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真题试卷·初中生物.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1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真题试卷·初中生物.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真题试卷·初中生物.pdf(1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 0 2 1 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初级中学)(考试时间为1 2 0 分钟,满分为1 5 0 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 5 小题,每小题2分,共 5 0 分)L藻类植物、苔解植物、蕨类植物具有的共同特征是()A.有很薄的叶片B.具有维管组织C.用胞子繁殖后代D.有根、茎、叶的分化2 .下列有关植物果实和种子发育的叙述,正确的是()A.花生的外壳由子房壁发育而成B.苹果的食用部分由子房壁发育而成C.油桃果实内的桃核由胚珠发育而成D.蚕豆的食用部分由受精极核发育而成3 .耐旱作物在形态结构上具有适应干旱的一系列特征。下表是四种植物叶片的相关数据,其中最能适应
2、干旱环境的是()叶片甲乙内表面积/m m?2 9 21 4 43 0 15 9 3体积/m m 6 46 36 21 2 1表皮厚度/u m1 42 41 51 3A.甲 B.乙 C.丙 D.T4 .为了研究环境条件对种子萌发的影响,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在四个培养皿内分别放置数量相同的绿豆种子,在不同条件下进行培养。数日后种子的萌发情况如下表所示。该实验除能研究水分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外,还能研究的问题是()A.温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培养皿光照条件日光下日光下黑暗中黑暗中温度2 3 2 3 2 3 2 3 棉花干湿情况潮湿干燥潮湿干燥数日后种子的萌发情况全部萌发没有萌发全部萌发没有萌发B.光照对种
3、子萌发的影响C.空气对种子萌发的影响D.棉花对种子萌发的影响5.下列关于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光照越强,越有利于农作物产量的增加B.长跑后,肌肉酸胀乏力是因为酒精的大量积累C.温室栽培保持昼夜恒温,有利于有机物的积累D.稻田定期排水,可避免根因长期无氧呼吸导致的腐烂6.下列生产活动或自然现象中,与生长素的作用无直接关系的是()A.杆插枝条时保留芽,易于生根成活B.摘除棉花的顶芽,使其多开花多结果C.移栽树苗去掉部分叶,提高移栽成活率D.倒伏的玉米苗,茎背地生长以更多地接受光照7.下图表示某些物质在生物体和无机环境之间的部分流动途径。甲、丙表示含碳物质进入生物体的相关生理作用
4、,乙、丁表示水离开生物体的相关生理作用。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 是()A.甲主要指光合作用B.乙主要指排遗作用C.丙可能为呼吸作用I).丁可能为蒸腾作用8.将新鲜的牛奶加入适量的蔗糖煮沸后,倒入消毒后的大口玻璃瓶内,再将适量的酸奶倒入其中,用来制作酸奶。下列过程中,正确的操作是()A.煮沸后立即倒入酸奶并密封B.煮沸后立即倒入酸奶不密封C.煮沸冷却后再倒入酸奶并密封D.煮沸冷却后再倒入酸奶不密封9.下列关于淀粉、脂肪、蛋白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都能被相应的酶水解B.都含有C、H、。这三种元素C.都可通过颜色变化进行鉴定D.都是细胞中的直接能源物质10.下列关于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叙述,
5、正确的是()A.原核细胞内只有一种核酸B.真核细胞可以进行有丝分裂C.原核细胞不能进行光合作用I).真核细胞都有中心体和核糖体11.下图是人体的消化系统示意图,其中含消化酶种类最多的部位是()A.B,C.D.12.下列有关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凋亡和细胞坏死均受基因的控制B.衰老的细胞,其化学成分不再更新C.造血干细胞分化程度低,能持续分裂D.癌细胞易扩散与细胞膜上糖蛋白增加有关13.下列关于细胞无丝分裂和有丝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A.都会出现核膜、核仁的消失和重现B.无丝分裂和有丝分裂都是真核细胞正常的分裂方式C.真核细胞可进行有丝分裂,原核细胞可进行无丝分裂D.有丝分裂
6、过程前需要进行遗传物质的复制,无丝分裂过程不需要1 4.下列有关物质转运的叙述,正确的是()A.一种氨基酸只能由一种t R N A 转运B.高尔基体产生的囊泡一定转运至细胞膜C.主动运输使细胞膜内外离子浓度趋于一致D.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可进行物质的双向转运1 5.按含氧量的不同,血液可以分为动脉血和静脉血。下图为人的心脏内部结构示意图。图中的结构名称及其中的血液类型的对应,正确的是()B.右心室,动脉血C.-左心房,静脉血D.-左心室,动脉血1 6 .在一条离体神经的中段施加电刺激,使其兴奋。下图中甲、乙、丙、丁分别表示施加刺激时的膜内外电位变化及其所产生的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横箭头表示传导方
7、向),其中正确 的 是()A.甲 B.乙 C.丙 D.T1 7 .在某种牛中,基因型为A A 的个体的体色是红褐色,基因型为aa的个体的体色是红色;基因型为A a的个体中,雄性牛是红褐色,而雌性牛是红色。一头红褐色雌性牛生了一头红色小牛,这头小牛的性别及基因型为()A.雌性,A a B.雄性,A aC.雄性或雌性,aa D.雌性,A a或 aa18.下图中四个系谱图依次反映了甲、乙、丙、丁四种遗传病的发病情况(黑色填充表示患者),若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根据系谱图判断可排除是由X 染色体上隐性基因决定的遗传病的是()A.甲 B.乙 C.丙 D.T19.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叙述,不
8、正确的是()A.碳元素主要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进入生物群落中B.物质循环是在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之间进行的C.化石燃料短时间内大量燃烧可能打破碳循环的平衡D.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同时进行的,彼此相互依存20.一只失去雏鸟的美国红雀,总是给养鱼池边浮到水面求食的金鱼喂它捕来的昆虫,就像喂自己的雏鸟一样。红雀和金鱼的行为分别是()A.先天性行为,先天性行为B.先天性行为,后天性行为C.后天性行为,先天性行为D.后天性行为,后天性行为21.下列内容的教学中,有助于学生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观念的是()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结构与功能消化腺、消化液与营养物质的消化自然界中生物群落的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生态系
9、统中的食物链、食物网、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A.B.C.D.22.下列属于验证性实验的是()A.在学习完“根吸收的水和无机盐由导管运输”的内容后,教师组织学生观察红墨水在茎和叶中的运输B.在学习“血液的组成”时,教师指导学生观察人血永久涂片,识别红细胞与白细胞,比较它们在血液中的含量C.在学习“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时,教师组织学生将萝卜置于不同浓度的盐水中,观察萝 卜 条形态的变化D.在学习“心脏的结构”时,教师组织学生观察心脏的结构,并向某个血管中注水,观察其他血管中是否有水流出23.某教师研究探究式教学策略对学生学业成就的影响时,通过教育研究的方法开展研究。下列做法中最恰当的是()A.通过文
10、献研究的方法,了解探究式教学策略的教学效果B.通过调查问卷的方法,了解探究式教学策略对学生学业成就的影响C.通过行动研究法,了解在探究式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业成绩的变化D.通过问卷和访谈调查的方法,了解学生对探究式教学策略的态度和看法24.在教学“植物细胞的结构”一节时,教师为学生提供了洋葱、黄瓜、番茄、黑藻、菠菜、青椒等材料,组织学生制作和观察临时装片,然后讲解细胞的结构与功能。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时间为1课时。下列关于这一教学过程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认识和规范地操作显微镜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B.学生可以从给定的材料中选择23种进行观察C.教学中运用了通过事实总结形成概念的教学方式D.教师可以通
11、过识图的方式,检测学生的概念掌握情况25.下面所示选择题的评价层次属于()下列属于可遗传变异现象的是。A.鹰的成鸟会飞翔,雏鸟不会飞B.妈妈的头发长,女儿的头发也长C.一对双眼皮的夫妇生了一个单眼皮的儿子D.狼群中,成年狼奔跑速度快,幼年狼奔跑速度慢A.识 记B.理 解C.应 用D.分析二、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26.春季,浮游藻类一般随着温度的升高形成以硅藻为主的群落,而后转为以绿藻为主的群落,继而转为以蓝藻为优势种的群落。问题:(1)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角度分析,上述藻类属于,它们的种间关系主要表现为。(6分)(2)进入春季后,湖 泊 中 各 种 藻 类 种 群
12、环 境 容 纳 量 (填 会”或“不会”)发生改变,理由是。(6分)(3)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春季升温过程提前,而光照尚未增强。研究表明,蓝藻更适应这种高温低光照的新环境。由此推测,气候变暖后,湖泊中蓝藻成为优势种的时间将(填“提前”或“推迟”或“不变”)。(3分)2 7.下图表示在最适温度、最适p H条件下,反应物浓度对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问题:(1)酶与无机催化剂相比催化效率更高,原因是。其他条件保持不变,反应物浓度高于6时,反应速率并未提高,其 中 限 制 因 素 可 能 是。(6分)(2)酶活性可以用在一定条件下、一定时间内产物的生产量来表示。为准确测量酶活性,在实验
13、进行时,反 应 物 的 初 始 浓 度 设 置 为(填“a 8 或 c )最为合适,理由是(6分)(3)若反应体系中酶浓度提高5 0%,则 最 大 反 应 速 率 会 (填“增大”“不变”或“减小”)。(3分)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 0分,共4 0分)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2 8 .材料:某校教师组织学生在各自生活小区的花园中捕捉蚯蚓,然后带到学校开展“观察蚯蚓的运动”的实验,不同教师设计的实验方案不同,下面是其中的两种。“观察蚯蚓的运动”实验方案1:将蚯蚓放在糙纸上,观察它的运动,注意其身体粗细及长短的变化。将蚯蚓放在玻璃板上,观察它的运动及身体的变化。比较蚯蚓在两种情况下
14、运动方式和运动速度的异同点。注意:在观察过程中,应常用浸水的湿棉球轻擦蚯蚓体表,使其体表保持湿润。“观察蚯蚓的运动”实验方案2:将滤纸浸润(水越少越好),紧贴在一个装有2 mL水的大试管内壁一侧。将一条6 10 cm的蚯蚓,放入大试管底部的水中。将大试管向没有贴滤纸的一侧倾斜45,观察蚯蚓的运动情况。将大试管向贴有滤纸的一侧倾斜45,观察蚯蚓的运动情况。比较蚯蚓在两种情况下运动方式和运动速度的异同点。问题:(1)结合材料分类列出教师在实验中所使用的课程资源,并说明分类的依据。(6分)(2)如果要达到实验目的,至少还需要补充哪些实验器材?(4分)(3)分别分析这两个实验方案的局限性。(10分)2
15、9.材料:某教师关于“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一课的教学思路片段如下。为了解决大面积烧伤病人的植皮问题,需从烧伤病人的皮肤上取下细胞置于培养液中培养,推测培养瓶中应该加入哪些培养物质才能让细胞活下来。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身体里的活细胞要存活是否也需要这些物质。引出课题: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教师引导学生查阅食物营养成分表,对比分析不同食物中共有的营养物质,据此推测细胞生活需要的营养物质。教师提供皮肤细胞培养液的配方表,引导学生对比分析实际培养细胞时,添加的物质和前面推测的物质的异同点。引导学生回顾摄入的食物归根结底来自组成这些生物体的细胞,使其体会细胞从外界吸收的物质具有构建细胞和生物体的作
16、用。教师提供细胞各种结构成分的资料,引导学生思考哪些是有机物、哪些是无机物;除水分之外,哪种物质的含量高;有机物除了构建细胞,还有哪些重要作用。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除水分外细胞内有机物含量高,并说出有机物能维持细胞的生存和增殖等。(1)结合材料分析教师在设计导入时应注意的事项。(1 0 分)(2)结合材料举例分析该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计划培养学生的哪些思维能力。(1 0 分)四、教学设计题(本大题共1 小题,3 0 分)3 0.根据下列材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某教师在进行“血管”一节的教学时.,主要教学环节如下。A.教师组织学生用低倍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的血管及血液流动情况,将观察到的现象用绘图
17、或文字的方式进行记录,然后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享观察结果。B.教师引导学生针对各小组描述的观察到的现象,从血液流动速度、血液流动方向等方面,对不同血管的特点进行分析和总结。C.教师播放小鱼尾鳍血液流动情况的视频。D.教师组织学生进一步观察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的示意图,引导学生梳理不同血管以及心脏之间血液流动方向的关系,并书写板书和板图。E.理论联系实际,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相关的生活现象。要求:(1)设计本节教学内容的板书和板图。(1 0 分)(2)设计本节教学内容的教学目标。(1 0 分)(3)设计本节教学的问题串。(1 0 分)答案部分一、单项选择题1 .C【解析】本题考查抱子植物的特征。藻
18、类植物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苔解植物没有真正的根,有“假根”,有茎、叶的分化,体内无输导组织。蕨类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体内有输导组织,一般长的比较高大。藻类植物、苔群植物、蕨类植物都不结种子,都靠抱子繁殖后代,属于抱子植物。故选C。2 .A【解析】本题考查植物果实和种子的发育。花生的外壳是果皮,是由子房壁发育而来,A正确;苹果的主要食用部分是由花托和花被筒合生的部分发育形成的,只有果实中心的小部分是由子房发育而成的,B错误;油桃果实内的桃核包括果皮和桃仁(种子),果皮由子房壁发育而成,桃仁由胚珠发育而成,C错误;蚕豆为双子叶植物,其种子没有胚乳,蚕豆的食用部分为胚,是由受精卵发育而
19、成的,D错误。3.B【解析】本题考查植物对环境的适应。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是植物适应干旱环境的表现。植物蒸腾作用的主要场所为叶片。乙叶片的表面积最小,有利于减少蒸腾作用过程中水分的散失;表皮最厚,有利于储存水分。因此植物乙最能适应干旱环境。4.B【解析】本题考查种子萌发的影响因素。一般情况下,种子萌发所需的外在条件有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和 (或和)可作为一组对照实验,探究的变量为水分,研究的问题是水分对种子萌发的影响,根据实验结果可知,种子萌发需要一定的水分。和 (或和)可作为一组对照实验,探究的变量为光照,研究的问题是光照对种子萌发的影响,根据实验结果可知,无论日光下
20、还是黑暗中,种子均能萌发(或均不能萌发),因此该种子的萌发不需要光照。5.D【解析】本题考查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一定光照强度范围之内,光照越强,植物光合作用越强,越有利于农作物产量的增加。但是光照强度存在饱和点,即光照超过一定强度后,光合作用不再随光照强度的增强而增强。同时,若光照过强,会造成植物气孔关闭、光合作用减弱等,从而使农作物产量下降,A 错误。动物细胞在缺氧条件下会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长跑后的肌肉酸胀乏力是乳酸大量积累的结果,B 错误。温室栽培应增大昼夜温差,这样有利于有机物的积累,C 错误。水中氧气浓度低,若稻田的根长期浸在水中,根部会因缺氧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而酒精会对根系造
21、成毒害作用,使根腐烂,D 项正确。6.C【解析】本题考查生长素的作用。芽可产生生长素,生长素可促进托插枝条生根,A 项不符合题意。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导致侧芽处生长素浓度较高,侧芽对生长素较敏感,较高浓度的生长素抑制侧芽的发育。因此,摘除棉花的顶芽,可使侧芽处的生长素浓度降低,从而解除生长素对侧芽的抑制作用,使侧芽发育、加快生长,B 不符合题意。叶片是蒸腾作用的主要场所,移栽树苗去掉部分叶,可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防止植物因失水过多而死亡,从而提高移栽成活率,这与生长素的作用无关,C 项符合题意。倒伏的玉米苗由于受重力的影响,近地侧的生长素浓度高于远地侧,由于茎对生长素不敏感,导致茎的近地
22、侧生长速度快于远地侧,因此茎背地生长,可以更多地接受光照,D 项不符合题意。7.D【解析】本题考查生物体和无机环境之间的物质循环。对于含碳物质的流动,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过程丙)流入植物体内,被固定为有机物;植物通过动物的捕食,其中的有机物经过消化和吸收的生理作用(过程甲)流入动物体内,A、C两项错误。排泄指细胞的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的代谢产物排出体外的过程,包括泌尿系统排尿、皮肤排汗和呼吸系统的呼气过程。排遗指消化道中的食物残渣排出体外的过程。动物体内水分的排出主要依靠排泄作用(过程乙),B 错误。植物体吸收的水分主要通过蒸腾作用(过程丁)散失到无机环境中,D正确。8.C【解析
23、】本题考查微生物的发酵。新鲜牛奶煮沸是为了杀死牛奶和蔗糖中的杂菌。新鲜牛奶煮沸后,一定要待其冷却至室温再倒入酸奶,否则高温会杀死酸奶中的乳酸菌。乳酸菌为厌氧菌,在无氧条件下能分解糖类产生乳酸,故要密封。C项正确。9.D【解析】本题考查细胞中的有机物。淀粉、脂肪、蛋白质是细胞中的有机物,都能被相应的酶水解,都含有C、H、0 这三种元素,都可通过颜色变化进行鉴定。淀粉、脂肪、蛋白质都是能源物质,淀粉是植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脂肪是细胞中的备用能源物质,蛋白质也能为生命活动提供部分能量,但它们都不是直接能源物质,细胞中的直接能源物质是ATP,故选D。10.B【解析】本题考查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原核细胞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 年下 半年 中小学教师 资格考试 试卷 初中生物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