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一、二单元教材评析.pdf
《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一、二单元教材评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一、二单元教材评析.pdf(2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一、二单元教材评析第一单元第一单元的文章主要反映了祖国的壮丽河山。指导学生在欣赏景色绚丽、光彩夺目的美景的同时,还要综合运用已经学过的读书方法,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以提高观察、理解和表达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就三篇讲读课而言,第 一 篇 长城突出了观察的顺序性;第二篇 燕子突出了观察的“点”的细致性;第 三 篇 词两首则是一种新的表现体式。下面分别就 长城和 燕子两篇文章作简要分析。1、长城 长城是一篇看图学文,教学中要把看图和学文结合起来,看图时重在训练学生观察图画上有哪些景物,分清主要的景物与次要的景物,继续学习按一定顺序观察;学会边看景物边
2、展开丰富的想象,为学文打好基础。学文时,应重点训练:学习作者是用怎样的语言描绘图上的景物的,学习作者观察的方法。课文共有四个自然段,两幅图。第一段概括地介绍长城,突出长城的“长”,这是远看长城;第二段具体介绍长城,突出了长城的“高大坚固”,这是近看长城。这两部分内容书中配以两幅图来帮助学生感知,第一幅图是长城的概貌,学文前指导学生看图,对长城的长和雄伟壮观有初步的了解。第二幅图的观察点由远及近移到了长城上,通过看图学生会观察到长城的构造,教学时,在引导看图的过程中要注意指导学生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从不同的观察点观察事物的方法。第三段是讲看到长城而展开的联想。第四段总结全文,指出长城在世界历
3、史上的地位,赞美长城是“伟大的奇迹”。下面就第二课时简述一下教学思路。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从不同观察点观察事物的方法,并在观察中展开联想。理解长城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过程与方法:充分利用“图”的作用,应到学生观察的角度,创设情景、体验情感。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认识长城是劳动人民创造的伟大奇迹,激发民族自豪感。4、重点、难点分析:理解长城的雄伟和高大坚固;体会作者在联想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5、教学准备:可让学生多搜索一些有关长城的图片,充分利用创设情景。二、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启发谈话-师
4、导入,简 介 长 城(或让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相关资料)(二)图文结合,突破难点要求学生阅读文章,同时放映图片,提出问题一文章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长城的?1、学习第一段:远看长城,图文对照,理解长城的雄伟气势一长而壮观。(1)指读课文,参照幻灯片思考并回答,远看长城它是什么样的?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读后你有什么感受?远看长城,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这个生动的比喻形象地介绍了长城的总貌。理解词义“崇山峻岭”崇,高。峻,陡。山高而陡,形容长城所处的地理环境险要。说明了长城修筑的地理环境,“蜿蜒盘旋”蜿蜒,像蛇爬行的样子。盘旋,回绕曲折。长而曲折地延伸。在这里用来形容长城的样子。因为它
5、是建筑在崇山峻岭之间的,是依着山势修建的,写出了长城随山势而走向的雄伟气势。)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有一万三千多里。(山海关是长城的起点,嘉峪关是长城的终点,“一万三千多里”这一具体数字突出了长城的长。)除了书中的简短介绍,你还了解了哪些资料来描写长城的“长”和长城的“壮观”?指导朗读 读出长城的“长”,长 城 的“壮观”2、学习第二段:再次观察长城近景图,说一说你都看到了什么?在课文中找一找与插图相关的语句,在书上勾画出来,可讨论交流后回答。在读一读课文又是怎样具体介绍的?(第二段共六句,第一句写作者在近处看长城,第二句总述长城高大坚固,第三句写城墙顶上的平和宽,第四句写城墙外沿,着
6、重讲了垛口及它上面的设置。第五六句介绍了城台,并讲了在打仗时城台之间的关系和作用。)(1)本段主要写了长城的什么特点?这一段主要写出了长城高大坚固,结构合理的特点。(2)具体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和结构的合理。建筑材料:巨大的条石(一条有两三千斤重)和城豉。城墙顶上:很宽,五六匹马可以并行。城墙外沿的垛子:有瞭望口、射口。出示幻灯片城台:每隔三百米多有一座,用于屯兵和传递消息。(使学生认识到长城高大坚固,结构合理,是一项伟大的工程。)(3)自读课文,图文对照一看图想象,“条石”的重量;“城砖的巨大”“城墙顶上的平整和宽阔。”和古战争的场面。体会长城的构思巧妙(4)齐读第二段课文再次体会长城的高大坚
7、固,气势雄伟。教师可适当指导朗读课文,(如:对朗读课文中的数字部分一定要把数字读准、读清。)3、学习第三段一在教学中,突出几处词语的作用,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突破难点。(1)前两个自然段都是作者看到的实景。而第三段是由长城展开的联想,这一段共有四句话,学生默读这四句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联系上下文说说加点字的作用。出示句子: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提示:“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脚下的条石”简练地承接了上文,“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过渡到下文。要重点体会“站在”、“踏着”、“扶着”、“想起”这四个动词的作用
8、,体会作者亲眼看到长城,亲身感受到它的伟大,就必然会想起创造这伟大奇迹的古代劳动人民来。这是作者触景生情而自然展开的联想。)出示句子: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提示:“凝结”是句中的重点词语。长城是由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凝结成的。为什么呢?因为:条石多,多 到“数不清”;条石重,每 块“有两三千斤重”;没有先进的运输工具,“就靠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山 势“陡峭”。“才”在这里表示长城的建成是多么不容易,凝结了无数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饱含着作者对古代劳动人民的崇敬与赞美之情。)(2)齐读第3段,再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4、学习第四段:通过展示长城
9、风光图片,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完成教学目标。(1)齐读课文第四段,说一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因为无论从长城的规模、构造、设置,还是从它所显示出的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都称得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试将这句话改成反问句,读一读,体会这段表达了作者对长城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改成“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难道不是一个伟大的奇迹吗?”)板书设计2、燕子 燕子是一篇看图学文,教学中以优美的语言,讲述了燕子的特点和充满生机的春天的魅力。文章以燕子为引导,通过它的外形、从哪里、飞那里、停哪里为顺序把燕子的可爱与春天的勃勃生机呈现在学生眼前。
10、课文共有四个自然段。第一段些燕子活泼机灵的样子。第二段写燕子在春光烂漫是从南方赶来了,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趣。第三段写燕子在天空中、河面上飞行,这是动的描写。第四段写燕子落在电线上休息,这是静的描写。下面就第二课时简述一下教学思路。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 学习细致观察和具体生动描写事物的方法。过程与方法:通 过 看“图”,抓住重点词句,理解文章内容,体验情感。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感受燕子的活泼可爱和光彩夺目的春天景色,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重点、难点分析:引导学生感受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的生机勃勃。二、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一 播 放 小燕子,全体同学
11、跟着哼唱。(二)、图文结合,体会小燕子的外形特点。1、自由说说对小燕子的了解。2、从文中找出具体描写小燕子外形特点的句子。3、出示句子:对比读,体会形容词的作用。(突出了燕子的特点)(1)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活泼机灵的小燕子。(2)一身羽毛,一对翅膀,加上尾巴,凑成了小燕子。4、请大家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来读一读,并找一找你觉得哪个字用的最妙?-“凑”体现小燕子活泼可爱,十分伶俐惟妙惟肖。从而表达出作者十分喜爱燕子,(三)学习第2自然段。(1)默读这一段,想想这一段主要讲什么?比较句子才下过几阵雨,风吹拂着柳丝,草、叶、花聚拢来,形成了春天。才下过几
12、阵蒙蒙的细雨。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展开带黄色的嫩叶的柳丝。青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千万条”、“才舒展开”“青”、“绿”、“各色鲜艳”这些词有什么作用?(说明数量多、颜色美、新芽的可爱。)“赶集似的聚拢来”(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树木茂盛,花草繁多)“光彩夺目”(是春天的真实写照,表现了整体的特点)(4)指导学生带着喜爱、赞美的情感去读句子。(四)、学习燕子的飞行,体会动态美,欣赏作者的遣词造句。1、教师提供导学提纲,学生自由读文,反复吟咏体会。(1)文中具体写了燕子的几种飞行姿势?(2)用 标出燕子飞行时的动作词语,想作者用得好吗?(3)读文想象文中
13、所描绘的画面,用 画出你认为优美的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2、逐题反馈,欣赏佳句。在微风中,在阳光中,燕子斜着身子在天空中掠过,唧唧地叫着,有的由这边的稻田上,一转眼飞到了那边的柳树下边;有的横掠过湖面,尾尖偶尔沾了一下水面,就看到波纹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斜”字把燕子飞行的特点写出来了,给人又快又轻的感觉。杜甫曾经写过这样的诗句:“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斜”字不但写出燕子飞行轻快,而且写出燕子飞行的优美姿态。“掠过”你体会到什么?“唧”的一声,已经由这边的稻田上,飞到了那边的高柳下。你又体会到什么?(五)、学习燕子的停歇部分,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静态的美。领会作者的意图。1、自由采取
14、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要求:(1)找出你认为用得好的词语或句子。2、抓住重点词:落-写出了小燕子的轻盈、迅速。痕-使得细线更具美感,远望去就像什么从天上飞过留下的痕迹。蓝蓝的天空,电杆之间连着几良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啊。-比喻手法的运用,使得句子更加的生动形象,作者把燕子比作符,把电线比作五线谱,更具体地写出了远看燕子、电线的特点。含义深刻的句子。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谱出了一支正等演奏的春天的赞歌天的赞歌 是指赞颂万物复苏、大地呈现一片生机勃过的歌曲。这句话以想象点明全文中心,即借描绘小燕子,赞美像征生机、活力的春天,表达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3、有感情的朗读这一自然段。(五)、总结
15、全文,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1、总结文章的内容。2、教师归纳总结。(1)点面结合。-通过小燕子这个“点”,把春天的这 个“面”的美丽景色表现出来(2)动静结合。(3)比喻、拟人手法的运用及动词运用准确。板书设计:第二单元第二单元的三篇讲读文章,再见了,亲人和 丰碑讲述了几个动人的故事;少年闰土向我们介绍了“新朋友闰土”o每篇课文都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通过有效的阅读,提高阅读的速度,使学生从课文中迅速获取有用的信息是这一单元培养的重要能力项目。阅读有一定的速度,不是让学生漫不经心的浏览,而是在注意力高度集中的状态下进行的一种积极的、有创造的理解过程。讲究速度的基本要求是“把握大意”。
16、就此三篇文章来说,再见了,亲人 应提示学生抓住重点语句,其以祈使句始、以反问句终的叙事形式的反复运用,最终把文章的思想感情推上高峰;少年闰土 则应要学生抓住有关形象描写的语句,通过对形象的理解明确文章的情感体现;丰碑需要提示学生在阅读中抓住题目,有题目入手,从文章的层层铺垫中体会文章的所要表达思想感情下 面 就 再见了,亲人、少年闰土和 丰碑作简要分析5、再见了亲人本文是一篇以1 9 5 8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最后一批官兵离朝时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为内容,展现了中朝人民的用鲜血凝成的深情厚谊。文章从几个重点人物入手,分别展现出大娘、小金花、大嫂这三个代表人物,刻画出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话别时
17、的动人场面。尤以突出的文章的写作手法:以祈使句开头,以反问句收尾多种句式交替使用,通 篇 以 第 二 人 称“您”,“你”的表达方式再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话别时的动人场面。使文章情感波澜起伏,是一篇进行语言训练和思想教育的好文章。在教学中,应指导学生才却多种形式在理解词、句、段的基础上,多度、善度、带着感情度,反复体会语句的意义和情感味道,做 到“披文以入情”。下面就第二课时简述一下教学思路。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练习阅读速度,培养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率。过程与方法:可组织相关背景影片的欣赏,课前收集资料,抓住重点语句的朗读,体会文章情感。情感态度、价值观:充
18、分引导学生体会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重点、难点分析:引导学生体会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理解课文的表达特点。二、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一说说课文中谁称谁为“亲人”?(抓住题眼,带领学生深入体会)(二)读书思考: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哪几位亲人?志愿军回忆了哪些往事?(三)深入解读,理解含义。找出并理解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体会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深情厚谊。1、默读课文第1自然段,划出重点语句。2、大家讨论,谈自己是从哪句话、哪个重点词语体会到“亲人”这一含义的。3、投影出示重点句:(1)您带着全村妇女,顶着打糕,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送到阵地上来给我们吃。这真是雪中送炭啊!读
19、这句话;说说什么叫“雪中送炭”?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朗读,体会其中感情。4、指名朗读文章,找出大娘还为志愿军作了哪些事,体会感情。5、总结学法:默读,划句子;谈体会;投影分析重点句;朗读,体会。6、按刚才学法学习第2自然段。投影出示的重点句是:(2)你回到村里,焦急地等待着妈妈。第二天传来噩耗,你妈妈拉响手榴弹跟敌人同归于尽了。(什么叫“噩耗”、“同归于尽”?“同归于尽”说明了什么?)7、按刚才学法学习第3自然段。投影出示的重点句是:(3)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这样高的代价指什么?(失去双腿,永远残疾。)这句话是什么句式,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反问。)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语文 第八 第一 单元 教材 评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