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八年级地理教案:中国的人口.docx
《初中八年级地理教案:中国的人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八年级地理教案:中国的人口.docx(4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初中八年级地理教案:中国的人口_八年级初中地理教案 提问长江上、中、下游各具特点,了解了这些特点,你认为长江对人类的作用主要有哪些? 学生争论略 小结 长江最主要的作用就是浇灌、航运、发电。 板书三、长江的利用和爱护 转折我们一起来看看浇灌的成果。 出示图表长江流域各方面占全国的比重 面积 1/5 人口 1/3 稻谷 70% 棉花 1/3 淡水鱼 60% 轻工业产品 1/2 工农业生产总值 2/3 解释长江流域面积只占全国的1/5,但其他各项都超过1/5,尤其工农业总产值占全国的2/3,其中稻谷、淡水鱼的比重超过了一半,所以说长江中下游地区是的“鱼米之乡”。 这些都是长江给我们带来的好处。
2、补充长江的通航里程达7万多千米,占全国内河通航里程的2/3。在航运方面的运量可以相当于14条京广铁路的运量,在世界上也是极为罕见的,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东西航运的大动脉,被誉为“黄金水道”。 板书1、“黄金水道” 补充但是目前的航运量还只相当于一条京广铁路的运输量,只开发了其通航力量的1/14。长江水系的通航里程是密西西比河的1.6倍,而运力只是它的1/5;长江的流量是莱茵河的10倍,运力却只是它的1/10。由此看来,长江还大有潜力可挖。 转折既然上游地区水能资源丰富,我们如何来利用它?(发电) 板书2、“水能宝库” 讲解长江是我国水能资源最丰富的河流,全流域隐藏量2.6亿千瓦,占全国水能总量(6
3、.67亿千瓦)的40%。新中国已经建成很多水利枢纽和大中型水电站。 学生活动在“长江流域水系图”上找到葛洲坝和三峡等水利枢纽。 讲解葛洲坝号称长江第一坝,是目前我国的水利枢纽,发电力量270万千瓦,相当于1949年全国发电量的3倍。但是,现在的开发利用率还缺乏5%。规模更大的长江三峡工程建成后将成为世界上的水电站(发电量将为葛洲坝发电量的6倍,约1820万千瓦,远大于伊泰普水电站的1260万千瓦)。 补充建好三峡工程以后,长江三峡水位提高,万吨船队可以到达重庆,运力可以提高5倍。运输本钱可以降低35%,同时,水库调整,下游的枯水期水位提高(3000立方米/秒5000立方米/ 秒),使之成为真正
4、的“黄金水道”。 播放录像三峡工程简介 争论三峡工程的主要作用有哪些?(防洪、发电、航运、养殖、供水、环保等) 转折长江有哪些不利的方面?(洪水) 播放录像1998年长江洪水 板书4、防洪是目前综合治理长江的首要任务。 提问为什么长江发生洪灾的频率越来越快? 学生发言、教师补充 1)近年来长江流域由于上、中游山区乱砍滥伐森林的现象比拟严峻,植被遭到破坏,含沙量不断增多,水位上升,这是导致洪涝等自然灾难不断加剧的根本缘由。据分析,今年洪水的特点是“中水量,高水位,大灾难”,高水位运行时间长达两个多月。据调查,在今年抗洪其间,岷江的江面上还漂着刚砍伐下来的树木。 2)人与水争地,使长江流域受水面积
5、不断削减是又一个重要的缘由。(可以找一些关于圩垸的资料)盲目围湖围江造田、建厂建镇建民垸等,使河道变窄,湖泊萎缩是灾难频繁的又一重要缘由。据统计,仅长江通江湖泊的面积已削减了567亿立方米,相当于三个三峡水库的实际库容量。 3)长江中下游地势过于低平。(结合前面的“长江干流剖面图”) 4)天气的特别。 追问 可见,长江的洪水有它的自然缘由,但更重要的是人为缘由。面对这种局面,我们应当怎样来防洪、治洪呢? 学生发言、教师归纳补充 改善长江上游的生态环境,最近又全面无条件停顿在上游山区砍伐森林,关闭现有木材市场,在原森林采伐区大力植树造林,保持水土。 大力整治荆江,疏浚与固堤并重,分洪蓄水结合。1
6、954年以来,我国政府屡次战胜洪灾,保证了荆江大堤的安全。 修建水库,调整水量。三峡地区建库后,可以掌握川江向荆江河段下泄洪水来量的95%。 下游地区退耕还湖。 总之,对于长江的水患,我们治理方针是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整治。防洪方法有许多,根本在于植树造林,保持水土,恢复生态平衡。 小结 今日我们学习了长江的开发利用和爱护。长江的水文特征要受到(地形、气候、植被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同时,特征又直接影响我们的开发利用和治理爱护:正由于长江是祖国第一大河,中下游又流经平原地区,因而成为“黄金水道”;又由于上游流经三级阶梯,使之成为巨大的“水能宝库”;而中游的“曲流”和中上游的植被破坏,使防洪成
7、为综合治理长江的首要任务。 板书设计 三、利用和爱护 1、“黄金水道” 2、“水能宝库” 3、防洪是综合治理长江的首要任务 探究活动“长江洪水治理”模拟研讨会 活动目标:使学生通过分析争论,熟悉到长江洪水的形成缘由,并找出合理有效的解决措施;同时培育学生人地协调的观念;树立“解决一个详细问题,要涉及方方面面”的意识。 活动措施:将班里的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分别扮演长江沿岸的居民(城市的和农村的)、政府官员、长江沿岸的企业代表等,一起争论长江洪水的形成缘由和解决措施。分为不同河段的,便于对更细致的问题进展讨论。 “长江三峡的利弊分析”辩证会 活动目标:使学生对三峡工程的建立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时对三
8、峡工程形成辨证的熟悉。 活动措施:先安排学生查找关于三峡工程的资料,然后根据学生的意见分成两派(“利大于弊”或“弊大于利”),双方进展辩论沟通。留意:要说出理由。 初中八年级地理教案范文:黄河 【教具】:有关图片。 【教学过程】: 引入:前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我国的第一大河-长江,这节课我们连续来学习我国的其次长河-黄河。 讲授新课首先我们来了解黄河的根本状况。 板书一、黄河的根本概况 活动请学生读“黄河流域水系略图“,并依次答复以下几个问题。 1、找出黄河的发源地和入海口:巴颜喀拉山脉和渤海; 2、读课本及地图,明确黄河干流的长度和外形:5500多千米、“几“字形; 3、找出黄河干流流经的省区:
9、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共九个省区; 4、结合中国地形图,看看黄河流经了哪些主要地形区: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 5、在图上明确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内蒙古自治区河口镇和河南旧孟津; 6、找到黄河的主要支流:汾河和渭河,并请学生留意,这两条支流分别位于黄河的哪一个河段。 教师过渡:黄河源于雪域高原,曲折东流,注入渤海湾,那么,它有哪些主要特征? 板书二、黄河的水文特征 教师提问:大家留意看,课本上说黄河是中国其次长河,为什么不能说它是中国的其次大河呢? 学生争论、答复(教师可以将长江、黄河和珠江的流量列成表)由于水量不大。 板书1、水量不大
10、提问提起黄河,你的第一印象如何?(水特殊浑浊)这说明什么?(黄河泥沙多) 结合黄河流经的地形区,想一想为什么会这样? 学生争论、答复略 教师小结黄土掩盖且疏松、降水集中多暴雨、地表缺乏植物爱护是导致黄河中游含沙量特大的主要缘由。 (如有条件可以播放录像黄土高原水土流失) 板书2、中游含沙量大 补充:黄河每年输入下游的泥沙达16亿吨。假如把这些泥沙筑成高宽各一米的长堤,其长度是地球与月球距离的3倍,可绕赤道27圈。黄河每年带走的氮、磷、钾肥约4000万吨,相当于全国每公顷耕地被冲走375千克肥料。所以,一位外国朋友惊异地说:黄河流走的不是泥沙,而是中华民族的血液;不是微血管出血,而是主动脉裂开。
11、 转折提问:黄河中游大量的泥沙流到哪里去了?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形成“地上河“的缘由(黄河出孟津后,水流平稳,大量泥沙淤积而成) 板图讲解地上河的形成过程。 板书3、地上河 提问这样的“悬河“有什么危害? (如有条件可以播放黄河泛滥时人民逃难的录像)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苦痛的回忆“局部阅读材料(从公元前602年到公元1938年的2500多年间,黄河决口1590次,大的迁徙改道26次,平均三年有两次决口,百年有一次大改道。每次灾难都夺去千万人的生命,流离失所者不计其数。1938年黄河改道,滚滚黄水汹涌南下,冲进淮河,沉没了豫东、皖北、苏北的大片土地,受灾人口1250万,死亡89万,使得黄淮平原的
12、千里沃野变成了一片凄惨、荒芜的黄泛区。),加深对黄河之害的理解,培育学生治黄的责任感。 板书4、易泛滥 初中八年级地理教案:气候特征 教学重点: 1.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2.我国气候为农业生产供应的有利条件。 教学难点:分析、归纳、概括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教学媒体:我国温度带和干湿区挂图或投影片,几个城市的气温曲线图、降水柱状图。 课时安排: 规划授课1课时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前几节我们雪线了中国的气温柔降水等学问,请同学们回忆两个问题: (1)我国冬季和夏季气温分布的有什么特点? (2)我国年降水量在地区分布和几节安排上有什么特点? 学生答复。 导入新课知道了我国气温柔降水的一些特点,我国
13、气候有什么特征呢?今日这节课,我们将运用所学的学问,分析、归纳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我国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板书第四节 气候特征 读表提问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57页,“我国与世界纬度相近地区气温的比拟”表,答复以下问题: (1)1月份,我国的齐齐哈尔、北京的平均气温,分别比法国的巴黎、美国的纽约低多少摄氏度? 学生答复:分别低22.7C和3.7C。 (2)7月份,齐齐哈尔、北京的气温分别比巴黎、纽约高多少摄氏度? 学生答复:分别高26.3C和7.3C (3)齐齐哈尔、北京的气温年较差,分别比巴黎、纽约大多少摄氏度? 学生答复:齐齐哈尔比巴黎大26.3C,北京比纽约大7.3C。 提问对上述问
14、题,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学生争论答复) 分析归纳冬季,我国比同纬度地区冷,夏季我国大局部地区又比同纬度除沙漠地区以外暖热。因此,我国大局部地区的气温年较差比同纬度地区的气温年较差偏大。由此得出气温冬冷夏热的特点。大陆性气候显著。 展现北京、齐齐哈尔、巴黎、纽约降水量柱状图。使同学们阅读柱状图,比拟四个城市降水的季节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学生争论、答复。 归纳总结我国大局部地区降水的季节安排很不匀称,主要集中在78月份,降水的季节变化大;再加上降水的年际变化也较大,由此得出我国冬季枯燥,夏季多雨,大陆性强的气候特点。归纳起来,一是说明我国季风气候显著,二是具有大陆性的特点。 板书一、大陆性季风气候
15、显著 季风气候显著 冬季严寒枯燥 夏季高温多雨 读图提问展现北京、武汉、哈尔滨等城市气温曲线降水量柱状图。请同学们读图,思索我国夏季气温、降水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学生答复:我国夏季普遍高温,降水集中。 总结这就是我国气候的其次个特征:雨热同期。 板书二、雨热同期 启发提问雨热同期。夏季我国除了青藏高原,天山等少数高原,高山外,南北普遍高温,而且是世界同纬度除沙漠以外最暖热的地区。因此,我国热量条件优越。这种优越的热量条件对农作物生产有没有好处?请同学们思索答复。 学生争论、答复。 概括总结正犹如学所说,我国优越的热量条件,对农业生产很有利,可以使一些喜温的高产作物如水稻、玉米、棉花等。在我国广
16、阔北方地区也有大面积种植;使得水稻、棉花的种植界限的纬度之高,在世界上也是数一数二的。由此可见,夏热是我国气候资源的一大优势。 板书1、夏热是我国气候资源的一大优势。 启发提问在高温的夏季,也是我国降水量集中的季节,雨热同季对农作物有什么影响? 学生争论、答复。 归纳、总结农作物在高温的季节生长旺盛,需要大量水分,而我国高温多雨的夏季,正适合农作物森林和牧草的生长。因此,高温期多雨期与农作物的生长期全都,是我国气候资源的又一大优势。 板书2、高温期与多雨期全都,对农作物、森林、牧草的生长非常有利。 启发提问请同学们回忆一下:(1)西亚、北非在北纬1530的地区,气候景观有什么特点? (2)为什
17、么我国处于同一纬度地带的长江以南地区,却成为降水丰沛的“鱼米之乡”? 学生争论、答复。 概括总结在世界上北纬1530的纬度带内,由于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影响,气候酷热枯燥,大多数呈沙漠和荒漠景观。我国处于同一纬度地区的长江以南地区,由于受到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的影响,降水丰沛,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并且雨热同季,利于水稻的生长,是我国重要的稻米产区,河湖众多,淡水鱼产量很大,从而成为我国的“鱼米之乡”。 展现挂图或投影片展现我国温度带和干湿地区划分图。 复习提问请同学们读我国温度带划分图和我国干湿地区划分图,说说我国可划分为哪几个温度带和干湿区? 学生指图答复。 叙述我国既有五个温度带和一个高
18、原气候区,又有四个干湿地区,(投影片迭加演示)多种多样的温度带迭加在多种多样的干湿地区上,这说明我国的气候简单多样。气候的简单多样是我国气候的又一显著特点。 板书三、 气候简单多样 1、多种多样的温度带和干湿区是我国气候简单多样的一个重要标志。 读图思索请同学们读课本第38页4.23图,“横断山区气候和植被的垂直变化”,和第59页4.24图,“秦岭南北”,思索说明地形对气候和植被有什么影响? 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回答下列问题横断山区海拔很高,达数千米,随着山势的增高,气温降低,植被随之发生变化,从山下的常绿阔叶林依次过渡到针阔混交林针叶林高山草甸雪线以上。说明地势的凹凸对气候影响很大,进而影响植
19、被种类的生长分布。 秦岭南北一图,表示了山南、山北在植物和景观上的差异。山南生长的是亚热带植物柑橘树,山北生长的是温带植物苹果树。这是由于秦岭在气候上起着屏障作用,可阻挡北部冬季风的南下。所以秦岭南坡气温高,为亚热带景观;北坡气温低,为暖温带景观。 叙述由以上分析得出:地形是影响气候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国地形简单多样,地势凹凸悬殊,使得我国的气候更加简单多样。 板书2、地势凹凸悬殊,地形多样,使我国气候更加简单多样。 启发提问我国气候的简单多样,对农业生产有什么好处,多样的温度带和干湿区对各种植物和农作物品种的生长有什么影响? 学生争论、答复。 归纳总结我国气候简单多样。因此,世界上大多数农作物
20、和动植物都能在我国找到适合生长的地区,使我国的农作物及各种动植物资源极其丰富。 板书3、气候简单多样,使得我国的农作物和动植物资源极其丰富。 复习稳固选作复习题 (1)我国气候有哪些主要特征?(3条) (2)我国气候对农作物生产供应了哪些有利条件? 板书设计 第四节 气候特征 一、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 二、雨热同期 1、夏热是我国气候资源的一大优势。 2、高温期与多雨期全都,对农作物、森林、牧草的生长非常有利。 三、气候简单多样 1、多种多样的温度带和干湿区是我国气候简单多样的一个重要标志 2、地势凹凸悬殊,地形多样,使我国气候更加简单多样。 3、气候简单多样,使得我国的农作物和动植物资源极其丰
21、富。 探究活动 活动目的:培育学生运用所学学问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力量。 活动方式: 学生依据所给资料分组争论同样是在北纬1530范围内的西亚、北非和我国长江以南地区在气候特征上有什么不一样?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异?教师供应资料,包括两个地区的景观图、气温降水图、洋流图。 学生分组争论后,派代表发表结果,最终由教师总结。 初中八年级地理教案范文:中国的河流和湖泊 中国的河流和湖泊 第一节 河流和湖泊的概况 二、江南大河珠江 三、京杭水道 教学设计方案3 教学重点:内流河的水文特征及其成因 教学手段:课件 教学过程 (复习) 1什么叫外流区、内流区?它们的分布有何特点? 2什么叫河流的水文特征?我国
22、外流河的水文特征有哪些一样之处?这些水文特征主要受什么影响? (导入)上节学习了我国外流河的水文特征,那么我国内流河的水文特征又是怎样的呢? (学习内流河的水文特征及其成因) (展现)中国内流流域和外流流域图 (提问)我国内流河主要流经哪个气候区?那里的气候有何特点? (展现)中国的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图。学生对比图争论。 (展现并总结)在中国内流流域和外流流域图上画出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界限,并出示乌鲁木齐的气温降水图,得出结论:我国内流河主要流经非季风气候区,气候枯燥少雨。 (提问)在这种气候条件下,内流河的河水主要来源于哪里?(高山上冰雪融水。教师可补充:局部来自山地降水。) (提问)依据内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中 年级 地理 教案 中国 人口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