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案反思模板.pdf
《小学数学教案反思模板.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教案反思模板.pdf(5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小学数学教案反思模板小学数学教案反思模板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门学科,以下是整理的小学数学说课稿,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小学数学说课稿模板 1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是来应聘小学数学教师的考生 xx。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数的加法与减法,以下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五个方面进行具体的阐述。一、首先,我对教材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小数加法与减法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科书(+版)五年级上册第+页的内容。学生在学习此内容之前,已经学过了小数的性质以及整数加法与减法的计算方法,为学习这部分内容做好了有力的知识支撑。学好这部分内容,为学习后面的相关
2、内容积累了知识经验,并且在今后的生活和进一步的学习中有广泛的运用。根据对教材的理解与分析,按照新课标的要求,以及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心理年龄特点,我制定了一下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小数加法与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进行正确的计算。(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经历探索小数加法与减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教材提供的素材,是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产生对数学的兴趣,形成积极的数学情感。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以及小数加法与减法这一知识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掌握小数加法与减法的计算方法,根据五
3、年级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理解小数点对齐数位对齐的道理。二、接下来说说本节课的教法与学法新课标指出,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有效地学习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由于他们已经是五年级的学生,他们的主观性和能动性都有了较大的提高,并且他们开始有意识的主动的去探索周围未知的世界,同时,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也有明显的提高,写一些关于学生的特征)根据他们的这些特征,我设计了创设情景法、自主探索法、合作交流法等数学教学方法,使学生经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在具体的情境中亲自体验小数加法与减法的计算过程。新课标指出教育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必须以学生
4、为中心,采用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为此,本课教学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为主,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比较验证等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全面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三、为了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的教学环节。其他的都差不多,就是说教法那里要加上学情的分析,还有就是有一些新理念好的。在这一过程中,我将探究知识的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总结规律、解决问题,达到会学习、能学习、爱学习的目的。有一些让学生自己去探究的,新课标指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在这个环节中,我力求体现由扶到放的思想,让学生通过等学
5、习活动,逐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能力。归纳总结方面,通过归纳总结,让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再次进行系统的整理与巩固,突出本课的重点,构建了知识结构,培养了学生学习的能力,并且通过学生自己回答,让他们学会自我评价,体现了新课标评价的多样性,还可以训练学生的语言发展能力。最后关于探索方面的,入第二个环节是自主探索,感悟新知,你可以借用这句话,布鲁纳提出,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倡导探索性的学,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获取过程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理念。小学数学说课稿模板 2 一、说教材1、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 100页的“用计算器计算”及相关练习。2、教材的地位与
6、作用计算器已经在各行各业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它给人们解决生活和生产中的具体计算问题带来了方便,同时为探索数学问题,揭示数学规律带来了便利。在现实生活中,大部分的学生或多或少地接触和使用了计算器。学好这部分知识可以提高计算的速度和正确率,可以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为今后进一步学习电子计算机打下基础。本节课内容的编排突出以下三个特点:注重计算器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注重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3、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的编写意图、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从学生生活经历及学生的学情发展方面出发,我拟定本课教学目标为:使学生初步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计算功能。能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计算
7、,在计算中体会计算器的优点,激发学生使用计算器的兴趣,从小培养学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意识。在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解决问题4、教学重、难点为了更好地达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按主次轻重处理好教学内容,我确定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如下:重点:初步了解计算器的计算功能,会使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计算;难点:熟练地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计算。二、说学情四年级的学生,生动、活泼,富有好胜的心理,并且大部分学生已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在课堂上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在生活中,较多的学生对计算器已有所认识,因此这节课我设计了多种活动,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
8、使学生轻松的学到了知识。三、说教法、学法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现代教育的根本目标,新的教学理念提倡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根据这一总体目标,教师要培养学生积极观察,勤于动手操作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其次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使他们从小能博采众长,克服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使之初步建立起团队合作精神。因此,根据四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本节课我采取了以下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课始时多媒体课件情境引入。教师根据课件加以叙述,把学生带到情境中去开展学习活动。充分利用了学生的生活经验,既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又使学生自觉进入学习佳境。
9、2、动手操作,互动合作法。让学生在“试一试”“想想做做”等活动中自己动手操作,动脑思考,从中体会到计算器的优点。还让学生在“找一找”的活动中通过小组合作找出规律。这些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自己动手实践的良好习惯和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3、激趣法。根据儿童争强好胜的心理,本课设计了“比一比”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四、说教学程序本节课以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为主线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活动。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学习活动,我设计了下面四个教学环节:(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1、师:同学们,你们逛过超市吗?(生答)咱们今天再去逛一下金江的百惠超市,好
10、吗?2、出示收银情境。师:这位收银员是小丽阿姨,她每天要收上千人的购物款。你们看小明买了 4 支铅笔。(出示小明拿了 4 支铅笔,并标明每支 2 元),谁能帮小丽阿姨口算一下,小明应付多少钱?指名回答后,一位叔叔买了一部电视机 2859 元,一台电冰箱2507 元,一个消毒柜628 元)师问:谁又能口算出这位叔叔应付多少钱呢?(让学生稍做思考,体会口算时的困难。)师紧接着导入新课: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用计算器计算”(板书:用计算器计算)(以上导入设计是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老师用生动的语言加以描述,然后用多媒体展示出生动的画面,从而把学生带入到生活的情境中,这样既能吸引了学生
11、,又能自然而然地把学生引到学习活动中来,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教学认识、使用计算器。1、师:大家认识计算器吗?你们知道计算器面板上有什么吗?谁来向大家介绍介绍?(教师根据学生的介绍情况,适当小结:计算器面板上有显示器和键盘)2、师: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下键盘上各个按键是做什么用的?(学生介绍后教师和学生一起重点认识:开机、关机、清除、数字、运算符号等按键。)3、师:你们知道计算器有什么作用吗?会使用它进行计算吗?(三)梯级练习,巩固提高1、“试一试”765+469 3028-2965 5897641600128 765+469-296 8166827然后说一说:用计算器计算有什么优点?
12、(准确、快捷)。(这一活动,放手让学生单独练习,使他们在操作中熟悉键盘,在操作中养成技巧,并从中体会到计算器在计算中的优点,激发学生使用计算器的兴趣,培养学生从小就有使用先进科学技术的意识。)2、比一比:课文第 101 页的第 32 题(以比赛的形式进行操作,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既防止学生情绪冷却和学习疲劳,又达到逐步熟练使用计算器的目的)。3、找一找。用计算器计算下列式子。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小组讨论找出式子的规律。(以上题目,让学生通过利用计算器算出得数,然后比较得数找规律填第六个式子。既能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表达来参
13、与学习过程,又培养了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4、联系生活,扩展延伸。回到情境引入的最后一道题(多媒体展示)师:同学们,现在请你们用计算器帮小丽阿姨算一下,买电视机、电冰箱、消毒柜的这位叔叔应付多少钱?(这一环节的设计使学生明白了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学好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进一步体会到计算器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也回应了开头的引入。)(四)总结:这节课学了什么?(这样的总结既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概括归纳的能力。)五、说板书设计用计算器计算显示器例题:3827 和 3018面板构成开机键(ON)关机键(OFF)键盘清除键(CE)数字键运算键优点:准确、快捷(这
14、样的板书设计让人一目了然,耳目一新。)总的来说,这堂课我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并通过反复的操作使学生逐步熟练掌握计算器的操作,整节课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而我在学生学习时只是给予适可的帮助,充分体现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新课程教学理念。本节课学生有充足的时间与空间进行发挥,进行表现,大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与兴趣,使学生学而不厌,体验学数学的乐趣,体验学数学的美。可爱的校园。教材的知识简单易懂,大部分孩子都已认知。所以我认为,如何利用本课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及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这才是最重要的。课上,我根据新课程所倡导的教育理念,充分开发
15、利用各种生活资源,根据孩子们平时在生活中积累的经验出发,引导他们有序地交流信息,使他们初步认识到学数学是为了用数学。课堂上,我创造性地运用教材,让孩子们通过观察,从图画中抽取有用的数学信息,从课本到身体,教室,校园,以及社会,把课堂教学的触角伸向现实生活中广阔的空间,使孩子们真正感受到数无处不在,体会数在生活中的使用价值。教学中,充分发挥孩子们的主体作用,尊重他们,让他们充分地表达;注重对孩子多种能力的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以及学习方法的指导。同时恰当地运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培养了孩子的学习兴趣。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小小足球场”就设计成一个游戏活
16、动,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使学生在玩中学、乐中悟,实际效果很好。稍有不足的是活动中没有充分发挥学生主动参与的精神,而是让他们被动地接受知识。例如我设计一个游戏:让 10 个学生扮演 10 个运动员,按1,2,3,4,的顺序来排队,然后问你喜欢几号运动员?他排在队伍中的第几个?学生回答后,全班同学来验证。这样一来,部分学生就被动地接受知识,不如这样设计问题:请学生说一说你喜欢几号运动员,他排对了吗?你自己数数。这样,学生就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去,就会主动去探索,从中获取知识。数玩具是低年级小朋友所喜欢和熟悉的,我选取了这一学生感兴趣、熟悉的材料,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感到学习是一件有意思的事。让学
17、生将具体物体的个数转化为图形来表示,再对图形抽象出数字,通过“直观操作图形符号数字符号”的转变,使学生在实际的情境中体会数的意义。数学是模式的科学,寻找和发现周围事物之间的关系以及事物的变化规律构成了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同时,发现关系和规律的过程也是发展学生探索能力的过程。所以我把这种“探索规律”的活动结合到日常的教学中去,例如让孩子们在练习题的第1题第二排的图中,找出题目的要求并且从数字中找出排列的规律。结果,学生在第 3 题的图中也能找出题目的要求,填完方框里的数字后,也能自发地去寻找数字的排列规律了。在教学“0”的书写时,我在让学生描红后,请学生说明写“0”时的注意事项。学生能够根据自己
18、描红时遇到的困难,结合老师先前说过的注意事项,一针见血地提醒其他同学写“0”时需要注意些什么。在“0”的意义教学中,先要求学生独立思考“你都在哪儿见过 0”,为学生提供了独立思考的空间,然后再通过小组交流使学生体会到“0”的丰富含义。小组汇报时不允许重复其他小组已经说过的内容,其目的是为了训练学生养成认真倾听他人发言的好习惯,也有助于开阔学生的思路,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课堂控制。由于六七岁的儿童无法做到注意力集中 40 分,因而教学中设计了中场游戏让学生恢复体力和精神。数文具这个环节,学生虽然表现出一定的积极性,但是由于秩序教乱,学习的效果并不是很好。写数,学生基本上都能正确的写出数,有写
19、同学在 8 书写的时候,顺序不是很对!我在教学的一开始,利用教材主题图创设情境,以孩子们喜欢的故事形式导入新课,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标准的一个基本理念,我在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后,让学生自己在心里数一数,在班级汇报时说一说,在自己的桌面上摆一摆,引导孩子动脑、动口、动手,全方位地参与数学的学习过程,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标准强调学生之间的交流,这是发挥学生主体性的重要方式之一。我在设置问题情境时,引导学生围绕“谁和谁比,怎么比,比的结果怎样”进行讨论,给学生思考、探索与表达留下了较大的空间。同时我还以儿童化的语言,以商量的语气、以平等的身份和孩子们共同
20、学习,激发孩子们更高的学习热情,使孩子们敢说、敢想、敢做、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乐于参与课堂学习。跷跷板本节课我的体会颇深。首先,学生的天真活泼和探索精神深深地感染了我,也影响了我。师生互动,学生学得高兴,我教得也轻松愉快,上课过程中,我时常忍俊不禁地笑出声来。其次,也让我认识到学生知识面很宽,举出的生活实例很有创造性;语言也很丰富,如一位学生竟然会用“平衡”一词,让我很是惊讶。最后,我也认识到自己有很多不足之处,如有时没有注意捕捉学生思维的火花。今后,我要和孩子们一起学习,共同进步。一共有多少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好动、好奇、好玩、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比较浓厚,所以他们喜欢通过操作学具摆一摆、说一说
21、、算一算,从而获得对加法含义的理解。但是,由于学生的生活背景、知识经验的不同,学生对加法的理解以及计算能力都存在一定的差距,有的学生已经能够快速计算 10 以内的加法,可是有的学生还没有上过学前班,计算能力会稍差一些。可爱的小猫首先创设“小猫钓鱼”的故事情境,以趣导入,设悬引思,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所有学生都被有趣的故事所吸引,全身心地投入到故事情节和教师的问题中去,“0 的认识”自然引出。教师用铅笔进行猜数游戏,让学生进一步体会 0 作为一个数,表示“没有”的意思。游戏中所隐藏的拆、分数的行为,为以后加减法的学习打下了伏笔。同时,猜测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培养了学生的数感。猜数
22、游戏这节课主要利用了做游戏和讲故事的方式让学生学习得数是 6,7 的加减法,学生在一种活泼、开放的氛围中轻松地学习,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达到了设计这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在对所要学习的知识产生了兴趣之后,才能够产生学习的动力。在课一开始,我模仿智慧老人创设情境引入游戏,学生都觉得非常有趣,气氛相当热烈,这样学生的注意力就可以集中起来,进行下面的游戏。又在最后的“练一练”的第三题中,我用了一个比喻,把计算题比喻成敌人,把铅笔比喻成武器,通过一些生动的语言使学生产生了很浓厚的兴趣,这样就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我还体会到不仅要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还要设法保持住他们的学
23、习兴趣,不能只停留在表面,而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这样才能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可爱的企鹅用同学们喜欢的小动物企鹅贯穿整堂课,将学生带入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观察图,自己提出问题,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知识,并利用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整节课都体现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他们积极思考,踊跃发言,争着抢着帮助“小企鹅”解决问题,充分体现了“我要学”的强烈愿望。小学数学听算课题研究课第二次试教说课材料与反思认 识 钟 表谭 丽 香一、说教材(一)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第 9192 页内容(二)教材简析本课教学认识钟表,学会看整时,是教材中
24、第八单元“认识钟表”的第一课时,这一单元内容是新教材新编入的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素材。这部分内容是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有关时间的知识做铺垫的准备性内容。(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初步认识钟面的外部结构,结合生活经验总结出认识整时的方法,知道表示时间的两形式。2、能力目标:培养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及合作探究的意识。3、思想目标:初步建立时间观念,养成遵守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四)教学重点:认识钟面的外部结构及会看整时。(五)教学难点:掌握认读整时的方法。二、教法学法(一)知识的呈现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 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从事数
25、学活动和交流的”在教学中,首先以学生喜闻乐见的猜谜语形式引出钟表,形成轻松的课堂气氛。在认识整时时,从学生熟悉的作息时间情境引入,使学生充分感受时间就在身边生活中,认识时间对学生生活有很大的帮助,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情趣和动机,促使学生主动探究新知。(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本课教学从引入到结束,始终以闹钟这位小客人与小朋友一起,并以小客人的测试来评出时间的小主人,从而教育学生遵守时间,珍惜时间;并在这过程中溶入听算训练的内容,从而充分发挥录音听算这种有效的电教手段的优势。(三)体现“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始终把自己放在组织者,引导者的位置,从钟表的外部结构的认识到整时的认读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 数学教案 反思 模板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