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学重点知识点(适用于期末考试、考研复习).pdf
《传染病学重点知识点(适用于期末考试、考研复习).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染病学重点知识点(适用于期末考试、考研复习).pdf(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传染病学重点第一章总论1.传染病:是指由病原微生物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传染性、在一定条件下可造成流行的疾病。感染性疾病:是指由病原体感染所致的疾病,包括传染病和非传染性感染性疾病。2.感染类型:首发感染、重复感染、混合感染(同时)、重叠感染(先后)、继发性感染3.感染过程的表现。清除病原体:病原体进入人体后,首先可被机体非特异性防御能力所清除。隐形感染:又称亚临床感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仅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而不引起或只引起轻微的损伤,因而在临床上不显出任何症状、体征甚至生化改变,只能通过免疫学检查才能发现。显性感染:又称临床感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不但诱导机体发生免疫应答,而且
2、,通过病原体本身的作用或机体的变态反应,导致组织损伤,引起病理改变和临床改变。病原携带状态: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可以停留在入侵部位或侵入较远的脏器继续生长、繁殖,而人体不出现任何的疾病状态,但能携带并排出病原体,成为传染病流行的传染源。潜伏性感染:又称潜在性感染。病原体感染人体后,寄生于某些部位,由于机体免疫功能足以将病原体局限化而不引起显性感染,但又不足以将病原体清除时,病原体便可长期潜伏起来,待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则可引起显性感染。4.体液免疫:IgM:首先出现,但持续时间不长,是近期感染标志;IgG:随后出现,并持续较长时期;IgA:呼吸道和消化道黏膜上的局部抗体;IgE:作用于入侵的
3、原虫和蠕虫。5.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传染源:是指体内有病原体生存、繁殖并能将病原体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包括患者、隐性感染者、病原携带者和感染动物。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另一个易感者的途径称为传播途径。包括呼吸道传播、消化道传播、接触传播、虫媒传播、血液、体液传播。人群易感性:对某种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称为易感者。6.病程发展的阶段性。潜伏期:从病原体侵入人体起,至开始出现临床症状为止的时期,称为潜伏期。前驱期:从起病至症状明显开始为止的时期,称为前驱期。症状明显期:在此期间该传染病所特有的症状和体征都通常获得充分的表现。恢复期:当机体的免疫力增长至一定程度,体内病理生理过程基本终
4、止,患者的症状及体征基本消失。再燃:是指当传染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逐渐减轻,但体温尚未完全恢复正常的缓解阶段,由于潜伏于血液或组织中的病原体再度繁殖,使体温再次升高,初发病的症状与体征再度出现的情形。复发:是指当患者进入恢复期后,己稳定退热一段时间,由于体内残存的病原体再度繁殖而使临床表现再度出现的情形。7.常见的症状和体征。皮疹:斑丘疹、出血疹、疱疹、尊麻疹发热:三个阶段:体温上升期、极期、体温下降期斑丘疹斑疹呈红色不凸出皮肤,可见于斑疹伤寒、猩红热等丘疹呈红色凸出皮肤,可见于麻疹、恙虫病和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玫瑰疹属于丘疹,呈粉红色,可见于伤寒,沙门菌感染等斑丘疹斑疹和丘疹同时存在,可见
5、于麻疹、登革热、风疹、伤寒、猩红热及科萨奇病毒感染等热型:稽留热:体温升高超过39。(2且 24小时内相差不超过1。可见于伤寒、斑疹伤寒等的极期。驰张热:24 小时内体温高低相差超过1。但最低点未达正常水平,可见于败血症、伤 寒(缓解期)、肾综合征出血热等。间歇热:24小时内体温波动于高热与正常体温之下,可见于疟疾、败血症等。回归热:是指高热持续数天后自行消退,但数天后又再出现高热,可见于回归热、布鲁菌病等。若在病程中多次重复出现并持续数月之久时称为波状热。不规则热:是指发热患者的体温曲线无一定规律的热型,可见于流行性感冒、败血症等。毒血症状:病原体的各种代谢产物,包括细菌毒素在内,可引起除发
6、热以外的多种症状,如疲乏,全身不适,厌食,头痛,肌肉、关节和骨骼疼痛。单核一吞噬细胞系统反应:在病原体及其代谢产物的作用下,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可出现充血、增生等反应,临床上表现为肝、脾和淋巴结肿大。8.传染病的诊断。临床资料(病史、体格检查)流行病学资料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资料(包括:一般实验室检查;病原学检查;特异性抗体检测;其他检查:内镜、影像学检查、活体组织检查)9.传染病的治疗。治疗原则:坚持综合治疗的原则即治疗与护理、隔离与消毒并重,一般治疗、对症治疗与病原治疗并重的原则治疗方法:一般治疗及支持治疗;病原治疗;对症治疗;康复治疗;中医治疗。10.传染病报告制度。类别城镇农村甲类2小时内不
7、超过6小时乙类6小时内不超过12小时丙类24小时内上报第二章病毒性传染病11.病毒性肝炎。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损害为主的一组全身性传染病。临床表现:疲乏、食欲减退、厌油、肝功能异常为主,部分病例出现黄疸。甲型和戊型主要表现为急性感染,经粪-口途径传播;乙型、丙型、丁型多呈慢性感染,少数病例可发展为肝硬化或肝细胞癌,主要经血液、体液等胃肠外途径传播。甲型肝炎:早期产生IgM抗体,是近期感染的标志;IgG型抗体是既往感染或免疫接种后的标志,可长期存在。乙型肝炎:HBsAg与抗HBs:抗 HBs是一种保护性抗体,表示对HBV有免疫力,见于乙型肝炎恢复期、既往感染及疫苗接种后:H
8、BeAg与抗HBe:HBeAg的存在表示患者处于高感染低应答期。HBeAg消失而抗HBe产生称为e 抗原血清转换,意味着机体由免疫耐受转为免疫激活,此时常有病变活动的激化:HBeAg与抗HBe:抗 HBe阳性提示急性期或慢性肝炎急性发作;“大三阳”:HBsAg、HBeAg、抗 HBe;“小三阳”:H B sA g,抗HBe 抗 HBe:“窗口期”:抗 HBe、抗 HBe。丙型肝炎:抗 HCV不是保护性抗体,是 HCV感染的标志。HCV RNA阳性是病毒感染和复制的直接标志。丁型肝炎:缺陷型肝炎病毒。抗 HDV不是保护性抗体,HDVRNA是诊断HDV感染最直接的依据。戊型肝炎:抗 HEV IgM
9、 阳性是近期HEV感染的标志。流行病学分型传染源传播途径人群易感性甲型肝炎急性期患者和隐性感染者粪口途径抗HAV阴性者,隐性感染为主乙型肝炎急、慢性患者和病毒携带者母婴传播、血液体液传播抗HBs阴性者丙型肝炎急、慢性患者和病毒携带者母婴传播、血液体液传播普遍易感丁型肝炎急、慢性患者和病毒携带者母婴传播、血液体液传播普遍易感戊型肝炎急性期患者和隐性感染者粪口途径隐性感染多见,显性见于成年试述重型肝炎主要的临床表现。黄疸进行性加深,胆红素高于171卜 imol/L;肝脏进行性缩小、肝臭;出血倾向,PTAV40%;腹水、中毒性鼓肠;神经、精神症状(肝性脑病):嗜睡、性格改变、烦躁不安、昏迷等。早期肝
10、昏迷可出现扑翼样震颤;肝肾综合征:少尿或无尿,氮质血症、电解质平衡失调。12.流行性感冒。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潜伏期短、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临床表现:高热、乏力、头痛、全身肌肉酸痛等中毒症状,而呼吸道症状轻微。流行病学流行性感冒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呼吸道传播普遍易感肺外并发症瑞氏综合征:是一种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死亡率高。是儿童在病毒感染康复过程中得的一种罕见的病,以服用水杨酸类药物为重要病因。1 3 .水痘和带状疱疹。水痘和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所引起的、临床表现不同的两种疾病。水痘多见于儿童,临床特征是同时出现的全身性丘疹、水疱及结痂。带
11、状疱疹多见于成人,是潜伏于感觉神经节的病毒再激活后发生的皮肤感染,临床特征为沿身体单侧体表神经分布的相应皮肤出现呈带状成簇水疱,常伴有局部神经疼痛。流行病学水痘患者呼吸道传播和直接接触传播普遍易感,病后可获持久免疫带状疱疹患者呼吸道传播和直接接触传播或潜伏性感染的病毒再激活普遍易感,可复发试从水痘及带状疱疹的发病机制解释各期临床表现。第一次毒血症T畏寒、低热、头痛、咽痛、咳嗽、恶心、食欲减退第二次毒血症,并向全身扩散,引起各器官病变一红色斑疹、丘疹、疱疹产生特异性抗体一疱疹结痂、脱落愈合水痘及带状疱疹的早期诊断。水痘:前驱期1 2 天后出现皮疹带状疱疹:低热、全身不适,随后出现沿着神经节段分布
12、的局部皮肤灼痒、疼痛、感觉异常等。13 天后沿周围神经分布区出现斑丘疹。病原学检查可明确诊断。水痘及带状疱疹各期的治疗原则。水痘:一般治疗和对症治疗:患者应隔离至全部疱疹变成干结痂为止。发热期卧床休息。加强护理,保持皮肤清洁;抗病毒治疗:早期应用阿昔洛韦:防治并发症:继发细菌感染及早选用抗菌药物。合并脑炎出现脑水肿应采取脱水治疗。带状疱疹:该病系自限性疾病,治疗原则为止痛、抗病毒和预防继发感染等。1 4 .肾综合征出血热。肾综合征出血热:又称流行性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属的各型病毒引起的,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病理变化:全身小血管和毛细血管广泛性损害。临床特征:发热、低血压性休
13、克、充血出血和肾损害。流行病学肾综合征出血热主要是啮齿类,其他动物包括猫、猪、犬和兔呼吸道、消化道、接触、垂直、虫媒传播普遍易感临床表现发热期:a.发热:弛张热及稽留热;b.全身中毒症状三痛:头痛,腰痛,眼眶痛;c.毛细血管损害征:三红:颜面红,颈部红,胸部红:d.出 血 e.肾损害。低血压休克期:低血压和休克,顽固性休克。少尿期:尿毒症、酸中毒和水、电解质紊乱,高血容量综合征、肺水肿。多尿期:移行期:400-2000ml;多尿早期:2000ml;多尿后期:3000ml;可发生电解质紊乱(低钾、低钠)及继发性感染、休克。恢复期:尿量恢复2000毫升以下,血尿素氮、肝酎降至正常.1 5 .流行性
14、乙型脑炎。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又称日本脑炎,是由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以脑实质炎症为主要病变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本病经蚊传播,常流行于夏、秋季。临床特征:高热、意识障碍、抽搐、病理反射及脑膜刺激征。流行病学流行性乙型脑炎人和许多动物,猪是主要传染源通过蚊叮咬而传播普遍易感,多呈隐性感染,感染后可获持久免疫力简述乙脑分期及极期的临床表现。初期:病初的1 3 天。起病急,体温39 40。(2,头痛、精神倦怠、食欲差、恶心、呕吐和嗜睡。极期:病程的第410天。突出表现为脑实质受损症状。a.高热:体温常高达40。0持续710天,热程越长,病情越重。b.意识障碍:从嗜睡到昏迷不等,通常持续1 周
15、以上,意识障碍的程度及持续时间长短与病情轻重有关。c.惊厥或抽搐:可由局部到全身,多伴有意识障碍,系高热、脑实质炎症及脑水肿所致。d.呼吸衰竭:主要为中枢性呼吸衰竭,是引起死亡的主要原因。表现为呼吸节律不齐及幅度不均,脑疝引起者伴有脑疝表现,重者呼吸停止;少数可因呼吸肌麻痹或痰阻而引起外周性呼吸衰竭。高热、抽搐和呼吸衰竭是乙脑极期的严重表现。e.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浅反射减弱或消失,深反射先亢进后消失,病理征阳性,还可出现脑膜刺激征。f.循环衰竭:多由心功能不全、脑水肿及消化道出血引发。恢复期:6 个月内,低热、多汗、失语、吞咽困难肢体功能障碍、癫痫等,半年后仍未恢复者为后遗症期。后遗症期:5
16、20%的病人可留后遗症,主要有失语、肢体瘫痪、意识障碍等。简述乙脑的脑脊液改变。外观无色透明或微浑浊、压力增高,白细胞多在(50500)xio6/L,早期以中性粒细胞为主,随后则淋巴细胞增多,蛋白轻度增高,糖正常或偏高,氯化物正常。如何处理乙脑的高热、抽搐、呼吸衰竭、脑水肿。高热:物理降温、药物降温、亚冬眠疗法。抽搐:高热所致者,以降温为主;脑水肿所致者,加强脱水治疗;脑实质病变所致者,可使用镇静剂。呼吸衰竭:氧疗;脑水肿所致者加强脱水治疗;呼吸道分泌物阻塞者定时吸痰、翻身拍背;中枢性呼吸衰竭可使用呼吸兴奋剂;改善微循环。16.狂犬病。1.狂犬病:又名恐水症,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一种侵犯中枢神经
17、系统为主的急性人兽共患传染病。临床表现:特有的恐水、怕风、恐惧不安、咽肌痉挛、进行性瘫痪。一旦发病,病死率100%。2.流行病学17.艾滋病。艾滋病: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简称,系由人免疫缺陷病毒引起的慢性传染病。本病主要经性接触、血液及母婴传播。HIV主要侵犯、破坏CD4+T淋巴细胞,导致机体免疫细胞和功能受损乃至缺陷,最终并发各种严重机会性感染和肿瘤。具有传播迅速、发病缓慢、病死率高的特点。流行病学狂犬病带狂犬病毒的动物,病犬,其次为猫、猪、牛、马等家畜主要通过咬伤传播、器官移植普遍易感,兽医和饲养员尤其易感艾滋病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性接触传播、血液接触传播、母婴传播普遍易感,男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传染病 重点 知识点 适用于 期末考试 考研 复习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