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北京版语文高考第二轮复习--专题六名著阅读.pdf
《2023北京版语文高考第二轮复习--专题六名著阅读.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北京版语文高考第二轮复习--专题六名著阅读.pdf(2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北京版语文高考第二轮复习第三部分名著阅读专 题 六 名 著 阅 读五年高考A组 论语题组1.(2 0 2 1北京,11,6分)阅 读 下 面 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子日:“由也!女闻六言x六蔽矣乎?对 日:“未也。”“居!吾语女。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阳货)注 言:德。孔子为什么把学习与道德修养联系在一起?请从“六言六蔽”中任选两个,用自己的话加以解释。答案 通过学习可以加强或提升道德修养,如果不学习就会产生各种弊病。(2分)“好仁”二句:追求仁德而不喜好学习,它的弊病是
2、憨傻易欺。“好知”二句:喜好聪慧却不喜好学习,它的弊病是放荡无守。“好信”二句:讲求诚信却不喜好学习,它的弊病是带来伤害。“好直”二句:讲求直率而不喜好学习,它的弊病是尖刻伤人。“好勇”二句:追求勇敢却不喜好学习,它的弊病是好斗作乱。“好刚”二句:喜好刚强却不喜好学习,它的弊病是狂妄自大。(每 个2分,答出其中的两个即可)2.(2 0 2 0北京,12,6分)阅 读 下 面 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子日:“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述而)子日:“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述而)太宰问于子贡日:“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子贡日:“
3、固天纵之将圣,义多能也。”子闻之,日:“太宰知我乎!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子罕)(1)请 解 释“生而知之者”与“不知而作之者”。(2分)(2)综合以上材料,简述孔子获取知识的途径,并就其中一点谈谈对你的启示。(4分)答 案(!)“生而知之煮”是生来就有知识的人(永生就聪明智慧的人);“不知而作之者”是自己不懂却凭空造作的人(不知其然而盲目创作的人)。(2)途径:学习研究古代文化;增广见闻,择善而从;注重实践,掌握多种技艺。启示:(示例)学习研究古代文化,比如阅读典籍研究古代历史,“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了解古代的政治制度、风俗文化等。古代文化优秀的部分,可以对今天的
4、制度建设、文化建设等提供参考。3.(2 0 1 9北京,1 2,7分)阅 读 下 面 论语的文字,回答问题。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苏通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论 语 里 仁)注 处:处在、居处。造次:仓促之间。“不以养道得之,不处也。”本 句 中 的“其道”指什么?全段表达了孔子的什么思想?“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杨伯峻 论语译注 认为,“得之”应 改 为“去之”;也有学者认为,“不以其道得之”的“不”字应删去。请根据以上两种不同解读,分别解释句意。答 案(1)“其道”指仁或仁道
5、。全段表达了君子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应该离开仁的思想。(2)根据第一种解读,句意为:不是通过仁道脱离贫贱,那么就不离开贫贱。根据第二种解读,句意为:因行仁道而陷入贫贱,那么就不离开贫贱。4.(2 0 1 8北京,1 3,5分)论语记录了孔子与弟子间的许多对话,如 先进篇:子路问:“闻斯 行诸?子 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 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日:“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 斯 行 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注 斯:就。兼人:勇于作为。请简要概述孔子三次回答的内容,并说明此则短文反映了孔子怎样
6、的思想。答 案 三次回答:孔子告诉子路不应听到某种道理就立刻去实行它,要先听听父兄的意见。孔子告诉冉有可以听到某种道理就去实行它。孔子认为冉有容易退缩,所以鼓励他进取;认为子路勇于作为,胆子太大,所以要他谨慎些。思想:此则短文生动地反映了孔子因材施教(因人施教)的教育思想。5.(2015北京,15,6分)论 语 侍 坐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分别讲述了自己的志向,孔子对子路的话不以为然。篇末是曾皙与孔子师生二人的对话,这一对话存在两种不同的标点,其中一种标点如下。日: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
7、,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另一种标点如下。日:“夫子何哂由也?”日:“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1)请在括号内写出本句的说话人。(1分)(2)不同的标点源于对文本不同的解读,请简要说明第二种解读与第一种的不同之处。有人认为第二种解读优于第一种,你赞成哪一种?请说明理由。(5分)答 案(1)曾 皙 孔 子 曾 皙 孔 子(2)不同之处:要点一:第一种解读认为在对话中,曾皙一次发问,孔子一次作答;第二种解读认为曾皙三次发问,孔子三次作
8、答。要点二:第二种解读认为,曾皙与孔子的关注点不同,直到最后二人也没有谈拢。孔子关注的是“为国以礼”,应该谦虚,故对子路的话不以为然;曾皙的志向与其他三人不同,他不想从政(有出世倾向),他的关注点是从政与不从政的差别,他认为孔子既然对子路的从政“哂之”,就应该也对求和赤“哂之”,所以才会有连续的发问。第一种解读没有体现上述内容。看法及理由:(示例1)赞同第一种解读。理由是,孔子的关注点在于“为国”是 否“以礼”、是否谦虚,所以他用一连串的反问句,强调赤和求同样也是为政但是却表现得谦虚,反衬子路不够谦虚。孔子细致地回答了曾皙的提问,循循善诱,诲人不倦。(示 例2)赞同第二种解读。理由是,这一解读
9、与前文四人各言其志衔接紧密,生动地再现了师生间的对话过程和各自不同的关注点。曾皙一再追问,孔子耐心作答,表现了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这一解读文气更顺。B组 红楼梦题组1.(2 0 2 1北京,1 6,6分)根据要求,回答问题。红楼梦第十三回,秦可卿去世前向王熙凤托梦,说道:若目今以为荣华不绝,不思后日,终非长策。眼见不日又有一件非单号蔓,真是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要知道,也不过是瞬息的繁华,一时的欢乐,万不可忘了那“盛筵必散”的俗语。我与婶子好了一场,临别赠你两句话,须要记着:三春去后诸芳尽,各自须寻各自门。这里说的 非常喜事”在小说中指什么?(2分)(2)画线的部分与小说后续情节有何关系?请
10、结合原著,举例说明。(4分)答 案(1)元妃省亲(贾元春才选凤藻宫)(2分)(2)是小说后续情节发展的暗示,暗示了青春少女的红颜薄命以及封建家族走向崩溃的悲剧。例如小说写林黛玉泪尽而亡、贾府最后被抄家等。(答出关系3分,举 例1分)2.(2 0 2 0北京,1 7,5分)根据要求,完成题目。红楼梦第五回中晴雯的判词是: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天多因毁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请从判词的画线部分选择三处,各举出原著中的一个具体情节加以印证。答 案(示例)心比天高:晴雯撕扇/晴雯笑骂秋纹。灵巧:晴雯病补雀金裘。毁谤生:王善保家的毁谤晴雯,王夫人下令抄检大观园。多情公子
11、空牵念:晴雯死后宝玉写 芙蓉女儿诔。十年真题一、(2 02 2浙江,2 1 2 2)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问题。(6分)子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论 语 阳货)子日:“人 而不仁,如礼何?人 而不仁,如乐何?”(论 语 八信)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之。(论 语 述而)注 善:唱得好。反之:再唱一遍。1 .概括说明第一则材料、第二则材料内涵的共性。(2分)2 .(4 分)在 论语的记载中,孔子爱好音乐,音乐修养很高,如第三则材料。另举一个有关孔子与音乐的例子。(1 分)(2)对第三则材料中孔子的做法进行多方面解读。(3 分)、1 .答案 这两则材料都反映出实质
12、与形式的关系。仁是礼乐的核心,礼乐只是仁的外在表现,没有仁的礼乐徒具形式;礼乐的真正意义,不在于玉帛钟鼓等外在形式,而在于内在的根本精神。解析 本题考查仁和礼乐的关系。第一则材料的意思是:礼仅仅说的是“玉帛”之类的礼物吗?乐仅仅说 的 是“钟鼓”之类的乐器吗?运用反问,强调礼乐不在于玉帛和钟鼓这些外在形式,而在于内在的实质。第二则材料的意思是:人如果不仁,怎么对待礼呢?人如果不仁,怎么对待乐呢?强调仁是礼乐的内核,礼乐是仁的外在表现。综上所述,两则材料都反映出仁(实质)与礼乐(形式)的关系,体现了孔子以仁为核心的思想。2 .答 案(1)(示 例 1)击磬(于卫)(示 例 2)子曰:“吾自卫反鲁
13、,然后乐正,雅 颂各得其所。”(示 例 3)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修 身。“歌而善”,孔子不掩人之善,择善而从,体 现“唯仁者能好人”。善学。“反之”,唱得好就请对方再唱一遍,切磋琢磨,增进技艺。学无常师。遵礼。“和之”体现了孔子对他人的尊重,“礼以行之”“依于仁,游于艺”。君子风范。唱歌这件小事再现了孔子虚心谦恭的仁者形象,展现出孔子气象从容的君子风范。解 析(1)孔子与音乐的例子有“击磬(于卫)”(论 语 宪问)、“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 颂各得其所”(论 语 子 罕)、“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论语 阳 货)。任举一例即可
14、。(2)材料三与前两则材料的共同话题是实质与形式。“善”为内在的质,是孔子修身、学习的前提;“反之,和之”为外在形式,是 孔 子 学“善”的具体实践和方法。君子修身要内外兼修,答题时要侧重运用修身和学习的基本观点来分析。修身:学习他人长处,是仁者之风,可 联 想 到 论 语 里 仁 中的 唯仁者能好人”。善学:“反之”可见孔子与人反复切磋技艺,具有臻于至善的追求,可 联 想 到 论 语 学而中的切磋琢磨法。遵礼:“和之”,依所学之法实践仁义,跟师从者一起唱,可 联 想 到 论语卫灵公 中 的“礼以行之”(依照礼实践义)、论 语 述 而 中 的“依于仁,游于艺”(依据仁德,游习六艺),也体现了对
15、老师的尊重。君子风范:虚心向别人求教,可 联 想 到 论 语 卫 灵 公 的“孙以出之”。【参考译文】孔子说:”礼仅仅说的是“玉帛”之类的礼物吗?乐仅仅说的是“钟鼓”之类的乐器吗?(论语 阳货)孔子说:“人如果不仁,怎么对待礼呢?人如果不仁,怎么对待乐呢?”(论 语 八 价)孔子同别人一道唱歌,如果唱得好,一定请他再唱一遍,然后自己又和他。(论 语 述而)二、(2 0 2 1浙江,2 1-2 2,6分)根 据 论语 选读所学,结合下面材料,完成题目。樊迟问仁。子曰:“爱人。”(论 语 颜 渊)子贡日:“君子亦有恶乎?”子曰:“有恶。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而讪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者。”
16、(论 语 阳货)子日:“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论 语 里 仁)1.(3 分)(1)第一则材料中,孔子教育弟子要爱人;在“颜渊、季路侍”章中,孔子表达了自己“爱人”的志向,其具体内容是什么?(2分)(2)第二则材料中,孔子说憎恶四种人,另举一个孔子“恶人”的例子。(1分)2.有观点认为,第三则材料中的“能好人,能恶人”,就 是“能够使人有好名,能够使人有恶名”。试举例分析。(3分)二、1.答 案(D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2)(示 例1)乡原,德之贼也。(示 例2)巧言令色,鲜矣仁。解 析(1)题干中已将内容定位于“颜渊、季路侍”章,本章为要求背诵的章节,可以根据“愿闻子之志”后孔子
17、的回答作答。(2)孔 子 反 对“乡原”(好好先生)这一类不讲原则、破坏中庸的人,所以可列举“乡原,德之贼也”“巧言令色,鲜矣仁”这类例子。知识拓展“颜渊、季路侍”章的内容理解这段谈话中,子路和颜渊形成鲜明的对照。子路豪放,有什么都与朋友分享。颜渊谦虚,不自吹自擂。孔子的志向是,比自己老的得到照顾,和自己同辈的得到信任,比自己小的得到关心,各得其所,皆大欢喜。孔子的志向与他们都不一样,是普施仁爱。(摘 编 自 李 零 丧家狗)2.答案 仁者评定某人品质的好与坏,都可以被普遍认同,这样的评判具有道德权威性,会成为历史的定论。如:孔子对管仲的评价,一方面批评他生活奢侈,行为越礼,否 定 他“知礼”
18、;一方面又肯定管仲“一匡天下”的贡献,评 定 他 是“仁者”。又如:孔子称赞伯夷、叔 齐“求仁得仁”,为“古之贤人”;批评季氏僭越礼制,开启了祸端。解析 由第一、二则材料可知,仁者爱人,内心有原则,所以其对人的评价是中肯的、公正的,能够让百姓信服。之后可以回忆孔子扭转了人们片面认识的评价,比如评价管仲不以小节小信为标准,而肯定他对社会的贡献。评价季氏,批评他超越了等级,享受天子的乐舞标准。知识拓展管仲相齐的评价舍小节,论大功,孔子之意至显。宋儒嫌其偏袒功利,乃强言桓公是兄,子纠是弟,欲以轻减管仲不死之罪。不知孔子之意,尤有超乎君兄弟臣之上者。言仁道之易,孔 子 有“我欲仁,斯 仁 至 之 说。
19、论仁道之大,则此章见其一例。要之,孔门言仁,决不拒外功业而专指一心言,斯可知也。(摘编自钱穆 论语新解)参考译文樊迟问什么是仁。孔子说:“爱人。”(论 语 颜 渊)子贡问:“君子也有憎恶的人吗?”孔子说:“有憎恶的人。憎恶宣扬别人过错的人,憎恶身居下位而毁谤身居上位的人,憎恶勇敢而无礼的人,憎恶果敢而顽固不化的人。”(论 语 阳 货)孔子说:“只有讲仁爱的人,才能够正确地喜爱某人、厌恶某人。(论 语 里 仁)三、(2 0 2 0浙江,2 1 2 2,6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题目。(6分)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论 语 学 而)仲弓问子桑伯子。子曰:“可也,简。
20、”仲弓曰:“居敬而行简,以临其民,不亦可乎?居简而行简,无乃大.简乎?”子曰:“雍之言然。”(论 语 雍也)注 居:居心。行:做事。大:同“太”。1.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孔子的政治思想是以 为本。“敬事”的意思是。(2分)2.孔子 认 同“居敬而行简”优 于“居简而行简”,试作分析。(4分)1.答案 民 严肃谨慎地对待政务(每 空 1 分)解析 第一则中,孔子提出节用爱人、使民以时的主张。节约用度,是为了减轻老百姓的负担;使民以时,是为了让老百姓能够在该做什么事的时候做好什么事,主要是指根据规律种植和收获庄稼,这都体现了其“以民为本”的政治思想。“敬事”的“敬”,是孔子一贯强调的一个字眼,就是以敬
21、畏之心严谨地对待。事,就是事业,放 到“道千乘之国”这个语境中,就是指政事。2.答案 “居敬而行简”,“居敬”也 就 是“敬事”。凡政事居心于敬,思虑周密;而行事简约,把握重点,不敢烦扰百姓。这样百姓就能享受和平安宁之福。(2 分)“居简而行简”,居心简单,处处生怕多事,不肯尽心竭力;而行事也只图简单,敷衍塞责。这样百姓就会受其苟且草率之弊。(2 分)解析“居敬而行简”“居简而行简”,虽 然 都 是“行简”,却是两种境界。“行简”,指工作方法。为官治民,同样是行事简约,但居心恭敬而行事简要是值得推崇的,因为不烦扰百姓,百姓便能享受安宁;若是本身心不在焉,对事业和百姓不用心,又简单从事,则是不认
22、真、不负责的表现,这样百姓就会受其草率之弊。参考译文 孔子说:“治理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就要严肃谨慎地对待政务,信实无欺,节约费用,爱护官吏,役使老百姓要在农闲时间。”(论 语 学 而)仲弓问子桑伯子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此人还可以,做事简约而不烦琐。”仲弓说:“居心恭敬而做事简约,像这样来治理百姓,不也可以吗?(但是)居心简单而做事简单,不是太简单了吗?”孔子说:“你这番话正确。”(论 语 雍也)四、(2018浙江,2122)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题目。(6 分)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论 语 述 而)子日:“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 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论 语 泰
23、 伯)注 才之美:美好的才华。使:假使。1.第一则材料中“梦见周公”的含义是什么?(2 分)2.概括第二则材料的主旨,并加以分析。(4 分)四、1.答案“梦见周公”表明孔子对周代文化的推崇和向往。(提 及“周礼文化”1 分,答 出“推崇和向往 1 分)解析 孔 子 说“甚矣吾衰也“,这句话是说“我已经衰老得很厉害了(无论是形体上还是精神上)”,这是孔子面对生命的短暂渺小及现实的残酷黑暗发出的悲鸣。“嘤其鸣矣,求其友声”,这 个 时 候“周公”何尝不是孔子的一种精神慰藉。但 现 实 是“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的悲凉。是孔子梦不到周公,还是周公不来孔子的梦中,这不得而知,但无论是哪一点,都代表了孔子
24、暮年的痛苦:仁政未能实现,礼义没有推行,更绝望的是高处不胜寒、知音无处寻。所以第一则材料表明了孔子对周礼的推崇与向往。2.答案 主旨在于说明德、才的关系,孔子强调德重于才。“周公之才之美”,是极言其才干之优异;“骄”“吝”则是恶劣的品质。孔子认为,一个人如果品德不好,即使才华出众也不足称道。(每 点2分)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理解第二则材料的意思,即“一个人即使有周公那样美好的才华,但如果他骄傲又吝啬,那其他方面也就不值得一看了”。“骄且吝”指品德不好,材料表明了孔子对德和才的态度,他认为一个人假使品德不好,其余的才华都不足称道,强调了品德比才华重要。参考译文孔子说:“我衰老得多么厉害呀!我
25、好长时间没再梦见周公了。(论 语 述 而)孔子说:“一个人即使有周公那样美好的才华,但如果他骄傲又吝啬,那其他方面也就不值得一看了。”(论 语 泰伯)五、(2017浙江,2122)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题目。(6分)子谓子贡日:“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知十,赐也闻一知二。”子日:“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论 语 公 冶 长)子谓颜渊日:“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论 语 述 而)1.孔子的弟子各有所长,论语先进篇以德行、言语、政事、文 学“四科”区分,其中颜渊属于,子贡属于。(2分)2.一 说“吾与女,弗如也”中 的“与”为连词,可 断 为“吾与女弗如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北京版语文高考第二轮复习-专题六 名著阅读 2023 北京 语文 高考 二轮 复习 专题 名著 阅读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