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学总论集体教案.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外科学总论集体教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外科学总论集体教案.pdf(2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西医外科学总论集体教案西医外科学总论集体教案绪论绪论一、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学习了解外科学的范畴、外科学内容及如何学习外科学(方法)。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外科学范畴包括内科与外科的区别,内外科区别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外科学内容、外科围术期处理。外科四大基本功的掌握重要性.三、教学方法设计:多媒体教学方法,结合实例谈内外科的相对统一。强调外科学学习方法、灵活、胆大、心细,耐心。强调树立良好的医德规范。四、教具或教学手段:多媒体演示.五、教学过程与板书设计:外科绪论一、外科学范畴:外科学是不断发展变化、更新、外科分类二、外科学发展简史、古代外科学发展、近代中西医外科发展三、怎样学习外科学四、
2、外科学基本原则一、外科学范畴(一)外科学分类:感染、肿瘤、创伤、畸形、其它(二)外科学内容:诊断、治疗、手术和辅助治疗(三)外科与内科的关系和区别:相对的统一、互相联系、转化二、外科学发展简史(一)我国古代外科发展:周朝疡经、秦汉内经汉末(华佗)明朝(外科正宗)清朝医宗金鉴正骨疗法(二)国内外西医外科发展西方外科:抗菌素、输血、外科器械的产生国内 60 年代至今无发展变迁(三)国内外科水平现状三、怎样学习外科学(一)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方向(二)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三)重视三基训练四、外科基本原则(一)外科治疗目的(略)(二)外科治疗程序附:世界卫生组织医学日内瓦宣言教育学生如何做好一名外科医师
3、的嘱托语。六、小结:通过授课使学生对外科学的范畴、内容基本了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对外科学有初步了解。七、课外作业:外科学疾病分类有哪些?八、教学体会:1、学生课堂秩序稳定,兴趣浓厚。2、本章节无实质性临床疾病的讲述,学生普遍爱听实例。以实例教育学生如何学习好外科学和当好一名医生的资格。3、可采取教师学生共同听课。1无菌术无菌术一、教学目的与要求:讲授无菌术的发展简史,介绍本技术创建的关键人物和时间以及重大贡献,给学生建立感性认识.掌握无菌术及消毒法、灭菌法的定义。掌握手术器械、物品、敷料的灭菌、消毒法。掌握洗手、穿衣、戴手套、消毒、铺巾的方法及注意事项。了解手术中的无菌操作原则。了
4、解手术室的管理制度及重要性。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重点:1、无菌术的概念及组成,2、手术人员及手术区域的术前准备。难点:1、灭菌法与消毒法两者的区别。2、洗手、穿衣戴手套、消毒铺巾.三、教学方法设计:采用临床病例及由未按无菌操作所引起的感染病例为例来引出无菌技术在外科操作中的重要性,然后展开教学内容,用板书与多媒体相结合,使授课内容生动具体,方便记忆,使同学们更易理解掌握。四、教具或教学手段:多媒体演示。五、教学过程与板书设计:(首先补充讲授无菌术的发展简史,介绍本技术创建的关键人物和时间以及重大贡献,给学生建立感性认识。以提高学生的听课兴趣.7 分钟)概念及组成(重点,按大纲要求掌握。5
5、 分钟)无菌术:无菌术是临床医学的一个基本操作规范,是针对微生物及感染途径所采取的一系列预防措施。无菌术的内容包括灭菌、消毒、操作规范及管理制度.无菌:是指杀灭一切活的微生物.消毒:是指杀灭病原微生物和其他有害微生物,但并不要求清除或杀灭所有微生物(如芽胞等)。应用方法范围(举例说明。5 分钟)应用灭菌的物理方法有高温、紫外线和电离辐射等.用物理的方法(高温等)能把应用于手术区域或伤口的物品上所附带的微生物彻底消灭掉。手术器械和应用物品如手术衣、布单,都可用高温灭菌、电离副射用于药物的制备过程及一次性用物、注射器及缝线的灭菌,紫外线用于室内空气灭菌。有些化学品如甲醛、环氧乙烷及戊二醛等也可消灭
6、一切微生物.应用化学方法还可用于某些特殊手术器械的消毒,手术人员的手和臂的消毒以及手术室的空气消毒,某些药液的蒸气(如甲醛)可渗入纸张、衣料和被服而发挥灭菌作用。第一节(要求掌握的重点内容,常用的 5 种方法及灭菌条件。33 分钟)一、手术器械、物品、敷料的灭菌、消毒法(一)高压蒸气法能杀灭包括具有顽强抵抗力的细菌芽胞在内的一切微生物。由一个具有 2 层壁的耐高压的锅炉构成。清毒室内、蒸气产生高压高温而发挥灭菌作用。灭菌器压力 104137.3kPa。温度达 121126。维持 30。下排式高压蒸气灭菌器预真空式蒸气 170kPa。132。46 分钟达到灭菌效果.先抽吸灭菌器内的空气使其呈真空
7、状态,然后由真空供气室将蒸气直接输入。2注意事项:包裹大小适中。包扎不宜过紧,体积上限 40cm30cm30cm包裹排列不宜过密预置包内、包外灭菌指示纸带(以前同硫磺)粉末溶化为达到标准.易燃、易爆物品如碘仿、苯类禁用瓶装液体灭菌,用纱布包扎瓶口.如同橡皮塞,应插针头排气已灭菌物品要标明日期,与未灭菌物品分开放置高压灭菌器由本人负责高压蒸气灭菌适用对象:同于耐高温的物品。如金属器械、玻璃、搪瓷、敷料、橡胶制品等。(二)煮沸法:有未用的煮沸灭菌器、铝锡或不锈钢锅也可适用于金属器械、玻璃及橡胶类。煮沸 100,持续1520 分钟,一般细菌可杀灭,带芽胞的细菌需煮沸1 小时以上并持续 1520 分钟
8、。高原地区可用压力锅,海拔每增长率高 300M,灭菌时间延长 2 分钟。压力锅的蒸气压一般为 127.5kPa,124,10 分钟。注意事项:物品必须完全浸泡在沸水中缝线和橡胶类应于水煮沸后放入,持续 10 分钟取出玻璃类物品需用纱布包裹,放入冷水中逐渐煮沸,以免遇骤热而爆裂,玻璃注射器应将内芯拔出,分别用纱布包好。煮沸器锅盖应盖上,保持沸水温度灭菌时间应从水煮沸后算起,若中途放入其它物品,则灭菌时间应重新计算(三)火烧:容器内倒入 95酒精少许,点火直接燃烧,同于金属器械(四)药液浸泡:适用于锐昨器械,内镜和腹腔镜等不适于热力灭菌的器械。12%中性戊二醛水溶液,消毒时浸泡 30 分钟,灭菌时
9、间 10 小时,同于刀片,剪刀,缝针及显微器械的消毒。210%甲醛溶夜,浸泡 2030 分钟,适用于输尿管导管等树脂类,塑料类以及有机玻璃制品的消毒。370%酒精,30 分钟,用途与戊二醛相同.41:1000 苯扎溴铵(新浩尔尤)溶液,浸泡 30 分钟,适用于刀片、剪刀及塑料的消毒.51:1000 氯已定(洗必泰)溶液,浸泡 30 分钟。注意事项:浸泡前,器械应去污、擦净油脂;消毒物品应全部浸入溶液内;剪刀等有轴节的器械,消毒时应把轴节张开、管、瓶类物品的内面应浸泡在消毒液内;使用前,需用灭菌生理盐水将消毒药液冲洗干净。(五)甲醛蒸气雾蒸法:有蒸格的容器内,在下方放一量杯,每 0。01m3 加
10、高镜酸 10g+40甲醛 4ml,1小时消毒,612 小时灭菌。清洁、保管和处理:金属器械、玻璃、搪瓷等物品,使用后用清水洗兆,特别需注意沟、槽、轴节等处去污;导管均注意冲洗内腔。凡属绿脓杆菌感染、破伤风或气性坏疸伤口或乙肝抗原阳性病人,所用物品应尽量选用 1 次性物品,用后即焚烧,以免交叉感染.金属物品洗兆后置于 20碘附原液中浸泡 1 小时。(休息 10 分钟)3第 2 节 手术人员和病人手术区域的准备(要求掌握,20 分钟)(一)手术人员的术前准备1一般准备 换穿清洁拖鞋、衣裤,带好帽子和口罩,剪短指甲。手、臂部有破损及化脓感染时,不能参加手术。2手臂消毒法肥皂水刷手法(重点)肥皂洗手,
11、再用无菌毛刷蘸浓肥皂水刷洗手和臂,从指尖到肘上 10cm,两手交替.手指朝上时朝下,清水冲洗,共 3 遍,约 10 分钟,无菌毛巾从手到肘擦干。将手和前臂浸泡在 70酒精中 5 分钟,到肘上 6cm.用苯扎溴胺代替酒精,刷手时间约 5 分钟.洗手消毒完毕,保持拱手姿势,手臂不应下垂。碘尔康刷手法(重点)肥皂水刷洗手,前臂至肘上 10cm,3 分钟,清水冲净,用无菌巾擦干,用浸递 0.5%碘尔康的纱布涂擦手及前臂 1 遍,稍干后穿手术衣和戴手套。灭菌王刷手法(重点)灭菌王是不含碘的高效复合型消毒液。清水冲洗双手,前臂至肘上10cm 后,用无菌刷蘸灭菌王溶液 35ml,刷手和前臂3 分钟,流水冲净
12、,用无菌纱布擦干,再用含灭菌王的纱布涂擦手及前臂。碘附刷手法(重点)肥皂水刷洗双手、前壁至肘上 10cm 2 遍,共 5 分钟,清水冲洗,用无菌纱布擦干,用含 0.5碘附的纱布涂擦手和前壁 2 遍.3穿无菌手术衣和戴手套的方法穿无菌衣(见图 22)戴无菌手套戴干手套法戴湿手套法(二)病人手术区的准备目的是清灭切口处及其周围皮肤上的细菌。先用 2。5%3%碘酊涂擦皮肤,待碘酊干后,用 70%的酒精涂擦 2 遍,将碘酊擦净。用 0。5%碘尔康或 1:1000苯扎溴铵涂擦 2 遍。对婴儿面部皮肤、口腔、肛门、外生殖器等部位,可用刺激性小,作用较持久的0。75%吡咯烷酮碘消毒,植皮时,供皮区的消毒用
13、70%酒精涂擦 2 遍。手术区的消毒原则(掌握)手术部位的消毒范围(了解)第 三 节手术进行中的无菌原则(熟悉,15 分钟)1。手术人员手术中手不能接触背部、腰部以下和肩部以上,这些区域属于有菌地带。手也不能接触手术台边缘以下的布单。2不可在手术人员的背后传递手术器械及用品,坠落到无菌巾或手术台边缘以外的器械物品,不准拾回再用.3。手套破损或污染应更换。4.前臂及肘部污染应更换手术衣5。布单湿透应加盖干的无菌单同侧手术人员调换位置,应先后退再转身6。术前清点器械、敷料,术后仔细核对47.切口边缘应遮盖或贴无菌薄膜作皮肤切口及缝合皮肤前,用 70%的酒精 再涂擦皮肤 1 次切开空腔脏器,用纱布垫
14、保护周围组织8.参观人员不可太近或站得太高9。不可经常走动术中不应开窗通风或用电扇吹向手术台第四节 手术室的管理(了解,15 分钟)1先作无菌手术,后作污染或感染手术;2手术完毕后,应彻底擦拭地面,消除污物,敷料和杂物;3每周大扫除 1 次;4定期进行空气消毒。通常用乳酸消毒法:100m3 空间用 80乳酸 12ml,加热蒸发后,紧完备门窗 30 分钟后再打开通风。或用苍术的酒精浸剂代替乳酸烟薰,封闭 4 小时;5绿脓杆菌感染手术后,先用乳酸空气消毒,扫除后,用 1:1000 苯扎溴铵揩洗室内物品,开窗通风 1 小时;6破伤风、气性坏疸术后,用 40甲醛消毒手术室;7HbsAg 阳性,尤其是
15、HbeAg 阳性病人术后,地面或手术台可撒布 0。1次氧酸钠水溶液,30 分钟后清扫和清拭,或用 5%碘附清拭.8紫外线消毒手术室空气。9患急性感染性疾病者不得进入手术室。10凡进入手术室人员,须换上手术室清洁鞋帽,衣裤和口罩。参观人员不得超过 2 人。六、小结:通过授课使学生对外科学的范畴、内容基本了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对外科学有初步了解.七、课外作业:思考题1 无菌术的概念?2 消毒与灭菌的区别?3 常见的几种灭菌法及灭菌条件?八、教学体会:1、学生课堂秩序稳定,兴趣浓厚。2、本章节无实质性临床疾病的讲述,学生普遍爱听实例。以实物图片辅助教学使内更形象生动,让学生更易于理解。外
16、科病人的体液失调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复习体液、酸碱平衡的基本理论;2、熟悉各型缺水、低血钾症和高血钾症的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方法;3、熟悉代谢性酸中毒和代谢性碱中毒的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4、掌握水电解质代谢和酸碱平衡失调的防治原则及综合防治方法。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各型缺水的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的防治方法,低血钾症和高血钾症的诊断和治疗,代谢性酸中毒的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5三、教学方法设计:自学复习体液平衡、酸碱平衡的正常调节。结合临床典型病例,在见习时对失水、失钠、代谢性酸碱失调、低血钾症病人进行分析、讨论,拟定综合治疗方案,掌握
17、水电解质代谢和酸碱平衡失调的防治原则。四、教具或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过程与板书设计:1、水、电解质代谢和酸碱平衡的概念。体液平衡的调节和酸碱平衡的维持;2、缺水的类型(等渗性、低渗性、高渗性),各型缺水、缺钠的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3、低血钾症的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4、酸碱平衡失调的类型:代谢性酸中毒、代谢性碱中毒、呼吸性酸中毒和呼吸性碱中毒。各型酸碱平衡失调的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5、水电解质代谢和酸碱平衡失调的防治原则、具体方法、水、电解质、热卡平衡的内在联系。6、第一、二学时讲授第一节、第二节(一、二点);第三、四学时讲授第二节
18、(三、四、五点)、第三节、第四节内容。六、小结:通过外科病人体液失调的学习,学生基本掌握缺水的分类和处理原则.七、课外作业:复习体液平衡、酸碱平衡的正常调节;结合典型病例复习体液失调的诊断和处理。八、教学体会:体液平衡失调内容比较抽象,理论性强,必须结合临床典型病例讲解,才能增加学生的理解,教学效果也更好.输血输血一 教学目的与要求:熟悉输血的适应症、输血技术及注意事项熟悉输血的并发症的诊断及防治了解自体输血的作用和目的。了解血液成分制品及血浆代用品的用途。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教学重点输血的适应症,输血的并发症的诊断及防治。教学难点输血的适应症,输血的并发症的诊断及防治。教学疑点 输血并
19、发症的溶血反应。三 教学方法设计:从对输血的血液成分的认识引导输血的概念。运用典型病例介绍进行教学。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抓住关键.语言表达和投影教学、板书的统一。四、教具或教学手段:多媒体投影片五、教学过程与板书设计:6组织教学:教师登上讲台,学生起立坐下后教师环视全体学生,用无声的督促学生准备听课,同时发现学生中的异常情况在课前予以解决。讲授内容第一节 输血的概念输血的适应症输血技术输血的注意事项第二节输血的并发症及其防治发热反应 输血相关的急性肺损伤(TRALI)过敏反应 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溶血反应 疾病传播细菌污染反应 免疫抑制循环超负荷 大量输血的影响第三节自体输血回收式自体输血
20、预存式自体输血稀释式自输血第四节血液成分制品血细胞成分红细胞制品白细胞制剂血小板制剂血浆蛋白成分白蛋白制剂免疫球白制剂浓缩凝血因子第五节血浆代用品右旋糖酐羟乙基淀粉明胶类代血浆六、小结:输血的概念,输血的并发症的诊断及防治输血的适应症血液成分制品七、课外作业:八、教学体会:结合典型临床病例,血液成分的认识阐述输血的适应症,输血并发症的病理生理变化可帮助提高学生对输血的学习兴趣和理解。外科休克外科休克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复习休克的病理生理和微循环的变化。2、了解休克的分类。3、熟悉休克的临床表现,如何判断休克的发生、发展和预防要点,特别是低血容量休克和感染性休克.4、掌握休克一般急救措施、治
21、疗要点,掌握休克的观察指标,特别是补液量的估计,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1、教学重点:外科休克病理生理与微循环变化;失血性休克、损伤性休克的病7理变化特点;休克的诊断和治疗。2、教学难点:外科休克的基本病理生理变化;失血性休克、损伤性休克和感染性休克的病理变化特点.3、教学疑点:休克时微循环障碍、治疗要点及血管活性药物应用。三、教学方法设计:1、从对休克认识的演变引导休克的概念。2、运用典型病例介绍进行教学。3、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抓住关键。4、语言表达和多媒体教学、板书的统一。四、教具或教学手段:多媒体幻灯:文字与图表结合:表 61 休克的临床表现与程度表 6-2 中心
22、静脉压与休克的关系等五、教学过程与板书设计:(一)组织教学:教师登上讲台,学生起立坐下后教师环视全体学生,用无声的语言督促学生准备听课,同时发现学生中的异常情况,在课前予以及时解决。(二)复习旧课,引入新课:1、有效循环血量:2、微循环的概念:3、从疾病的性质外科疾病分为:损伤、感染.(三)讲授新课:第一节 概述1、休克的概念:2、休克的分类:3、病理生理:(1)各类休克共同的病理生理基础:(2)微循环的变化微循环收缩期 微循环扩张期 微循环衰竭期(3)代谢改变(4)炎症介质释放和缺血再灌注损伤(5)内脏器官的继发性损害4、休克的临床表现5、休克的诊断6、休克的监测7、休克的治疗第二节 低血容
23、量性休克1、失血性休克2、创伤性休克第三节 感染性休克六、小结:1、休克的概念、休克的分类2、休克的微循环变化与临床分期、休克的程度3、诊断和治疗原则等七、课外作业:81、自学观察休克病人有关指标和方法.2、名词解释:(1)休克(2)感染性休克(3)有效循环血量(4)多器官衰竭(5)休克指数八、教学体会:结合对休克认识的演变阐述休克的概念和病理生理变化,结合病例分析外科休克的诊断和治疗,可帮助提高学生对外科休克的学习兴趣和理解.麻醉麻醉第一节 绪论 第二节 麻醉前准备和麻醉前用药第三节 全身麻醉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熟悉现代麻醉学的概念和临床任务。2、了解麻醉前准备的必要性和麻醉中观察、监测
24、与调控病人的重要性。3、熟悉具体的麻醉前准备工作及麻醉前用药.4、了解常用全麻药和临床药理,全身麻醉的常用方法。5、了解肌松药的临床应用和气管内麻醉术及复合麻醉的概念。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1、教学重点:麻醉前准备和麻醉前用药的重要性和实施。全身麻醉并发症的防治和处理。2、教学难点:乙醚吸入麻醉的典型体征及全麻深度的辨认。三、教学方法设计:1、从临床麻醉与手术的关系及临床工作中出现的一些麻醉意外来引导和教育学生,掌握麻醉前准备和麻醉前用药的必要性和重要性.2、通过对全身麻醉的并发症及处理的学习,进一步了解麻醉中观察、监测与调控病人的生理功能的重要性。四、教具或教学手段:通过磁盘课件,结合少
25、量板书及模拟动作进行教学。五、教学过程与板书设计:(一)组织教学:教师登讲台,学生起立后坐下。教师通过环视课堂内全体学生,用无声的语言督促学生准备上课,同时注意观察,发现学生中的异常情况,在讲课前予以解决。(二)从麻醉与外科手术的关系引入新课。(三)讲授新课:第七章 麻醉第一节 绪论一、临床麻醉的基本任务在于消除因手术所致的疼痛问题。二、临床麻醉的工作原则:安全、无痛、为手术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三、现代麻醉学的范畴:1、概念 2、发展与现状四、麻醉方法及分类:1、全身麻醉 2、局部麻醉3、椎管内阻滞4、复合麻醉 5、基础麻醉第二节 麻醉前准备和麻醉前用药目的:为保障手术病人在麻醉期间的安全,增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外科学 总论 集体 教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