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混凝土升板结构技术规范GBJ130—90.pdf
《钢筋混凝土升板结构技术规范GBJ130—90.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钢筋混凝土升板结构技术规范GBJ130—90.pdf(6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钢筋混凝土升板结构技术规范GBJ130-90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原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施行日期:1991年3月1日关于发布国家标准 钢筋混凝土结构技术规范的 通 知(90)建标字第249号 根据国家计委计综1984305号文的要求,由中国建筑学研究院会同有关单位共同制订的 钢筋混凝土升板结构技术规范,已经有关部门会审,现 批 准 钢筋混凝土升板结构技术规范GBJ130-90为国家标准,自一九九一年三月一日起施行。本标准由建设部负责管理。具体解释等工作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负责。出版发行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负责组织。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一九九。年五月十八日编 制
2、说 明本规范是根据国家计委计综1984305号文的要求,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会同有关单位共同编制而成的。本规范是在部标准 升板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暂行规定(JGJ8(76)和 升板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暂行规定的补充规定(JGJ8(二)-79)的基础上进行了合并和修改,吸收了近十几年来的设计、施工实践经验和科研成果,增加了密肋板、格梁板设计计算和构造、盆式升板法设计与施工、现浇柱与工具柱施工以及墙体和筒体的施工等内容。在编制过程中,以多种方式广泛地征求了全国有关单位意见,反复修改,最后由我部会同有关部门审查定稿。本规范共分十一章十一个附录。其中设计部分六章,施工部分四章,验收部分一章。这三部分的内容
3、是紧密联系的。其主要内容有:总则,设计计算与施工的基本规定,板、柱、板柱节点、抗侧力等结构的设计与施工及升板结构工程的质量标准与验收。为了提高规范质量,请各单位在执行木规范的过程中,注意总结经验,积累资料,随时将有关意见和建议寄交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结构所,以便今后进一步修改时参考。建设部一九九。年五月主 要 符 号作用和作用效应M弯矩设计值N轴向力设计值V翦力设计值F-作用,力q垂直分布活荷载设计值卬 0)-集中和分布风荷载仇、90-构件自身所受的重力和分布重力计算指标B.短期荷载作用下的等代梁刚度X*等代框架梁的线刚度等代框架柱的线刚度&总框架顶点的水平刚度K”总煎力墙顶点的水平刚度,混凝土
4、的弹性模量E.型钢的弹性模量/.混瓶土的抗拉强度设计值几何参数h等代梁的截面惯性矩I,混凝土板或柱的截面惯性矩I.型钢的截面惯性矩人 等代框架梁的截面惯性矩%等代框架柱的截面惯性矩J 各片煎力墙等效惯性矩之和馥、br等代梁的计算宽度%柱帽的有效宽度B房屋总宽度k.板的截面高度品柱的截面高度A-裁面的有效图度Ri 1 县图柱的全高H*墙体的悬臂高度H房屋总高度I-柱距1、lr等代梁的计算跨度io柱的计算长度ea-偏心距T1-基本周期3柱帽领斜面与柱轴线的夹角人 冲切破坏锥体面的平均周边长度犷或 建筑物顶点X 或 Y 方向的位移犯或物 X 或 Y 方向的层间位移S皈-支 座 A F 的竖向位移计算
5、系数0次梁的有效刚度系数P折售荷载修正系数,变刚度等代悬臂柱的截面刚度修正系数%偏心距增大系数“计算长度系数Acb柱帽半宽与等代框架梁跨度之比柱帽计算高度与柱高之比玲、4 等代框架梁左、右端刚域长度与梁跨度之比潦、4 柱上、下端刚域长度与柱高之比魏、魏带刚域梁左、右端的线刚度修正系数褥、就带刚域柱上、下端的线刚度修正系数第一章总则第 1.0.1条 为了在升板结构的设计与施工中贯彻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确保质量,特制订本规范。第1.0.2条 本规范适用于屋面高度不超过50m和设防烈度不超过8度的工业与民用建筑的钢筋混凝土升板结构的设计与施工。第1.0.3条开板
6、结构的设计与施工,应采用合理的设计与施工方案,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并严格执行质量检查与验收制度。第1.0.4条本规范按现行国家标准 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标准、建筑结构设计通用符号、计量单位和基木术语、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建筑结构荷载规范,并结合升板结构的特点而编制的。在设计与施工时,尚应符合国家有关其它规范的规定。第二章设计计算与施工的基本规定第2.0.1条升板结构的整体布置应保证建筑物在施工及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建筑物中的电梯井、楼梯间等可作为抗侧力结构,在提升过程中尚可利用相邻坚固建筑物作为升板结构的临时支撑。第2.0.2条升板结构的平面与柱网可灵活布置,有抗震设防要求时,结构
7、布置宜均匀、对称,其刚度中心宜与质量中心重合。第2.0.3条开板结构的承载力应采用下列公式进行设计和计算:一、非抗震设计时:0SR(2.0.3-1)二、抗震设计时:S)格梁板1 一在上板喈,2 T中板缙.z*一学代里计更将度,&、一 等代梁计督宽度二、短期荷载作用下等代梁的刚度可按下式计算:2=0.8&?A (3 2 21)式 中“板的混凝土弹性模量;h一 等 代 梁 的 截 面 惯 性 矩。三、等代梁威面惯性矩应按下列规定确定:1.平板的等代梁截面惯性矩应按下式计算:人 二 蓊 或 嚼 (3 2 2-2)式 中k.平板的截面高度。2.密肋板的等代梁截面惯性矩,应取计算宽度范围内所有肋按 T
8、形截面计算的惯性矩之和。格梁板的等代梁截面惯性矩,应取柱轴线两侧板中心线范围内的T 形截面主梁惯性矩与次梁惯性矩之和。密助板肋的翼缘计算宽度和格梁板主梁及次梁的翼缘计算宽度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混谶土结构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3.当采用预制混搬土模壳时,具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 15。当预制模壳的混器土强度等级不小于密肋板或格梁板的0.6倍时,可考虑模壳与板的共同工作。第条 当按等代梁法计算提升差异内力时,对一般提 升 法,提升差异内力应为分别计算仅由任一支座提升差异10101n 产生的内力;对盆式提升法,提升差异内力应按设计盆曲线并考虑任一支座提升差异5 m m 产生的内力。提升差异内力应按本
9、规范附录一的有关公式计算确定。第条 平板和密肋板的等代梁弯矩设计值,可按表3,2 4 的比例分配给柱上板带和跨中板带。平板与密肋板柱上板带和跑中板带弯炬分配比例表3 2 4祗 面 位就在上板喈游中板密内峪支座横面负穹距鸥中正弯距72%55%25%45%糊 略第一个内支座祗面负弯距腾中正考距边支座梅面负号距75%55%90%25%45%10%注,在总考矩是不变的条件下,必要时允许将在上板喈负弯矩的10%分配给游中板喈.第 3 2 5 条 两个方向主次梁相互垂直,且相邻主梁间仅布置两根次梁的格梁板,其等代梁弯矩设计值应分别按下列公式分配给主次梁;跖XM,一人+如产式 中M格梁板的等代梁弯矩设计值;
10、格梁板的主梁弯矩设计值;M.格梁板的次梁弯矩设计值;Za格梁板的主梁的截面惯性矩;Z.格梁板的次梁的截面惯性矩J(M2.52)a弯矩分配时次梁有效刚度系数,可按本规范附录三取用。其他情况的格梁板可按交叉梁结构计算。第 三 节 使 用 阶 段 计 算第条 使用阶段板的内力设计值S应按下列公式计算:一、非抗震设计时:s=4+尸+(心 沟K+簿Mk)(33 1-1)二、抗震设计时:S=4M K+必 网.+XUF.+(3*3*12)式 中.风荷载作用分项系数,应 取1.4;,一板就位差异作用分项系数,应 取1.25,Q活荷载作用分项系数,当活荷载小于4kN/mZ时取1.4,否 则 取1.3,n水平地震
11、作用分项系数,应 取1.3;弧-风荷载组合系数,应 取0.85;QK-活荷载标准值(kPfc);W.就位差异值。一般方法提升的就位差异值取Sten,当采用盆式搁置的就位差异值取3mm;wk-风 荷 载 标 准 值(kPfc)j。一 活 荷 载 地 震 组 合 值。对按实际情况计算的活荷载取100;按等效楼面均布活荷载计算的书库、档案库取 80,一般民用建筑取50,水平地震作用的标准值,按本规范第6 2 3 条规定进行计算;。八C.一分别为板自重和就位差异的作用效应系数.c9 活 荷 载 作 用 效 应系 数;水平地震作用效应系数;4 风荷载作用效应系数。第条 使用阶段板的重力 0考虑动力系数)
12、及就位差异所产生的内力,仍可按本章写3*2*2 条、第 3*2*3 条的规定进行计算。第条 当垂直荷载作用下的平板和密助板,采用经验系数法计算使用阶段板的内力时,应符合下列要求.一、活荷载为均布荷载,且不大于恒荷载的三倍;二、在使用阶段每个方向至少应有三个连续跨;三、任一区格内的长边与短边之比不应大于1.5,四、在同一方向上的最大跨度与最小跨度之比不应大于1.2。第条 按经验系数法计算时,应先算出除板所受的重力外的所有垂直分布活荷载产生的板的总弯矩设计值,然后按表 3 3 4 确定柱上板带和跨中板带的弯矩设计值,对工方向板的总弯矩设计值,应按下式计算:M=(3 3.4 1)对 JF方向板的总弯
13、矩设计值,应按下式计算:留 尸-尸 一 (3 3 42)式 中 a 柱帽在弯矩方向的有效宽度与无梁楼盖的要求相同;当无柱帽时取零;9垂直分布活荷载设计值(kPa)。经睑系数法板带弯矩值 表3-3 4注,在忌考能星不变的条件下.必要时允许海在上板带负考矩的10%分配给腾中板喈.表3 4为无核普板的笠藤莱赦.对较小悬寓板仍可采用,当林寓较大且其倒考矩大于边支座樵面短考矩时.应让更林胃弯矩对边支座与内鸥的彩帽.薇 面 位 意住 上 板 街躇 中 板 喈内明支座链面负弯距a 5016(必)0-17Jfs(MT)将中正穹距一 明a 18%(必)0-15MZ第一个内支座横面负穹距a 5016(修)0-17
14、MZ(MT)腾中正弯距a第 修(J6)0-22JG(MT)边支座樵面负穹距a黑 必(16)0-0 匹(MT)第 3,3,5 条 当不符合本规范第3*3*3 条中任一款的平板和密肋板以及格梁板,均可采用等代框架涉安下列规定进行计图3 3 5平板、密肋板及格梁板的等代框架1-中间枢槊,含一边框架,Zxt Z r一当代枢槊梁计垓翳度,%,与一 等 彳 咖 槊 梁 计 置 宽 度一、垂直荷载作用下等代框架的计算宽度,可取垂直于计算跨度方向的两个相邻区格板中心线之间距离0 3*3 5);在侧向力作用下其计算宽度按本规范第6*2,5条采用,二、平板与密助板的等代框架梁、柱以及格梁板的等代框架柱的线刚度,应
15、按本规范第6 2 6条和第6 2 7条规定计算。格梁板的等代框架梁一般不考虑柱帽的作用,梁刚度可按本规范第302 2条规定计算;三、宜考虑活荷载的不利组合。第3 3 6条 由等代框架法计算的弯矩,应按以下规定进行分配:一、当平板与密助板的任一区格长边与短边之比不大于2时,仍可按表3 2,4比例分配给柱上板带和跨中板带对有柱帽的等代框架,其支座负弯矩应取刚域边缘处的值幽3,3,6),然后分配给柱上板带和跨中板带;图3 3 6有柱帽等代框架梁在垂直荷载作用下支座弯矩取值刚电区第条 当哥国图寸,由本规范第3*3*4条和第36条第T所算得的各板带雕,除边支邮边跨跨中外,均应乘以0.8礴。按本规范第3*
16、3*2条售得的支座弯矩也应乘以0.8礴。密肋极各板带内的弯矩,可按期的刚度大小分配。第3 3,8条 由水平荷载产生的内力,应根据有关规范规定组合到柱上板带或格梁板的主梁上。有柱帽的平板、密肋板,支座负弯矩应取梁刚域边缘处的值 幽3*3*8)。图3*3*8有柱帕等代框架梁在水平荷载作用下支座弯矩取值Mi,ML券代框架架刚城边缘处的穹矩值I必、必一等代枢槊梁左,右端的夸矩及计值Z一在距第 四 节 构 造 与 配 筋第 3,4 1 条 临时划分的提升单元之间,板可预留宽为1/4-1/3 板跨的后浇板带,待板就位固定后再灌筑混凝土,甚连接钢筋应适当加强并有足够的搭接长度。第 3,4 2 条 密助板的肋
17、净距不宜大于800mm,助宽不宜小于8 0 m m,肋高不宜大于肋宽的3 倍。密肋板的现浇面板厚度不宜小于 M m。第 343 条 板内钢筋应由提升与使用两个阶段计算所得内力设计值的较大值决定。第 3 4 4 条 在配置柱帽处的负弯矩钢筋时,不考虑后浇柱帽的作用,仍采用板的有效高度计算。板内钢筋的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一、平板或密肋板按两个方向的柱上板带和跨中板带配置。二、格梁板也应按两个方向的主梁及次梁配筋。支承于格梁上的板按多区格连续板计算与配筋。当采用适制钢筋混凝土模壳时,具板内的配筋应由使用阶段连续板的正弯矩按板与混凝土模壳组成的迭合截面配筋,同时应满足施工阶段的需要。三、平板内的钢筋形
18、式,可按本规范附录二附图2.1配置。第 3.4.5 条密肋板在柱帽区宜做成实心板,在胁中配有负弯矩钢筋的范围内,宜配置构造用的封闭箍筋。箍筋直径不应小于4mm,间距不应大于肋高,且不应大于250mm。密肋板主筋的配置长度可采用平板的规定。密肋板面板应配置双向钢筋网,其直径不小于4mm,间距不大于30mm。第 3.4.6条 平板边缘上、下应各设置一根直径不宜小于16mm的通长钢筋,也可利用原有配筋拉通;密肋板的边肋上下应至少各设二根直径不小于16mm通长钢筋,并配置构造用的封闭箍筋。第 3.4.7 条板面有集中荷载时,其配筋应由计算确定。当楼板上某区格内的集中荷载设计值不大于该区格内均布活荷载设
19、计值总量的10%时,可按荷载折算总量为Ft的折算均布活荷载设计值进行计算:Ft=l.l(F+Fq)(3.4.7)式 中F某区格内的集中荷载设计值;Fq某区格内的均布活荷载设计值总量。第3.4.8条 平板和密肋板需开孔时,其配筋应由开孔板的内力设计值计算确定。当满足下列要求时,仅需在板孔周边补足被孔洞截断的钢筋,而可不作专门计算:一、在两个方向的跨中板带公共区内,孔的边长不应大于孔洞所在区格短边尺寸的1/2.5;二、在两个方向的柱上板带公共区内,孔的边长不应大于孔洞所在区格的短边尺寸的1/20,但柱帽区不得开孔;三、在一个方向的跨中板带和另一个方向的柱上板带公共区内,孔的边长不应大于孔洞所在区格
20、的短边尺寸的1/8;四、孔洞间的净距,不应小于孔的最大尺寸的三倍。当上述孔洞边长大于1m时或截断密肋板的肋时,应在孔的周边加圈梁或型钢,以补足被孔洞削弱的板或肋的截面刚度。第四章柱的设计第 一 节 一般规定第4.1.1条升板结构可根据工程的场地和设备条件,选用现浇或预制钢筋混凝土柱。预制柱高度与截面较小边尺寸之比,不宜大于50,第4.1.2条 升板结构的柱应按提升阶段和使用阶段进行计算。预制柱还应进行吊装阶段的验算。提升阶段的柱应按实际的提升程序,对搁置状态和正在提升的状态进行群柱稳定验算。各柱尚应进行偏心受压承载力验算。使用阶段的柱应按框架柱进行设计。第4.1.3条 升板结构柱采用接柱时,接
21、头部位应进行承载力验算,接头及其附近区段内截面的承载力应不小于该截面计算承载力的1.3倍。第4.1.4条 升板结构抗震设计时,柱的内力设计值由木章第二节及第三节叠加后应按现行国家标 准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进行效应组合和调整。柱的截面和配筋,应该现行国家标准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有关规定进行设计和计算。第二节提升阶段验算第4.2.1条 升板结构在提升阶段应对各个提升单元进行群柱稳定性验算。其计算简图可取一等代悬臂柱,其惯性矩为这个提升单元内所有单柱惯性矩的总和,并承担单元内的全部荷载。第4.2.2条 升板结构柱的群柱稳定性应由等代悬臂柱偏心距增大系数验算确定。偏心距增大系数为负值或大于3时,应首先改
22、变提升工艺,必、要时再加大柱截面尺寸或改进结构布置。偏心距噌大系数应按下式计算;L-1.0.0.58a0-509d 483a 47ia 458d 447a 440琏嗡售状态下柱底的混凝土弹性模量;采用预制柱时,可根据混凝土强度等级按有关规范查用;采用升提或升滑法的柱时,可根据当时混凝土的抗压极限强度确定;一提升单元内所有单柱柱底混瀚土截面惯性矩总和;i变刚度等代悬臂柱的截面刚度修正系数;当采用预制柱时取1.0;当采用升提或升滑法的柱时可按本规范附录四查用。第4*2*5条 提升阶段柱的计算长度应按下式计算:%=2Ha(4*2*3 1)式 中 山 承重销底距柱底的高度。验算搁置状态时取最高一层永久
23、或临时搁置板处的承重销底距柱底的高度 图4 23-1),若验算正在提升的状态时,则取提升机处的承重销底距柱底的高度(图42*32),柱底一般取混避土地坪面,如地坪不是现浇混凝土,则取柱杯口面。图42,31搁置状态时柱 图423 2正在提升状态的计算简图 时柱的计算简图但对下列情况应作相应修改;一、若下面一层或数层的板已就位且板柱节点已形成可靠的刚接时,柱底可取最局刚接层的层局一半处(图4*2,3 3、图4 2 3-4),其计算长度可按下式计售.4 2HL1 第4*2*6条 升板结构柱提升阶段风荷载的标准值一般可取七级风的风荷载小1压值为0.13kPa)。大于上述风级时,应暂停提升并采取相应措施
24、,确保群柱的稳定性。当该提升单元有外墙体时,在顶层板以上应采用各柱风荷载的总和,在顶层板以下应采用墙和柱实际所受的风荷载,第4-27条 升滑、升提施工的劲性钢筋混谶土柱的钢骨架,尚应按现行国家标准 钢结构设计规范嗡售单柱的承载力和 稳 定 性 格构式偏心受压构件弯曲平面内的整体稳定性、单肢稳定性及缀材的承载力)。钢 骨 架 的 柱 高 为(本规范附图4 1),计 算 长 度 可 取 为 当 劲 性 钢 筋 混 源 土 柱 与 预 制 钢 筋 混 凝土柱连接时,锅骨架柱计算长度可取2.5阳 Q&酎 H q,当计算长度大于2dHg时 取 勿发”,停歇孔处以外的缀材可采用钢筋缴条第 4 2 8 条
25、采用升提或升滑施工时应符合墙体稳定性的要求,其悬臂高度不应大于表4*2*8 的允许值.崎体允许悬曾高度田,表428崎厚6 (mm)150200250300a50400卬,8131517192123当 墙 面 开 孔 时 值 4 2 8-1),表 4 2 8 中的崎体允许悬臂高度应乘以下折算系数也:图4281墙的净宽度八式 中I一柱距;鼠该柱距中墙的净宽度;墙面开孔率。墙体的悬臂高度,当墙体与楼板无可靠连接时,取畸体基础顶面或混谶土地坪面至墙体顶面间的距离;当有可靠连接时,取与墙体连接的最高一层楼板与次一层楼板之间中点至墙体顶面间的 距 离 嫡 4”2 8-2)。图4 2 8-2墙体悬臂高度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钢筋混凝土 板结 技术规范 GBJ130 90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