈相关负责部门和负责人。(责任单位:市生态环境局丰顺分局牵头,县住房和城乡建立局、水务局、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局)等按职责负责)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各镇(场)要充分熟悉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艰难性,把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应加强系统谋划和统筹协调,成立攻坚领导小组。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作为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的重点工作任务,推动解决规划、建立
16、、运维中的突出问题和困难。农村生活污水与农村卫生厕所改造、人居环境整治、漂亮乡村建立有机地结合起来,市生态环境局丰顺分局、县农业农村局(县乡村振兴局)、县水务局、县自然资源局、县住房和城乡建立局、县进展和改革局、县财政局、县政府办督办室等相关部门按职责要求加强对各镇(场)推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的催促指导。 (二)加强资金筹措。加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资金的筹措,由县财政统筹,积极争取中心、省涉农资金支持。对已建立施进展完善管网、修复、改造的,整改完成后按原资金渠道和程序进展验收结算和拨付。原PPP、新农村等实施工程,由建立单位(业主)按终止合同进展核实结算。修复改造完成后,按原资金渠道进展验收结
17、算。对新建立施工程,按建立工程有关规定执行,同时,引导鼓舞社会资本参加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建立和运维。 (三)严格监视考核。严格落实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责任,上下联动、齐抓共管、高质量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任务。建立健全监视考核机制,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纳入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绩、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等考核内容。将治理设施日常巡查等工作纳入日常工作内容,发觉问题准时上报并催促整改。 (四)加强技术支撑。加强农村生活污水才智监管的探究,定期组织开展技术帮扶,组织运维治理人员教育培训,加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人才队伍建立。 (五)加强宣传教育。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开展宣传教育,借助手机、电视、播送等媒介宣传污水处
18、理设施运行维护学问,培育提升村民生态环境爱护意识,逐步标准村民生活排水行为;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榜样作用,带头参加治理工程建立和运维工作;要引导村民参加工程前期设计、过程建立和后期监视,建立共谋、共建、共管、共享机制,提高村民在生活污水治理工作中的参加感和满足感。 农村污水治理方案 根据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深化我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攻坚行动指导意见(粤办函20xx285号)要求,深入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攻坚行动,加快补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短板,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助力全面乡村振兴,结合深圳市实际状况,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实施“三农”领
19、域突出短板“九大攻坚”行动的部署,结合省攻坚指导意见及深圳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实际状况,以提高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设施有效运行率和村民满足率为目标,科学选择合理的生活污水治理模式,提高治理工程建立质量,建立健全污水处理设施长效运维治理机制,通过构建数字化监管体系全面提升设施运维保障力量和污水治理水平,探究建立符合我市城镇化水平高、人口回流比高的可复制、可推广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及长效运维治理模式,切实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质量,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的生态环境根底。 (二)根本原则 分区指导、突出重点。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分区域、分重点、分批次推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黑臭水体集中区域、群众反映剧烈及国考断面周边
20、区域的自然村优先开展治理。 因地制宜、科学治理。敬重农夫生产生活习惯,结合城镇污水处理厂建立布局及自然环境承载力,科学合理选择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 完善机制、建管并重。建立健全长效运维管护机制,坚持“以用为本、建管并重”的原则,推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科学建立、合理使用和长效监管。 政企结合、群众参加。压实建立主体、运维主体、监管主体责任,推行第三方运维,提升专业化、智能化监视治理水平。充分发挥镇村的组织协调作用,调动农夫参加积极性,提高农夫参加度,畅通村民监视反应渠道,保障农夫的决策权、参加权与监视权。 多元投入、形成合力。充分发挥涉农资金作用,用好相关金融政策,拓宽资金筹措渠道
21、,建立健全地方负担、企业投资、镇村自筹和社会支持的多元长效投入机制。 (三)工作目标 深圳市共有187个自然村(110个非迁建合并类自然村纳入乡村振兴规划范围;77个迁建合并类自然村结合城市进展规划合理安排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其中斑鱼湖村和新田坑村等5个自然村已明确整村搬迁或无人居住),分规划建立、查漏补缺和稳固提升三个阶段全力推动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攻坚任务,以20xx年为攻坚基准年,全力实现深圳市自然村生活污水有效治理。 1.规划建立阶段(20xx20xx年)。 20xx年累计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非迁建合并类自然村数量110个,其中包含纳入民生实事的42个自然村,非迁建合并类自然村生活污水治
22、理率达100%,初步建立运维治理制度。 到20xx年底,累计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自然村数量150个,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85%以上,运维治理制度相对完善;同时,涉及小漠桥国考断面、省级黑臭水体、污水直排入海、人口规模大且集中的村庄等重点区域17个自然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得到进一步稳固,累计完成30个自然村的生活污水治理设施提升改造及管网修复完善工程任务。 到20xx年底,累计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自然村数量182个,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到达100%,设施有效运行率90%以上。 2.查漏补缺阶段(20xx-2024年)。 随着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的推动,分阶段分批次深入各自然村反复排查生活污水收集状况、
23、管网完善状况及处理设施运转状况,发觉潜在的农村黑臭水体、管网堵塞及错接漏接、处理设施故障特别等问题,提出整改方案,并马上启动整治、整改补救措施。到20xx年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保持100%,设施有效运行率95%以上,农村黑臭水体根本消退;不断总结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阅历,探究形成一批具有深圳特色、可复制、可推广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 3.稳固提升阶段(20xx年)。 到20xx年底,建立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经费、有监视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长效运维治理体系,设施有效运行率稳定在95%以上,村民满足率到达80%以上。借助科技信息技术,探究推行“农污APP”“农污巡检小程序”等数字化平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农村 污水 治理 方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