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案(15篇).docx
《初中物理教案(1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物理教案(15篇).docx(6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初中物理教案(15篇)初中物理教案1 一、根本说明 1、本教学设计参加人员根本信息。 2、教学内容。 1)所用教材出版单位:人民教育出版社。 2)年级或模块:九年级。 3)所属的章节:第十六章第三节。 4)教学时间45分钟。 二、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学问与技能: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会查比热容表。 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比拟不同物质的吸热力量;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洁的自然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利用探究学习,培育实践力量和创新精神。 2、内容分析 教材是在学生学习了热传递、热量学问的根底上,进一步讨论物体温度上升时汲取热量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从而提出了比热容的概
2、念,它是本章的重点学问。本节教材是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常识动身提出问题,经过探究活动得出结论,并应用探究所得解决实际问题,新教材更为关注的是学生的生活体验和试验探究。本课时教学内容主要是比热容的概念的建立,这是下节课进展热量计算的根底。应把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力量,作为本节教学的重点。由于比热容的概念内涵较深、外延较广,涉及热量、温度变化、质量三重概念间的关系,学生往往难以理解,所以比照热容概念的理解,以及应用比热容的学问来解释自然现象、解决实际问题,则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3、学情分析 从学生角度看,学生已根本把握探究的程序,根本把握了掌握变量、转换、比值定义等方法的运用,本节的探究活动教材采纳的是
3、一种局部探究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制造性,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切实体验物质的热属性,以加深学生比照热容概念的理解。 4、设计思路 主要采纳科学探究等方法开展本节教学,探究中用到了掌握变量法、转换法,给比 热容下定义时,用到比值定义法、类比法。探究活动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制造性,引导学生独立查找解决试验中遇到的问题的方法,鼓舞学生对课本供应的探究方案进展大胆的改良,以培育创新精神和实践力量,在探究中受到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熏陶,体验胜利的愉悦。为帮忙学生理解比热容的概念,努力使本节的教学活动源于生活,效劳于生活,帮忙学生构建“身边的物理”,从而顺当突破教学难点。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
4、课 方案一: 多媒体展现:酷热夏季的一天黄昏,甲、乙两人在湖边游玩,为了纳凉问题两人发生剧烈争吵,甲主见划船到湖中去,乙则认为在岸上漫步更凉快,你认为谁的意见对? 学生思索、猜测、争论并发表自己的观点:可能岸上、湖中、两者一样三者观点都有,究竟哪种观点对呢 ?从而引入新课。 方案二: 出示图片,夏天,岸上的沙子被晒得很烫,而海水却很凉,你有这种感觉吗?你想不想知道为什么? 推动新课。 (一)探究物质的吸、放热性能 探究不同物质的吸、放热性能是初中物理中比拟困难的试验之一,设计和试验操作的难度较大,需要留意准时指导和帮助学生,以保证每组学生都观看到相应的试验现象,得到较好的试验结果。下面对探究的
5、各个环节加以详细说明。 (1)提出问题: 从生活中学生已经意识到不同物质的吸、放热性能不同,这里还要把这个比拟笼统的问题描述为明确详细的可验证的物理问题。教师可以予以引导:假如上面两幅图中都是水或都是砂子,质量一样,上升的温度也相等,明显,它们汲取的热量必定相等。那么,不同物质(如水和砂子),在质量一样、上升的温度相等时,它们汲取的热量也相等吗? 这已经是一个可验证的问题,其中包含限制条件,如质量相等、上升的温度相等、不同物质等,这些都可以通过试验技术条件予以掌握和测量,为下面设计试验供应了根底。 (2)制定规划与设计试验: 要比拟不同物质的吸热性能,需要取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使其上升相等的温
6、度,比拟各自汲取热量的多少。这仅仅是一个试验规划而已,还要详细设计怎样 实现这些要求。详细做法是:不同物质选择水和砂子;质量相等要用天平称 量;上升的温度通过温度计测量出来;水和砂子汲取热量的多少通过加热时间的长短来推断,因此要用两个一样的加热源(如一样的酒精灯,但从安全性考虑,尽量不要用通常的“热得快”等电加热器)。另外,装水和砂子的烧杯规格要一样,要保证除了水和砂子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一样。通过观看水和砂子上升同样温度汲取热量是否相等来验证其吸热性能是否一样。 此外,砂子需要不停搅拌,否则会受热不匀称。试验中也可选用水和煤油(或酒精、色拉油)比照进展讨论,可以省去搅拌的麻烦。 但煤油、酒精
7、和色拉油均属易燃品 ,试验时肯定要留意安全。由此看来,本试验对学生来说是有肯定难度的。 记录试验数据的表格可以直接采纳教材上的,也可依据需要自行设计。不管采纳哪种,教师都应引导学生弄清表格中各行各列表示的含义,包括其中的单位等,这是以后阅读、使用和设计表格必备的学问。 试验的步骤要让学生自己设计,以熬炼他们设计试验和语言表达的力量。兹举一例,仅供参考: 根据图16.3-1和图16.3-2所示,用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烧杯、温度计等组装两套器材; 用天平分别称取100 g水和砂子,分别倒入两个烧杯中; 记录水和 砂子开头时的温度; 同时对水和砂子加热,记录在加热1 min、2 min、3 mi
8、n时水和砂子各自上升的温度。 本试验的操作具有肯定难度,需要同组学生相互协作,对试验结果不要过于追求完善,只要能得出定性结论即可。 (3)分析与论证: 学生试验取得数据后,教师可引导学生比拟、分析:质量一样的水和砂子,上升一样温度时,加热的时间长短是否一样?这说明白什么?从而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在描述结论时,初学的学生不肯定能做到简洁而精确,只要能大致地将问题表达清晰,就应当予以确定和鼓舞。但教师肯定要标准描述到“在质量相等、上升的温度一样的状况下,不同物质汲取的热量不相等,水汲取的热量比砂子汲取的热量多”。 (二)比热容 比热容的定义可以直接给出,但教师要引领学生解析其中的关键词及其含义。如为
9、什么要限定“单位质量”“温度上升1 ”,这是由于比热容是以热量来定义的,而热量跟物体的质量和上升的温度都有关。比热容是初中物理消失的一个由两个以上物理量来定义的物理概念,教师对概念的表述与单位的教学都要充分估量学生认知的困难,把铺垫和引导做得细一些。 对于比热容的单位,要结合阅读数据表“一些物质的比热容”,明确其含义。由于热量计算公式课标没有要求,教学不必要补充传统教材中的吸热公式和放热公式,不引入相关计算,而是把重点放在理解比热容的物理意义上。 通过阅读数据表,要求学生知道水的比热容,会利用水的比热容较大的特点解释有关现象。这里可以设计学生争论沟通活动:日常生活中为什么常用热水来取暖?汽车中
10、为什么用水来做冷却剂?这些问题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是具有肯定难度的。为了突破难点,教师应先让学生充分思索沟通,然后汇报辨析,教师梳理总结。对于水的比热容较大,教师在总结时要引导学生明确其两方面的含义:质量一样、上升温度也一样时,水比其他物质汲取的热量多,所以用来作发动机的冷却剂;质量一样、降低的温度也一样时,水比其他物质放出的热量多,所以冬季常用热水来取暖。 (三)热量的计算 展现问题1:1 kg水温度上升1 汲取的热量是多少? 学生很简单即可得出:汲取的热量Q1=4.2103 J。 展现问题2:2 kg水温度上升1 汲取的热量是多少? 学生争论得出:汲取的热量Q2=24.2103 J=8.410
11、3 J。 展现问题3:2 kg水温度上升50 汲取的热量是多少? 学生争论得出:汲取的热量Q3=508.4103 J=4.2105 J。 展现问题4:物质汲取热量的多少与其质量、温度变化、比热容成什么关系? 学生争论得出:物体汲取的热量与质量成正比,与上升的温度成正比,与物质的比热容成正比,计算公式:Q吸=cm(t-t0)。 学生自己推导得出:物体放出热量计算公式:Q放=cm(t0-t)。 (四)课堂小结 1.引导学生回忆一个完整的探究应包括哪些过程。 2.比热容的概念、单位及物理意义。 3.Q吸=cm(t-t0)。 4.Q放=cm(t0-t)。 初中物理教案2 第一节,熟悉静电教学反思 一,
12、这堂课的核心就是要做好几个演示试验: (1)用两个通草球分别接触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两个通草球相互排斥。 (2) 用两个通草球分别接触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两个通草球也相互排斥。 (3) 用一个通草球接触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用一个通草球接触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两个通草球却相互吸引。 (4)使起电机的大金属球带上电,用一个不带电的绝缘金属球与之接触,结果绝缘金属球上的箔片张开。 (5)把带正电荷的大金属球C移近(不接触)彼此接触的金属球A,B.可以看到A,B上的金属箔都张开了,表示A,B都带上了电荷。假如先把C移走,A和B上的金属箔就会闭合。假如先把A和B分开,然后移开C,可以看到A和B仍
13、带有电荷;假如再让A和 B接触,他们就不再带电。这说明A和B分开后所带的是异种等量的电荷,重新接触后等量异种电荷发生中和。 课堂因试验而精彩,由于试验的胜利,学生对于这三种起电方式的理解就比拟简单。假如天气不够枯燥,课就很难上好 二、理解物体带电的本质时,教师反复强调:质子数目偏多,或电子数目偏多。对于理解有很好的作用,稳固练习中的几个题也选得比拟好 三、电荷、元电荷、质子电量、电子电量下节课还要加强复习。 其次节,探究静电力教学反思 一、关于点电荷,不宜讲得太多,知道这几个意思就行,不是很小的带电体就可看成点电荷,也不是很大的带电体就不行看成点电荷,一个带电体能否看成点电荷,不是看它的尺寸大
14、小,而是看它的外形和大小对所讨论的问题的影响是否可以忽视不计 二、我们不行能重复库仑的试验,不行能做的精准,演示试验只是定性分析,无法定量。所以重心在对定律的理解。 三、考虑到库仑定律是根本物理定律,库仑扭秤的试验对检验库仑定律具有重要意义,介绍给学生,很有必要。 四,此课很难有什么特色,教学思路与别人大同小异。 第三节,电场强度教学反思 这堂课最胜利的地方就是以类比的方法解决了场强与摸索电荷无关的问题。 某点的场强只能与场源电荷以及该点到场源的距离有关。这好比火炉旁边各处的温度,这一点的温度是火炉本身有关,也与这点到火炉的距离有关。 摸索电荷就好比是温度表,这点的温度是40度,用温度表测量,
15、温度为40度,不用温度表测量,它还是40度。用这个表量得是40度,那个表量也是40度。场源电荷产生的电场也是这样,这点的场强用摸索电荷来摸索,它是这个值,不用摸索电荷来摸索,它也是这个值。用小的摸索电荷来摸索,它是这个值,用大点的摸索电荷来摸索,它也是这个值,与摸索电荷完全无关 初中物理教案3 【教学目标】 学问与技能:知道温度的概念,知道温度的常用单位和国际单位制中单位。 过程与方法: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熟识使用温度计的过程,把握它的使用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会对温度进展精确测量的必要性,养成采集科学精确数据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液体温度计的原理和摄氏温度的规定。 【教学难点
16、】温度计的使用。 【试验器材】各种温度计各一只,演示温度计一只,三只烧杯,分别盛冷水、温水、热水。 【教学过程】 设疑自探(一) 水无常形,变化万千,无处不在。 云,外形各异!似鱼鳞,像城堡。你是否知道,让人浮想联翩的云从哪里来? 雨,时而悄然无声,时而瓢泼倾盆。他来自何处,又落向何方? 雪,使大地“银装素裹”!传奇雪花来自天上“婆婆”的羽毛枕头,你信任吗? 解疑合探(一) 1、水变化万千,它不仅可变成云、雨、雪,而且还可以化为露、雾、霜等,那么自然界的水是怎样循环的呢?让学生争论,看教材p3. 2、将冰放入水壶中,然后加热,观看冰的变化。 不断加热,水沸腾后,用勺子靠近壶嘴。 通过观看大家知
17、道了什么? 找学生总结:水有三种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在肯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称为物态变化 设疑自探(二) 1、什么是温度?符号? 2、生活中常用的温度单位及单位符号? 3、摄氏温度是怎样规定的? 4、人的正常体温是多少?怎样读? 5、还应了解自然界中哪些温度值? 6、国际单位制中温度的单位是什么?它与摄氏温度的关系是什么? 解疑合探(二) 演示请一位同学将手伸入三只分别盛冷水、温水、热水烧杯中并说明感觉。 教师:从这个试验中可知凭感觉来推断物体的温度凹凸是很不行靠的。要精确地测量物体的温度需要使用温度计。 初中物理教案4 教学目标 学问目标 1.知道什么是电阻. 2.知道电阻的各种单位
18、及其换算关系. 3.理解打算电阻大小的四个因素. 力量目标 1.能熟悉到电阻是导体本身的属性. 2.能进展电阻不同单位之间的变换. 3.能依据打算电阻大小因素,推断比拟不同导体电阻的大小. 4.初步体会“掌握变量法”讨论物理问题的思路. 5.培育学生依据物理事实分析,归纳问题的力量. 情感目标 培育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刻苦探究的科学精神.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首先提出一个学生能常见的问题来吸引学生,让学生思索不同的金属都可以导电,而为什么在不同的地方选材却不同. 本节全部的结论都是建立在试验的根底之上,试验引入导体虽然可以导电,但同时对电流有有肯定的阻碍作用.然后通过“掌握变量法”把影
19、响电阻的因素一一导出. 教法建议 本节宜采纳观看、分析、比拟、归纳的学习方法. 本节的全部结论都是由试验推导而来,应当增加学生动手时机,以培育学生分析、推理力量,使学生初步领悟“掌握变量”的物理讨论方法,演示验证分组试验,学生信服,培育思维和操作力量,培育学生分析处理试验数据力量. 导体能够导电,但同时对电流又有阻碍作用,不同的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不同,在物理学中用电阻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不同的导体电阻一般不同,电阻是导体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打算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与其两端的电压及其中的电流无关、导体的电阻只有通电的时候才表现出来. 由于打算电阻大小因素许多,在试验讨
20、论时,采纳了掌握变量法,即每一次只让一个因素发生变化,其他因素保持不变,然后再观看相应的电阻的变化. 为了表示导体的电阻跟材料的关系,可用电阻率表示.某种材料制成长 ,横截面积为 的导线在20的电阻值叫做这种材料的电阻率. 电阻教学反思 本节内容一是让学生知道电阻是表征导体对点流阻碍作用的物理量以及电阻的单位;二是让学生了解不同物体的导电力量和绝缘力量;三是引导学生进展试验探究,知道打算电阻大小的因素。本节教材以电阻概念的定义、电阻的大小和单位、常见的电阻器为核心绽开,直接给出了电阻单位的名称、简称、符号。在讲授新课时,我采纳导学案引领学生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相结合的方法逐步把握以上各学问点。
21、首先,我通过学问链接环节,回忆导体和绝缘体、电流和电压以及电流表的使用,以备课堂新授所用。然后在学习新课环节,我采纳学校所提倡的“问题导学、沟通合作、展现提高、当堂达标”四个教学环节绽开。问题导学局部,我提出问题:导线多用铜、铝制成,铁也是导体又多又廉价,为什么不用它来做导线呢?随后通过演示试验:将甲、乙两段导体分别连入电路,闭合开关,观看灯的亮度,引入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再通过自主学习,把握电阻局部的根底学问点。通过对常温下导体和绝缘体的排列挨次表引入不同材料的导电或绝缘性能不同,进而引导学生绽开打算电阻大小因素的探究。学生通过猜测、设计试验、进展试验、分析评价得出结论。最终再通过当堂达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中 物理教案 15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