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5篇).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5篇).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5篇).pdf(7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5(15 篇篇)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1 1第一单元时、分、秒单元目标:1、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 1 分=60 秒。会进行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2、时间单位的简单转换和求经过时间的方法。单元重、难点:时间单位的简单转换和求经过时间的方法。第一课时时、分、秒教学目标:1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 1 分=60 秒,体会秒在生活中的应用。2通过观察、体验等活动使学生初步建立1 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3通过教学,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渗透珍惜时间、交通安全等思品教育。教学重点:1知道时间单位秒,理解并掌握 1 分=60 秒。2初步
2、建立 1 秒、几秒、1 分的时间观念。教学难点:初步建立 1 秒、几秒、1 分的时间观念。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出示主题图:同学们,你看到了什么?你们看,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让我们一起倒计时,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2揭示: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秒。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3板书课题:秒的认识。二、操作体验,探究新知1谈话:你都知道哪些关于秒的知识?你是怎么知道的?2结合学生回答引导探究。(1)认识秒针。出示钟面(没有秒针):你看到了些什么?(时针、分针、12 个数字、12 个大格,60 个小格。)出示钟面(有秒针):它与刚才的钟面有什么不同?(多了一根指针。)揭示:
3、钟面上最长最细的针就是秒针。观察钟面,秒针还有什么特点?(最细最长走得最快)找一找:找一找自己学具钟面上的秒针,指给同桌看看。(2)认识 1 秒和几秒。揭示:秒针走 1 小格的时间是 1 秒。秒针走 2 小格的时间是几秒?走一大格呢?你是怎么想的?秒针走 1 圈的时间呢?为什么?(3)理解 1 分=60 秒。课件演示秒针走动 1 圈,学生边观察边说出时间:1 秒,2 秒,3 秒?58 秒,59 秒,60 秒。课件演示,学生仔细观察钟面,想一想,你有什么发现?学生汇报,教师引导:秒针走了一圈用了多少秒?在秒针走一圈的同时,分针走了几小格?也就是几分钟?你发现了什么?(1 分=60 秒)你发现时、
4、分、秒这三个单位间有什么关系?(1 时=60分,1 分=60 秒)(3)认识秒表和秒的计时方法。课件出示。这是秒表。一般在体育运动中用来记录以秒为单位的时间。介绍秒表的计时方法。课件出示。有的电子表可以显示到秒。你知道这个电子表显示的时刻吗?(6 时 55 分 57 秒)读出电子表上的时刻。你还知道哪些地方、哪些工具记录以秒为单位的时间?(4)体验 1 分钟、1 秒和几秒1 分钟有多长?课件播放时间像小马车,猜猜播放多长时间?课件验证。学生闭眼感受 1 分钟。1 分钟能做哪些事?1 秒究竟有多长呢?出示钟表滴答声,学生闭眼感受。1 秒钟能做哪些事?学生畅谈,课件出示。一秒钟,猎豹在草原上可飞奔
5、 28 米;一秒钟,蜂鸟振翅 55 次;1 秒钟,地球绕太阳转动 29.8 千米,从太阳接收 486 亿千瓦的能量,太阳系在银河系内运行 220 千米,宇宙空间里有 79个星体发生爆炸结束其“生命”。感受几秒师吟诵明日歌。猜一猜,老师用了多长时间?你是怎么想的?计时验证。师吟诵长歌行。估一估,老师用了多长时间?你是怎么估的?三、课堂练习,巩固新知1课本第 6 页第 2 题。2课本第 6 页第 1 题。3课本第 6 页第 3 题。4课本第 7 页第 7 题。四、全课总结,升华新认识1课件播放长歌行,说说你从中知道什么。2你还知道哪些关于时间的名言警句?3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不
6、清楚的吗?第二课时时间的换算及计算教学目标:1、通过加深学生对时间单位的认识,发展学生的时间观念。2、会进行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3、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教学重、难点:时间单位的简单转换和求经过时间的方法。教具准备:时钟模型、投影仪、课件教学过程:一、猜谜游戏引入:1、猜谜语:矮子走一步,高个走一圈。矮子走一圈,高个走半天。2、学生猜出谜底后,教师拿出一个钟面模型,提问:“矮子指的是什么”?“高个指的又是什么?”“分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多少”?“分针走一圈的时间是多少”?“时针走一大格的时间是多少”?“时针走一圈的时间是多少”?“1 时等于多少分”?“1 分等于多少秒”?3、教师演示课
7、件,拨出不同的时刻,让学生读出时间。如:5 时,3 时 20 分,6 时,9 时 50 分等。4、引出课题:我们已经学会看时间,但如何计算经过的时间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时间的计算”。(板书课题)二、教学新课:1、教学“例 1”:2 时=()分(1)教师:1 时等于??(学生答)那 2 时呢?(2)学生合作、自主探究。(3)反馈a、60+60=120 分b、2 时就是 2 个 60 分,即 602=120 分(4)教师小结。2、完成第 4 页“做一做”先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订正时,可以指名学生说一说得数是多少?是怎样想出来的?然后教师小结出时间转换的方法。方法(1)时、分、秒是从大到小的单
8、位,像百位、十位、个位一样;方法(2)时、分、秒中从小单位向相邻大单位换算,即秒向分换算,分向时换算是满六十进一,进位原理与个位到十位、十位到百位的进位类似。60 秒=1 分(10 个 1=1 个 10)60 分=1 时(10 个 10=1 个 100)反过来也是一样的。3、教学例 2:(1)教师投影例 2 的情境图,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图,说说图意:小明 7 时 30 分离家,7 时 45 分到校。(2)师: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少时间呢?(3)学生讨论回答,试着让学生归纳出计算时间的各种方法:a、分针从 6 走到 9。走了 3 大格,是 15 分钟。b、4530=15,是 15 分钟。4、小结5
9、、请一至两名学生说说自己从几点出门到学校是几点。让台下的学生帮忙算一算。三、巩固练习:1、完成第 5 页“做一做”。集体订正时,可以指名到黑板前的钟表上实际操作一下。2、填空:(1)50 分比 1 时少()分,1 时比 45 分多()分。(2)一节课是()分,课间休息()分,再加上()分,就是 1 时。3、竞赛:教师口头报时刻,如:3 时至 3 时 45 分,经过几分?学生抢答,看谁抢答得快,教师给予奖励。四、全课总结,回归评价:教师:现在是几时几分?我们刚才是从 9 时开始上课,从上课到现在经过了几分?一节课 40 分钟很快就过去了,“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是啊,时间就像金子那样
10、宝贵,我们要珍惜每一分时间,多学一点本领,长大更好地建设祖国。第三课时时、分、秒的巩固练习教学目标:1、通过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素材,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充分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2、通过练习,学生比较熟练地进行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3、进一步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教学重点:时间单位的简单转换和求经过时间的方法。教学难点:用时针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基本练习1、完成“练习一”第 3 题。要求学生先估计,再实际进行验证,验证的数据可以由学生和家长一起完成。2、完成“练习一”第 4 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让学生说一说每一题
11、是怎么比较的,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比较,只要说得有道理就行。3、完成“练习一”第 5 题。读读书上的三个例子,并要求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说一说做这些事情需要多长时间。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2 2【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课本三年级第一学期第 56-58 页【教材分析】【教材分析】三角形的分类(2)是小学数学三年级第一学期第五单元几何小实践中的图形概念教学内容,本内容的教学分为2个课时,教材第一课时呈现了小亚动手拼搭三角形框架的情境,引导学生选择不同的颜色的小棒来拼搭三角形框架,也就是不同长度的边来拼搭三角形,并通过观察、比较按边的长短的特征对三角形进行分类从而认识等腰
12、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并体会它们之间的包含关系。教材第二课时是通过“折一折”与“画一画”等具体操作活动来发现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并利用对称性了解等腰三角形两底脚相等,等边三角形三个角相等。本节课为第一课时教学。【学情分析】【学情分析】学生学习本课之前已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还知道了三角形按角可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认识了轴对称图形。在日常生活中也对三角形有了一些接触和了解。【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拼搭三角形框架进一步认识三角形。在操作过程中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通过观察、比较按边的长短的特征对三角形进行分类,并认识
13、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发现它们之间的包含关系。3、在动手操作中初步探索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特征的过程中发展空间想象能力,渗透分类思想和数学思考的逻辑性。【教学重点】【教学重点】能按边的长短的特征给三角形分类,认识各类三角形及其特征。【教学难点】【教学难点】理解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教学准备】【教学准备】彩色小棒、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回忆旧知,引入课题一、回忆旧知,引入课题复习三角形知识谈话引入:同学们,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一个礼物-出示帆船。这艘帆船是由多个不同形状的三角形组成的。回忆:关于三角形你还知道哪些知识?2、反馈: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有三个
14、角,三个顶点。三角形按角分类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有关三角形的知识。(板书:三角形)【策略说明:通过复习回顾已有的有关三角形知识并揭示课题。对于能够很好反馈出二年级所学三角形相关知识的学生,老师应该予以肯定。】二、实践操作,探求新知二、实践操作,探求新知1、拼搭三角形框架(1)观察学具盒:不同颜色的小棒长度不同,相同颜色的小棒长度相同操作要求:选好学具先在桌面围三角形,能围成三角形的再进行拼搭。小组合作:用所提供的学具拼搭三角形框架,比一比哪组拼搭的不重复的三角形最多。合作要求:轻声讨论怎样搭不重复,再独立拼搭。(3)交流展示:以小组为单位把拼搭
15、的三角形框架展示在黑板上。【策略说明:学生已经对三角形有了初步的认识,二年级已学过三角形按角的大小分为: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学生用小棒拼搭三角形框架的过程中,为了搭出更多不同的三角形框架,会思考寻找一定的方法,从而提高了有序思维的能力,同时为三角形按边的特点进行分类奠定基础。并且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能合理分工,体现小组合作的有效性。】分类比较,探究特征(1)分类比较同学们真聪明,利用小组合作出了这么多不同的三角形框架。谁搭的和他们不同呢?看来查找不方便,有什么好办法能让寻找起来了更方便?(让学生思考方法,体现分类的需求)小组讨论:还有没有新的方法将这些三角形分类?预设:三角形可
16、以按角来分,分成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三角形可以按颜色来分,分成三根小棒颜色都相同的三角形、两根小棒颜色相同的三角形、三根小棒颜色都不相同的三角形。小结:三角形按颜色分,其实也就是按边的长短来分。汇报交流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上黑板将自己拼搭的三角形按边分类,边分边介绍方法。(其他小组一起分类)特例分析思考:为什么用两根蓝色的小棒和一根红色的小棒不能组成一个三角形?因为两根蓝色的小棒的长度和与一根红色小棒的长度相等,所以不能围成一个三角形。【策略说明:在寻找能拼搭的所有不重复三角形的活动中,渗透数学思考的逻辑性,不重复、不遗漏的有序思考思想。在查找分类的过程中组织学生研究有特例“用两
17、根蓝色的小棒和一根红色的小棒能否拼搭三角形框架”,来完善学生的认知。】探究各类三角形的特征(1)认识三角形名称归纳:这一类是三条边都不等的三角形。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等腰三角形。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等边三角形,也叫正三角形。(板书)(2)小结并补充课题: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把三角形按边的长短来分类。(3)巩固复习:请同学们轮流将自己搭的三角形框架放回学具篮,边放边说它是个什么类型的三角形。(4)同桌互评:在整理学具的过程中,同桌已经知道按边来分这些三角形的名字的小朋友举手。【策略说明:通过整理学具巩固新知,学生之间的互评也是对新知掌握情况的及时评价。】归纳总结,完善分类(1)介绍等腰三
18、角形各部分名称人们形象地将等腰三角形两条长度相等的边叫做等腰三角形的腰,另一条边叫做底。两条腰所夹的角叫顶角,一条腰和底所夹的角叫底角。观察:每个等腰三角形都有 2 条腰,1 条底。有 1 个顶角和2 个底角。找一找:等腰三角形框架中的腰(2)提问:你能在等边三角形里面找到腰吗?(等边三角形中有三组相等的边)反馈: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3)完善分类小结:由此看来,三角形按边的长短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三条边都不等的三角形,一类是等腰三角形,而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三、练习巩固,内化知识判断下面的三角形是什么三角形,用手势表示。1、等腰三角形2、等边三角形3、三边不相等的三角形四、
19、课堂总结四、课堂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的内容在书本 p56-58,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边看边想,今天你学到了什么本领?你还想知道什么?【策略说明:通过翻书阅读学生对于所学的知识自主进行梳理、归纳总结,同时鼓励学生提出新的问题,激发学生不断思考求知的学习欲望。】五、作业布置五、作业布置:练习册 P73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3 3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会写几分之一,能比较分子是1 的分数的大小;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的能力及操作、表达能力和合作交流的意识;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建立分数概念的过程,体验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方法;让学生主动去寻求分
20、数,能自己往下写分数;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体验中获得成功感。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认识几分之一的分数;初步建立几分之一分数的概念。教学用具:教学用具:各类卡片图,各类折纸。教学流程: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T:小朋友们,我们都知道在奥运赛场上有公平、公正的裁判员,在法庭上有公平、公正的大法官,在学校里老师又用公平、公正的方法来教育我们,你也想做一个公平、公正的裁判员、小法官和小老师吗?(想!)那老师就来考考你们。出示:小华、小丽两个小朋友。a:出示 6 个大苹果,怎样公平、公正来分一分。(要求学生说出平均分成两份,学生上去分好。)b:出示四
21、罐牛奶,怎样公平、公正来分一分。(平均分成两份,学生分。)c:出示两个汉堡,又该怎样来分?(齐分,学生上去分。)(小结:我们都把它们进行了平均分板书。)d:出示一个大饼,你能公平公正地来分一分吗?你能用我们已经学过的数来表示吗?揭题:我们要用一个新的数来表示,它叫做分数(板书)(二)探究新知,不断摸索:1认识。T:刚才我们把一个大饼通过平均分分成了两份,其中的一份我们就可以用一个分数来表示,这个分数就是。那怎么来书写呢?跟着老师一起写(学生举起手指一起写),先写表示平均分,再写 2 表示把大饼平均分成了 2 份,再写 1 表示其中的一份,读作二分之一(齐读两遍,并举起手跟老师一起边演示边说:把
22、大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二分之一。)教师拿起分好的大饼:左边这一份是整个大饼的,那右边这一份呢?(齐说:)同桌活动:从信封中拿出各种折纸,你能折一折这些图形的吗?(请学生交流,注意语言的表达。)T:老师也忍不住想来折一折了(拿起一个正方形的折纸,随便一折,将它剪下,举起一块说是。)(学生反对,强调没有平均分不能用分数来表示。)T: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有没有碰到过的例子?(学生交流。)2自己再想一个分数,把这个分数折出来,画出来。请学生同桌合作,利用折纸,折出自己想出的一个分数,用画阴影部分的方法表示好,并请画得最快的几个小朋友将自己的成果展示在黑板上,写上你所表示的分数。(教师选取部分,一起评
23、价,并说说这个分数所表示的意思,注意学生语言的表达)(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1一口气来说一说:2用手势来判一判:3根据分数在图中涂阴影,仔细观察,比较一下这些分数的大小:4它是一个长方形,把它这样对半平分,再平分在每一块上涂上颜色,你知道每种颜色是整体的几分之一吗?(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1今天,你收获了多少,能一起来分享吗?2课外,请你再去折一折,你还能折出多少分数来?3你还想知道些什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4 4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基本掌握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的口算和笔算。2、通
24、过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借助实物操作形成“自己的算法”。通过讨论和比较,明确算理。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在明确算理的基础上,基本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的笔算方法。课前准备:课前准备:口算卡片、幻灯片、小棒。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复习一、复习表内除法口算。出示口算卡片,视算。复习除法笔算的格式。92=指名板演。提问各部分名称。导入新课。出示课题:除法。二、新授二、新授1、教学 402。出示场景图。观察场景图,说说知道了什么。出示第一个问题:平均每个男孩买多少枝?学生口答算式,老师板书:4022、教学 462。先自己想一想,结果是多少,然后告诉你的同桌。组织全班交流。明确:4 个十平
25、均分成 2 份,每份是2 个十,也就是20。出示第二个问题:平均每个女孩买多少枝?3、练习。学生口答算式,老师板书:462。4、教学笔算 462。先用小棒摆一摆,想一想结果是多少,然后和同桌交流。组织全班交流。明确:每人先分得 2 捆是 20 枝,再分得 3 枝,合起来是 23枝。板书口算的想:402=20 62=3 20+3=23出示口算卡片,视算。选择几题说说算理。自学除法笔算的方法。指导笔算除法的顺序和方法。提问:2 为什么写在商的十位上?第二个 4 是怎么来的?第二个和第三个 6 分别是怎样来的?三、练习做做第 1 题。说明 462 还可以用竖式来计算。板书 2 46 说明竖式的写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三年级 上册 数学教案 15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