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0 诗歌鉴赏-三年(2020-2022)中考语文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解析版).pdf
《专题10 诗歌鉴赏-三年(2020-2022)中考语文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解析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10 诗歌鉴赏-三年(2020-2022)中考语文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解析版).pdf(2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专题1 0诗歌鉴赏(2022河南中考真题)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将士们怎样的情感?2.这首诗中的 秋色 应该理解为绚烂的景象还是肃杀的景象?请结合诗歌内容谈谈你的看法。【答案】1.赞美将士们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誓死报国的决心)。(意思对即可)2.示 例-:肃杀的景象。从本诗中 霜重鼓寒声不起”一句看,此时天气已非常寒冷,可以想见当时的边塞应是草木凋零、一片萧条的肃杀景象。示例二:绚烂的景象。本诗多处使用描绘色彩的词语,形成一
2、种浓墨重彩、雄浑悲壮的美,秋色的绚烂可与整首诗画面风格一致。示例三:两种理解都可以。无论哪种理解都有助于表现战争的悲壮惨烈,绚烂的景象可与之形成强烈反差,肃杀的景象则可以从正面烘托.【解析】1.考查对诗人情感的把握。雁门太守行是唐代诗人李贺运用乐府古题创作的诗歌。此诗用浓艳斑驳的色彩描绘悲壮惨烈的战斗场面,奇异的画面准确地表现了特定时地的边塞风光和瞬息万变的战争风云。首句写景又写事,渲染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并借日光显示守军威武雄壮;第二句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演染战场的悲壮气氛和战斗的残酷;第三句写部队夜袭和浴血奋战的场面;最后一句引用典故写出将士誓死报效国家的决心。从诗人对战斗场面以及
3、对将士誓死报效国家的决心的刻画可看出诗人对将士们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的赞美之情。2.考查对诗句的鉴赏。角声满天秋色,塞上燕脂凝夜紫”一句的意思是:号角的声音在秋色里响彻天空,塞上将士的血迹在寒夜中凝为紫色。秋色 一词可理解为秋天的色彩,这个词点明了当时时值深秋,万木摇落,在一片死寂之中,那角声呜呜咽咽地鸣响起来。显然,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正在进行。角声满天,勾画出战争的规模。敌军依仗人多势众,鼓噪而前,步步紧逼。可据此分析“秋色 应该理解为肃杀的景象。结合 角声满天 半卷红旗临易水 及 报君黄金台上,提携玉龙为君死”可知,守军并不因势孤力弱而怯阵,在号角声的鼓舞下,他们士气高昂,奋力反击。战斗从白
4、昼持续到黄昏。临易水 既表明交战的地点,又暗示将士们具有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还 那样一种壮怀激烈的豪情,写出了将士们面对重重困难,将士们毫不气馁的精神。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黄金台是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南修筑的,传说他曾把大量黄金放在台上,表示不惜以重金招揽天下士。诗人引用这个故事,写出将士们报效朝廷的决心。秋色 更能衬托出战争的悲壮及将士们奋勇杀敌、报效朝廷的决心。可据此分析 秋色 应该理解为绚烂的景象。(2022河北 中考真题)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节选)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
5、受冻死亦足!新制布裘白居易桂 布白似雪,吴绵软于云。布重绵且厚,为袭有馀 温。朝拥坐至暮,夜覆眠达晨。谁知严冬月,支体暖如春。中夕忽有念,抚袭起逡巡久丈夫贵兼济,岂独善一身。安得万里袭,盖裹周四垠久稳暖皆如我,天下无寒人。桂:地名。吴:地名。馀:同 余。中夕:半夜。逡巡:迟疑徘徊,欲行又止.垠:边际。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杜甫因-事,产生联想,表达内心的愿望;新制布裘中,白居易因新制布裘这件事,产生联想,表达自己的愿望。4.杜甫和白居易都是唐代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诗人。这两首诗中作者的境况不同,但抒发的情感有相同之处,都抒发了诗人 的情怀。【答案】3.茅屋为秋风所破(或 秋风破屋)4.推己及人
6、的博大胸襟、忧国忧民的爱国精神和心系天下寒士的济世情怀。【解析】3.本题考查作家作品识记。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旅居四川成都草堂期间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此诗叙述作者的茅屋被秋风所破以致全家遭雨淋的痛苦经历,抒发了自己内心的感慨,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崇高思想境界,是杜诗中的典范之作。4.本题考查对比阅读及情感主旨把握。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恰切地表现了诗人从 床头屋漏无干处 长夜沾湿何由彻”的痛苦生活体验中迸发出来的奔放激情和火热希望。这种感情,咏歌不足以表达,所以诗人发出了由衷的感叹: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抒
7、发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感,表现了作者推己及人、舍己为人的高尚品格,诗人的博大胸襟和崇高理想,至此表现得淋漓尽致。新制布裘描 述J作者严冬季节身穿布裘温暖如春的感受,由此推己及人,慨然以救济天下寒人为己任。其中 丈夫贵兼济,岂独善一身 是全诗的警句,反映了白居易的思想:大丈夫贵在兼济天下,做利国利民之事,不能只顾独善一身。结尾四句 安得万里裘,盖裹周四垠。稳暖皆如我,天下无寒人”,源 于 杜 甫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它表明两位伟大诗人的博爱情怀都是一致的,都具有推己及人的博大胸襟、忧国忧民的爱国精神和心系天下寒士的济世情怀。(2022河北中考真题
8、)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节选)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新制布裘白居易桂 布白似雪,吴绵软于云。布重绵且厚,为裘有馀 温。朝拥坐至暮,夜覆眠达晨。谁知严冬月,支体暖如春。中夕忽有念,抚裘起逡巡,丈夫责兼济,岂独善一身。安得万里裘,盖裹周四垠,稳暖皆如找,天下无寒人。桂,地名。吴:地名。馀:同 余 中夕:丰皮。逡巡;迟疑徘徊,欲行又止。垠:边际。5.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杜甫因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一事,产生联想,表达内心的愿望;新制布裘中,白居易因新制布裘这件
9、事,产生联想,表达自己的愿望。6.杜甫和白居易都是唐代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诗人。这两首诗中作者的境况不同,但抒发的情感有相同之处,都抒发了诗人 的情怀。【答案】5.茅屋为秋风所破(或 秋风破屋)6.推己及人的博大胸襟、忧国忧民的爱国精神和心系天下寒士的济世情怀。【解析】5.本题考查作家作品识记。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旅居四川成都草堂期间创作的一 首七言古诗。此诗叙述作者的茅屋被秋风所破以致全家遭雨淋的痛苦经历,抒发了自己内心的感慨,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崇高思想境界,是杜诗中的典范之作。6.本题考查对比阅读及情感主旨把握。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
10、安如山,恰切地表现了诗人从 床头屋漏无十处 长夜沾湿何由彻”的痛苦生活体验中迸发出来的奔放激情和火热希望。这种感情,咏歌不足以表达,所以诗人发出了由衷的感叹:“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抒发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感,表现了作者推己及人、舍己为人的高尚品格,诗人的博大胸襟和崇高理想,至此表现得淋漓尽致。新制布裘描述了作者严冬季节身穿布裘温暖如春的感受,由此推己及人,慨然以救济天下寒人为己任。其中 丈夫贵兼济,岂独善一身 是全诗的警句,反映了白居易的思想:大丈夫贵在兼济天下,做利国利民之事,不能只顾独善一身。结尾四句“安得万里裘,盖裹周四垠。稳暖皆如我,天下无寒人”,源于杜甫 茅屋为
11、秋风所破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它表明,两位伟大诗人的博爱情怀都是一致的。据此回答即可。(2022陕西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 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7.首联 风烟望五津 的 望 改成 看,好不好?请谈谈你的看法。8.人们常用“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作为临别赠言。毕业在即,请另外选用一两句古诗词,写一段话,表达你对同学的祝愿。【答案】7.不好。望 字从空间着眼,写作者自长安遥望千里之外朋友即将宦游的巴蜀之地,流露出对朋友的深情厚意;看 则距离较
12、近,表达不出作者的这种情感。8.示例一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希望我们分开之后,依然能彼此牵挂,友谊天长地久。示例二 希望你充满信心,努力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示例三 莫愁前路无知己,希望你在新的环境满怀信心,抖擞精神,开启新征程。【解析】7.本题考查炼字。此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风烟望五津 的意思是透过那风云烟雾遥望着五津。诗人巧用一个 望 字,将秦蜀二地联系起来,好似诗人站在三秦护卫下的长安,遥望千里之外朋友即将远赴的蜀地,这就暗喻了惜别的情意。望 字不仅拓宽了诗的意境,使读
13、者的视野吓子铺开,而且在心理上拉近了两地的距离,使人感觉到既然 五津 可望,那就不必为离别而忧伤,表达r对朋友的深情厚意。看 则距离较近,表达不出作者的这种情感。8.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开放类试题,符合题目的要求,言之成理即可。示例: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希望你在今后的人生历程里,努力奋进,攀登人生的顶峰。(2022江西中考真题)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江山秋色图胡行简连山缥缈树槎牙,江上西风雁影斜。万迭秋光无限好,画围偏在野人家。注 此诗为画作 江山秋色图上的题诗。槎(Ch3)牙:形容树木错杂不齐貌。万迭:万重。野人:山野之人。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生项的一项是()A.前两
14、句通过山、树、江、风、雁等意象,营造了秋的意境。B.前两句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江山秋色图,与题目照应。C.本诗写景从视觉感受出发,写出了多种景物的形态。D.本诗是一首题画七绝,读起来音韵和谐优美。1 0.结合本诗三、四句,用自己的话说说诗人喜爱画作 江山秋色图的原因。【答案】9.B1 0.画作展现出万重秋天的美好,显现出,不似春光,胜似春光,的佳境。图中还画了许多人物活动情景,使画面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令观者目不暇接,百看不厌。【解析】9.B.本项 一幅生机勃勃的江山秋色图 有误,根据前两句中的 树槎牙 和 西风雁影 可知,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树木枝叶稀疏,江山西风劲吹,北雁南归的画面,虽不可说
15、萧瑟凄凉,但也不能说“生机勃勃。故选B。10.考查诗句赏析。三、四句大意为:一重重的秋光风景无限美好,画中还有山野之人的活动,使画面增加了生趣。由此可知,联系前两句中的 连山缥缈”可知,画作展示 万重秋光的美好,一重山色就是一重秋光,一重秋光就是一重美好。除了自然风光以外,画作中还有很多山野之人的活动情景,景与人相融相合,使画面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2021云南中考真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1.王维笔下的“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燃”
16、与本诗的颈联都写到了花草,请问这两个景象中所描写的花草有什么不同?2.对钱塘湖早春的喜爱之情,诗人是如何来表达的?【答案】1.王维笔下的花草碧绿鲜艳,表现了盛春的景象:白居易笔下的花草零星矮小,表现了早春的景象。2.诗人运用融情于景和直抒胸臆的方法表达了对钱塘湖早春的喜爱之情。【分析】1.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王维使用了“堪染”来突出一个“绿”字,用“欲然”来突出一个“红”字,这就是画家的眼光、画家的用色法。把红与绿给予高度的强调红得似乎要燃烧起来;绿得好似可以用作染料。于是盎然的春意,稼丽的春景,便通过红绿二色的突出与夸张而跃然纸上了。只有盛春,才有这样的美景。白 居 易“乱花渐欲迷人眼,
17、浅草才能没马蹄”一句中的花是“乱”的,因为是早春,还未到百花盛开季节,所以能见到的尚不是姓紫嫣红开遍,而是东一朵,西一簇,零星开放,用 一 个“乱”字来形容。而“草”也还没有长得丰茂,仅只有没过马蹄那么矮小,所以用一个“浅”字来形容。2.本题考查诗歌抒情方式的理解。诗的首联紧扣题目总写湖水。前一句点出钱塘湖的方位和四周“楼观参差”景象,后一句正面写湖光水色:春水初涨,水面与堤岸齐平,空中舒卷的白云和湖面荡漾的波澜连成一片,正是典型的江南春湖的水态天容。如果说开篇感情平淡,或看不出什么感情,那么,接下来的两联,作者的喜爱之情,就在描写的景象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了。这两联细致地描绘了西湖春行所见景物,
18、以,早”,新“,争”,啄”表现莺燕新来的动态;以“乱”“浅”“渐欲”“才能”,状写花草向荣的趋势。这就准确而生动地把诗人边行边赏的早春气象透露出来,把春天给人的清新之感表现出来,把作者对此情此景的喜爱之情融入这些景物之中。作者觉得对所要表达的喜爱之情意犹未尽,便不再含蓄,尾联用“最爱”二字直抒胸臆。(2021江西中考真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小松杜荀鹤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前两句写小松原先被掩没在草丛中,而现在感觉要超出蓬蒿的高度了。B.后两句写松树幼小时难以被人识别,长成凌云大树才为人们所称
19、道。C.“刺头”的“刺”勾勒出了小松外形的特点,体现了小松活泼可爱的性格。D.诗人观察敏锐,体验深切,诗中描写与议论相结合,充满理趣。2.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答案】1.C2.诗歌表达了对小松的赞赏之情和对目光短浅之人不满的情绪。【分析】1.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C.“刺头”的“刺”勾勒出了小松外形的特点,也体现出它坚强不屈的性格、勇敢战斗的精神。没有体现活泼可爱的性格;故选C。2.本题考查对诗人情感的理解。小松是唐代诗人杜荀鹤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的意思是:松树在小的时候不被人发觉,如今松枝己超过蓬高(野草)J。当时人们不知道这是参天大树,等到长大了人们才称赞:这棵树真高!这首诗
20、借松写人,托物讽喻,诗中字里行间充满理趣,耐人寻味,诗中对小松的描写,精炼传神,表达了诗人虽然才华横溢,但由于出身贫穷而不受赏识的愤懑以及不满之情。(2021山东中考真题)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商山早行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榔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注释:征铎:远行车马所挂的铃铛。杜陵:地名,在今陕西西安东南。诗人曾自称为“杜陵游客”。凫:野鸭。1.对诗歌理解不4 砸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四联八句,偶句押韵,全诗起承转合自然,人事景情融为一体。B.颔联全是名词,构成意象罗列,有声有色,有动有静,富有乡野氛围和生活气息。C.五六
21、句写柳叶随地飘洒,枳花明丽可爱,这一句纯然写景,不蕴含任何感情色彩。D.尾联因思入梦,时空转换,情景交融,虚实相映,营造出一种朦胧、悠远的意境。2.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答案】1.C2.这首诗表达了游子离乡的羁旅孤寂之苦和浓浓的思乡之情。【分析】1.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C.“柳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不仅纯然写景,诗人看到棚叶随地飘洒,枳花明丽可爱的景象,怀乡的情思油然而生;故选C。2.本题考查理解诗人情感。此诗描写了旅途中寒冷凄清的早行景色,抒发了游子在外的孤寂之情和浓浓的思乡之意,字里行间流露出人在旅途的失意和无奈。整首诗正文虽然没有出现一个“早”字,但是通过霜、茅店、鸡声、人迹
22、、板桥、月这六个意象,把初春山村黎明特有的景色,细腻而又精致地描绘出来。全诗语言明净,结构缜密,情景交融,含蓄有致,字里行间都流露出游子在外的孤寂之情和浓浓的思乡之情,是唐诗中的名篇,也是文学史上写羁旅之情的名篇。【点睛】译文黎明起床,车马的铃铎已震动;一路远行,游子悲思故乡。鸡声瞭亮,茅草店沐浴着晓月的余晖;足迹依稀,木板桥覆盖着早春的寒霜。枯败的柳叶,落满了荒山的野路;淡白的枳花,鲜艳地开放在驿站的泥墙上。因而想起昨夜梦见杜陵的美好情景;一群群鸭和鹅,正嬉戏在岸边弯曲的湖塘里(2021新疆中考真题)对这首词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
23、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整,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A.这是一首登高感怀之作。诗人登楼远眺却望不见中原;只有南北的交战,列朝的兴亡正如滔滔江水,囊括时空,气势恢宏。B.京口曾是东昊建都之地,诗人由此展开联想。“万兜婺”言孙权军容之盛,“坐断”言其功业之大,“战未休”赞其斗志之旺。C.这首词属小令,却吟咏重大的题材,气势壮阔,古今少见.全词层次分明。整篇三问三答,自相呼应,创前所未有的意境。D.这首词风格豪放雄壮。词的下片诗人豪迈地宣称,只有曹操和刘备可以和自己匹敌,并希望后代能像孙权一样建立功业。【答案】D【详解】D.有误。“天下英雄谁
24、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的意思是“天下英雄谁是孙权的敌手呢?只有曹操和刘备可以和他鼎足成三。难怪曹操说:生下的儿子就应当如孙权一般!”辛弃疾借用此典,意在说明只有像曹操、刘备那样的英雄,才能与孙权一决高低。其实,暗示了只有孙权才是天下第一英雄。词人赞赏孙权,就是要此借凭吊千古英雄之名,感叹如今南宋当下没有像孙权这样的人来扭转乾坤。也暗示了自己就如孙权一样,有奋发图强,收复失地的伟大理想。当然,喑示了自己的对南宋朝廷主和派的愤恨。故选D o(2021天津中考真题)下 面 对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
25、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A.首句用“杨花”和“子规”两个景物,点明暮春时令,烘托出凄凉悲惋的氛围。B.第二句写诗人得知挚友被贬偏远之地,含蓄地表现了诗人的惊愕痛惜之情。C.第三四句抒情寄慨,诗人因怀才不遇而生的“愁心”,给诗中意象涂上浪漫的色彩。D.诗人将明月人格化,把明月看成知人意、达人情的使者,有助于情感的表达,使诗味更加醇厚。【答案】C【详解】C.“诗人因怀才不遇而生的 愁心”有误。这里的“愁心”既有对老友遭遇的深刻忧虑,也有对当时现实的愤慨不平,有恳切的思念,也有热诚的关怀。故选C。(2021青海中考真题)阅读文天祥的 过零丁洋,完成下面小题。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专题10 诗歌鉴赏-三年2020-2022中考语文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解析版 专题 10 诗歌 鉴赏 三年 2020 2022 中考 语文 真题分项 汇编 全国 通用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