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科学实验教案20篇.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小班科学实验教案20篇.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班科学实验教案20篇.pdf(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小班科学实验教案小班科学实验教案 2020 篇篇这是小班科学实验教案 20 篇,是优秀的小班科学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第 1 篇、小班科学活动蚂蚁搬食物教案反思活动目标:1、了解蚂蚁的生活习性。2、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4、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活动准备:1、饼干屑、糖、调味品、饭粒等2、记录用的纸、笔、3、蚂蚁的课件、黑纸、瓶活动过程:一、投放各种物品,吸引蚂蚁。到屋外投放各种物品,吸引蚂蚁。二、观察蚂蚁的动态并记录 1、观察什么地方蚂蚁最多?蚂蚁在干什么?2、记录各自的发现。三、交流
2、各自的发现。1、交流各自发现蚂蚁的情形。2、讨论蚂蚁各自有没有家,他们会把找到的食物怎样搬运?他们怎样通知朋友?三、观看课件后了解,了解蚂蚁的生活习性。四、延伸活动:小实验“蚂蚁造家”。将几只蚂蚁放在装土的瓶子中,先观察瓶中的土是怎样的?然后用黑纸将瓶包住,数天后观察土里的变化?活动反思: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让幼儿看、说、想,培养了幼儿的动眼、动口、动手的能力。体现了以幼儿为主体,课件的演示直观、形象,帮助幼儿很好的了解了蚂蚁的习性及蚂蚁的种类。让幼儿很感兴趣,他们就会很认真的去观察、去学习。第 2 篇、小班科学小脚丫教案反思活动目标:1、在看一看、踩一踩、玩一玩的过程中增进孩子对脚的认识,发
3、展脚的触觉功能。2、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活动准备:1、用不同材料铺成的小路(黄沙、鹅卵石、木板、地砖)2、不同质感材料若干(纸、草坪、海绵、泡沫、黄豆、弹珠、地砖、米)3、头饰若干,五角星若干1活动重难点:能用脚感知出不同质感的材料活动过程:1、音游:滑稽的脚先生 2、猜猜他在哪里。(师说名称幼儿快速指出:脚尖、脚跟、脚底、脚背、大脚趾、小脚趾)。3、小脚有什么用?(小脚本领真大)一、走小路,体验不同感觉。1、瞧,今天王老师给你们准备了四条小路,看
4、看是哪四条小路;(黄沙路、鹅卵石路、木板路、地砖路)2、你们用小脚去走走有什么感觉?3、幼儿交流:把你的感觉来告诉大家。4、小结:木板路走上去感觉硬硬的,有点暖暖的;地砖路是冰凉的,很光滑的;黄沙路是麻麻的,脚还会陷下去的,鹅卵石路是不平的,有点疼疼的。二、幼儿探索感知不同质感的材料。1、说说有些什么东西?2、幼儿自由探索感知,老师指导;3、小结交流:小脚发现了什么?游戏:幼儿两两结队相互检查感知不同材料。(找一个朋友,两人商量好谁先遮起眼睛来猜另一个人来帮他检查,猜的人全说对了给他一颗五角星,再换过来。)活动反思:在活动中,为提高幼儿的注意力,我采用动静交替的方式,激发幼儿的兴趣,在引导幼儿
5、思考的同时,让幼儿的肢体也动起来,不抑制他们好动的天性,因此,幼儿乐于参与活动,乐于动口动手,乐于展现自我。做到了玩中学,学中玩。在活动中,我安排了幼儿自主表演这首歌,幼儿们都想展示所学,为了给他们一个自我展示的机会,这个活动最终显得有些长,如果重新组织这个活动,我会注意这一点的。第 3 篇、小班科学活动海绵宝宝的本领教案反思活动目标:1、感知海绵柔软、弹性、吸水的特性。对海绵的特性感到好奇,愿意大胆猜想并实验。2、学习词语:软软的、轻轻的、吸水、弹性等。3、激发幼儿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活动准备:海绵若干
6、,记录表,海绵制品,非海绵制品,颜料水。活动过程:一、认识海绵,引起探究兴趣。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动画片,请你们一起来看一看。2、动画片里有谁呀?(海绵宝宝)3、你们知道海绵宝宝有什么本领吗?二、动手操作,感知海绵的弹性。1、提问:海绵宝宝要和我们玩“变一变”的游戏,我把笑脸的海绵宝宝捏一捏、扭一扭,你们看现在海绵宝宝变成什么样子了啊?(变成哭脸的海绵宝宝)如果我把手放开,海绵宝宝还能变回笑脸吗?你是怎么想的?2、预测记录:如果你认为海绵宝宝还能变回笑脸,2请将苹果贴在有笑脸的纸上,如果你认为不能变回笑脸的请将苹果贴在画有哭脸的纸上。提问:我们来数一数觉得可以回复原状的朋友有几个?认为不可以
7、的有几个?3、操作验证:操作要求:到底能不能行呢?等会请你用捏、卷、扭、弯等各种方法和海绵宝宝玩一玩变一变的游戏,每次变的时候仔细看,海绵宝宝有没有变回原来的笑脸?操作指导:教师观察幼儿用什么方法变得?指导幼儿观察海绵有没有变回原来的笑脸。4、交流分享重点提问:你是用什么方法和海绵玩变一变的游戏?海绵宝宝变成了什么?如果放开手海绵宝宝会变会原来的样子吗?教师小结:不管我们是卷一卷、压一压、扭一扭,只要手一放海绵宝宝就能变回原来的样子,看来海绵宝宝不只有柔软的特点,它还是有弹性的!三、再次操作,感知海绵的吸水性 1、观察发现:你们仔细地观察一下海绵宝宝,它的身上有什么呢?(小孔)2、自主探索:猜
8、猜这些小孔有什么用呢?老师准备了一些水,请你们把海绵宝宝放进水里,看看海绵宝宝有什么变化?3、交流分享:海绵宝宝放进水里后有什么变化呢?教师小结:原来海绵宝宝还有吸水的本领啊!四、联系生活,寻找海绵制品1、认识物品:王老师带你们到后面的大海里一起去看一看,海里有些什么东西?2、海里寻宝:请你们每个人到海里寻找一件有海绵的东西,然后带着它马上回到位置上坐下来,那我就知道你的速度最快了。3、验证宝物:我们来看看,你们找到的是海绵制品吗。教师总结:原来我们生活中有这么多的东西是用海绵宝宝做成的,海绵宝宝的本领可真大!活动反思:整个教学活动中,我始终以幼儿为主体,自己作为一个引导者,引导孩子们与海绵宝
9、宝“玩一玩”、“变一变让他们用完整的简单句表述自己的发现,符合纲要中指出的“鼓励幼儿用多种方式来表现自己的探索过程和结果”。同时,我还为幼儿提供观察、操作的机会,鼓励幼儿动手动脑大胆地去探索并发现海绵的特性。第 4 篇、小班科学活动有趣的鸡蛋教案反思活动目标 1、乐意探索鸡蛋的秘密,激发探究的乐趣。2、尝试区分生蛋和熟蛋,体验实验的乐趣。3、初步了解挑选新鲜鸡蛋的方法。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活动准备蛋的不同吃法的图片(蒸、煮、煎、炒、做糕点等),实物:生鸡蛋、熟鸡蛋。3活动过程一、激发兴趣。师:小朋友,你们喜欢吃鸡蛋吗?师:鸡
10、蛋营养非常丰富,小朋友们要多吃鸡蛋或蛋制品。但是鸡蛋比较难消化,一天最好不要超过 1 个。你们知道鸡蛋可以怎么吃吗?(蒸、煮、煎、炒、做糕点等)师:你们见过鸡蛋里面是怎么样的吗?你们知道生鸡蛋和熟鸡蛋有什么不同吗?二、科学探究。教师取出生蛋和熟蛋各一枚,让幼儿观察、说说这两枚蛋有什么不同。教师告诉幼儿两个蛋中一个是生蛋、一个是熟蛋,问幼儿有什么办法区分它们?这时,为了让幼儿易于描述,教师用油性笔随意给两个蛋编号。鼓励幼儿大胆说出自己的猜猜和方法。教师进行实验一:把蛋钝的一头放在平坦的桌面上。然后同时转动两个鸡蛋,注意两手力度要一样。教师和幼儿一起数数。鸡蛋停止转动后,请幼儿说一说哪个鸡蛋转得久
11、,它们转动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教师和幼儿一起进行验证:分别剥开两个蛋,请幼儿观察并说一说猜对了没有,生蛋转得久还是熟蛋转得久?教师敲开生鸡蛋装透明碟子里,再用刀将熟蛋一分为二,让幼儿观察两者的不同,了解鸡蛋的结构。小结:鸡蛋分为蛋壳、蛋清和蛋黄,经过加热处理,蛋清和蛋黄都会凝固,蛋清会变成白色。三、学习挑选新鲜鸡蛋。师:鸡蛋放久了会变不新鲜,甚至会变坏。你们知道怎样挑选新鲜鸡蛋吗?我想买一个蛋,卖蛋的人这里有两个鸡蛋,我不知道它们新不新鲜,哪个最新鲜,你们能帮我挑吗?提示幼儿不能敲开,因为还没付钱。教师鼓励幼儿说说家人的做法和自己的想法。实验操作:将两个蛋编号,然后轮流拿到台灯下照,能透光,颜
12、色较均匀的为新鲜蛋。不透光、有黑影的则没那么新鲜,甚至可能是坏蛋。操作验证:将两个蛋敲开,看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四、活动小结。今天,通过实验,我们了解了生蛋和熟蛋的不同,也初步学习了挑选新鲜蛋的方法,回家你们也试试,看我们的方法有没有用。也可以问问爸爸妈妈,还有没有更好的方法,有的话,记得跟大家一起分享。活动应变本次活动可以在幼儿园菜谱中有吃蛋的当天进行,效果可能更好。活动延伸 1、教师和幼儿一起玩一个有挑战性的游戏:“立鸡蛋”,看谁先立起来。2、了解更多关于挑选、保持新鲜鸡蛋的方法。区角活动:美工区:在蛋壳上画上图案,陈列在区域角。或用蛋壳碎粘贴图案,制作蛋壳画。环境创设:将蛋的不同吃法的图
13、片贴在主题展示区。家园同步:请家长和幼儿一起探讨蛋的4各种吃法,有兴趣的话,动手做做,让幼儿切身感受鸡蛋不同做法的不同美味。随机教育:在幼儿用餐的时候,如果有蛋类的菜,请幼儿说一说它的味道、制作的材料和方法。活动反思幼儿能够主动去探索和发现各种不同蛋的特征,让幼儿在无形中理解、掌握知识,并体验学习的快乐。教学内容既贴近幼儿生活,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视野。帮助幼儿架起学习的桥梁,能有效的促进幼儿的发展。但是上课时教师的语气语调还没有做到很抑扬顿挫,有的环节就没出现很惊讶的效果。所以以后要注意上课时的语气、表情,把课上的更生动有色。第 5 篇、小班科学活动变了变了教案反思活动目标 1、感知木耳等常见
14、的可泡发食品由小变大的有趣现象,愿意动手尝试玩泡发实验。2、会用肢体动作表现木耳由小到大的变化过程,体验游戏的快乐。3、在探索中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幼儿初步探究科学的兴趣。4、通过观察、交流与讨论等活动,感知周围事物的不断变化,知道一切都在变。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活动准备 1、木耳、银耳、茶叶、胖大海、紫菜等容易泡发的食品;温水、透明杯子、盘子。2、轻音乐活动过程 1、出示木耳,引起幼儿兴趣。(1)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份礼物,看,是什么?(木耳)每个小朋友一块木耳,请你们仔细看一看木耳长得什么样子?你可以摸一
15、摸、闻一闻(干干的、硬硬的、黑黑的、小小的)小结:木耳摸起来干干的、硬硬的,问起来还有股香味呢。(2)请小朋友把木耳放到盘子里,接下了我们要用木耳变一个魔术。教师将两块木耳分别放进两个透明的杯子中,往一个杯子里倒入温水,木耳渐渐变大。师:木耳变成什么样了?(变大了)用手摸摸看,木耳有什么变化呢?请幼儿来摸一摸感受一下,幼儿说出感受(变软了)小结:原来小小的硬硬的干木耳泡水后会变大,变得湿湿的、软软的,这个现象叫泡发。2、幼儿动手尝试玩泡发木耳的实验。师:下面呢,就请小朋友亲自动手来泡发木耳,观察一下木耳的变化。由于水温有点热,出于小朋友的安全考虑,老师来帮助小朋友往杯子里倒水。幼儿人手一个透明
16、杯子,一块木耳,将木耳放入杯子中,观察木耳的变化,并请幼儿讲述自己的发现。让幼儿5摸一摸泡发好的木耳,感受木耳泡发后会变软。3、游戏“变变变”,幼儿用肢体动作变现木耳泡发变化的过程,感受其乐趣。师:小朋友,你们想做小木耳吗?我们一起来玩“变变变”的游戏,小木耳们快来老师的身边吧,看看哪个小朋友学干木耳学的最像,这位小朋友把自己的身体抱得紧紧的真像一颗干干硬硬的小木耳。师:干干的小木耳准备洗个热水澡啦,快跳进水里,在水里泡一泡,翻一翻,扭一扭,小木耳慢慢变大了啦!这个小朋友把小手小脚都伸展开来好大啊,我们也来把手脚伸开变得大大的吧。这样泡的大大的木耳肯定特别好吃!4、迁移生活经验,了解其他可以泡
17、发的食物。师:除了木耳,你还知道有哪些食物在水里浸泡后会变大的?幼儿想象(茶叶、银耳、胖大海、紫菜、海参、粉丝、方便面等等)5、幼儿再次进行泡发实验,体验探索的乐趣。师:老师给小朋友准备了各种食物,咱们去看看有哪些吧。幼儿观看食物,并操作将茶叶放到水里,观看茶叶的变化,说说自己的发现。品尝自己亲手泡制的茶叶。再依次将紫菜、胖大海等泡发食物放入水中观察其变化。小结:茶叶、银耳、紫菜、木耳等泡发食物在水中浸泡后会由小变大,变软、变湿。活动延伸教师和孩子一起将泡发后的木耳送到食堂,请阿姨炒菜用。活动反思在整个活动中,追求一种“宽松、自然、科学、愉快”的活动氛围,让孩子在合作中成长,在分享中体验快乐,
18、在成长中拥有自信。活动基本达到预定的目标,孩子们在活动中的积极性很高。如果在这个活动中设计一些能抓住某件事物或某个现象来重点让孩子观察、探讨其变化的环节,活动效果会更加突出,并会让延伸活动更加丰富。第 6 篇、小班科学活动蛋宝宝浮起来了教案反思设计意图:沉浮是幼儿生活中熟悉和常见的科学现象,但幼儿对它的认识是模糊的,鸡蛋能浮起来,更是令幼儿好奇的事。于是,我设计了本次活动,通过实验、观察探索,让幼儿初步感受、理解这一现象,让幼儿在探究中学习,激发幼儿从小探究科学奥秘的兴趣。教学目标:1、知道蛋宝宝在水里是沉的,引出让蛋宝宝浮起来。2、通过实验操作,提高幼儿探索的兴趣。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
19、,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6教学准备:1、鸡蛋若干。2、杯子、水、盐等操作材料。教学过程:一、导入引题1、出示蛋宝宝,让幼儿猜想鸡蛋在水里会怎么样?2、那么到底鸡蛋在水里会是怎么样的呢,让我们一起动手试一试。二、感知鸡蛋在水里是沉的。1、分组请幼儿去尝试把鸡蛋放到水里。2、请幼儿说一说你的发现。教师小结:原来鸡蛋在水里是沉在水底的。3、那么有没有办法让鸡蛋浮起来呢?三、体验沉与浮 1、请幼儿讨论,怎么样让鸡蛋浮在水了?2、小朋友想了很多的办法,真棒!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样东西可以让鸡蛋浮在水里。3、出示盐,请幼儿讨论我们该
20、怎么做呢?4、教师操作实验让鸡蛋浮起来。让幼儿知道把盐放到水里,通过搅拌,并要加到一定量的盐才能浮起来。5、请幼儿尝试操作,教师引导。(1)、教师讲解操作步骤,并提醒幼儿注意事项。(2)、幼儿操作实验。6、小朋友们你们的实验有成功的吗?真棒!请你们说说你们的实验结果。四、延伸活动今天小朋友们的操作实验表现真棒,老师请小朋友你们回去可以和爸爸妈妈再去尝试一下还有什么方法让我们的鸡蛋浮起来。教学反思:这是小班的一节科学活动教学,根据新纲要提出:“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要贴近于幼儿生活,据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本活动运用教育新理念,建立民主、平等、和谐、合作、互动的新型师生关系,使幼儿在以自己为主体的和
21、谐宽松的环境中,大胆自主地投入活动,得到发展。这节活动源于幼儿生活,符合小班幼儿好动手、喜探究的心理。在活动中,不同材料的操作运用,让幼儿尝试、发现、体验整个过程,幼儿不但亲自体验了操作的乐趣,而且让幼儿在感受、体验中获得更为直观的经验。第 7 篇、小班科学活动云儿飘飘教案反思活动目标:1、认识不同气候条件下的云,展开想象力。2、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4、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5、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活动准备:结合各种气候以及不同的时候观察云。活动过程:1、在不同的时间段观察云。(1)在晴天多云的时候,
22、教师带领幼儿到户外观察云。请幼儿用自己的语言来形容云,教师可以用这样的提问来启发幼儿:小朋友你看这朵云像什么?云彩真美呀,仔细看看它是不是在移动呀?(2)7在太阳西斜的下午再带幼儿到户外观察云,请幼儿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云,也请幼儿用自己知道的颜色来形容云,教师启发幼儿和早晨看到的云比一比有什么不一样?2、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观察云。(1)在大雨来临之前教师带领幼儿到户外观察云,看一看云的颜色变成什么样下?告诉幼儿这是“乌云”。(2)在下雨的过程中在室内观察云的变化(乌云慢慢散尽了)(3)下完雨后看看天空变成什么样子。3、教师给幼儿讲故事“云是什么?”附故事:云是什么从前有一只麻雀,非常喜欢听妈妈
23、讲故事,麻雀妈妈特别爱讲云里的故事,什么五彩云里有一座仙人住的仙宫,仙宫里面住着许多仙女,小麻雀可爱听了。小麻雀经常望着云发呆,希望有一天也能到云里和小仙女做伴。小麻雀慢慢长大了。有一天,它看见一朵非常美丽的云,就拼命地追着飞去。飞呀,飞呀,不知飞了多久,也不知飞了多高,彩云终于被小麻雀追上了。啊!就像遇上了迷雾,小麻雀连方向也看不清了,哪儿有仙宫和仙女呀。小麻雀觉得太累了。它想在云彩上歇歇脚,可是它刚刚停止扇动翅膀,就一头栽了下来幸好被一棵大树给托住了。小麻雀回到家里,把事情的经过告诉了妈妈,妈妈笑了。“傻孩子,你怎么把故事当真了呢,天上没有仙女,云只不过是一团水气。”活动反思:纲要中强调,
24、幼儿是中心,教育活动应以幼儿需要、兴趣,尤其是幼儿经验来进行,学决定教,在活动中我对自己的定位是一个参与者,我和孩子共同讨论、探索、体验。第 8 篇、小班科学活动温暖小动物教案反思设计意图冬天到了,天气一天天变冷了,宝宝们都穿上了冬衣。可再玩娃娃家时,我发现有的宝宝会将布娃娃的衣服或鞋子脱掉。宝宝们只热衷于他自身的动作发展,全然不顾娃娃的冷暖。设计本活动,想通过让宝宝自己帮小动物想办法:怎样过冬?怎样取暖?从而不仅知道一些取暖的方法,更激发他们爱护小动物的情感。活动目标 1、尝试用感官感知冷和暖,初步了解一些取暖的方法。2、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
25、分享自己的心得。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活动准备各种取暖的物品(手套、围巾、大衣、热水袋等)、小动物玩具若8干活动过程 1、师用冰凉的手与宝宝握手,引出主题:比较谁的手冷?谁的手暖?2、讨论:怎样让老师的手、身体变得暖暖的?3、师根据宝宝的回答出示相应的取暖物品,让宝宝感知暖(个别、集体)。4、以小动物哭声引起宝宝的注意,引发宝宝为小动物准备过冬的物品。5、游戏:小动物过冬引导宝宝做妈妈,为小动物带上不同的取暖物品。学说:宝宝,现在还冷吗?6、表扬“妈妈”们的积极表现。动物的情感。活动反思新纲要指出:幼儿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班 科学实验 教案 20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