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语文高考真题卷--上海春季卷(含答案解析).pdf





《2021年语文高考真题卷--上海春季卷(含答案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语文高考真题卷--上海春季卷(含答案解析).pdf(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上海卷语 文一、积累应用(1 0 分)1 .按要求填空。(5分)(1),无人知是荔枝来。(杜 牧 过华清宫)(2)夕阳下,,两三航未曾着岸。(马 致 远【双调】寿阳曲)(3)苏 轼 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中与柳永“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句所描绘场景相近的句子是“,。2 .按要求选择。(5 分)(1)如果古代有手机,下列最有可能受影响而不出现的一 项 是(2分)A.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B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C.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D.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 项 是(
2、3分)(选项更新中)二、阅 读(7 0 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 7 题。(1 7 分)有人说,语言是思维的牢笼,比如说如果语言中没有“将来”这个词或将来时态,我们就无法理解“将来”的概念。这种观点让人印象深刻,可是当我们关注具体语言的具体特点,并讨论这些特点如何与具体的思维特质产生联系时,问题就产生了。至少我们不会通过抹去“痛苦”这个词来追求快乐,也不会把词语“死亡”删掉让所有人都得到永生。对这种观点的批判可以给我们提供一点教训。这种观点存在一个最基本的问题:没有事实依据或依据不充分,我们如果想正确地描述语言对思维的影响,就一定要吸取这个错误带来的教训。我们得到的教训是,如果要说语言对其
3、使用者的思维有任何影响,就一定要有事实的支持,要经过论证。如果我们要让不同语言使用者的思维确定不同,就必须依据语言以外而不是语言本身的事实。即使思维的不同得到证实,还必须以可靠的方式证明导致这种差异的是语言而不是文化或环境中的其他因素。我们必须抛弃“语言牢笼”这样的说法,因为根本没有证据显示某语言会成为使用者的智力疆界并限制使用者的逻斡推理能力,进而妨碍他们理解其他语言使用者的想法。当然,我们并不否认,如果一种语言中完全没有某些话题的相关词汇,那么讲述这种语言的人就无法理解关于这个话题的内容。试想一下,要把洗碗机的说明书翻译成一个狩猎部落的语言,你很快就会卡壳,因为你没法在他们的语言中找到自来
4、水、橡皮管、洗涤剂这些词语。如果想把数学或物理学的抽象概念介绍给他们,也会碰到类似的困难,不过,这种困难并不是因为他们逻辑思维能力不够,而只是因为他们不熟悉相关的内容。我们可以用他们的母语,给他们清楚地解释那些具体概念,如自来水、洗涤剂,或者通过借用词汇,延伸他们现有词汇涵义的方法,来表达那些抽象概念,如数学概念。任何语言都能表达复杂的思想观念,无数事实已经证明了这一点。还有一种流行的观点是语言对思维基本没有影响。持这种观点的学者认为,语言在深层上都有着相同的普通语法、基本概念,假如有外星人,他们会觉得所有的地球人都讲着同一种语言,因此,即使语言对思维有所影响,这种影响也是微不足道的。我们的观
5、点与这种流行看法也不完全一致,我们认为语言确实会影响其使用者思考问题和看待世界的方式,这种影响体现在逻楫推理之外的直觉、感知、记忆、联想等领域。所以我们应关注最接地气的日常语言领域和日常生活领域。语言对思维影响更多也是通过日常生活,通过持续使用的日常语言中的特定表达而潜移默化形成的。那些我们牙牙学语时细细区分的词语,那些日常交流不断迫使我们梳理清晰的信息,那些语言使用中需要我们特别留意的细节,那些不断印在头脑中的词汇的相互关系,所有这些语言面貌影响着我们的思维习惯。所以,语言的作用不能从“不同语言 允许 使用者思考什么”方面去找,而应该从 语言的力量 会 激发 人们做什么的角度去寻找。这句话没
6、能脱离隐喻的层面而显得有些模糊,不过,它是对的。我们要做的,就是通过研究,把原来显得模糊的显现得更加清晰一些。(选 自 话境,文章有删改)3 .第段“语言是思维的牢笼”在文中的意思是。(2分)4 .根据文意可以推断(3 分)A.狩猎部落是无法理解代数概念的。B.掌握多种语言无助于提高逻辑推理能力。C.语言的不同和思维的不同并无多少关联。D.使用不同语言的人,他们的色彩感知方式不同。5.作者在第段对第段中的观点作了反驳,你认为反驳是否有力?请具体评析。(4分)答:6 .概括本文的论证思路。(4分)答:7 .小明记录了一些语言材料,想选择其中一则作为例子支持本文作者的观点,请给他推荐你认为合适的一
7、则,并说明理由。(4分)A.说方位时有的语言用东西南北,有的语言用前后左右,这会影响人的记忆模式。B .有德国人认为,他们的思维有条理、合逻辑,是因为德语很清晰、有条理。C.汉语方言中“脚”被用来称腿或脚及腿,这会引起交流的不便。(二)阅读下文,完成第8 1 1 题。(1 5 分)我的导师珀希拉蔡维忠病毒学家珀希拉谢甫三十五岁时接到哈佛医学院的聘书,聘她为副教授。五年过去了,是检验的时候了,珀希拉晋升教授的事提上了议事日程。珀希拉拥有典型北欧女性之美,五官典雅大方,皮肤白皙,双眼皮下一双大眼睛。她看人时眼睛闪着柔光,谈话时唇角微翘,双唇轻启,很自然地流露出一种知性美。她举止优雅,刚柔相济,恰到
8、好处。当然,作为病毒学领域的领军人物,她有种叱咤风云的气场,不怒自威。这是我的第一眼印象。我和她见面的第一天就选定了课题。我沿着既定的方向做研究,做得比较顺利,有时我会跳出既定的范围,做一点病毒研究的新探索,其中有一篇论文算是意外的收获。人们一般把病毒看成凶狠的攻击者,把人体细胞看成无助的受害者,一旦受感染便被摧毁。病毒学家的任务是了解病毒如何杀死细胞,期望在了解后研究出药物,阻断病毒对细胞的残杀。从这个意义上讲,研究者充当了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大侠。世界上绝大多数病毒学家,包括珀希拉在内,都是沿着这个思路做研究,并且做出了很好的成果。后来我到一家生物技术公司做新药研究,与珀希拉的交集变得很少了
9、。十五年后,我接到Z君和Y君邀请,到 Y君家给珀希拉开送别晚会。那是自助餐式的聚会,大家随意走动交谈,只有她自始至终坐在主厅的椅子上,没有走动过。她患了帕金森氏症,已经无法胜任哈佛教授的工作,准备搬到亚利桑那州图森市。我给她挑了一盘菜,坐在她旁边陪她用餐说话。她还是思维敏锐,对科学研究的兴趣丝毫未减。只是,她用叉子挑食物时动作很慢,咀嚼食物时很小心,说话时声音很轻。那些动作使她显得越发优雅,当年叱咤风云的风范却是不见了。病魔正慢慢地吞噬她的神经元,侵蚀她的肌肉,不可阻止,不可逆转。她的朋友玛德兰几天后开车八千里路,横跨美国,把她和她养的两条狗从东北部的波士顿送到西南部的图森。玛德兰比珀希拉稍小
10、几岁,玛德兰觉得自己是个蠢笨、迷茫的人,对人生的走向懵懵懂懂。珀希拉在大方向上为她指路,在具体的事情上亲自动手帮忙,帮她渡过难关,使她走上生活的正轨。如果说珀希拉是我的科研导师,那么她是玛德兰的人生导师。珀希拉虽然体力虚弱不听使唤,脑子却依然活跃。她一边指导研究,一边建新房子。新房子建成后,她搬进去只住了一个晚上,第二天早上因为叫不醒便被送进医院。她肺部感染,大脑出血,意识消失,呼吸越来越困难,最后停止了。那时她六十八岁。在珀希拉逝世将近十年时,我查到了玛德兰的电话号码,和她通了话。我们谈了大半个晚上。玛德兰向我叙述了她和珀希拉的交往过程,和珀希拉生命中最后两年的经历,如上文所述。珀希拉是个在
11、事业上和生活上都非常独立的单身女性,为自己治病不在她优先考虑之内。她为此付出了不少代价,玛德兰也为此付出了几乎全部的精力和体力。珀希拉这样独立的女性,能赢得另一个人无怨无悔为她做出了极大的栖牲也算是一种莫大的成就。玛德兰对那段艰难岁月已淡忘了许多,只有思念不断。我打电话的那天,她正想念着珀希拉,很高兴听说我也在想着珀希拉。珀希拉去世时,哈佛医学院为她降半旗。国际疱疹病毒大会每年以她的名义为年轻的科学家发奖。我告诉玛德兰,只要人们记得珀希拉,她就还活着。人们确实记得她,我们都记得她。8.作者为什么要详写“我”在病毒研究中的新探索?(3分)答:9.玛德兰在文中有重要作用,请加以分析。(4分)答:1
12、0.请以第段为例评析本文的语言风格.(4分)答:1 L 在纪念珀希拉的活动上,你作为年轻科学家的代表发言,说“如果珀希拉还在世,我希望做她的学生,因为,”。请结合全文补全发言内容。(1 0 0 字左右)(4分)答:(三)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1 2 1 4 题。(8分)早 行 宋晁端友马上鸡初唱,天涯星未稀。惊风时坠笠,零露暗沾衣。山下疏钟发,林梢独鸟飞。远峰烟霭淡,迤遍见朝晖。1 2 .依据题材,本诗不能归入下列类别的一 项 是(2分)A.游览类 B.状景类 C.送别类 D.旅况类1 3.下列对这首诗赏析正确的一项是(2 分)A.以所见所闻写出对自然细腻的感知。B.以宽阔的景象体现诗人丰富的
13、想象。C.以精巧的语言绘出壮丽奇峭的景色。D.语言疏放明朗体现清新淡雅的诗味。1 4.此诗将时间移换融入景物变化之中,构思巧妙,请结合诗句对此加以赏析。(4分)答:(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 5 2 0 题。(1 9 分)夏忠靖公传公讳原吉,字维若。十三丧父,贫甚,教里塾以资养。以诗领乡荐,升国子生,例入禁虎书诰敕。太祖幸书所,见公字格方正,特赐绯衣一袭。复遣人察诸生所为,独公端坐正书,竟日色不惰。上以原吉端厚,特实授户部主事。太宗登基,以公旧臣负重望,迁左侍郎,公辞疾,不许。寻进尚书。凡贡赋役法悉命详定。公酌古今,为经久计,其所议多从厚,目:“不可使后难继,困吾民也。永乐初,两浙大水,国用告乏
14、,命公往治。至则奏罢蠹民妨政数十事,谀访耆宿,相度地势,疏河导渠,修筑堤堰,俾水归于海。又奏发縻粟三十余万石,所活不可胜计。乃分给牛种,督之耕种,民忘其饥。有干泽者奏水退田淤,宜召民佃耕以足国用。公得报,数目:“民疲极矣,可重役乎?”亟奏云:“水不胜厚,知已后时,劳且无益。”事始寝。吴人至今怀之。永乐七年,兼掌刑部,有二指挥冒支官粮,上欲斩之。公曰:“罪自有律,若真盗者,何以加诸?”乃止。尝从皇太孙周行乡落,取民间泰黍以进,目:“愿知此味。”召见乡老令陈风俗赐老给孤表著节义民皆感叹。公弟原启至京,上召见,赐酒馔。濒归,遣人送之,见舟中惟米二石,问公曰:“卿弟贫,盍少赠之?”公对日:“臣所遗俸费
15、已寄之,无以为赠。”宣德五年,卒。谥忠靖。【注】耳:汲水工具,此指向淤田灌水。1 5 .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1)至则奏罢蠹民妨政数十事()(2)盍少赠之()1 6 .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2分)(1)相度地势A.辅助 B.治 理 C.互 相 D.观察(2)亟奏云A.突 然 B.立 即 C.仓 促 D.不久1 7 .把第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5分)公酌古今,为经久计,其所议多从厚,曰:“不可使后难继,困吾民也。”译文:1 8 .为第段画线部分断句。(3分)召 见 乡 老 令 陈 风 俗 赐 老 给 孤 表 著 节 义 民 皆 感 叹1 9 .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夏公
16、反对“召民佃耕”的理由。(3分)答:2 0 .小明在旅游时发现一处夏原吉故居,房屋楹柱上悬挂一副对联,辞曰:独端坐正书,诸生无此口;必定罪,皇帝从其循规。其中有四个字因年代久远而残缺了,请你根据本文第段和第段的相关内容加以补足。(4分)答:(五)阅读下文,完成第2 1 2 4 题。(1 1 分)芷堂记吾同姓自昭居何山,近市如陋巷,家惟芷一本,五十年根浮瓮,香出屋,客至意销。有羡焉欲得之者,其家尊目:“吾父所植也。”问自昭,日:“吾祖所植也。”无不恻然已,惘然去。比年马之过市也如织,高垣重闭,丹青草木无得保所素玩,知是美植。睨者不至,至者不取,亦若有守之者。问何道,自昭日:“吾惟托之无可奈何,而
17、亦无与竞也。”问其所以培壅而寿,自昭日:“自吾见吾父未尝溉,溉亦无所受,根而已。片蓬花日,雪霜亦于是,其得于天者狭。今其叶可二尺,而花之层出者拔其萃以长,比他植最早,又后衰。吾与之生长,更世大变,以及乎此,愿有以记之也。”盖自何山百里求予记于荒林之下。噫!吾城居人也,往年辟一室号“问不知”,有方外道人养盆芷廿年,舁以好我,岁再花而予迁,迁而避于方山之下。它日过吾居,未焚,有马于庭方舐是根以饱,于闵然三叹,赋之去。彼其芳也与予同,又养于方外不为浅,然一入吾室,曾不能在其足。今君之穷也三世而芳如昨,虽晦焉爱之,而不溉不修,自然而已,不迁不吝,亦自然而已,此其有数存乎?意者亦君之祖德有以阴种之也。昔
18、之知数者于一花、一叶、一饮食而占其盛衰,况大寒大暑,大兵大乱,三世五十年之久,无所花赖,无敢爱,无敢害。王之槐,魏之紫,方、陈之荔,或更代易姓,为人所感叹,而君之芷亦异于是。诗书容膝,子孙绕前,花时对客,墙沽老瓦,近而抚之目睫。旧庐旧邑,不见乔木,此何生在上而芬犹未沫,就就焉不出户庭,若得于天者,侥幸至足,此其足恃以久也,而岂独此芷之为验哉!予于是愧君矣。虽然,有患是花也,五十年藏于市如隐,今君之号芷堂也始著,则后之求君者必于芷,求芷者必于君,君得无累是芷乎?夫予之芷已若芷矣,又为君记之,虽君不累,得无予累之乎?君曰:“吾惟惧兹芳之易朽,以及此也。”则为约目:吾为君记耳,藏于君,藏于君子孙。君
19、之芷五十年矣,又五十年乃出之。【注】本文作于南宋灭亡之后。作者刘辰翁经历宋末兵荒马乱,入元不仕,隐居以终。2 1.可填入第段方框处的虚词是(1 分)A.苟B.然C.且D.故2 2.对第段画线句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 分)A.当时社会环境动荡不宁B.人们纷纷加强自家防护C.许多珍贵草木毁于战乱D.恰可趁机抬高美芷身价2 3 .分析刘自昭请作者为芷作记的原因。(3分)答:2 4 .第段写了作者自家的芷,请分析这一内容在文中的作用。(4分)答:三、写 作(7 0 分)2 5 .有人说,你怎么做,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也有人觉得不尽如此。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和思考。要求:(1)自拟题目
20、;(2)不少于8 0 0 字。1.【参考答案】(1 )一骑红尘妃子笑(2)酒旅闲远浦帆归(3)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命题立意】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解题思路】易错易混:(1 )骑;(2)施;(3)惟。2.(1 )C【命题立意】本题考查正确理解诗句含意的能力。【选项分析】解答本题,需要注意手机的通信功能。A项,“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出自唐代李益的 江南曲,这是一首闺怨诗,表达了闺中少妇对常年在外经商的丈夫的怨情。其 中“信”是信用的意思,和手机没有关系。B项,“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出自唐代李白的 秋登宣城谢眺北楼,诗人怀念的是南齐诗人谢眺,尽管当时有手机也无济于事。C项,“复
21、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出自唐代张籍的 秋思,描写了诗人担心写家书时时间匆忙有遗漏之处,在送信之人即将出发前又再次打开信封检查的细节。如果当年有手机的话,补发信息即可。D项,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 出自唐代杜甫的 九日蓝田崔氏庄,表达的是人生衰老的感伤,和手机没有关系。综上分析,故选泰(2)答案更新中。3.【参考答案】语言是思维在智力、逻辑推理方面(1分)的束缚限制。(1分)【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解题思路】理解句子含意,要尽可能用文中的词句作答。语言是思维的牢笼 是一个比喻句,根据文章第段中的 我们必须抛弃 语言牢笼这样的说法,因为根本没有证据显示某
22、语言会成为使用者的智力疆界并限制使用者的逻辑推理能力 可知,这个比喻句的喻体 牢笼 的意思是智力、逻辑推理方面的束缚限制,由此即可理解这句话的含意。4.B【命题立意】本题考查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的能力。【选项分析】根据文章第段中的 我们可以用他们的母语来表达那些抽象概念,如 数 学 概 念 ,可以推断A项错误;根据文章第段中的“根本没有证据显示某语言会成为使用者的智力疆界并限制使用者的逻辑推理能力”,可以推断B项正确。根据文章第段中的“我们认为语言确实会影响其使用者思考问题和看待世界的方式”,可以推断C项错误;D项,说法绝对。5.【参考答案】示 例 一:反驳不够有力。第段虽然抓住了对方脱离具体语言
23、事实这一根本问题进行了反驳,但所举例子用事实层面的获得暗换了思维层面的概念理解,“得到永生”是事实层面,而“无法理解 将来的概念”是思维层面,两者并不相同。第段举例并不严谨,反驳不够有力。(4分)示 例 二:反驳有力。作者指出应从语言具体特点和具体思维特质的联系进行论证,抓住了对方脱离具体语言事实这一根本问题进行反驳;另 外,第段中的观点是全称判断,第段所举的不会通过删去 痛苦 死亡”两词来获得快乐和永生是有针对性的反例,可以反驳第段中的观点,增加反驳的力度。(4分)【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解题思路】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考生在作答时,可根据自己的理解判断第段的反驳
24、是否有力。如果认为反驳不够有力,可以从第段在反驳时所举例子严谨性不够的角度进行分析;如果认为反驳有力,则可以从第段观点和例证的针对性的角度进行分析。言之有理、能自圆其说即可。6.【参考答案】文章先给出“语言是思维的牢笼”这一反面观点并加以反驳,得出语言对智力及逻辑推理不造成束缚限制的结论,并提出论证的基本要求;再通过狩猎部落的例子,使前述结论更加严谨;然后又给出另一反面观点“语言对思维基本没有影响”并加以辨析,得出日常生活的语言习惯影响思维中的直觉、感知、记忆、联想等方面的结论。(4分)【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分析文章论证思路的能力。【解题思路】这篇文章第段提出 语言是思维的牢笼 这一反面观点;第
25、一段通过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加以反驳,并提出论证这一反面观点的基本要求;第段得出语言对智力及逻辑推理不造成束缚限制的结论;第段通过举狩猎部落的例子使第段的结论更加严谨;第段又给出另一个反面观点 语言对思维基本没有影响;第一段对这一观点进行辨析,得出日常生活的语言习惯影响思维中的直觉、感知、记忆、联想等方面的结论。7 .A理 由:文章第 段,作者提出了日常语言面貌会影响思维中的直觉、感知、记忆、联想等方面的观点。A项,指示方位时用东西南北或前后左右,正是日常生活领域的语言使用习惯,所影响的方位的记忆模式则属于思维的感知、记忆领域,这与文章的观点十分契合。(4分。选B得0分,选C最多2分)【命题立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 语文 高考 真题卷 上海 春季 答案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