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案例.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案例.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案例.pdf(2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最新案例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最新案例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最新案例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最新案例 1 1教学目标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认识质量单位克与千克,知道 1 千克=1000克。2.通过掂一掂、估一估、称一称等活动,初步建立 1 克和 1千克的质量观念,并学会以此为标准去估量物体的质量。3.了解克和千克在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到质量单位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教学重难点:认识质量单位克与千克,知道 1 千克=1000克;初步建立 1 克和 1千克的质量观念。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教师:同学们,你们和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一起买过东
2、西吗?教师:瞧!小明、小美和妈妈正在超市里面买水果呢!(课件播放主题图中超市水果区域的情境,特别呈现价签上的钱数和 500克、lkg等)。教师:谁来说说你在图中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教师:它们表示什么意思呢?教师:对,我们在生活中买东西时,经常要称一称物品的重量,在数学上我们称为物品的质量。要表示物品到底有多重,就需要用到这里出现的质量单位克和千克。你还知道生活中所使用的其他质量单位吗?学生可能会回答斤、公斤、两等。教师:对,生活中我们也会用到斤、两和公斤。为了便于国际交流,一般情况下采用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克和千克,今天咱们就一起来认识它们。教师板书课题:克和千克。二.探究讨论,获得方法1.认
3、识克(1)借助生活物品认识克及其作用。教师出示一片口香糖、一包菊花茶、一袋瓜子的图片。教师:请大家认真观察这三样物品,看看你能了解到关于它们轻重的信息吗?教师:老师给每个小组都准备了这些物品,现在请你们拿在手中掂一掂。教师:你有什么感觉?轻还是重?教师:对,它们都很轻。计量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克作单位,克也可以用符号“g,表示。教师板书:克(g)。教师:除了老师给大家准备的这些物品以外,你们还知道在生活中还有哪些以克作单位的物品?教师:这是一枚 2分的硬币,老师告诉你们,它约重 1克。板书:一枚 2 分硬币重 1克。(2)掂一掂,感知 1克。教师:请大家取出老师为大家准备的那枚 2分硬币,先放到
4、手中掂一掂,再闭上眼睛静静地感受它的轻重,并把这种感觉记在心里。(3)找一找,巩固 1克的质量观念。教师:下面请大家在老师给你们准备的小盘子里面找一找,掂一掂,看看还有哪些物品大约也重 1 克。让学生进行充分地活动,借此加强学生对 1克的体验和感受,之后通过交流汇报,提炼出找的方法:用一枚 2分硬币作为 1 克的标准,对比着来掂一掂就找到了。为后面的估量作铺垫。教师:刚才我们知道了一枚 2分硬币重 1 克,你能从装了黄豆的袋子中取出重1 克的黄豆吗?教师:你取出的黄豆有几颗?你是怎么知道它重 1克的?教师:那到底多少粒黄豆重 1克?你有什么好办法吗?2.认识天平教师:对,我们就要来称一称。称比
5、较轻的物品我们常用天平。教师(出示天平):这就是一架天平,它有两个托盘,通常我们把要称的物品放到左盘,右盘放砝码。教师(出示砝码):瞧,这些就是砝码。(举起 1 克的砝码)这是这盒砝码里最轻的,只有 1 克。这盒砝码里最重的有 1 00克呢!你们听出砝码是用什么作单位的了吗?教师(边说边用课件演示):在天平正中有一个刻度盘,当指针指着“O”的时候,表示天平平衡,这时候所称的物品就和所放的砝码一样重。教师演示利用天平称 1克重的黄豆的过程。教师:瞧,7 粒黄豆的质量是 1 克。下面请大家都取出 1 克重的黄豆,掂一掂。教师:很好!看来大家都已经充分感受过 1 克到底有多重了,下面老师就来考验考验
6、大家,有信心吗?教师呈现第 101 页“做一做”,让学生进行判断,并说明判断的方法。3.认识千克(1)认识千克。教师出示大桶洗衣液、一箱苹果的实物。教师:请大家观察这两样物品,你又能了解到哪些信息?教师:谁到黑板前来拿拿这两样物品?教师:说说你们有什么感觉?轻还是重?教师:计量比较重的物品,常用千克作单位,千克也可以用符号 kg 来表示。教师板书:千克(kg)。教师:有谁知道多少克和千克的关系吗?1 千克等于多少克?教师:对,1 千克等于 1000克。教师板书:1 千克=1000 克。(2)掂一掂,感受 1千克。教师:老师这里有 2袋盐,每袋都重 500 克,那 2 袋加在一起是多重?学生 1
7、:1000 克。学生 2:1 千克。教师:很正确!现在,同学们的桌上也有这样的 2 袋盐,请大家先拿起其中一袋,掂一掂。教师:再将这 2 袋盐都放到同一个手上掂一掂,说说有什么感觉。教师:很好!再闭上眼睛,掂一掂 2袋盐,在心里记住它有多重。教师:好!下面请大家凭借刚才的感觉,在老师给大家准备的物品中找出 1千克的物品。教师:看看藏在物品里的标签,谁找得最准?教师:你能说说自身是怎么找的吗?教师:现在请大家一只手拿 1千克重的物品,另一只手拿 1克重的物品,每个同学都来掂一掂、比一比,看看你又有什么新的感受?4.认识用千克作单位的几种常见秤教师:测量比较重的物品,你们知道用什么秤吗?教师用课件
8、出示盘秤的刻度盘。教师:这是我们生活中的盘秤。谁来说说这台盘秤是用什么作单位的?学生:盘秤用千克作单位。教师:千克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公斤。教师(用课件演示放入 1千克装的洗衣粉后,指针指着 1)现在表示洗衣粉有多重?如果指针指着 5 呢?教师:很好,仔细观察盘秤的刻度,说说你有什么发现。学生可能有多种表述,只要合理即可,重在使学生体会测量的本质,以 1千克为标准去量。教师用课件出示弹簧秤。教师:这是弹簧秤,看看弹簧秤是用什么作单位的。教师用课件演示,弹簧秤挂上 5个一袋的西红柿后,指针指着 1 0教师:谁能说出现在称的西红柿有多重?有几个?教师:这个弹簧秤最多可以称量多少千克的物品?你是怎么想的
9、?教师用课件出示体重秤。教师:看看这台体重秤是用什么作单位的?教师用课件演示一个学生站上之后,指针指向 20 和 25之间的 23 的刻度处。教师:这名学生有多重?当指针指在 20和 25 这两个数之间时,就要从 20开始往后数。指着 30 呢?教师:通过对这三种秤的观察,你能发现它们在测量时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吗?学生可能回答,都以千克作单位,看看有多少个这样的 1 千克等,重在引导学生体会测量的本质。三.实践利用,巩固拓展1.口答在()里填上合适的单位。一个梨重 150()一个西瓜重 6()一个鸡蛋重 50()一只公鸡重 2()一个汉堡重 280()一桶油重 5()一支铅笔约重 180()2.
10、完成第 106 页第 6题在里填上“”“”或“=”。2 千克2000克 5 千克4900 克800 克1千克 2500 克3 千克3.一抓准(1)介绍全国劳模张秉贵。教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非常能干的人,他们在平凡的工作中练就了一身过硬的本领。例如全国劳模张秉贵,他是北京市百货大楼的一名售货员。大家都叫他“一抓准”,无论顾客要多重的糖,他用手就能抓出来,他的手就像一台秤!(2)明确要求:我们每组都有一篮橘子,一会儿请大家从这个塑料袋里往外抓橘子,不用秤,看看哪组同学取出的橘子最接近 1 千克。四.回忆交流,总结反思教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知识?教师:通过学习你有些什么收获?
11、教学反思:在教学中,我通过让学生看一看、掂一掂、猜一猜、称一称等实践活动,以增多学生对“克”和“千克”的感性认识,帮助学生形成质量观念;又通过计算、称同一物体而得出的两种不同的表示方法,使学生的猜想得到验证,很具体地感知了克和千克之间的进率。第二课时1.课前让每位同学去任选看两件物品并填好调查表;2.调查表物品名称净含量(克、千克)物品的重量物品的个数1 千克(苹果)()个1 千克(盐)()袋2.同学汇报自身是如何进行调查的。3.动手实践:师的桌面上陈设了一些物品,请每组任选 1件猜它的重量,你们认为组内谁猜得最准就在表中填谁猜的重量。用同样的方法猜出 1 个苹果的重量并填写试验卡物品估计的重
12、量称的重量 1个苹果()克()克()克()克4.从同学的数据中整理各种商品的价格表如课本 89 页第 7题。5.解决问题问:从以上数据中你能明确提出什么问题?你会解答吗?教学反思:为了有机地把教学内容与生活中物品的质量建立联系,把抽象的质量单位更形象具体化。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最新案例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最新案例 2 2教材分析:“克和千克”是小学数学量与计量知识的一个重要内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质量的概念有了感性的认识,建立了初步的质量观念。这节课认识质量单位,不但要让学生知道质量单位的名称和单位之间的进率,更重要的是了解每一个单位的实际有多重,能在实际生活中应用。为了做
13、到这一点,教学时我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掂一掂、比一比、猜一猜、称一称、说一说等实践活动,了解 1克、1千克有多重,从而初步建立起 1 克和 1千克的观念。同时使学生了解在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秤可以帮助我们知道物品的质量。教学目标: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 1克和1 千克的观念,知道 1千克=1000克。2.使学生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能进行简单的计算。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教学重点:1.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知道 1千克=1000 克。2.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能进行简单的计算。教学难点:1.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2.物体质量
14、的估量。教具:多媒体课件、一枚 2分硬币、2袋 500 克的砂糖、1 千克盐若干袋、弹簧秤、盘秤、电子秤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联系生活导入师:昨天李老师带关女儿去新玛特购物,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她们都买了什么?请看大屏幕。师:从画面上,你了解了哪些信息?生:她们买了 6 个苹果,重 1千克。生:1 盒饼干 110 克。生:一桶豆油 5 千克。师:你们都是善于观察的好孩子。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或千克作单位。这节课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来研究国际标准的质量单位:克和千克。(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二.动手操作,初步感知“克”师:1 千克大约有多重呢?下面请同学们从你的学具袋里取出老师给你准备好的 1
15、角硬币。一枚 1 角硬币的质量大约就是 1 克,请你们亲自掂一掂,感觉一下 1克有多重。(学生活动)师: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的质量大约是 1 克?生:一颗钮扣。一个橡皮头。师:可见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师:下面请同学们从你的学具袋里取出火腿肠,看看它的质量标注是多少克?生:34 克。师:好!请同学们掂一掂,感觉一下 34克是多重。(学生活动)师:同学们看一下,你的学具袋里还有什么?生:牛奶!师:快来找一找牛奶是多少克?生:220 克。(在此过程中,提醒学生 g即克的英文缩写)师:那请你赶快掂一掂,感觉一下吧!(学生活动)师:请同学们从你的桌子里取出砂糖,猜一猜,一袋砂糖是多少克?(学生猜)师:
16、好!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质量标注,是?生:500 克。师:那两袋呢?生:1000 克。(板书)三.实践操作,初步感知“千克”及“克”与“千克”的关系师:知道了 1 克有多重,想不想知道 1千克有多重?生:想!师:今天,老师还给同学们准备了一袋盐,(出示盐)我们一起来找一找它的质量标注,是多少?生:1 千克。(板书)师:想不想掂一掂 1千克有多重?生:想!师:现在请小组长到老师这里来领 1千克的盐。(组长来领)师:请小组成员轮流掂一掂,感觉一下 1 千克是多重。(学生活动)师:同学们都掂过了吗?生:掂过了。师:那 1 千克盐和我们刚才的 2袋砂糖比较,哪个重?生:盐重。生:砂糖。生:一样重。师:怎样
17、知道物品的轻重?生:用秤称!师:说得好极了,要知道物品的轻重,可以用秤称。师: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秤?在哪儿见到的?生:(回答)师:(出示课件)向同学们演示磅秤、盘秤、台秤、弹簧秤、天平、电子秤台。师:今天老师也带来一个盘秤,现在可以验证 1千克盐和 2袋砂糖哪个重了吧?生:可以了!(教师称重,学生观察)师:都指在 1 千克处,说明什么?生:同样重。师:因此(板书)1000 克=1千克。四.小组合作,称量物品师:我们家里常用的是哪一种秤?生:弹簧秤。师:今天老师还给同学们带来了弹簧秤,谁会使用弹簧秤?生:(演示)(师辅助)师:想不想亲自动手称一称?生:想!师:好!下面请小组长到台前来领物品。(组长
18、来领)师:请小组成员先掂一掂,估量一下大约有多重,再用弹簧秤称一称,看到底是多重?(学生活动)师:称完了吗?师:请小组代表汇报一下:你们小组称的什么?质量大约是多少?生:我们组称的大米,大约是 1千克。我们组称的苹果,大约也是 1千克。五.认识电子秤师:大家在市场买东西时,经常会看到什么秤?生:盘秤、电子秤。师:哪位同学认识电子秤,下面就请你当小老师,教大家认识电子秤,好吗?生教大家认识电子秤。六.联系生活,解决问题师:你这位老师很有耐心,讲解也很细致,谢谢你!师:昨天李奶奶从市场里买了苹果、鸡蛋和鱼,请看画面,善于思考的你能明确提出哪些问题?生:苹果和鸡蛋一共多少千克?师:他的问题谁来答?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 小学 数学 年级 下册 教案 案例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