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微专题复习 专题64初高中物理衔接类中考问题(教师版含解析).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中考物理微专题复习 专题64初高中物理衔接类中考问题(教师版含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物理微专题复习 专题64初高中物理衔接类中考问题(教师版含解析).pdf(2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考物理微专题复习1588专题6 4初高中物理衔接类问题牛顿第三定律、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际电流表和理想电流表、单摆摆动周期、平抛运动、斜抛运动、万有引力、电场力、凸透镜成像规律、磁力等问题,在初中阶段都没有量化的表达,有的只是定性的说明,但初中课程教学中,有的只是经过拓展学习,初步的达到了和高中阶段所学内容十分接近,在知识和知识简衔接处,用到一定的物理方法就完全可以达到高中阶段所学知识的水平。在中考中,为了选拔能力素养突出的学生,物理试题的命制就会以初高中衔接知识为素材。所以毕业班学生多学习这些问题,中考成绩会更加突出。一、牛顿第三定律1.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两个物体之
2、间的作用总是想互的,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了力,后一个物体同时对前一个物体也施加力.2.牛顿第三定律内容: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理解要点:(1)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相互依赖性,它们是相互依存,互以对方作为自己存在的前提;(2)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同时性,它们是同时产生、同时消失,同时变化,不是先有作用力后有反作用力;(3)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同一性质的力:(4)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不可叠加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分别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各产生其效果,不可求它们的合力,两个力的作用效果不能相互抵消,这应注意同二力平衡加以区别。(5)一对平衡力与作用力、
3、反作用力的比较名称项/一对平衡力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作用对象同一个物体两个相互作用的不同物体作用时间不一定同时产生、同时消失一定同时产生、同时消失力的性质不一定相同一定相同作用效果可相互抵消不可抵消二、机械能守恒定律(一)动能1.概念: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称为动能。,1 ,2.动能表达式:EK=mv3.动能定理(即合外力做功与动能关系):JV=EKEKI4.理解:尸合在一个过程中对物体做的功,等于物体在这个过程中动能的变化。中考物理微专题复习1588中考物理微专题复习1589凡口J 故正功时,物体动能增加口;瓜做负功时,物体动能减少。动能定理揭示了合外力的功与动能变化的关系。5.适用范围:适
4、用于恒力、变力做功;适用于直线运动,也适用于曲线运动。6.应用动能定理解题步骤:(1)确定研究对象及其运动过程(2)分析研究对象在研究过程中受力情况,弄清各力做功(3)确定研究对象在运动过程中初末状态,找出初、末动能(3)列方程、求解。(二)势能.相互作用的物体凭借其位置而具有的能量叫势能,势能是系统所共有的。1.重力势能(1)定义: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叫做重力势能。(2)公式:Ep-mgh其中h物体具参考面的竖直高度(3)参考面a 重力势能为零的平面称为参考面;b 选取:原则是任意选取,但通常以地面为参考面若参考面未定,重力势能无意义,不能说重力势能大小如何选取不同的参考面,物体具有的
5、重力势能不同,但重力势能改变与参考面的选取无关。(4)标量,但有正负。重力势能为正,表示物体在参考面的上方;重力势能为负,表示物体在参考面的下方;重力势能为零,表示物体在参考面上。单位:焦耳。)(6)重力做功特点:物体运动时,重力对它做的功只跟它的初、末位置有关,而跟物体运动的路径无关。(7)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W=-A Epa.物体的高度下降时,重力做正功,重力势能减少,重力势能减少的量等于重力所做的功;b.物体的高度增加时,重力做负功,重力势能增加,重力势能增加的量等于物体克服重力所做的功。c.重力势能变化只与重力做功有关,与其他力做功无关。2.弹性势能(1)概念:发生弹性形变的物
6、体的各部分之间,由于弹力的相互作用具有势能,称之为弹性势能。(2)弹力做功与弹性势能的关系中考物理微专题复习1589中考物理微专题复习1590W =一百当弹簧弹力做正功时,弹簧的弹性势能减小,弹性势能变成其它形式的能;、当弹簧的弹力做负功时,弹簧的弹性势能增大,其它形式的能转化为弹簧的弹性势能。这一点与重力做功跟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相似。(三)机械能1.机械能:包含动能和势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两部分之和称为机械能,E =EK+Ep。2.机械能守恒定律:在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的物体系统内,动能与势能可以相互转化,而总的机械能保持不变,即 耳=当3.机械能守恒条件:做功角度: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无
7、其它力做功;其它力不做功或其它力做功的代数和为零;系统内如摩擦阻力对系统不做功。能量角度:首先只有动能和势能之间能量转化,无其它形式能量转化;只有系统内能量的交换,没有与外界的能量交换。4.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题步骤:a 确定研究对象及其运动过程b 分析研究对象在研究过程中受力情况,弄清各力做功,判断机械能是否守恒c 恰当选取参考面,确定研究对象在运动过程中初末状态的机械能d 列方程、求解。三、万有引力定律1.内容:宇宙间的一切物体都是互相吸引的,两个物体间的引力大小,跟它们的质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2.公式:F=G 吗J 其中G=6.67xl()TN.m2/幅2,叫做引力
8、常量。3.适用条件:此公式适用于质点间的相互作用.当两物体间的距离远远大于物体本身的大小时,物体可视为质点.均匀的球体可视为质点,r 是两球心间的距离.一个均匀球体与球外一个质点间的万有引力也适用,其中r 为球心到吸息间的距离.说明:(1)对万有引力定律公式中各量的意义一定要准确理解,尤其是距离r 的取值,一定要搞清它是两质点之间的距离.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间的相互作用力,用万有引力公式计算,式中的r 是两个球体球心间的距离.(2)不能将公式中r 作纯数学处理而违背物理事实,如认为r-0 时,引力F-8,这是错误的,因为当物体Gmlm2间的距离r-0 时,物体不可以视为质点,所以公式 F=一十就
9、不能直接应用计算.(3)物体间的万有引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遵循牛顿第三定律,因此谈中考物理微专题复习1590中考物理微专题复习1591不上质量大的物体对质量小的物体的引力大于质量小的物体对质量大的物体的引力,更谈不上相互作用的一对物体间的引力是一对平衡力.注意:万有引力定律把地面上的运动与天体运动统一起来,是自然界中最普遍的规律之一,式中引力恒量G的物理意义是:G在数值上等于质量均为1千克的两个质点相距1米时相互作用的万有引力.例题解析与对点练习【例 题1】(2020安徽)有一个量程为01m A的小量程电流表G,内阻&=3 0 C,选择一定值电阻凡与它并联起来,
10、如图所示。将A、B两端接入电路(图中/表示电流表G与电阻&并联后的总电流)。A I _ B(1)调节电路,使电流表的指针指在最大刻度处(即1mA),这时电流/为0.6 A,求电阻价的值(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2)继续调节电路,使电流表的指针指在刻度盘中央(即0.5mA),此时电流/变为多少?【答案】(1)0.05 Q(2)0.3A【解析】(1)电流表两端电压4 =/g4=0.001Ax 30c=0.03V电流表G与电阻岛并联,故及。两端电压Uo=Ug=O.O3V通过区 的电流/0=/-4 =0.6A-0.001A=0.599A品的阻值为R。斗温.5。0(2)电流表的示数为0.5m A时,时
11、两端电压U =4 4 =0.0005A x 30Q=0.015 V品两端电压“=4=OQ15V通过价的电流._ _ o,oi5r2 0.03V 一 。2995A0.599A十路中总电流为/=/;+/。=0.2995A+0.0005A=0.3A中考物理微专题复习1591中考物理微专题复习1592【对点练习】实际测量中使用的大量程电流表是由小量程电流表改装而成的。图中G是满偏电流(即小量程电流表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Ig=lmA的电流表,其电阻Rg=100Q.下图为某同学改装后的电流表电路图,R、R2为定值电阻,其中R|=5Q,R 2=20Q.贝IJ()A.若使用a 和 b 两个接线柱,电表的量程
12、为05mAB.若使用a 和 c 两个接线柱,电表的量程为。25mAC.若使用b 和 c 两个接线柱,电表的量程为010mAD.若先用导线将b 和 c 两个接线柱连接起来,再使用a 和 b 两个接线柱,电表的量程为020mA【答案】AB【解析】苜先根据电路图判断使用不同的接线柱时电路的连接方式,根据并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和欧姆定律分别表示出改装后电表满偏时两端的电压,进一步求出没有RG支路的电流,根据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求出干路的最大电流,然后得出改装后电表的量程.使 用 a 和 b 两个接线柱时,R,和 R2串联以后再与Rg并联,因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所以,由 1=U可得,电流表满偏时表
13、头两端的电压:RU=IgRG=Il 2(R I+R2),则廿赢 禺rX lmA=4mA,则通过电流表的最大电流(干路电流):I=Ig+I|2=1 m A+4mA=5 mA,即电表的量程为05 m A,故 A 正确;(2)使用a 和 c 两个接线柱,Rg和 R2串联后再与R i并联,电流表满偏时表头两支路的电压:U=Ig(Rg+R2)=I|R|,m,|.RG +R2,100Q+20Q/A M AW U 11=-L=-_ X lmA=24mA,%8 5Q通过电表的最大电流:I=Ig+Ii=l mA+24mA=25m A,即电表的量程为0 2 5 m A,故 B 正确;(3)使用b 和 c 两个接线
14、柱,Rg和 K 串联后再与R2并联,中考物理微专题复习1592中考物理微专题复习1 5 9 3电流表满偏时两支路的电压:U=Ig(Rg+R|)=I2R2.m则.1 TI 产RZG-+-R-L1i,=1=00_Q_+r5Q XO lm AA=5.25mAA,R2=20。通过电表的最大电流:I=Ig+Ii=lmA+5.25mA=6.25mA,即电表的量程为06.25m A,故 C 错误;(4)先用导线将b 和 c 两个接线柱连接起来,再使用a 和 b 两个接线柱,凡 和 R i并联,电流表满偏时表头两端的电压:U=lgRg=l|R”_RG,_100R g 5/X lmA=20mA,通过电表的最大电
15、流:I=Ig+Ii=l m A+20mA=21 mA 即电表的量程为021m A,故 D 错误。【例题2】(2 0 2 0 沈阳模拟)对于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当作用力产生后,再产生反作用力;当作用力消失后,反作用力才慢慢消失B.弹力和摩擦力都有反作用力,而重力无反作用力C.甲物体对乙物体的作用力是弹力,乙物体对甲物体的反作用力可以是摩擦力D.作用力和反作用力,这两个力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平衡【答案】D【解析】根据牛顿第三定律知,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性质相同,同时产生,同时消失,故可判定A、B、C 错误,D 正确.【对点练习】如图所示,用水平力厂把
16、一个物体紧压在竖直墙壁上静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水平力尸跟墙壁对物体的弹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B.物体的重力跟墙壁对物体的静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C.水平力F与物体对墙壁的压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D.物体对墙壁的压力与墙壁对物体的弹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答案】BD中考物理微专题复习1 5 9 3中考物理微专题复习1 5 9 4【解析】水平力F跟墙壁对物体的弹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是一对平衡力,选项A错误;物体在竖直方向上受竖直向下的重力以及墙壁对物体竖直向上的静摩擦力的作用,因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故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选项B 正确;水平力尸作
17、用在物体上,而物体对墙壁的压力作用在墙壁上,这两个力不是平衡力,也不是相互作用力,选项C错误;物体对墙壁的压力与墙壁对物体的弹力是两个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选 项 D正确.【点拨】结合牛顿第三定律和平衡力解决。【例题3 (2 0 1 9 山东荷泽模拟)人类探索大空的奥秘的过程中产生了大量垃圾,为探究太空垃圾对飞行器造成的危害,科学家做了一个模拟太空实验:用质量约为1 g 的塑料圆柱体代替垃圾碎片,用固定不动的大块铝板代替飞行器,当塑料圆柱体以6 7 0 0 m/s的速度撞击铝板时,在铝板上形成一个比塑料圆柱体直径大好多倍且表面光滑的圆形大坑,如图所示,请你解释铝板上光滑圆
18、形大坑的形成原因。(物体的动能EK=m v2)2【答 案】见解析。【解析】利用E K=g m v2 求出动能的大小,然后结合动能大小的影响因素分析解答即可。动能大小的影响因素:质量、速度。质量越大,速度越大,动能越大。当塑料圆柱体以6 7 0 0 m/s的速度撞击铝板时,产生的动能为E=lm v2=-xio-3 kgx(6700m/s)2=22445J由以上计算可知,质量约为1 g 的塑料圆柱体以6 7 0 0 m/s的速度施击铝板时,产生了巨大的内能,所以铝板上会形成光滑圆形大坑。【对点练习】已知物体的重力势能表达式为E p=m g h,动能表达式为E K=;m v2;其中m为物体的质量,h
19、为物体距离水平地面的高度,v为物体的运动速度,g 为常量,取 1 0 N/k g。如图所示,将一质量为0.4 k g的物体从距离地面1.5 m 的高度沿水平方向以2 m/s 的速度抛出。不计空气阻力,物体从被抛出到落地的瞬间,整个过程中机械能守恒。求:(1)物体被抛出时的重力势能E p 和动能EKI;(2)物体从被抛出点至落地的过程中,其重力所做的功W;(3)物体落地前瞬间的动能E m。【答案】(1)6 J 和 0.8 J 6 J(3)6.8 J中考物理微专题复习1 5 9 4中考物理微专题复习1595【解析】(l)m=0.4kg g=10N/kg h=1.5m v=2m/s根据物体的重力势能
20、表达式EP=mgh得物体被抛出时的重力势能EP=mgh=0.4kgX 1 ON/kg X 1.5m=6J根据动能表达式EK=mv2得2物体被抛出时的动能 EKI=mv2=X0.4kgX(2m/s)2=0.8J2 2(2)物体从被抛出点至落地的过程中,物体在重力方向移动的距离h=1.5m物体重力为G=mg则重力所做的功 W=Gh=mgh=0.4kgX 1 ON/kgX 1.5m=6J(3)物体在抛出点的机械能E|=EP+EKI=6J+0.8J=6.8J物体落地的瞬间,重力势能为Ep2=0,动能为EQ,机械能E2=EP2+EK2=EK2由于物体从被抛出到落地的瞬间,整个过程中机械能守恒,所以E产E
21、2E2=E|也就是EK2=6.8J【点拨】初中阶段对动能、重力势能只进行了定性的研究,到高中阶段就要进行定量的研究。本题通过给出动能、重力势能定量的表达式,和一些信息的给予,让考生调动大脑进行思考,通过已有的知识,对信息加工整理,解决问题。既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又为学生升入高中继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这样的考题是今后中考命题发展的大趋势。【例题4】(2020湖北宜昌模拟)已知地球的质量约为6.0X1伊4 k g,地球半径为6.4X*,请估算其中一位同学和地球之间的万有引力又是多大?【答案】493N【解析】mi=6.0X l(p4kg,m2=50kg,r=6.4X 106m,其中 G=6.
22、67乂。一“。.加 2/杨2由万有引力定律得:E =r代入数据得:F=493N【点拨】同学生质量一般50kg-60kg左右,地球质量已知,学生与地球距离约等于地球半径,直接根据公式可以求解。【对点练习】请估算这两位同学,相 距 1m远时它们间的万有引力多大?(可设他们的质量为50kg)【答案】1.7X10-7N【解析】m1=50kg,m2=50kg,r=lm,其中 G=6.67x N,/g?m 2由万有引力定律得:b =r代入数据得:F=1.7X10-7N中考物理微专题复习1595中考物理微专题复习1596【点拨】同学生质量一般50kg-60kg左右,直接根据公式可以求解。专题点对点强化训练一
23、、选择题1.跳水一直是我国的优势项目,如右图所示,一运动员站在3 m 跳板上,图中修表示人对跳板的弹力,尸 2表示跳板对人的弹力,贝 M)A.Q 和尸2是一对平衡力B.凡 和 尸 2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C.先 有 力 后 有 力 尸 2D.凡 和 B 方向相反,大小不相等【答案】B【解析】Q 和尸2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同时产生、同时消失,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 B 正确.2.(2020贵州黔西南)如图所示是实验室电流表的内部结构图,处在磁场中的线圈有电流通过时,线圈会带动指针一起偏转。下列四幅图中与此电流表工作原理相同的是()【答案】A【解析】由题知,电流表工作原理: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
24、而转动,因此可以利用电流表指针转动幅度来体现电路中电流的大小。A.A 图为研究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运动的实验,是电动机的原理图,与电流表工作原理相同,故 A 符合题意;B.B 图是奥斯特实验,说明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与电流表的工作原理无关,故 B 不符合题意;C.C 图探究的是电磁感应现象的实验,与电流表的工作原理无关,故 C 不符合题意;D.D 图探究的是电磁铁磁性影响因素的实验,与电流表的工作原理无关,故 D 不符合题意。中考物理微专题复习1596中考物理微专题复习15973.下面关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物体相互作用时,先产生作用力,后产生反作用力B.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25、一定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直线上,它们的合力为零C.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直线上,分别作用于两个物体上的两个力一定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D.马拉车加速前进时,马拉车的力仍等于车拉马的力【答案】ABC【解析】相互作用力是同时产生,同时消失,A 错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一定大小相等,方向 相反,在同一直线上,但不作用与同一个物体,不是共点力,不能合成,B 错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直线上,分别作用于两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可能不只是这两个物体间的力,不一定是相互作用力,C 错误;马拉车加速前进时,马拉车的力和车拉马的力的一对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D 正确【点拨】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作用力和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考物理微专题复习 专题64 初高中物理衔接类中考问题教师版含解析 中考 物理 专题 复习 64 高中物理 衔接 问题 教师版 解析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