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生物真题试卷(天津卷).pdf
《2021年高考生物真题试卷(天津卷).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高考生物真题试卷(天津卷).pdf(2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1年高考生物真题试卷(天津卷)阅卷人-、单选题(共8题;共3 2分)得分1.(4分)下列操作能达到灭菌目的的是()A.用免洗酒精凝胶擦手 B.制作泡菜前用开水烫洗容器C.在火焰上灼烧接种环 D.防疫期间用石炭酸喷洒教室【答案】C【解析】【解答】A、免洗酒精凝胶擦手是化学药剂消毒法属于消毒,A错误;B、开水烫洗容器是煮沸消毒法,B错误;C、在火焰上灼烧接种环属于灼烧灭菌,C正确;D、防疫期间用石炭酸喷洒教室属于化学药剂消毒法,D错误。故答案为:C【分析】消毒和灭菌消毒灭菌概念使用较为温和的物理或化学方法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的部分微生物(不包芽泡和抱子)使用强烈的理化因素杀死物体内外所用的微生
2、物(包括芽泡和泡子)常用方法煮沸消毒法、巴氏消毒法、化学药剂消毒法、紫外线消毒法灼烧灭菌、干热灭菌、高压蒸汽灭菌适用对象操作空间、某些液体、双手等接种环、接种针、玻璃器皿、培养基等2.(4分)突触小泡可从细胞质基质摄取神经递质。当兴奋传导至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到突触间隙。图中不能检测出神经递质的部位是()-D【答案】D【解析】【解答】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是突触后膜产生兴奋或抑制,作用完后就被降解或回收,由此可知在突触后膜的神经细胞中不会检测到神经递质,即位置,D正确,A、B、C错误。故答案为:D o【分析】神经递质是一种化学信号,神经递质通过突触前膜释
3、放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可作为神经递质的物质包括乙酰胆碱,单胺类物质。3.(4 分)动物正常组织干细胞突变获得异常增殖能力,并与外界因素相互作用,可恶变为癌细胞。干细胞转变为癌细胞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DNA序列不变 B.DNA复制方式不变C.细胞内m R N A 不变 D.细胞表面蛋白质不变【答案】B【解析】【解答】A、细胞癌变是基因突变导致的,DNA序列发生改变,A错误;B、癌变之后DNA复制方式仍为半保留复制,B正确;C、细胞癌变后基因的表达情况改变,转录产物m R N A 改变,C错误;D、细胞癌变后细胞表面糖蛋白减少,D错误。故答案为:B。【分析】1、细胞癌变的原因:(1
4、)外因:主要是三类致癌因子,即物理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和病毒致癌因子。(2)内因: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其中原癌基因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过程,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2、癌细胞的主要特征:(1)无限增殖;(2)形态结构发生显著改变;(3)细胞表面发生变化,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易转移。4.(4 分)富营养化水体中,藻类是吸收磷元素的主要生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磷是组成藻类细胞的微量元素B.磷是构成藻类生物膜的必要元素C.藻类的A T P和淀粉都是含磷化合物D.生态系统的磷循环在水生生物群落内完成【答案】B【解析】【解答】A、磷是组成细胞的大
5、量元素,A错误;B、磷脂构成生物膜的基本支架,含有磷元素,B正确;C、ATP的元素组成为:C、H、O、N、P,淀粉的组成元素为:C、H、0,C错误;D、磷循环属于物质循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D错误。故答案为:B【分析】1、组成细胞的元素从含量的角度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大量元素包括C、H、0、N、S、P、K、Ca、Mg等,其 中C、H、O、N这四种元素的含量最多,是细胞的基本元素;微量元素Fe、Mn、B、Zn、Mo,Cu含量少,但是对于生物体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作用。2、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三者缺一不可;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基础,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动力
6、,信息传递则决定着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方向和状态;信息传递是双向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5.(4分)铅可导致神经元线粒体空泡化、内质网结构改变、高尔基体扩张,影响这些细胞器的正常功能。这些改变不会直接影响下列哪种生理过程()A.无氧呼吸释放少量能量 B.神经元间的兴奋传递C.分泌蛋白合成和加工 D.H与Ch结合生成水【答案】A【解析】【解答】A、无氧呼吸的场所在细胞质基质,释放能量,不会受影响,A正确;B、神经元间的兴奋传递需要消耗线粒体合成的能量,受影响,B错误;C、分泌蛋白的合成需要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参与,C错误;D、H与02结合的场所在线粒体内膜,D错误。故答案为
7、:Ao【分析】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功能细胞器分布形态结构功 能线粒体动植物细胞双层膜结构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细胞的“动力车间”内质网动植物细胞单层膜形成的网状结构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高尔基体动植物细胞单层膜构成的囊状结构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的“车间”及“发送站”(动物细胞高尔基体与分泌有关;植物则参与细胞壁形成)6.(4 分)孟德尔说:“任何实验的价值和效用,取决于所使用材料对于实验目的的适合性。”下列实验材料选择不适合的是()A.用洋葱鳞片叶表皮观察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B.用洋葱根尖分生区观察细胞有丝分裂C.用洋葱鳞片叶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
8、D.用洋葱鳞片叶粗提取D N A【答案】C【解析】【解答】A、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含有紫色中央大液泡,可用来观察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A正确;B、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可用来观察细胞有丝分裂,B 正确;C、洋葱鳞片叶不含叶绿体,不能用来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C错误;D、洋葱是真核生物,鳞片叶有细胞核且颜色浅可用来粗提取D N A,D正确。故答案为:C【分析】洋葱在生物实验中的应用:(1)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含有紫色中央大液泡,可用来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2)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无色,可用来观察线粒体,DNA和 R N A。(3)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可用来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7.(4
9、 分)下图为某二倍体昆虫精巢中一个异常精原细胞的部分染色体组成示意图。若该细胞可以正常分裂,下列哪种情况不可能出现()【解析】【解答】A、图A为题中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后期,A正确;B、图B为题中细胞进行减数分裂II后期,B正确;C、图C为题中细胞进行减数分裂II后期,C正确;D、图C为题中细胞减数分裂I异常时出现,D错误。故答案为:D。【分析】1、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分裂I前的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 数 分 裂I: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后 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分裂II过程
10、:前 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后 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末 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2、减数分裂异常:(1)减数分裂I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发生异常,同源染色体未正常分离移向两极而是移向同一极,这样形成的子细胞中仍然存在同源染色体,最终形成的生殖细胞中也存在同源染色体。(2)减数分裂n 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形成的两条染色体没有移向两极,而是移向同一级,这样形成的子细胞中常常会有相同的基因(不考虑交叉互换和基因突变的情况)。8.(4 分)某患者被初步诊断患有S
11、C 单基因遗传病,该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调查其家系发现,患者双亲各有一个S C 基因发生单碱基替换突变,且突变位于该基因的不同位点。调查结果见下表。个体母亲父亲姐姐患者表现型正常正常正常患病S C 基因测序结果 6 0 5 G/A J 7 3 1 A/G 6 0 5 G/G ;7 3 1 A/A?注:测序结果只给出基一条链(编码链)的碱基序列 6 0 5 G/A 示两条同源染色体上S C 基因编码链的第6 0 5 位碱基分别为G和 A,其他类似。若患者的姐姐两条同源染色体上S C 基因编码链的第6 0 5 和 7 3 1 位碱基可表示为下图1,根据调查结果,推断该患者相应位点的碱基应为()G1
12、A1605731G1A1605731A1A1605731GG1605731A1G1605731G1A1605731G1A1605731C.A1A1605731A1G1D.605731A1G1605731【答案】A【解析】【解答】由题意可知,患者双亲各有一个S C 基因发生单碱基替换突变,且突变位于该基因的不同位点,由表可知母亲6 0 5 G/A 表现正常,父亲7 3 1 A/G 表现正常,且姐姐6 0 5 G/G;7 3 1 A/A表现正常,即第6 0 5 号碱基G正常,第 7 3 1 号碱基A正常,则患者应该是两个基因位点都发生突变,即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A o【分析】1、基因
13、的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2、基因突变:(1)概念: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2)时间: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发育的任何时期,通常发生在DNA复制时期,即细胞分裂间期,包括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分裂间期。(3)基因突变的类型:自发突变和人工诱变。(4)基因突变的特点: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生物界中普遍存在;低频性:自然情况下突变频率很低(1 0-5-1 0*);随机性: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和部位;不定向性:突变是不定向的;多害少
14、利性:多数对生物有害。(5)基因突变是点突变,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到,在染色体变异在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6)基因突变的意义:基因突变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基因突变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阅卷入得分二、选择题组(共4题;共16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面小题。S蛋白是新冠病毒识别并感染靶细胞的重要蛋白,作为抗原被宿主免疫系统识别并应答,因 此S蛋白是新冠疫苗研发的重要靶点。下表是不同类型新冠疫苗研发策略比较。类型研发策略灭活疫苗新冠病毒经培养、增殖,用理化方法灭活后制成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利用改造后无害的腺病毒作为载体,携 带S蛋白基因,制成疫苗。接种后,S蛋白基因启
15、动表达。亚单位疫苗通过基因工程方法,在体外合成S蛋白,制成疫苗。核酸疫苗将 编 码S蛋白的核酸包裹在纳米颗粒中,制成疫苗。接种后,在人体内产 生S蛋白。减毒流感病毒载体疫苗利用减毒流感病毒作为载体,带S蛋白基因,并在载体病毒表面表达S蛋白,制成疫苗。)9.(4分)自身不含S蛋白抗原的疫苗是(A.灭活疫苗B.亚单位疫苗C.核酸疫苗D.减毒流感病毒载体疫苗1 0.(4分)通常不引发细胞免疫的疫苗是()A.腺病毒载体疫苗B.亚单位疫苗C.核酸疫苗D.减毒流感病毒载体疫苗【答案】9.C1 0.B【解析】【分析】1、细胞免疫过程为:(1)感应阶段: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抗原,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然后将抗原
16、呈递给T细胞;(2)反应阶段: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效应T细胞,同时T细胞能合成并分泌淋巴因子,增强免疫功能。(3)效应阶段:效 应T细胞发挥效应,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使靶细胞裂解。2、抗原是指能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免疫应答产物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在体内外结合,发生免疫效应(特异性反应)的物质,抗原包括进入人体的微生物等病原体、异物、异体器官等,抗原不都是外来物质,体内异常细胞也能被特异性免疫系统识别。抗原的基本特性有两种,一是诱导免疫应答的能力,也就是免疫原性,二是与免疫应答的产物发生反应,也就是抗原性。疫苗有三种类型:(1)灭活的微生物;(2)分离
17、的微生物成分或其他产物;(3)减毒微生物。使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主要是得到记忆细胞),使人在不发病的情况下产生抗体,获得免疫力。9.A、灭活疫苗是病毒灭活后制成,会保留病毒的S 蛋白抗原,A 错误;B、亚单位疫苗在体外合成S 蛋白制成,含 S 蛋白抗原,B 错误;C、核酸疫苗是将编码S 蛋白的核酸包裹在纳米颗粒中制成,接种后在人体内产生S 蛋 白,C 正确;D、减毒流感病毒载体疫苗是利用减毒流感病毒作为载体,带 S 蛋白基因,并在载体病毒表面表达S蛋白制成,D 错误。故答案为:Co10.A、腺病毒载体疫苗携带S 蛋白基因制成,腺病毒会侵染细胞引发细胞免疫,A 错误;B、亚单位疫苗是在
18、体外合成S 蛋白制成,只包含S 蛋白抗原,不会引起细胞免疫,B 正确;C、核酸疫苗是将编码S 蛋白的核酸包裹在纳米颗粒中制成,会侵染细胞引发机体的细胞免疫,C 错误;D、减毒流感病毒载体疫苗是携S 蛋白基因,并在载体病毒表面表达S 蛋白制成,会侵染细胞引发细胞免疫,D 错误。故答案为:Bo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面小题。为提高转基因抗虫棉的抗虫持久性,可采取如下措施:基因策略:包括提高杀虫基因的表达量、向棉花中转入多种杀虫基因等。例如,早期种植的抗虫棉只转入了一种B t毒蛋白基因,抗虫机制比较单一;现在经常将两种或两种以上B t基同时转入棉花。田间策略:主要是为棉铃虫提供底护所。例如我国新疆棉区,
19、在转基因棉田周围种植一定面积的非转基因棉花,为棉铃虫提供专门的庇护所:长江、黄河流域棉区多采用将转基因抗虫棉与高粱和玉米等其他棉铃虫寄主作物混作的方式,为棉铃虫提供天然的庇护所。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如实施分区种植管理等。1 1.(4 分)关于上述基因策略,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提 高 B t基因的表达量,可降低抗虫棉种植区的棉铃虫种群密度B.转入棉花植株的两种B l 基因的遗传不一定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C.若两种B t 基因插入同一个T-D N A 并转入棉花植株,则两种基因互为等位基因D.转入多种B t 基因能提高抗虫持久性,是因为棉铃虫基因突变频率低且不定向1 2.(4分)关于上述田间策
20、略,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转基因棉田周围种植非抗虫棉,可降低棉铃虫抗性基因的突变率B.混作提高抗虫棉的抗虫持久性,体现了物种多样性的重要价值C.为棉铃虫提供底护所,可使敏感棉铃虫在种群中维持一定比例D.为棉铃虫提供庇护所,可使棉铃虫种群抗性基因频率增速放缓【答案】1 1.C1 2.A【解析】【分析 1 1、种群密度: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就是种群密度,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2、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
21、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由于自由组合定律同时也遵循分离定律,因此可以将自由组合问题转化成分离定律问题进行解决。3、基因突变的类型:自发突变和人工诱变。基因突变的特点: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生物界中普遍存在;低频性:自然情况下突变频率很低(1 0-5-1()8);随机性: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和部位;不定向性:突变是不定向的;多害少利性:多数对生物有害。4、生物多样性的价值:(1)直接价值: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使用意义,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2)间接价值:对生态系统起重要调节作用的价值(生态功能)。(3)潜在价值:目前人类不清楚的价值。5、自然选择决定
22、生物进化的方向(1)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2)自然选择的直接对象是生物的表现型,间接对象是相关的基因型,根本对象是与变异性状相对的基因;(3)自然选择的实质: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4)自然选择的方向:适应自然环境;(5)变异是普遍存在的,环境仅是一个选择因素,变异在先、选择在后。1 1.A、提高B t 基因表达量,抗虫蛋白含量增加,棉铃虫数量下降,种群密度降低,A正确;B、若两种B t 基因转入同一条染色体上,则遗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B正确;C、同源染色体上相同位置控制同一性状不同形态的基因,称为等位基因,C 错误;D、棉铃虫基因突变频率低且不定向,转入多种B l 基因
23、可以可以提高抗虫棉的抗虫持久性,D正确。故答案为:C。12.A、基因突变可自发发生,突变频率与环境没有直接关系,A 错误;B、混作可以提高抗性小的抗虫棉的存活,且减少棉铃虫的生存资源,提高了抗虫棉的抗虫持久性,也具有经济价值,体现了物种多样性的直接和间接价值,B 正确。C、抗虫棉田中敏感棉铃虫在种群中维持一定比例,使具有抗毒蛋白和敏感型个体都得以生存可以为棉铃虫提供底护所,C 正确;D、抗虫棉田中敏感棉铃虫在种群中维持一定比例,使具有抗毒蛋白和敏感型个体都得以生存,且由于种内斗争,使棉铃虫种群抗性基因频率增速放缓,D 正确。故答案为:A。阅卷人得分三、综合题(共5题;共52分)13.(11分)
24、为研究降水量影响草原小型啮齿动物种群密度的机制,科研人员以田鼠幼鼠为材料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其中,野外实验在内蒙古半干旱草原开展,将相同体重的幼鼠放入不同样地中,5 个月后测定相关指标,部分结果见下图。3W母晚田050500752(茶)篮昵田半干旱增加降水图2(1)(2 分)由 图 1可知,组田鼠体重增幅更大。田鼠体重增加有利于个体存活、育龄个体增多,影响田鼠种群的,从而直接导致种群密度增加。(2)(1分)由图2 可知,增加降水有利于 生长,其在田鼠食谱中所占比例增加,田鼠食谱发生变化。(3)(2 分)随后在室内模拟野外半干旱和增加降水组的食谱,分别对两组田鼠幼鼠进行饲喂,一段时间后,比较两组田
25、鼠体重增幅。该实验目的为(4)(2 分)进一步研究发现,增加降水引起田鼠食谱变化后,田鼠肠道微生物组成也发生变化,其中能利用草中的纤维素等物质合成并分泌短链脂肪酸(田鼠的能量来源之一)的微生物比例显著增加。田 鼠 与 这 类 微 生 物 的 种 间 关 系 为。请在图中用箭头标示肠道微生物三类生物之间的能量流动方向。田鼠I肠道微生物【答案】(1)增加降水;出生率和死亡率(2)羊草(3)检验增加降水组田鼠体重增幅大是否由食谱变化引起(4)互利共生;肠道微生物【解析】【解答】(1)由图1 可知,增加降水组田鼠体重增幅更大。田鼠体重增加有利于个体存活、可以降低死亡率,育龄个体增多提高出生率,故影响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 年高 生物 试卷 天津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