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5单元教案.pdf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5单元教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5单元教案.pdf(3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 5 5 单元教案精品单元教案精品(一一)十八、斜塔上的实验亨利托马斯达纳李托马斯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伽利略追求真理的可贵精神。2.体会文章用倒叙手法开头的巧妙构思。学习重点:目标 2、学法指导:1.学生学会多渠道搜集整理资料。2.学生学会分析讨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3.学生学会在实验中感受语文的魅力。学习过程:预习导学大千世界,充满着神奇和奥秘,很普通的自然现象中往往蕴含着永恒的规律,牛顿从苹果落地中得到启示发现了万有引力,瓦特从沸腾的茶水壶中得到启示发明了蒸汽机,今天,我们也来做个小实验,看看同学们能否发现其中的规律。这是两个铁球,一
2、大一小,当它们同时从同一高度落下时,哪个球会先落地呢?(学生回答)其实,四百多年前,一位年轻人曾经在意大利著名建筑比萨斜塔上做过这个实验,后人称这个实验为“著名的斜塔实验”。这个年轻人是谁呢?(学生回答)能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伽利略吗?(学生介绍)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课文斜塔上的实验,进一步了解这位伟大的科学家身上所具有的精神和品质。(揭示课题斜塔上的实验)(一)查资料或网上搜索如下信息。1.伽俐略2.亚里士多德3.比萨斜塔4.人物传记的一般常识。5.其他科学家创造发明的小故事(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查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2、学生在家做“自由落体”实验,观察比较结果,准备上课演示并交流。
3、3、文章写了伽俐略的哪两个发现?为什么会有这两个发现。学习研讨(一)导入(二)小组交流讨论,师生共同探讨预习成果。1.介绍比萨斜塔。2.介绍伽俐略、亚里士多德。3.请一生做“自由落体”实验,其他学生仔细观察,交流发现的规律。4.写人物传记一般是按时间顺序,从小时候写起,但课文却首先描写了伽利略发现摆的规律的经过,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师生小结本课内容作业:同步导学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体会语言的丰富内涵。2.学习文章记叙和描写相结合的写法重点:同上 1,2学法指导:1.学生学会分析讨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2.学生学会在实验中感受语文的魅力。预习作业:1,熟读课文,把握人物精神。2,圈点相关语
4、句,把握语言特点。教学过程:一、导入:复习检查二、深入研讨,把握重点首先,请同学们速读浏览课文,仿照黑板上给出的填空题,完成对课文内容的概括。斜塔上的实验这篇课文主要写了,表现了。三、研究重点。阅读一篇文章,关键是找出文章的重点内容,也就是那些值得我们去重点研究的内容。请同学们通过小组合作,确定学习重点。(确定重点内容)通过同学们的讨论,我们确定的学习重点为斜塔上的实验部分,那么在伽利略专心于实验时,学生和教授们对伽利略的态度怎样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 13-19 节,找出相关语句,抓住关键词,分析他们的含义和表达效果。出示问题:伽利略专心于实验时,学生和教授们对伽利略的态度是怎样的?请找出相关
5、语句,抓住关键词,分析他们的含义和表达效果。讲解范例:学生们听了他的讲课,不客气地嘲笑他。这句话中“不客气”和“嘲笑”说明了学生看不起伽利略,对伽利略做法的一种不理解,对伽利略是一种嘲讽和讥笑的态度。(小组交流语句,分析,)提示:在分析语句时,要抓住关键词,体会词语含义,分析句子作用。学生试评析:1、有些教授也骂得他狗血喷头,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后生小子想要干什么?分析:“也”和“骂”说明学生们对老师是如此,连教授,有思想的人也对伽利略的做法持坚决反对态度,“狗血喷头”说明骂得很凶。“天高地厚”指事物的复杂性,“不知天高地厚”说明在这些人的心目中,伽利略是个天真无知的人,这些词都是贬义,表明伽利
6、略当时所面对的反对势力之巨大。2、“制止这种胡闹”他们威胁说,否则,他们将给他一顿教训,叫他永不会忘记。分析:“胡闹“说明教授们认为伽利略的实验是小孩子的把戏,“威胁”说明教授们心中也有点恐慌。3、表演的地点在比萨斜塔,教授们穿着他们的紫色丝绒长袍,整队走到塔前,学生们和镇上的人则走在这些人的前面,大家吵吵嚷嚷,兴高采烈,准备看伽利略出洋相,对他的人品宣判死刑。分析:“表演”说明对伽利略来说这只是一次公开演示,从另一侧面反映伽利略很有信心,这已不是一次实验。教授们穿着长袍反映了他们对这件事的郑重,从另一侧面可以看出他们想看看伽利略会在这具有代表性的建筑比萨斜塔上做出怎样荒.唐的“游戏”,学生“
7、不客气地嘲笑”使得他们最想看到这个可笑的老师会怎样出丑。“大家“说明观看这次实验的人数之多,场面之大。“吵吵嚷嚷,兴高采烈,”说明议论之声很多,大家兴致很高,神采飞扬。前面是“给他一顿教训”后面变成了“对他的人品宣判死刑”说明所有的人对这次实验都抱定了一定会失败的想法。这“正是揭穿伽利略的荒.唐,叫他永世不得翻身的时候了”。说明教授们认为伽利略的思想和言行错误到使人觉得荒.唐的程度,他们要彻底败坏伽利略的名声,让他永远抬不起头来。4、当伽利略一步一步爬上斜塔时,大家都嘘他。大家先是一阵嘲弄的哄笑然后随之是大吃一惊的窃窃私语。难以相信的事情真的发生了!分析:“嘘”说明就在实验的最后关头,人们都不
8、忘给伽利略施加压力,想迫使伽利略在最关键的时候放弃。当实验进行时,人们的态度从一阵“哄笑”到大吃一惊的“窃窃私语”反映了他们愿望的破灭。5、他居然把亚里士多德的神圣的卷帙从书架上搬走,而代之以绳索这样那样滑稽玩意儿。分析:“神圣”反映了当时人对亚里士多德著作的评价很高,奉为至高无上的真理和经典,“滑稽”是令人发笑的意思,这里指那些教授对伽利略的实验及实验器材的鄙视。他们的态度动摇了伽利略的想法了吗?面对来自周围的巨大压力,伽利略表明了自己怎样的态度?请找出相关语句,抓住关键词,分析他们的含义和表达效果。(学生阅读相关语句、分析)1、他说“他的目的是重新检验亚里士多德有关科学的学说,而不是把这些
9、学说当作福音真理来接受,他发现真理的道路,不是靠背诵亚里士多德的著作,而是通过学习”大自然这本宝书“。分析:“重新检验说明是再次检验,也反映了以前有人检验过,但没能推翻亚里士多德的结论,说明伽利略不是把前人的结论当作真理,而是要用实验去证明。反映了伽利略注重实验、实践,不迷信权威的精神。2、伽利略拒绝停止他的实验,伽利略乐于接受这个挑战。分析:“拒绝”说明伽利略的坚持,“乐于”说明伽利略愿意用实验来证明自己的结论。刚才大家分析得都不错,其实,在语文课的学习中,我们要能坚持用这样的方法去阅读和分析课文,就一定会有所收获。认真阅读文章,把握重点内容,结合关键词语,体会语句的深刻内涵,在反复阅读的基
10、础上得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我想,此时的你一定对伽利略有了更深的印象和了解了,你认为伽利略是个怎样的科学家呢?我认为伽利略是一个 科学家。(学生回答)四、拓展延伸其实在科学发展史上像伽利略这样的科学家有很多,你最喜欢的科学家是谁呢?老师赠言:科学的灵感,决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如果说,科学上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能给那些学有素养的人,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的精神的人,而不会给懒汉。-华罗庚(中国)作业:同步导学板书:斜塔上的实验发现自然节奏原则追忆孩童、中学时代自由落体实验十九、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罗迦费因格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阅读文章,掌握本文
11、的中心论点。2.体会文章谋篇布局的特点。3.能通过对文章的学习,了解作者观点,学会如何进行创造性思维。学习重点:1、议论文的一般结构。2、本文的论证方式及其方法。3、新颖的开头艺术与鞭辟入里的结尾艺术。4、创造性思维在实际生活中的重大意义。学法指导:青少年学生正处于身心发育发展阶段,对自然界对科学充满了好奇和幻想,学习本课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因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有意识地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议论文,对议论文的知识术语应点到为止,不宜过分深入,以此来化解难点。本文观点鲜明、结构谨严,学生理解起来不是太难,教学中应注重学生在读中体味,注重学生自我发现,真正把“主动权”交
12、给学生。学习过程:预习导学(一)掌握下列词语的含义(注意加横线字的意思)。根深蒂固 孜孜不倦 汲取 一事无成 持之以恒 推敲不言而喻 轻而易举 锲而不舍。(二)根据课文注释填空。贝多芬是德国 家、家,作品有、等。爱因斯坦是 家,最重要的成就是、。莎士比亚是 国 时期的戏剧家、诗人。主要作品有喜剧、,历史剧、,悲剧、等。(三)思考:如果你是老师,你最想让同学们研究的问题是什么?请提出来。学习研讨(一)情境导入请同学们快速地说出答案:2+1=?3+4=?看看这样的结果可能吗?括号的内容在讲解时展示2(月)+1(月)=1(季度)3(天)+4(天)=1(周)从这个小练习中,你有什么启示?学生讨论,全班
13、交流教师评价归纳:面对生活里那些看似不可思议的东西,只要调整一下思维方式,换一个思考角度,跳出习惯的思维圈圈,就会得到异乎寻常的答案,使不可能变为可能。今天我们来学习美国实业家罗迦费因格的一篇文章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学习如何成为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过渡:在课前我们请大家做一回小老师针对文章提出问题,现在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朗读课文,在小组内将问题进行整理,写在纸上,准备在全班进行交流。2.学生集中纸片,由全班同学选择最想研究的问题分小组进行研究、讨论老师可指导学生将相关问题再次整合,小组讨论时,教师可巡回指导3.学生以小组为单元讲解、陈述小组研究的成果补充:教师参考讨
14、论问题(1)怎样成为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除了书上所说的,你觉得还应该注意些什么?(2)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索这一点非常重要,为什么?(可举例说明)(3)本文为了证明“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列举两个事例?试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补充一两个事例。三.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过渡:有人认为,“创造力仅仅是属于贝多芬、爱因斯坦以及莎士比亚这些名人的”,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你能举出例子吗)学生思考、回答,老师评价创造思维不是名人的专利,让我们大家也来锻炼自己的创造性思维,成为一个有创造力的人吧,请看下面的练习:1.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请说出下列题目的答案,多说几种。1+1=?4
15、+9=?5+7=?6+18=?附答案:1(里)+1(里)=1(公里)4(点)+9(点)=1 点(13 点即下午 1 点)5(月)+7(月)=1(年)6(小时)+18(小时)=1(天)2.思维体操:请说出回形针的用途?尽可能多说。展示回形针的图片3.你来评一评:一群小学生在空地上踢球。一个孩子不小心,一球砸坏了一位长者家的窗玻璃。这个孩子跑到长者家里,当头就是一句“一块玻璃多少钱?”人们对这件事情看法不一,归纳起来有三种:(1)没有逃走,主动上门赔钱,应予以表扬;没有道歉可以原谅。(2)赔钱就是认错、道歉的表现。(3)首先应该道歉,同时应该赔钱。你赞成哪一种?事物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各人提出自己
16、的看法和理由。有其他看法也可以提出来。四、小结本课作业:同步导学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逐层展开论述的方法。2.进一步了解作者观点,学习作者针对现实生活中很多局限于“事物的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认识,提出了相反观点的创新思维。3.体会本文语言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特点。4.分析课文第三层次并总结全文。学习重点:1、课文结构严谨、过渡自然。2、理解本文的思辨特点3、语言欣赏: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学法指导:1.学生在上一节课学习的基础上,自己阅读、体味、探究、交流作者的论述及观点。2.指导学生学会自主阅读,从而理解本文思辨的特点。3.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加深对观点的理解。学习过程:温故
17、知新(一)填空1.“事物的正确答案”,很多人都局限于这一观念,本文作者却从一道说起,提出了生活中 的观点。本文选自,作者是 国 家,曾发表过 等著作。2 作者介绍了约翰古登贝尔克和罗兰布歇内尔的发明创造,这是运用了的论证方法。作用是什么?。学习研讨(一)导入(二)自主阅读,合作探究1.上节课,我们回答了创造性思维必须具备的要素这一问题,作者还向我们提出了哪两个问题。2.请一学生读第二、三两个问题。3.请同学们针对问题,自己阅读,体味,探究,小组之间进行交流小结。(三)交流思辨,与文本对话1.创造性思维是否任何人都具备呢?2.富有创造力和缺乏创造力的人的外在表现有没有太大的区别呢?3.我们怎样才
18、能成为富有创造力的接班人?(同学们可以畅所欲言,针对两题老师可以稍作点拨:从古人谈到今人,从国内谈到国外)。4.带着思辨的语气朗读七、八自然段,体会作者语言的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特点。把握其中的论证方法。(四)小结课文回顾全文,课文开头先引用材料,引出“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话题,这是提出问题;主体部分从“创造性的思维必需要素”和“富有创造力和缺乏创造力的区别”的角度进行分析,这是分析问题;结尾部分归给总结出:“怎样才能成为具有创造性思维的人呢”,这是解决问题。课文写得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结构严谨。作业:同步导学板书设计: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寻找第二种答案)创造性思维(论题)必需的要素
19、(论点)自信 渊博的知识 探求新事物并为此活用知识的态度、意识持之以恒尝试 留意细小的想法 富有创造力的人(结论)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 5 5 单元教案精品单元教案精品(二二)二十、宇宙里有些什么郑 文 光学习目标:1、了解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方法的特点。2、初步学会辩识课文中用到的说明方法。领会课文语言准确、简明、生动形象的好处。3、感受无穷无尽的宇宙的辽阔和人们认识征服宇宙的信心。学习重点:1、这是一篇科学小品,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请同学们能找出例子并体会。2、对于“整个宇宙都在运动,在发展”的理解。学法指导:1、用圈点阅读法,了解宇宙里有些什么,认识宇宙的
20、本质特征。2、在讲解讨论中把握本文的说明方法,在朗读分析中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学习过程:预习导学由学生讲述民间故事后羿射日而引入。(指生讲故事)问:后羿真的能射到太阳吗?请讲出理由。(指生回答:不能,因为太阳离地球太远了,而且太阳表面温度很高。)是的,在很早时候,由于人们对宇宙的认识有限,因此只能用这种方式来表达人们的美好愿望。随着人类科技的发展,人们正在逐渐揭开宇宙神秘的面纱。请看课文宇宙里有些什么。(一)查资料或网上搜索如下信息,整理归纳后写在下面。1、科学小品:2、指生介绍作者郑文光。(注释 2)3、指生回答何为宇宙?(注释 1)(二)自查工具书,扫清生字词障碍。(三)填空宇宙里有些什么
21、是一篇,因此,本文除讲究科学性外,还做到,用漫谈的方式和亲切的语气跟读者交谈。读了本文后,我们知道宇宙里有、。宇宙的特征是、。学习研讨(一)导入(二)自主学习反馈,和学生交流预习情况。(三)亲近文本,共同探讨这是一篇科学小品,属于说明文,对于说明文的学习我们在这学期已学过两个单元,该学些什么大家有了点经验,请同学来说说学习说明文应抓住几点来学?(说明事物要抓住特点,要有说明顺序,要有恰当的说明方法。)今天我们的学习也要从这几个方面入手,具体的学习任务是(出示小黑板):1.理解宇宙的特点。2.掌握文中运用多种说明方法来说明宇宙的特点。(四)读疑研练过程:1.请大家结合课后练习一,快速浏览课文,然
22、后回答课后练习一。(指生回答。)学生在回答第三小题时可能有争论,可引导学生看课文从哪里说起的。(从肉眼“看得见的星星,绝大多数是恒星”说起的,再写到行星,写到星云中暗黑的暗星云等。从而判断这篇说明文的说明顺序是从近到远。)2.请大家找出有关分别介绍恒星、星云、银河系、恒星系的段落。(学生回答。恒星 29,星云 1011,银河系 1214,恒星系1519)3.课文从我们肉眼看得到恒星写起,那么我们先来学习恒星的特点吧。请一学生朗读 29 自然段。要求:A.在课文中画出恒星的特点。(第 6 自然段)明确恒星是一个 的星体。(自身会发光发热的)B.文中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来说明的,请举例分析。(句式为
23、:我认为哪一句话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它说明了什么。)(读后讨论,交流,点评)学生在分析“大约 1000 亿颗以上的恒星组成一个铁饼形状的东西,我们把它叫做银河系。”这一句时,可能会认为是运用了下定义的说明方法。教师引导学生与以下两句进行比较:(1)恒星是一个自身会发光发热的星体。(2)生态系统内各个环节彼此保持着一定的相对稳定的状态,这就是生态平衡。从比较中让学生明确下定义是:在说明事物时,用简明的叙述,准确地提示概念的含义。因而判断此句没有运用下定义的说明方法。4.用同样的方法自读下面的段落,要求能在文中找出星云、银河系、恒星系的特点,并且用不同的符号划出运用说明方法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
24、列数字用“”,作比较“()”,打比方“=”)(学生自学交流点评)5.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它是无穷无尽,运动发展的,同时也可以让我们认识和征服的,请齐读最后一段。6.文章主要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方法,使我们对于这深奥的科学知识容易理解、接受,让我们觉得文章既生动形象又准确。7.小结延伸:A.请学生到黑板前补充板书。(斜体字部分)B.这篇文章是 1957 年出版的,离现在有 40 多年了,在这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对于宇宙一定还有更多的发现,请同学们来谈谈。(学生有准备地发言)结束语:宇宙的奥秘还有许多,它有待于我们去发现和研究,今天的学习就是为了明天的探索打下扎实的基础。作业:同步导
25、学板书: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 5 5 单元教案精品单元教案精品(三三)梦溪笔谈二则沈 括第一学时学习目标:1、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学会“岁”、“穰”、“患”、“贻”等常见文言实词及“之”、“其”、“以”、“悉”等文言虚词意义或用法,熟练翻译课文。2、掌握本文简洁、详略得当的写作手法。3、了解梦溪笔谈及作者沈括学习重点:目标 1、2学法指导:1、生自主学习,感知课文,引导学生对照注释了解课文大意。2、分组学习,相互质疑,学生分小组进行合作探究。3、师生互动,欣赏分析,教师和学生相互问答,共同解决悬而未决的问题。4、学习本文简洁生动,详略得当的写作手法。学习过程:预习导学导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苏教版七 年级 上册 语文 单元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