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积岩石学考研资料.pdf
《沉积岩石学考研资料.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沉积岩石学考研资料.pdf(3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沉积岩的基本概念沉积岩艮组成岩石圈的三大类(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岩石之一。它是在地壳表层或地表不太深的地方,在常温常压条件下,由国 岩(岩浆岩、变质岩、先成的沉积岩)的风化产物I、I生物来源的物厕、I火山物质I、I宇宙物质I等原始物质,经过搬运作用、沉积作用以及成岩作用I所形成的一类岩石沉积岩的一般特征1、沉积岩的化学成分对比I岩浆岩园沉积岩I的化学成分可以看出:虽然总体化学成分相近似,由于两者形成条件的不同,在化学成分上仍然存在很大的差别:(1),Fe2O3和FeO的含量在岩浆岩和沉积岩中铁的总量接近岩浆岩中FeO含量多于Fe2O3 地下深处缺氧 亚铁沉积岩中Fe2O3含量多于FeO 地
2、表自由氧充足 高价铁(2)、K20和Na2O的含量在岩浆岩中钠含量比钾高,在沉积岩中钾总量比钠高因为:沉积岩中富钾的白云母、绢云母相对稳定岩浆岩风化后生成的胶体分散物(粘土矿物)易吸附钾,导致沉积岩中钾的含量相对增高岩浆岩风化后,其中的钠以氧化物、硫酸盐等可溶性盐的形式流失,使沉积岩中钠的含量相对减少(3)、A1203的含量岩浆岩中铝多以铝硅酸盐的形式出现沉积岩中铝通常剩余而游离,是沉积岩的主要化学成分之一大多数沉积岩中A12O3K2O+Na2O+CaO(判别变质原岩有用)(4)、H20和C02的含量沉积岩形成于地表条件下,富含H20和C02岩浆岩形成于地壳下部高温、高压的环境,H20和C02
3、含量很低2、沉积岩的矿物成分(1)高温矿物少见无橄榄石、辉石、角闪石形成于岩浆结晶早期高温(2)低温矿物富集富石英、钾长石、钠长石,形成于岩浆结晶晚期低温(岩浆岩主要造岩矿物在高温、高压条件形成,稳定地壳下部)(3)自生矿物各种盐类、氧化物、氢氧化物、粘土矿物、碳酸盐矿物(形成于地表常温常压环境,稳定于地表条件)3、沉积岩的结构构造沉积岩的结构 要比岩浆岩更为多样碎屑结构、粒 屑(颗粒)结构,机械作用形成生物结构:等是沉积岩所特有的结构;晶 粒(结晶)结构:虽然岩浆岩也有类似结构,但它们形成的热力学条件迥然不同。沉 积 岩 的 构 造成层构造、层内构造以及层面构造层理构造:沉积岩最基本构造特征
4、,在岩浆岩中除少数情况(层状火成岩)外很少见到层面构造:波痕、泥裂、雨痕、雹痕、印模、晶痕化学成因的构造:缝合线、叠锥、结核、叠层构造等构造都是沉积岩所特有的生物成因的构造:生物礁所特有由于沉积岩是在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压力条件下形成,因此具有各种各样空隙,而结晶岩一般缺乏孔隙(曾允孚等,1986)形成沉积岩的物质基础沉积物的四种来源1、陆源物质一母岩风化的产物2、生物源物质一生物残骸和有机物质3、深源物质一火山碎屑和深部卤水4、宇宙源物质一陨石风化作用|的概念:地壳表层岩石(母岩)在大气、水、生物、冰川等地质营力的作用下,使得岩石松散、破碎、分解的地质作用。其产物为各种岩石碎屑、矿物碎屑、生物碎
5、屑和溶解物质风化作用方式:物理风化、化学风化、生物风化。1 )|物 理 风 化 主栗发生机械破碎,而化学成分不改变的风化.作用主要影响因素:温度变化、晶体生长、重力作用、生物的生活活动(人类活动)、水、冰及风的破坏作用物理风化总趋势:使母岩崩解,产生不同尺度岩石碎屑和矿物碎屑。2)他 学 风 化 在氧、水和溶于水中的各种酸的作用下,母岩遭受氧化、水解和溶滤等化学变化,使其分解而产生新矿物的过程。主要影响因素:水、二氧化碳、有机酸等。化学风化总趋势:不仅使母岩破碎,而且使其矿物成分和化学成分发生本质的改变,同时在表生条件下形成粘土物质、各种氧化物和化学沉淀物质如:各种粘土矿物,赤铁矿、褐铁矿、铝
6、土矿、煤 石(SiO2)等氧化物及碳酸盐矿物等。3)|生 物 风 化 在岩石圈的上部、大气圈的下部和水圈的全部,几乎到处都有生物存在。因此生物,特别是微生物在风化作用中能起到巨大的作用。生物对岩石的破坏方式既有机械作用,又有化学作用和生物化学作用;既有直接的作用,也有间接的作用。主要影响因素:细菌、02、C02,有机酸生物风化途径:氧化还原反应、吸附作用、络合物作用风化作用的产物:a 碎屑物质:母岩机械破碎的产物,主要指矿物碎屑和岩石碎屑b 不溶残积物:母岩分解过程新生成的不溶物质,如粘土和氧化物等c 溶解物质:以溶解状态被带走的成分。帏屑物质|是构阂陆源碎屑岩|的主要成分。|溶解物质|是构成
7、|内源沉积岩|的主要物质成分沉积物的搬运与沉积作用沉积物发生的搬运和沉积的地质营力:主要是流动水和风为主,其次是冰川、重力和生物。由于沉积物性质的差异,常见的搬运方式有:1、|机械搬运和:;词、2、1匕学搬运和;词、3、|生物搬运和而病一机械搬运和沉积搬运对象:陆源碎屑颗粒搬运介质:牵引流(水流和波浪,空气);重力流(gravity flow):浊 流(turbidites flow)泥石流(debris flow).颗粒流(grain flow)、液化沉积物流(fluidized sediment flow);冰川、风1、流水的机械搬运和沉积作用搬运方式:傩移搬运!(或滚动搬运)推移载荷悬浮
8、搬运!一悬浮载荷跳跃搬运,介于上述二者之间机械搬运和沉积作用:流水把处于静止状态的碎屑物质开始搬运走所需要的流速叫做开始搬运流速,开始搬运流速要大于继续搬运业已处于搬运状态的碎屑物质所需的流速,即继续搬运流速。一般来说,开始搬运流速要大于继续搬运流速。2、空气的搬运与沉积作用1)只能搬运碎屑颗粒2)搬运能力小,以跳跃搬运形式为主3)受地形和地物影响大3、冰川的搬运与沉积作用流动方式:塑性流动和滑动搬运能力巨大;搬运对象:碎屑颗粒沉积位置:雪线以下冰渍物,经流水改造,形成冰水沉积4、碎屑颗粒在机械搬运过程中的变化1)物质成分上的变化:随着搬运距离的增加,由于化学分解、机械破碎和磨蚀作用,不稳定组
9、分相对减少,稳定组分相对增加2)粒度和分选型的变化:随着搬运距离的增加,一般粒度越来越细,分选越来越好3)颗粒形状的变化:随着搬运距离的增加,由于磨蚀作用,颗粒的园度和球度越来越好。二、化学搬运和沉积搬运对象:溶解于水的化学物质溶解物质在自然界中存在的方式:胶体和真溶液1)胶体的搬运与沉积作用胶体的特点:颗粒细小、扩散能力弱、表面带电荷、具有吸附性使胶体凝聚和沉积的因素:带有相反电荷的胶体相遇、加入电解质、加热蒸发、射线照射由于胶体自身的特点,当其处于稳定状态时,就圜 胶 体 的 搬 运 状 态 当条件发生变化,胶体失去稳定性时,胶体发生凝絮作用,即|沉积作用2)真溶液的搬运与沉积作用可溶物质
10、的溶解与沉淀作用主要取决于溶解度;溶液中的某种物质浓度达到过饱和,则发生沉淀作用(沉积);反之,则发生溶解作用(搬 运)。影响真溶液搬运与沉积的因素:介质的酸碱度:介质的氧化还原电位、温度和压力、溶液中的C02含量、离子吸附作用三、生物的搬运和沉积生物的搬运作用:既可是物理方式也可是化学方式生物的沉积作用:生物遗体的直接堆积:生物的间接沉积作用:化学方式、生物物理方式(捕获和粘结、障积作用)搬运的成分:碎屑颗粒、溶解物质沉积分异作用沉积物在搬运沉积过程中会按照颗粒大小、形状、比重、矿物成分和化学成分在地表依次有规律的沉积下来,这种现象称为I沉积分异作用I。机械沉积分异祚河按粒度:砾岩、砂岩、粘
11、土岩;按比重:金19.3、黄铁矿5、络铁矿4.5、石 英2.65、石 墨2.16、琥 珀1.07;化学沉积分异而熔解物质达到过饱和时按溶解度由小到大依次沉积(氧化物、磷酸盐、硅酸盐、硫酸盐、卤化物)沉积成岩作用是泛指沉积物形成以后,到沉积岩的风化作用|和|变质何以前这一演化阶段的所有变化或作用,包括成岩作用和后生作用。有人也称为沉积期后作用沉积岩的成岩作用阶段1.同生作用(syngenesis 沉积后至埋藏前沉积物与水之间的一系列作用(溶解、水合、解,Ph,Eh,02,C02逸度改变).2.成岩作用(diagenesis):埋藏后至岩石固结,即,由沉积物到沉积岩的过程中的一系列变化,包括压实和
12、胶结作用。3.后生作用(anadiagenesis):固结后至变质前,包括交代、重结晶、次生加大、压溶。4.表生作用(epidiagenesis):潜水面以下、低温压下,与地下水的作用,包括溶蚀、充填、交代。常见成岩作用现象L压实作用(compaction):静压力下沉积物排气、排水、体积缩小、乳隙度降低、密度增加。2.胶结作用(cementation):孔隙水过饱和沉淀出矿物质(胶结物cement),将沉积物粘结成岩石。3.压溶作用(pressure-solution):压力下沉积物颗粒间或沉积岩内部发生溶解。如,缝合线构造4.重结晶作用(re c ry s ta lliz a tio n)
13、通过溶解一再沉淀或固体扩散,使得细小晶粒集结成粗大晶粒。如,蛋白石(非晶 质)-玉 髓(隐 晶 质)-石 英(显 晶 质)5.交代作用(replacement):外来组分取代原组分。如,白云石化,Si02与CaC03相互交代。6.自生矿物的形成(authigenicmineral):海绿石,毓绿泥石,沸石类,粘土矿物,方解石、菱铁矿、草莓状黄铁矿,自生石英和自生长石(再生加大边)影响成岩作用因素1、自由能2、PH值和EH值3、温度的影响4、压力的影响5、生物对成岩作用的影响6、时间因素陆源碎屑岩I陆源碎屑岩I是指由母岩经物理风化作用所形成的碎屑颗粒物质,经过机械的搬运和沉积,并进一步压实和胶结
14、而形成的沉积岩类。陆源碎屑岩的基本组成:1 )弊屑颗粒|是碎屑岩的主要组成部分,占整个岩石的50%以上,并决定岩石的基本性质.2)|填 隙 物 应由机械沉积作用形成的细粒物质,充填在碎屑颗粒间。帔结捌是对颗粒起胶结作用的化学沉淀物.3)逛 是指岩石中未被固体物质所占据的部分,孔隙可以是原生的,也可以是后期形成的。1、碎屑颗粒的成分1)矿物碎屑成分A石英碎屑:是分布最广的碎屑矿物,在砂岩和粉砂岩中的平均含量达66.8%。主要来源于花岗岩、片麻岩、片岩和先期形成的沉积岩,并常应用石英的各种特征来确定母岩的性质.B长石碎屑:在砂岩中含量为10-15%,以钾长石(微斜长石)为主,其次为酸性斜长石,中基
15、性斜长石较少。长石主要来源于花岗岩和花岗片麻岩。根据长石的特点可推断母岩、古气候和古构造。C、云母和绿泥石碎屑:以白云母为主,常分布于细砂岩和粉砂岩的层面上,常与细粒的石英和长石共生.绿泥石都是成岩作用的产物,常以填隙物的形式出现.D、重矿物碎屑:是次要成分,通常含量不超过1%,比重大于2.86,常见的重矿物有:来自花岗岩的错石、独居石、金红石、磷灰石;来自基性岩的尖晶石、错铁矿、钛铁矿;来自变质岩的石榴子石、十字石、蓝晶石、电气石等。2)岩石碎屑成分简称为岩屑,是碎屑岩中的重要组分。其成分可以是火成岩、变质岩和沉积岩。其含量和粒度有关,泥岩中完全没有岩屑,砂岩中平均含量为10-15%,多者可
16、达95-100%,少则完全没有。岩屑可直接提供母岩的特征,反映沉积环境、沉积搬运的特征2、填隙物成分填隙物分为杂基和胶结物,二者成因不同,但成分上可以相同,也可不同。1)杂基:各种粘土矿物,如:高岭石、水云母、蒙脱石和绿泥石等,还包括各种细粉砂碎屑,是机械搬运的产物。2)胶结物:碎屑颗粒之间孔隙内的各种化学物质,常见的有:碳酸岩矿物、硅质矿物和少量铁质矿物,多形成于成岩作用时期。还有一些自生矿物。如:海绿石、沸石、磷酸岩矿物、硫酸岩矿物、硫化物、各种自生重矿物,还有自生的粘土矿物等3、成分成熟度碎屑岩的成分成熟度是指碎屑沉积组分在其风化、搬运沉积作用的改造下接近最稳定的终极产物的程度。石英抗风
17、化能力强,在搬运和沉积过程中蚀变很小,是最稳定的组分;长石的稳定性较石英低;岩屑除硅质岩屑外,一般稳定性都不高。成分成熟度一般表示为:石英与石英、长石和岩屑之和的比值。随着成分成熟度的增高,不稳定组分相对减少,稳定组分相对增加。陆源碎屑岩的结构类型1、碎屑结构碎屑颗粒本身的特征:碎屑颗粒的大小、形状和颗粒表面特征填隙物的特征:颗粒与填隙物之间的关系:胶结类型或支撑关系颗粒间接触关系2、泥状结构:泥岩所特有的结构1、碎屑颗粒的结构颗粒大小:指碎屑颗粒的绝对大小,也称为粒度。它以颗粒的直径来计量。粒度的分级方案有:自然粒级:自然数的大小对数粒级:对颗粒的直径取对数粒级:=-Iog2d(d为粒径)碎
18、屑颗粒的分选(分选性力 碎屑颗粒大小的均匀程度叫|分选或分选性.分选性分为三级:分选好:主要粒级含量大于75%;分选中等:主要粒级含量50-75%;分选差:各种粒级含量都小于50%研究碎屑颗粒粒度分布情况的方法称为粒度分析,用这种方法可以准确的计算分选系数或用标准偏差来表示分选程度。颗粒的形态:包括颗粒的同周和原国函:颗粒棱角磨蚀的程度,棱角状、次棱角状、次圆状、圆 状(在镜下或标本上观察)逮:颗粒度按近于球体的程度,受A、B、C三轴大小的控制分为:圆球体、扁球体、椭球体、长扁球体颗粒的表面特征:碎屑颗粒的表面是不光滑的,由于溶蚀作用、碰撞作用、刻滑风蚀等作用,在碎颗粒表面留下一定的痕迹。2、
19、填隙物的结构填隙物按成因分:国国:0.003mm的细粒物质,是随粗碎屑颗粒一起搬运而来充填在碎屑颗粒孔隙中间。由机械作用形成.胶 结 物 由化学结晶作用形成充填在碎屑颗粒孔隙中的化学物质,其结构特征与本身的结晶程度、晶粒大小和分布的均匀性有密切的关系杂 基 的 结 构 杂基是同粗碎屑一同沉积的细粒物质。成分主要是细粉砂和粘土,有时有少量的碳酸盐灰泥和铁质。杂基可以反映介质的流动特点和分选特征,是碎屑岩中一个重要的参数。胶结物的瓦而按胶结物的结晶程度和晶体的排列组合关系分为:非晶质结构卜蛋白石、磷酸盐、铁质等隐晶质结构:粒度极细,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分出光性,如玉髓、隐晶质的磷酸盐显品质结构:明显
20、的晶粒结构对显晶质结构,根据晶体的排列方式可进一步划分为:晶粒结构:胶结物呈粒状晶体,它形镶嵌,排列无定向嵌晶结构(连生结构)胶结物结晶形成粗大晶体,将一个或数个碎屑颗粒内部。栉状结构(丛生结构,胶结物呈纤维状或短柱状垂直碎屑颗粒表面生长;当胶结物围绕碎屑颗粒呈带状分布时则称为带状胶结I。再 生(次生加大)结构硅质胶结物沿碎屑石英颗粒边缘呈次生加大边,而且二者光性方位一致。3、胶 结 类 型(支撑类型)胶结类型|:碎屑颗粒与填隙物之间的互相关系结合方式-胶结类型或支撑类型。按填隙物的含量及与颗粒的关系分为:A、1基底胶结(杂 基 支 撑 杂基含量高,颗粒含量少,孤立地分散于杂基中。颗粒不互相接
21、触-凝块式胶结。B、|孔隙胶结(颗粒支撑力碎屑颗粒多,填隙物少,而见多为胶结物。胶结物有原生的也可是次生的(颗粒与颗粒接触)C、膜 触 胶 结(颗粒支撑力是孔隙式胶结的一种特殊方式,胶结物少,仅存在于颗粒与颗粒的接触处,多数是胶结物或杂基被淋滤所至。D、|溶蚀胶结由于胶结物溶蚀交代了碎屑颗粒,颗粒的边缘呈湾港状。4、碎屑颗粒间的接触关系受颗粒形状的影响,以点接触和线接触为常见。在压实和压溶作用下,碎屑颗粒排列的越来越紧密,颗粒间的接触由点接触逐渐演化为线接触(在空间上为面接触),直至变为缝合线状接触,还常见有杂基充填。泥状结构是由 0.0039mm的碎屑颗粒和粘土矿物组成的结构类型,是泥岩特有
22、的。特点:粒度极细,粘土矿物定向排列,多具水平层理,手触有滑感,贝壳状断口。但自然界中,纯粹的泥状结构不多,常有数量不等的粉砂混入,形成过渡结构类型。陆源碎屑岩的构造常见的构造:各种层理构造、层面构造、同生变性构造、虫孔和虫迹构造等.陆源碎屑岩的分类按碎屑颗粒的大小,分为:1、粗碎屑岩-砾 岩(角砾岩)2、中碎屑岩-愀 岩|3、细碎屑岩-粉砂岩|4、泥岩陆源碎屑岩|是指由母岩风化作用所形成的碎屑颗粒物质,经机械搬运和沉积作用,并进一步压实和胶结作用所形成的沉积岩类。组成碎屑岩的三个部分:碎屑颗粒|填隙物(杂基、胶结物)|和|孔隙粗碎屑岩一砾岩和角砾岩一、定义、命名原则粒度 2mm的陆源碎屑颗粒
23、组成的沉积岩,据碎屑颗粒的磨圆程度分为卜乐岩或角砾岩松散的沉积物称为除或角砾。砾级碎屑(直 径 大 于2m m)含量大于30%者为卜 乐 岩 类其中:砾级含量 大于50%,为砾岩;砾级含量在30-50%,砂(泥)质砾岩砾级含量在5-30%,砾质砂岩或砾质泥岩砾级含量 5%,含砾砂岩或含砾泥岩二、成分特征1、颗粒成分特征:以岩屑为主,少量的矿物碎屑。成分明显受母岩性质控制。不含重矿物,粗碎屑的成分复杂多样。化学成份少见。2、填隙物成分:以细碎屑杂基为主,颗粒粒径 2mm,岩屑或矿物碎屑都有,化学胶结物少见。三、结构、构造特征1、颗粒结构:碎屑颗粒粗大,分选不好,磨圆可好可差,砾石表面常有一些特殊
24、的痕迹,如冰川擦痕,沙漠漆等2、填隙物结构:有细碎屑杂基,也有化学胶结物,但量少3、胶结类型:多为基底式胶结,也有孔隙胶结4、构造:砾石有定向排列,可推断与水流向。常发育大型交错层理和粒序层理。四、粗碎屑岩的分类分类原则:粒度、形状、成因、地理位置等,理想的分类是成因分类但很难做到,常用多级分类1、按圆度:砾岩:圆状或次圆状 50%(占碎屑含量);角砾岩:次棱角状或棱角状 50%砾岩是长期搬运的正常沉积物,而角砾岩的成因则多种:构造作用、火山作用、溶解作用2、按砾石的大小:巨砾 256m m、粗 砾256-64mm、中 砾64-4mm细砾 4-2mm当砾石分选差时,可用混积法命名。3、按成分:
25、单成分砾岩:单一成分大于75%;复成分砾岩:每种成分小于504、按砾岩在剖面中的位置:层间砾岩:整合地产于岩层中间底砾岩:分布于侵蚀面上5、按成因:河成砾岩、海成砾岩、冰川角砾岩、崩积甭砾岩、岩溶角砾岩、构造角砾岩等五、主要成因类型及实例1、滨岸砾岩主要是在波浪作用的淀岸地带,由河流搬运来的砾石沿海岸长期改造而成,其特点是砾石成分较单一,以稳定组分为主。2、河成砾岩常见于山区河流,多位于河床沉积的底部,砾石成分复杂,由于搬运不远,故不稳定组分仍然存在。3、洪积砾岩由山区洪流在流出山间峡谷进入平原时,流速骤减,致使带出的碎屑物质快速堆积而成。4、冰川角砾岩由冰川作用形成,成分复杂,常见新鲜的不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沉积 岩石 考研 资料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