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pdf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pdf(6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1 1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借助生活中的具体物体,感知和了解吨的含义,通过想象和推理初步建立 1 吨的.概念,培养用吨这个单位估计物体质量的能力。2.知道并掌握 1 吨=1000 千克,学会吨和千克之间的换算方法。教学重点:教学重点:认识质量单位吨,知道 1 吨=1000 千克,学会吨与千克之间的换算。教学难点:教学难点:建立 1 吨的质量概念,形成印象。教具准备: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一、情境引入1.提问:我们已经学过哪些质量单位?(克、千克)它们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师板
2、书:1 千克=1000 克2.谈话:同学们,课前老师请大家去观察和了解货车的载重量,谁愿意把你了解到的信息与大家交流?课件出示教材第 22 页图片,提问:老师也搜集了一些这样的图片,码头上这些集装箱,火车皮所运送的都是很重的或大宗的物品,通常用什么作单位呢?(吨)明确:吨可以用字母t 表示。指出:计量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不用千克作单位。今天我们就一块学习另一个比千克还大的质量单位吨。二、交流共享二、交流共享1.1.直观感知,初步认识吨。直观感知,初步认识吨。(1)课件出示一袋 100 千克的大米。谈话:一袋大米重 100 千克。你平常见过这样的一袋大米吗?提过它吗?提过的说说感受。学生回答,交
3、流感受。课件演示,一袋袋地出示,学生跟着 100 千克、200 千克地数,贴满10 张。提问:每袋100 千克,10 袋多少千克?(板书:1000 千克)指出:1000 千克就是 1 吨,即:1 吨=1000 千克。(板书:1 吨=1000 千克)2.2.结合实际,进一步认识吨。结合实际,进一步认识吨。(1)师:课前我们测量了自己的体重,你的体重是多少?(指名回答)教师请体重大约是 25 千克的同学站起来。谈话:三年级的小学生大约重 25 千克,4 个学生的体重约是 100 千克。引导学生想象:如果把这 4 个学生都压在你身上,感觉怎么样?100 千克重不重?想象一下,如果把 40 个学生全都
4、叠在你身上,会怎样?1000 千克重不重?提问:估算一下,小组里所有同学的体重大约有多少千克?全班同学的体重呢?全班同学的体重相加,有 1 吨吗?学生进行估算,并汇报。(2)实物出示装有 10 千克水的水桶,指名上来掂一掂。提问:觉得重吗?这是 10 千克的水,10 桶这样的水是 100千克,多少桶这样的水是 1 吨?(3)小结:称比较重的或大宗的物品,通常用吨作单位。三、反馈完善三、反馈完善1.1.完成教材第完成教材第 2222 页想想做做第页想想做做第 1 1 题。题。指导学生看图,让学生说说图中每种物体重 1 吨,各有多少?总结汇报:一头牛重500 千克,有2 头牛刚好是 1 吨;一袋水
5、泥重 50 千克,20 袋水泥重 1 吨;一头猪重100 千克,10 头猪重 1 吨;一桶油重 200 千克,5 桶油重 1 吨。2.2.完成教材第完成教材第 2222 页想想做做第页想想做做第 4 4 题。题。学生独立完成吨与千克的单位换算,交流时,说说自己思考的过程。3.3.完成教材第完成教材第 2222 页想想做做第页想想做做第 6 6 题。题。出示情境图,让学生观察,并说说从图中得到哪些信息。提问:能用什么方法来计算?学生完成后,展示学生的不同解法。四、反思总结四、反思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2 2教学目标:教学
6、目标:1、通过具体的练习,使学生能够熟练地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2、能通过实际测量,培养学生的与人合作交流以及实践能力。3、让学生在运用公式计算面积的过程中,逐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空间观念。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难点:运用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体会解决问题的多样性。教学资源:教学资源:投影仪、小黑板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做练习八第 6 题1、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并计算出每个图形的面积。2、同桌交流,说说自己是怎样思考和计算的。3、全班组织交流评议二、做练习八第 7 题1、出示题目,让学生仔细看图。2、提问:你从图中获取了哪些信息?3、学生独立完成。4、交流时要求说说是
7、怎样想的?三、做练习八第 8 题1、先让学生猜一猜。2、再让学生动手拼一拼。3、学生计算两个图形的周长,指名两位学生板演。4、集体评议。四、做练习八第 9 题。1、指名读题,理解题目要求。2、同桌合作完成,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3、全班交流,巩固长方形、正方形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五、做练习八第 10 题。1、学生准备好少年报的报纸。2、讨论计算面积必须已知什么条件。3、尝试解决第一个问题后反馈交流。4、小组讨论尝试解决第二个问题。(1)先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测量(2)尝试计算出结果。六、全课:1、提问:通过这节课的练习,有何收获?2、作业:完成练习册。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
8、册教案 3 3教学时间:总第 1 课时第一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课题: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数第 1 课时教学目标:1.初步掌握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及估算方法。2.在具体的情境中,运用口算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意识,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口算练习。学生计算,汇报交流。二、交流共享 1.教学例 1。(1)出示教材第 1 页例 1(2)探究算法。提问:如何算出 10 盒有多少个?把算法说给同桌听一听。全班交流。(3)试一试。师小结:整十数乘整十数,只要把 0前面的数相乘,再在乘得的积的末尾添
9、上两个 0 即可。2.教学例 2。(1)出示教材第 2 页例 2。指名读出例题表格中的数据。师小结:有的比30 千克少一些,有的比30 千克多一些。每袋蒜头都差不多重,而且每袋大约重 30 千克。(2)完成教材第 3 页“想想做做”第 5 题。集体交流,指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分别把两个乘数看作与它们接近的整十数来计算。三、反馈完善完成教材第 2 页“想想做做”第 1 题。四、反思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教学时间:总第 2 课时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第 2 课时教学目标:1.会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会用交换乘数位置的方法验算乘法。2.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究
10、的意识。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口算。78+3=66+4=59+7=2.用竖式计算。233=212=324=指名板演,其余学生独立完成,指名说一说笔算过程。二、交流共享 1.教学例 3。(1)出示教材第 3 页例 3 主题图。提出问题: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2)估算。提问:谁能估算一下大约需要多少个?你是怎样估算的?(3)合作探究,解决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决,教师适时指导有困难的学生。组织小组交流。(4)归纳总结。三、反馈完善1.完成教材第 4 页“想想做做”第 1 题。学生先独立计算,然后交流汇报,教师展示一些典型的错例,组织讨论,纠
11、正错误。提问:通过计算你认为应该注意什么?学生各自观察题目,找到错误原因,在小组内交流。四、反思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教学时间:总第 3 课时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笔算第 3 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笔算方法。2.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教学重点:经历稍复杂的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笔算方法的过程。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二、交流共享1.出示教材第 5 页例 4。提问:每箱迷你南瓜 24 个,53 箱一共有多少个?该怎样列式?追问:谁能说一说这个算式是什么意思?2.探究算法。引导学生通过计算发现:和之前不同的
12、是,计算时每一个乘数乘两位数所得的积都要进位。引导思考:我们在前面学习两位数乘一位数要进位时,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引导学生回忆“乘积满几十,就要向前一位进几”的算法。3.归纳小结。4.检验算式。学生用竖式计算得出 5324=1272。完成后,让学生先说一说具体的计算过程,再集体订正。三、反馈完善1.完成教材第 6 页“想想做做”第 1 题、第 2 题。学生独立用竖式计算并验算。教师巡视,指名板演,集体交流。2.完成教材第 6 页“想想做做”第3 题、第4 题。让学生作出合理的假设,再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法。四、反思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教学时间:总第 4 课时课题:练习
13、一第 4 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进行笔算,会用调换乘数的位置的方法来验算乘法。2.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进一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法。教学过程:一、知识再现1.完成教材第 7 页“练习一”第 1 题第 2 题。出示题目,全班分为四组,每组计算两题,学生独立完成。评讲:计算的正确率和验算的方法.二、基本练习1.完成教材第 7 页“练习一”第 3 题。让学生先阅读表格,明确题意,再独立填写表格。评讲:怎样填出“一共的枝数”,请归纳出本题的数量关系。2.完成教材第 7 页“练习一”第 4 题、第 5 题、第 6 题、第 7 题。让学生先读题,说说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三、综合
14、练习完成教材第 8 页“练习一”第 8 题、第 9 题、第 10 题。让学生独立解决,集体交流,说说自己的思考过程。四、反思总结这节课我们复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谁能说说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时,要注意什么?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4 4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使学生联系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物体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能正确指出物体表面的角,能在平面图形中辨认出角。2、使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到角是有大小的,能够直观区分角的大小。3、使学生在认识角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掌握角的
15、各部分名称及特征;会画角。教学难点:教学难点: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程度有关;能直观区分角的大小。教具准备:教具准备:三角尺、纸工袋、闹钟、剪刀、纸五角星、纸三角形、两根硬纸条、图钉、一张长方形纸。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同学们,我们学校每个星期一都要举行升旗仪式,冉冉升起的国旗上有什么?(国旗上有五角星),五角星上有角。你们都是一名光荣的少先队员,升国旗时都佩戴着鲜艳的红领巾。红领巾是什么形状?(三角形)为什么你认识红领巾是三角形的呢?(因为红领巾有三个角)角究竟是什么样的图形呢,你们想不想知道。揭题: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新的图形角。(板书:认识角)二、引导探究角1.找出三角板中的
16、角。下面我们一起来找找三角形的角,它有几个角?(3 个)你能指出来吗?教师示范指角的方法。学生模仿指出 3 个角。2、从实物中找角。师生逐一出示准备好的纸工袋、剪刀、长方形纸,用手比划这些实物中的角。出示五角星,现在你能找出所有的角吗?(同桌交流,集体交流)刚才我们都是沿着物体的边找到它们的角,下面这个物体你能找到其中的角吗?出示闹钟,指名说一说。(指出:闹钟上的时针和分针之间也形成一个角。)3、认识数学中的角。教师出示课件(例题中的三个图),分别描出一个角,平移到实物下方。指出:这就是我们数学中的角。4、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1)指出:直直的这两条线叫做角的边,这个尖尖的点叫做角的顶点(板书
17、:顶点、边)。提问: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2)指名学生到黑板标出各角的顶点和边。(3)练习:判断是不是角(想想做做第 1 题)。提问:是角的图形在图形中标出角的顶点和边在哪里,不是角的说出为什么?5、教学“试一试”。(1)教师出示两根硬纸条和图钉,示范做一个活动角。然后要求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材料,按照教师的方法做一个活动角。(2)提问:你能把这个角变大一些吗?学生尝试将角变大。想象一下:角的两条边就像人的两条腿,腰就是顶点,要使角变大就把两条腿怎样(叉开)?提问:把这个角变小一些怎么办?引导学生说:合拢。(3)现在把这个活动角贴着黑板沿着纸条描出一个角。你能像老师这样描出两个大小不同的角吗?
18、学生在作业本上描出两个大小不同的角。(4)要求学生找出比较大的角,在图上标出顶点和边。小结:刚才我们认识了角,你知道角有几个顶点和几条边?三、反馈检测1.完成“想想做做”第 2 题。提问:下面的图形各有几个角?重点观察第一个图形,指名说出有几个角。学生可能会认为有 3 个角,也有的会认为是 1 个角,分别让他们说说自己的理由。根据学生的回答,再次点出: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边是直直的。(板书:边是直直的)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5 5一、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创设情境,揭示课题今天我们上课来了好多客人老师,还来了一个小客人呢!猜猜他是谁?(放旺仔广告语)从它身上你看到
19、了什么?(说到日期特写)旺仔牛奶上怎么会有年月日啊?我们生活中经常会用到年月日的知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有关年月日的知识。(揭示课题)二、二、观察年历,探求新知观察年历,探求新知1、你已经知道了哪些年、月、日的知识呢?说给大家听听好吗?2、(1)请大家拿出你带来的年历卡,你会看吗?那在年历卡上找一找你的生日,把它圈一圈。谁来说给大家听听?你是怎么找到的?3、请大家再仔细地观察年历卡,你有什么发现和同桌一起填一填、想一想、说一说。(1)你是怎么填表格的?(2)通过刚才的观察和统计,你还发现了什么?4、游戏随便报一个月,要是大月男生起立,小月女生起立。李老师报了月份后,喊了开始才能起立,不然你就
20、犯规喽!7 月 你怎么判断的?8 月 怎么 8 月还是男生站起来4 月 10 月 2 月5、计算全年天数(1)2 月非常特殊。你知道今年 2 月有多少天吗?今年一年有多少天呢?你会算吗?看谁算得又对又快?(2)交流总结方法三、三、巩固练习巩固练习1、猜节日年月日不但可以用来记时,有时候人们还给它赋予了特殊的含义。在我们历史上有很多有纪念意义的日子。猜一猜,下面这些是什么节日?国庆节 植树节 儿童节 教师节2、修改日记(1)三(4)班的王心是个很认真的小朋友。他有个写日子的习惯。在学习年、月、日之前写了这样一篇日记,一起来读读好吗?(2)读了王心的日记你想说些什么?3、整理食品(1)年月日在我们
21、生活中的用处真大。日记中要用到它,还有哪里也要用到呢?听听旺仔他又要说什么?(2)这里还有些食品,大家来看看它们能不能顺利通过检查光明酸奶 牛肉干 巧克力蛋糕 喜之郎果冻20_.3.10 20_.3.25 20_.3.1 20_.9.130 天 1 年 一个星期 半年四、四、总结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在我们学校上有一些有关年月日的一些小故事和小知识,课后大家可以去看一看。五、五、制作制作回去后做一张 20_年 1 月的月历卡。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6 6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能运用生活经验和分数的知识,借助对图形的观察或实物操作,初步学会解决求一个数的几
22、分之一是多少的实际问题,感受解决问题方法的合理性。2.在探索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分数的实际含义,并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3.体会分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难点:探索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分数的实际含义;学会求一个数的几分之一是多少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谈话:大家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就讲一个猴妈妈分桃的故事。投影出示:(分桃的画面)有一天猴妈妈从树上摘了几个新鲜的桃子装在盘子里,你们看,一共摘了多少个?(学生观察得出,一盘有4 个桃子。)猴宝宝看见了都连忙跑过来,嚷着要吃桃。
23、老大说:“我可以分得这盘桃的 1/4。”老二问:“这盘桃的 1/4 是几个呀?”二、主动探究,感悟新知二、主动探究,感悟新知1、合作探究。谈话:你们能帮助小猴解决这个问题吗?请大家先自己思索一下,这盘桃的 1/4 是什么意思再想想怎么解决问题,可以借助学具帮帮忙,也可以想其他的方法。然后在小组里讨论交流,看哪个小组讨论得最好。学生先独立思索操作,然后四人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导。2、交流汇报。(1)分组展示交流每组选一名代表上台讲解。学生可能会出现下面几种想法:想法一:用学具分一分。把 4 个桃平均分成 4 份,其中的 1 份是 1 个。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实物投影仪上演示分的过程。想法二:画图看一
24、看。这盘桃的 1/4 是 1 个桃想法三:联系分数的含义想到:4 个桃的 1/4,就是包 4 个桃平均分成 4 份,每份 1 个。想法四:列出除法算式:44=1(个)。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请每一位学生讲清楚自己的想法。如果出现最后一种方法,要让学生为什么要用 4 除以 4,这个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2)比较方法提问:这几种方法,你觉得那种方法最简便?你能说说你的理由吗?(学生自由发表看法)(3)(实物投影)老二说:“现在我知道了,原来要知道这盘桃的 1/4 是几个,是要把 4 个桃平均分成 4 份,看一份是多少,可以用 44=1(个)的除法算式来算出结果。谢谢同学们帮我解决了难题!”3、尝试
25、练习。(实物投影)猴老大说:“桃真好吃,要是我能吃这盘桃的1/2 就好了。”教师引出谈话问题:这盘桃的1/2 是几个呀?请同学门用刚才得出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好吗?学生尝试运用新知识解决问题。教师巡视指导。学生交流汇报。教师重点让学生说说 42=2(个)表示的意义。三、组织练习,深化理解1、操作游戏。(1)做“想想做做”第 1 题指名读题后,要求学生在书上画竖线分一分,然后独立填写算式。集体订正后提问:12 个草莓的 1/3 和 12 个草莓的 1/4 哪个多?(2)做“想想做做”第 2 题教师说要求,学生先操作,再列出算式。摆 8 个圆片,拿出它的 1/2。摆 12 个圆片,拿出它的 1/2。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苏教版 三年级 数学 下册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