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版肿瘤治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诊疗指南解读(全文).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版肿瘤治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诊疗指南解读(全文).pdf(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版肿瘤治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诊疗指南解读(全文)肿瘤治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Chemotherapy-InducedThrombocytopenia,CTIT)是指抗肿瘤治疗包括放化疗、免疫治疗、靶向治疗等在内的多种肿瘤治疗手段对骨髓产生抑制所用,尤其是对巨核细胞产生抑制作用,导致外周血中血小板计数低千正常值的种最常见的肿瘤治疗并发症,是临床常见的血液学毒性反应,可导致患者不能耐受肿瘤治疗,从而出现治疗推迟或治疗剂量减弱、终止等情况,是肿瘤治疗中不得不面临的难题。1.诊断和分级首先,诊断标准主要有以下:O外周血血小板计数100X 109/L;发病前应有确切的应用某种能引起血小板减少的化疗药
2、物或肿瘤靶向、免疫等治疗药物,且停药后血小板减少所致症状与体征逐渐减轻或血小板计数恢复正常;排除其他导致血小板减少症的原因,特别是排除所患基础病变和合并症,如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放射病、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脾功能亢进和骨髓肿瘤细胞浸润等;O排除使用能够引起血小板减少的非抗肿瘤(包括化疗、靶向、免疫治疗等)药物,如磺胺类药物等;排除以乙二胺四乙酸(ethylenediaminetetraaceticacid,EDTA)抗凝剂所致的假性血小板减少症;O患者伴或不伴出血倾向,如皮肤出血点、淤斑或原因不明的鼻出血等表现,甚至出现严重的器官组织出血;重新使用同样抗肿瘤药物后血小板减少症再次出现。在
3、诊断CTIT时,因肿瘤患者情况复杂,还需与以下情况鉴别:1.EDTA相关假性血小板减少症;2.骨髓转移癌;3.弥散性血管内凝血;4.脾功能亢进;5.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6.感染所致血小板减少;7.药物相关的血小板减少症。诊断CTIT后,可根据血小板减少程度分为以下5级:1级:7Sx10叮L PLT 100 x10叮L2级:50 x10叮L PLT 75x10叮L3级:25X 10 9/L PL T so X 10 9/L 4级:PLT 25x10叮L5级:因血小板减少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导致的死亡。也可根据出血严重程度分为:A轻中度(无出血或仅有皮肤出血点疻斑)A重度(有出血症状包括皮肤黏膜出
4、血,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生殖系统及颅内出血等)。2.治疗原则考虑到血小板减少可影响肿瘤治疗和患者的预后,通常需对CTIT的患者进行分组分层治疗,治疗原则见下表:_-CTIT有出血输注血小板或输注血小板TPO-RA rhTPO或rhlL-11(IA类)(2B类)CTIT无出血血小板计数IOx 109/L 输注血小板或输注血小板TPO-RA rhTPO或rhIL-11(IA类)(2B类)10 X 109/L血小板计数rhTPO或rhlL-11(IA类)TPO-RA 咖啡酸片75 X 109/L(28类)(3类)75 X 109/L 血小板计数密切观察血小板及出血情况lOOx 109/L(IA类
5、)当出现CTIT时,通常有以下几种处理方法:降低治疗剂量或延迟、终止治疗,显然这是对治疗的一种妥协,可能显著影响治疗疗效,当PLT 10 x109/L,可紧急输注血小板,但有一定血源性感染风险,并存在血小板消耗迅速、维持期短、反复输注容易导致输注无效等问题。而促血小板生长因子rhTPO或rhll-11(1级推荐)以及TPO-RA(II级推荐)是治疗肿瘤治疗相关血小板减少的安全有效手段,具有迅速有效升高血小板、降低CTIT严重程度及持续时间、减少血小板输注及副作用轻微等优点。因此,促血小板生长因子的临床应用主要如下:日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用法:不符合血小板输注指征的血小板减少症患者
6、,应在血小板计数100X 10 9/L时应用,可千化疗结束后6-24 h皮下注射。对千上一个化疗周期发生过2级以上CTIT的患者或出血风险较大的患者,建议给予二级预防治疗。推荐剂量:加量为300U/(kgd),每日1次,连续应用14天。停药指征:当血小板习00X 10 9/L或血小板较用药前升高SOx109/L时,应及时停药。注意事项:使用过程中应定期检查血常规,一般1周2次,特殊患者可根据清况隔日1次。日重组人白介素11:用法:不符合血小板输注指征的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实体瘤患者应在血小板25-7Sx109/L时应用。推荐剂量:25-SOug/kg皮下注射每日1次至少连用7-10天。停药指征:
7、化疗抑制作用消失并血小板1OOx109/L或较用药前升高50 x109/L以上时停药。注意事项:rhll-11会引起过敏或超敏反应,包括全身性过敏反应。肾功能受损患者必须减量使用。rhll-11主要通过肾脏排泄。严重肾功能受损、肌酐清除率30ml/min者应减少剂量至2Sug/kg。老年患者,尤其有心脏病史者慎用。另外,目前国内上市的TPO-RA类药物包括艾曲泊帕、阿伐曲泊帕、海曲泊帕、罗普司亭,尚未被批准CIT适应证。但既往研究数据仍呈现出TPO-RA类药物在CIT中的治疗潜力。在增加血小板计数、减少血小板恢复时间、减少出血风险与血小板输注的疗效与其它细胞因子相当。同时,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
8、对既往肿瘤治疗中出现过血小板减少的患者进行二级预防可有效减少因CTIT引起的治疗延迟、治疗剂量调整及治疗终止,二级预防的指导治疗流程图如下:1一个化疗周期PLT最低值SOx109/L 上一个1也了周期PLT最低伯50 x 109/L 但75X 109/L 3.注意事顶CIT出血的高风险因素:3)既往有出血史懿受含铅类、吉西他滨、阿戳胞行、蔥环类等药物化打含易导致血小板减少的靶向药物和易导致血小板较少的化疗药物联用肿瘤什髓没润电汁本能评分;.2分既往接受过或正在接受放疗特别是长骨扁什(如廿盆、胸骨等)下一个化疗周期二级桢防治疗下一个化疗周期密切监测血小板计数和是否出血在临床工作中,肿瘤患者往往合
9、并较为复杂的多科疾病,更应注重动态监测患者的血小板变化。需做手术者,应根据需要输注血小板或者使用促血小板生长因子,提高血小板到需要的水平。如血小板计数处于75-100 x109/L且无出血者需考虑使用rhTPO和(或)rhll-11提高血小板计数,以达手术要求。对于合并有VTE或者具有VTE高风险的肿瘤患者,在进行CTIT治疗的过程中,需密切监测血小板计数,并参考肿瘤相关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预防与治疗中国专家指南(2020版)进行相关预防或者治疗。针对CTIT的治疗,在规范输注血小板的清况下,也可以使用升血小板因子rhTPO,rhll-11或TPO-RA治疗和预防CTIT。可减轻抗肿瘤治疗所致血小板下降程度,缩短血小板减少的持续时间,提离血小板下降最低值,同时减少血小板的输注,保证化疗如期进行。综上所述,血小板减少是肿瘤患者综合治疗中的主要血液毒性之,显著影响患者的远期生存获益,是肿瘤治疗过程中不容忽视的不良反应。临床管理经验包括:.严格监测抗肿瘤治疗前及过程中的血小板变化,促血小板生长因子是治疗肿瘤治疗相关血小板减少的安全有效手段;在既往肿瘤治疗中发生过血小板减少的患者更需重视二级预防。随着肿瘤治疗技术的不断创新和提高,在关注肿瘤治疗疗效的同时,我们也应重视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不断优化诊疗方案以改善患者预后,不断提高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