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版三年级上教案第二单元第2课时教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师版三年级上教案第二单元第2课时教案.pdf(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一位数乘两位数、三位数的乘法一位数乘两位数、三位数的乘法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教材第 9 页内容。【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掌握一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口算方法,能熟练地进行口算。2.理解一位数乘整十数和一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口算算理。3.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开展学生的应用意识。【重点难点】【重点难点】重点:掌握一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口算方法。难点:理解一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口算算理。【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出示教材第 8 页情境图,说一说在这个动物乐园里发生了什么事?指名汇报观察到的信息:小猫与小兔议论吃害虫的事;小猴与小鸡讨论有多少个鸡蛋的事;小
2、熊、小象在买玩具2.提问:对于图中提出的这些问题你能用什么方法解答?1学生独立思考。2小组内合作交流,说说怎样列式解决自己所提出的问题。3指名汇报。有的学生提出用连加的方法解答,也有的学生根据乘法的意义列出乘法算式但不会计算。二、探究新知1.学习一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1合作学习,探讨算法。教师:课件出示教材例 1说一说从题中你了解了哪些数学信息。有 3 箱鸡蛋,每箱 20 个,一共有多少个鸡蛋?教师:你能列式解答吗?把你列出的算式和计算方法在小组内说一说。学生在答题纸上列出算式。在小组内交流算法。全班交流,说说你的算法。学生可能说出的方法有:学生 1:20+20+20=60。学生 2:203=
3、60,想:3 个 20 的和,也就是 20+20+20=60。学生 3:203=60,想:2 个十乘 3 是 6 个十,就是 60。学生 4:203=60,想:因为23=6二三得六,所以203=60在乘得的积的末尾再添上 1 个 0。教师根据学生的答复选择性地板书2动手摆摆,理解算法。教师:你能根据算式的意义用小棒摆一摆,并说说口算方法吗?小组内讨论、交流。选出代表上台边演示,边讲解。3教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算式,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引导学生归纳:一个整十数乘一位数,先用整十数“0前面的数与一位数相乘,计算出结果后,然后在乘得的积的末尾再添上1 个 0。2.学习一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教师:课件出
4、示教材例 2仔细看图说说什么,要求什么。指名答复。两只小狗各摆了一堆 XCXSS1;Z*4;Y*4,JZ;P,每堆有13个 XCXSS1;Z*4;Y*4,JZ;P。求一共有多少个XCXSS1;Z*4;Y*4,JZ;P?提问:我们该怎样列式?又该如何计算呢?教师根据学生的答复板书1学生独立在答题纸上列出算式,并试着口算出结果。2小组内交流,并说一说口算方法。3集体交流。学生 1:13+13=26。学生 2:13=10+3,102=20,32=6,20+6=26。4摆小棒掌握算法。想一想 132 的意义是什么?2 个 13 相加根据 132 的意义,让学生独立用小棒摆出来。小组互相说一说口算顺序。
5、学生边说,边动手操作。先拿出表示 102=20,2 个 10 的小棒是 20,再拿出表示32=6,2 个 3 的小棒是 6,合起来是 26,20+6=26。教师板书:132=26,想:13=10+3,102=20,32=6,20+6=26。归纳总结:口算一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时,可以用数的组成的方法进行口算。三、稳固练习1.完成教材第 9 页例 1 的“试一试。1学生先独立完成。2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3观察计算结果,说说你发现了什么规律。教师强调:一个整十数乘一位数,先用整十数“0前面的数与一位数相乘,计算出结果后,再在积的末尾添上 1 个 0。2.让学生完成第 9 页例 2 的“试一试。1让学
6、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2集体交流、订正。四、课堂小结1.提问:这节课我们讨论了什么问题?你有什么收获?学生 1:这节课我们一起探索发现了一位数乘整十数和一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口算方法。学生 2:一位数乘整十数,可以把几十看作几个与这个一位数相乘,然后在乘得的积的末尾再添上 1 个 0。学生 3: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使我知道了一个一位数乘整十数,先用整十数“0前面的数与一位数相乘,计算出结果后,再在积的末尾添上1 个 0。学生 4:口算一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时,可以用数的组成的方法进行口算。2.教师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学会了一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方法。知道一般采用转化成表内乘法或用数的组成进
7、行口算的方法。【教学反思】【教学反思】在引入新课时,利用教材提供的教学资源,学生根据情境图提出数学问题,使学生以愉快的情绪进入新课的学习,为后面学生在课堂中主动探究新知打下根底,使学生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探究发现,使学生经历了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不但表达了算法多样化的理念,而且开拓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合作学习、探讨算法和迁移类推、发现规律的教学环节中,时间有限,因而留给学生探讨、交流的时间较少,因此,遇到类似的课时,尽量给学生预留足够的时间,同时,在学生运用口算方法进行口算时,教师应该完全放手,让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主动选择
8、适合自己的方法,而不是被动地接受某一种方法。第 2 课时【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教材第 8387 页内容。【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从现实生活中认识分数,能正确读、写分数,并会比较同分母的两个分数的大小。2.为学生提供数学实践的时机,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3.体会分数的产生源于实际生活的需要,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重点难点】【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难点:能正确比较分母相同的两个分数的大小。【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教师课件出示教材第 83 页情境图:在公园里,同学们正在快乐地野餐,课件圈出这两个小朋友把一个月饼分成两份,一人一半,这一半怎么表示?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
9、内容分数的初步认识。板书课题:分数的初步认识二、自主探究1.顺思导学,认识几分之一。1明确指出。课件出示教材例 1: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这个月饼的一半,也就是它的二分之一。1教师板书,写作:22提出问题。,读作:二分之一。教师:另一份是这个月饼的几分之几?为什么?同桌讨论后答复。3学生活动。动手操作:任意拿出一张长方形纸,平均分成2 份,可以怎样分?学生汇报。找出不同的分法贴在黑板上4追问:每份都是这个图形的几分之几,为什么?1每份都是这个图形的21,因为都是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2 份,一份就是它的2。15 教师演示:拿起一张长方形纸任意撕成两半,举起其中一半问:“这是长方形的2为什么
10、?学生小组讨论后答复。不是,因为不是平均分成两份。2.迁移类推,认识四分之几。1师生探究。吗?教师:课件演示如果我们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4 份,然后把其中的 1 份涂上颜色,又该怎么表示呢?1让学生试着说一说: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四份,每份是这个正方形的四分之一,写作414。2学生活动:互相说一说表示的意义。3请同学们推测一下没有涂色的局部可以用分数怎么表示。学生推测后说出自己的推测。34 教师板书:344追问:谁能说说3414代表什么?一份是这个正方形的,没有涂色的局部占了这个正方形的 3 份,也就是 3 个14,即这个正方形的34。3.以图助学,认识几分之几。课件出示教材例 3。1让学生独
11、立看图填一填,说一说。2小组内交流。3集体交流,学生上前展示汇报。教师选择性地板书分数教师:指着黑板上的分数像12,23,43,35,341,10这样的数,都是分数。小结:一个正方形、一条线段、一个圆都可以叫一个整体,也就是说我们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了假设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说明:在分数中,中间的横线叫做分数线,分数线上面的数叫做分子,分数线下面的数叫做分母。边说明边板书:3分子分数线 4分母4.分数的大小比较课件出示教材例4。小组合作:先观察涂色局部,再比较它们的大小,说说为什么。学生汇报:14是把一张正方形的纸平均分成 4 份,表示这样的 1 份;34是把一张同样大小的
12、正方形的纸平均分成4 份,表示这样的 3 份。都是平均分成了 4 份,这样的 1 份显然比3 份少,所以。独立完成:先观察涂色局部,再比较它们的大小,说说为什么。指名汇报:这两个分数都是把一个圆平均分成 3 份,231表示这样的 2 份;而3表示这样的 1 份,所以2313。3引导学生观察每组分数的特点,总结比较几分之几的大小的方法。每组分数分母相同,分子不同;分母相同的数,分子大的分数就大。三、稳固练习1.完成教材第 85 页“课堂活动第 1 题。动手折一折,独立完成练习,集体交流。教师强调:把一个物品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每一份就是这个物品的几分之一。2.完成教材第 85 页“课堂活动第 2
13、 题。1师生合作完成。教师读出分数,学生在答题纸上写出相应的分数。2集体交流、订正。3.比较分数大小。1学生独立完成。2集体交流,订正。说一说比较方法。教师强调:分母相同看分子,分子小的分数小。四、课堂小结教师:同学们学得真不错,今天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几分之一。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还要继续走近分数,了解分数,揭开分数更多的奥秘。【板书笔记】【板书笔记】【教学反思】【教学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提供了屡次动手实践的时机,让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的过程中,体会分数的含义,开展了学生的思维和合情推理能力。在积极寻求“分数含义的教学活动中,初步体验了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获得了成功的体验,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根本达成,但是学生在汇报交流时,语言表达没有跟上思维,他们不能用清楚、准确的数学语言表述想要说的问题。由此看出平时对学生这方面的训练不够,以后要注重学生素质方面的培养。在学生思维训练方面做得不够好,课堂教学没有跳出教材的框。以后在教学设计时,要充分利用教材,同一练习题可以在原有的根底上进行挖掘,提出更高的要求。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