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教案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初三化学教案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化学教案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docx(4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初三化学教案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_初三化学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学问目标 使学生把握反响物中有一种过量的计算; 使学生把握多步反响的计算。 力量目标 通过化学计算,训练学生的解题技能,培育学生的思维力量和分析问题的力量。 情感目标 通过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教育学生科学生产、避开造成不必要的原料铺张。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依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是化学计算中的一类重要计算。在初中介绍了有关化学方程式的最根本的计算,在高一介绍了物质的量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本节据大纲要求又介绍了反响物中有一种过量的计算和多步反响的计算。到此,除有关燃烧热的计算外,在高中阶段依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已根本介绍完。 把化学
2、计算单独编成一节,在以前学过的关化学方程式根本计算的根底上,将计算相对集中编排,并进一步争论有关问题,这有利于学生对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有一个整体性和综合性的熟悉,也有利于复习过去已学过的学问,提高学生的解题力量。教材在编写上,留意培育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力量,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此外,还留意联系生产实际和联系学过的化学计算学问。如在选择例题时,尽量选择生产中的实际反响事例,说明化学计算在实际生产中的作用,使学生能熟悉到学习化学计算的重要性。在例题的分析中,给出了思维过程,帮忙学生分析问题。有些例题,从题目中已知量的给出到解题过程,都以物质的量的有关计算为根底,来介绍新的化学计算学问,使学
3、生在学习新的计算方法的同时,复习学过的学问。本节作为有关化学反响方程式计算的一个集中争论,重点是反响物中有一种过量的计算和多步反响的计算。难点是多步反响计算中反响物与最终产物间量关系式确实定。 教法建议 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是初中、高一计算局部的连续。因此本节的教学应在复习原有学问的根底上,依据本节两种计算的特点,帮忙学生找规律,得出方法,使学生形成清楚的解题思路,标准解题步骤,以培育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力量。 一、有一种反响物过量的计算 建议将例题1采纳如下授课方式: (1)将学生分成两大组,一组用 求生成水的质量,另一组用 求生成水的质量。各组分别汇报结果(学生对两组的不同结果产生争议
4、)(2)教师让各组分别依据水的质量计算水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并组织学生依据质量守恒定律争论两种计算结果是否合理。由此得出 过量,不应以过量的 的量进展计算。通过学生的实践,感受到利用此方法先试验再验算很麻烦。从而引出如何选择反响物的简化计算过程。并让学生留意解题步骤。对于例题2建议师生共同完成,稳固所学的计算步骤和方法。在此之后教师可补充针对性习题,由学生独立完成,强化解题技能。 二、多步反响的计算 为培育学生的自学力量,建议让学生阅读例题3,得出此种题型的一般解题步骤。然后,依据此步骤师生共同分析完成例3。 例题4建议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小组争论分析并完成解题过程。然后依据学生状况可适当补
5、充针对性习题进展思维力量的训练。教学中教师应注意解题思路分析、方法的应用以及加强学生力量的培育。本节内容涉及的题型较多,变化较大,有肯定难度。因此,可安排一节习题,复习,稳固提高前两课时的教学内容,假如学生学有余力,在反响物过量的计算中,可增加过量物质还能连续与生成物反响的题型。但应留意不能随便加大难度,增加学生负担,影响整体教学质量。 典型例题 例1 常温常压下,将盛有 和 的混合气体的大试管倒立在水槽中,水面上升至肯定位置后不再变化,此时还有3mL气体,则原混合气体中的 的体积是( ) (A)17.8mL (B)14.8mL (C)13.6mL (D)12.4mL 分析:剩余气体有可能是
6、,也可能是NO,应分别假设再解。关键要抓住,已溶解气体中全消逝的是 与 ,其体积比为4:1。若 有余则过量局部与水生成 与NO,这局部 与NO的关系是3:1。 (1)设余 3mL,则有 气体按下式反响而消逝: 则 原 为 (2)设余NO 3mL,则发生此NO的 设为 有 气体与水恰生成 原 为 解答:A、C 点拨:此题为常见的传统根底题型,应争论余 或余NO时的两种状况。此题无需求 ,为适合其它类似计算而求 。 例2 将 的混合气13.44L(标准状况,下同),使全部通过足量稀硫酸,充分汲取后使稀硫酸增重22.86g,并有1.12L的无色气体残留,该气体不能使余烬木条复燃。求原混合气的平均相对
7、分子质量。 分析:混合气体通入稀硫酸,发生氨被汲取、 和 以4:1与水生成 和过量的 与稀酸中的水生成硝酸和NO的反响。即: 经分析可知原混合气体的质量是被稀硫酸汲取的气体质量与剩余NO的质量之和,据此可解。 解答:混合气的物质的量为 未汲取气体只能是NO,其物质的量为 该NO的质量是 原混合气的总质量为 答: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40.6。 点拨:此题可有变式,如去求原混合气中 的物质的量分别各多少摩,这则要抓住因余下气体NO,示出有 过量,此 有一局部按物质的量比4:1与 溶入水成硝酸,即 的体积是 的4倍。另一局部 与稀酸中水按 生成 和NO反响,由余0.05mol NO可知这局部 应为0.
8、053mol。即: 设 为 , 为 , 为 据题意可得: 解之可知,从略。 例3 在密闭容器中放入 和固体 共 。将其加热至150经充分反响后,放出其中气体并冷却至原温度,得到剩余固体质量为 。求原混合物中 、 各自的质量。 分析:在加热时发生的反响如下,在150水为气态。 总反响可视为: 其后可分析在 过量时生成的固体为 ;在 过量时,生成的固体是 和 的混合物。在计算时分别争论求解。 解答:(1)设 过量或恰适量则余下固体为 ,设为 , 因 为 , 。 (2)设 过量,剩余固体为 和 混合物,设原 为 96 70 解之, 质量为 (答略) 初中九年级化学说课稿: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洁计算 一
9、、说教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洁计算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课题3的内容,上承质量守恒定律及化学方程式,是化学中定量讨论的真正表达和详细应用,也是化学计算的重要组成和根底,并能为后面有关含杂质等计算做好预备,故学好本节内容学问极为重要。 2、教学目标分析 依据学生的实际状况和已有的根底,结合教材和课标,本人确定本课教学目标为: (1)、学问目标 、初步把握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和方法; 、通过化学方程式中物质间的质量比,初步理解反响物、生成物之间的质和量的关系。 (2)、力量目标 通过对详细例题的计算,培育学生进展化学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力量。 (3)、情感态度目标
10、 、培育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培育学生严谨求实、勇于创新、敢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3、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依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 (2)、难点:物质之间量的关系。 二、说教法 好 的教学方法,能使学生易于承受,乐于学习,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可到达事半而功倍的效果。因此选择好的教法,是我们教师所追求的,本节课本人所采纳的教 法是:以学生的主动探究为主,教师的引导点拨为辅,让学生在对例题进展自我解答,经过争论、比照、辨析、沟通和小结的根底上完成教学,使学生在整个教学过 程中,自己不知不觉地猎取了新的学问和把握了新的技能,并且利用多媒体展现出详细的真实情景素材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再用学
11、生竞赛形式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 积极性,使学生转变了 “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的状态,符合新课改理念和要求,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效果和教学质量。 三、说学法 教学冲突的主要方面是学生的学,学是中心,会学是目的。教会学生如何学,是我们教师的职责,是培育学生力量的关键。本节课应充分地让学生动手、动口、动 脑,让他们自己去观看、争论、比拟、分析、表达、沟通、反思等,培育其自主学习力量和勇于探究、创新的精神。这样既增加了学生的参加时机,增加了学生的参 与意识,又同时教给学生猎取学问的途径和思索问题的方法,让学生产生一种胜利感,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四、说教学程序 1、情境激趣,温故知新。 (利用
12、多媒体显示“神舟五号”升空场面):“神舟五号”用长征系列火箭放射升空时,若火箭燃料是液氢,助燃剂是液氧,当火箭被点火时会发生什么反响,写出化学方程式。高二化学教案:氧化复原反响方程式的配平 教学目标 学问目标 使学生把握用化合价升降法配平氧化复原反响方程式。 力量目标 培育学生配平氧化复原反响方程式的技能。 情感目标 通过对各种氧化复原反响方程式的不同配平方法的介绍,对学生进展辩证思维的训练。 教学建议 教学重点:氧化复原反响方程式配平的原则和步骤。 教学难点:氧化复原反响方程式配平的一些可借鉴的阅历。 教材分析: 是正确书写氧化复原反响方程式的一个重要步骤,也是侧重理科学生所应把握的一项根本
13、技能。配平氧化复原反响方程式的方法有多种,本节介绍的“化便谷升降法”就是其中的一种。教材从化学反响中的物质变化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引入,说明氧化复原反响方程式可以依据质量守恒定律来配平,但对于较简单的氧化复原反响,依据质量守恒定律来配平不太便利,进而引出用“化合价升降法”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措施。本节教材通过三个典型的例题,对三种不同类型的氧化复原反响进展细致分析;介绍了三种不同的配平方法,培育了学生敏捷对待力量,训练了学生的辩证思维。教材还通过问题争论,将学生易出错误的氧化复原反响的离子方程式,用配平常应遵循的原则化合价升降总数相等,进展分析推断,强化了配平的关键步骤使反响前后离子所带的电荷总数相
14、等的原则,培育了学生的力量。 教法建议 教学中应注意新旧学问间的联系,利用学生所学的氧化复原反响概念和接触的一些氧化复原反响,学习本节内容。教学中应采纳精讲精练、讲练结合的方法,使学生逐步把握氧化复原反响的配平方法。不能使学生一步到位,随便拓宽学问内容。 1通过复习,总结配平原则 教师通过以学生学习过的某一氧化复原反响方程式为例,引导学生分析电子转移及化合价的变化,总结出原则化合价升降总数相等。 2配平步骤 例1、例2师生共同分析归纳配平根本步骤: (1)写出反响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分别标出变价元素的化合价,得出升降数目。 (2)使化合价上升与化合价降低的总数相等(求最小公倍数法) (3)用观
15、看的方法配平其它物质的化学计算数(包括局部未被氧化或复原的原子(原子团)数通过观看法增加到有关复原剂或氧化剂的化学计量数上),配平后把单线改成等号。 该根本步骤可简记作:划好价、列变化、求总数、配化学计量数。 例3在一般方法的根底上采纳逆向配平的方法。属于阅历之谈,是对学生辩证思维的训练,培育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为使学生较好地把握配平技能,建议在分析完每个例题后,补充针对性问题,强化技能训练,稳固所学学问。 另外,关于氧化复原反响的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可组织学生结合教材中的“争论”、得出氧化复原反响的离子方程式的配平要满意原子个数守恒、电荷守恒、化合价升降总数相等。然后组织学生进展适当练习加以稳
16、固。通过设置该“争论”内容,稳固了氧化复原反响配平的学问,强化了氧化复原反响的配平在学习化学中的重要作用。 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教师可补充配平的另一种方法离子一电子法,以及不同化合价的同种元素间发生氧化复原反响时,氧化产物和复原产物确实定方法:氧化产物中的被氧化元素的价态不能高于复原产物中被复原元素的价态。 如: (浓) 氧化产物是 而不是 或 ,复原产物是 而不是 。 氧化产物 的复原产物 。 典型例题 例1 肯定条件下,硝酸铵受热分解的未配平化学方程式为: ,请配平方程式。 选题目的:复习稳固氧化复原反响方程式的一般配平方法,当使用一般配平方法有困难时可用其它方法配平。拓宽视野,到达简化配
17、平方法的目的。此题适于任何学生。 解析:一般可依据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关系 5NH4NO3 =2HNO3+ 4N2+ 9H2O 上升35 降低53 为了简化配平过程,也可通过反响物中氮元素的平均化合价及变化关系 5/2NH4NO3 HNO3+ 2N2+ 9/2H2O =5NH4NO3 =2HNO3+ 4N2+ 9H2O N:+1+5 上升41 2N:(+10)2 降低22 注:在配平此题时肯定要留意,氮元素的化合价不能消失穿插现象 解答: 5、2、4、9。 启发:对于同种物质中同种元素价态不清或同种物质中同种元素的价态不同时,只需依据化合价法则,找出元素的相应化合价,抓住质量守恒、电子守恒,就可正
18、确配平。 例2 已知 在以下反响中失去7mol电子,完成并配平以下化学方程式: 选题目的:加强对“依据是化合价升降(电子转移)总数相等。”的理解。此题作为提高力量可介绍给学习程度较好的学生。 思路分析: 观看反响前后 的化合价的变化: 。CuS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不非常清晰,则化合价的变化更不易一一找出,另外氧元素的化合价也发生了变化。因此,该题不宜使用一般方法配平,因S- 和H中元素化合价较简单,做起来较麻烦,可利用氧化复原反响中氧化剂地电子总数和复原剂失电子总数是相等的这一规律。依据题中已知条件设未知系数求算。 设 计量数为 , 计量数为 ,依据得失电子数相等,有7x=5y。 所以x:y=5:
19、7,代入后用观看法确定其它物质计量数,最终使各项计量数变为整数,得:10、14、21、10、10、14、7、16。 注:解此题是依据氧化复原反响中,氧化剂得电子总数和复原剂失电子总数是相等的这一规律。此题若用确定元素化合价变化进展配平,需确定 中 为1价,S为2价,1个 应当失去 ,可得一样结果,但做起来较麻烦。 启发: 因中学阶段学生学习的化学反响是有限的,不行能把每一个反响都了解的很透彻,抓住氧化复原反响的配平依据,即可找到解题的切入点。 例3 在强碱性的热溶液中参加足量硫粉,发生反响生成 -和 。生成物连续跟硫作用生成 和 。过滤后除去过量的硫,向滤液中参加肯定量的强碱液后再通入足量的
20、, 跟 反响也完全转化为 。 (1)写出以上各步反响的离子方程式; (2)若有a mol硫经上述转化后,最终完全变为 ,至少需 和 的物质的量各是多少? (3)若原热碱液中含 6mol,则上述a mol硫的转化过程里生成的 中的 值为多少? 选题目的:该题以信息的形式给出已知条件,是培育学生学会提炼题中信息作为解题依据的力量;熬炼学生能够从不同角度思索问题,学会学习方法;复习稳固离子反响、氧化复原反响和等学问在解题中的应用。 解析: (1) (2)从氧化复原电子得失关系看,电子得失均在硫元素之间进展。 从 ,失电子;从 ,得电子。 所以 完全转化为 所失电子数与 转化为 所得电子数相等,即:
21、amol amol 由 守恒, 完全转化为 需 和 。 (3)原热碱液中含 ,则反响中消耗 。依据反响、,有 ,所以 。 高一上册化学教案:离子反响、离子方程式 课题:离子反响、离子方程式 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 了解离子反响的含义。2、 了解离子方程式的含义。3、 学会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教学重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教学难点 :离子方程式的含义教学内容:离子反响、离子方程式(第一课时)前置练习书写电离方程式H2SO4 NaOH NaCl Ba(NO3)2引入既然某些化合物溶于水时能发生电离成为自由移动的离子,那么它们在溶液中参加化学反响时,与所形成的离子有没有关系呢?板书第五节、离子反响、离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三化学 教案 有关 化学方程式 计算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