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力活动教案及反思.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神奇的力活动教案及反思.pdf(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神奇的力活动教案及反思神奇的力活动教案及反思(实用版)(实用版)编制人:_审核人:_审批人:_编制单位:_编制时间:_年_月_日序言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学习资料、英语资料、学生作文、教学资源、求职资料、创业资料、工作范文、条据文书、合同协议、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
2、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thank you!In addition,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essays,such as learning materials,English ma
3、terials,student essays,teaching resources,job search materials,entrepreneurial materials,work examples,documents,contracts,agreements,other essays,etc.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model essay!第 1 页 共 16 页神奇的力活动教案及反思神奇的力活动教案及反思在幼儿教学中,选用因材施教法组织教学活动不仅可提高教师教学能力
4、,而且能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与思维能力的快速发展。下面是本店铺给大家分享的神奇的力活动教案及反思,供大家参考,阅读。神奇的力活动教案及反思 1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发现由于地球引力的作用,各种物体在空中会自由下落。2.通过各种操作活动,使幼儿初步感知不同物体下落速度不同是与物体重力和空气浮力有关。3.尝试改变物体下落的速度,发挥幼儿的创造性,培养幼儿动手试验和观察的能力。活动准备1、操作材料:各种糖纸、羽毛、报纸、雪花片、球、小沙包、手绢、2、辅助材料:剪刀、透明胶、夹子、双面胶、泥工、彩带。活动过程一、引导幼儿感知物体自由下落的现象。1.教师:“今天老师准备了许多东西,请你们来玩一玩,把
5、这些第 2 页 共 16 页玩具往上扔,看看你会发现什么。”2.幼儿自由操作,教师个别指导。3.你刚才扔的是什么东西?你扔这些东西的时候有什么感觉?它落下来的速度是什么样的?二、再一次抛接物体,发现物体下落速度有快有慢。1.启发幼儿任意选两样玩具同时抛接,发现物体下落速度不同。2.引导幼儿两两相伴,同时抛接物体,发现物体下落速度有快有慢。三、启发幼儿探索改变物体下落速度的方法。1.教师出示两张相同的纸,启发幼儿能让我们以不同的速度落下来。2.幼儿尝试探索:如将纸折成飞机就扔得高些,落下来也快些。夹子夹住羽毛使羽毛落得快。四、为什么物体都会往下落?教师:扔上去的物体为什么会落下来呢?(是由于地球
6、的引力。)五、小结:今天我们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知道物体由于地球的引力扔上去以后都会下落。轻而大的物体扔不高,落下来也慢;重而小的物体扔的高,落下来也快,通过改变,也会改变它的速度。六、组织幼儿观看人在太空中的录象。神奇的力活动教案及反思 2第 3 页 共 16 页活动目标1、在动手操作中,激发幼儿探究摩擦力的兴趣。2、发展幼儿思维,能尝试用多种办法改变摩擦力的大小。3、引导幼儿了解摩擦力,感知不同材料对摩擦力产生的影响。活动准备1、课件:图片陀螺2、玻璃球、干枣、斜面、轮胎、麻绳、带拉链的衣服、蜡烛、饮料瓶、毛巾。活动过程一、导入1、感知摩擦力的存在,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请部分幼儿演示拔河比
7、赛2、请小朋友说一说,手抓住绳子后有什么感觉。教师小结:会感觉到一种阻碍我们的手和绳子摩擦的力,这叫做摩擦力。二、展开1、教师:摩擦力是一种神奇的力量,它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而且它还有一个古怪的脾气,就是有时候大,有时候小。你们想不想和老师一起研究一下这个古怪的摩擦力呀?2、实验:摩擦力通过实验了解摩擦力,感知不同材料对摩擦力产生的影响。第 4 页 共 16 页知道摩擦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1)让陀螺在光滑的木板和铺有绒布的木板上转动,比较那个陀螺会最先停下来。提问:哪个陀螺会最先停下来,为什么?小结:铺有绒布的木板上的陀螺会最先停下来,因为绒布很粗糙,摩擦力大;光滑的木板因为
8、表面光滑,摩擦力小,所以陀螺转动的时间长。(2)夹玻璃球和夹枣比赛。引导幼儿分组进行实验:将装在瓶子里的玻璃球和装在瓶子里的枣夹出放在盘子里,看看哪一组最先夹完。提问:这次你有什么发现,摩擦力的大小和什么有关系?小结:摩擦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系,物体间接触面光滑,摩擦力小;物体间接触面粗糙,摩擦力大。3、动脑筋想办法,如何减小和增大摩擦力。摩擦力有时大,有时小,有时候会帮助我们,有时候又会给我们制造麻烦,现在请小朋友开动脑筋,让摩擦力帮助我们做好事。(1)衣服上的 拉链拉不开怎么办?(让幼儿尝试用蜡烛减少摩擦力解决问题。)(2)饮料瓶的瓶盖打不开真么办?第 5 页 共 16 页(让幼
9、儿尝试用毛巾包住瓶盖增大摩擦力解决问题。)4、了解摩擦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大:鞋子和轮胎的花纹、跑道、钉子鞋等。减小:润滑油、磁悬浮列车等。小结:原来,摩擦力是可以增大或减小的,我们小朋友要动脑筋让它们帮助我们。三、结束幼儿自由讨论,生活中还有哪些摩擦力。神奇的力活动教案及反思 3纲要中明确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与探究欲望”。小班幼儿在生活中开始不断接触大小不一的事物,但他们对于事物的大小关系尚未形成清晰的概念。科学活动大的和小的 从幼儿身边的事物出发,让幼儿在生活中感受事物的大小关系,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和思维
10、习惯,同时易于引发幼儿对身边事物的兴趣和探究欲望。所以我认为此活动适合在小班开展。为此,我进行了如下教学设计:一、活动目标:1.能从三个同类物体中找出最大的和最小的。2.学说“这是大的,这是小的”。3.愿意用简单的句子表述自己的操作。二、活动重点:比较三个物体的大小。第 6 页 共 16 页活动难点:愿意用语言来表述。三、活动准备:布口袋、幼儿画册(三)、形状相同大小不一的物品实物及图片四、活动过程:1.导入:.出示“神奇的口袋”,引发幼儿的兴趣。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神奇的口袋,谁想来摸一摸里面装着什么?(幼儿摸出形状相同大小不一的茶杯)点评:用“神奇的口袋”的形式导入,充满了神秘感,
11、让幼儿感觉到好奇,激发了幼儿探索的欲望。2.区别大小,学说“这是大的,这是小的”。(1)引导幼儿观察,区别大小。师出示大茶杯和小茶杯,提问:看,它们是什么呀(茶杯)?它们一样吗?哪里不同?师总结:(指着茶杯)“这是大茶杯,这是小茶杯”。(2)幼儿学说“这是茶杯,这是小茶杯”。师:谁能像老师这样说,要说完整哦。请个别幼儿学说后,请幼儿一起说一说“这是茶杯,这是小茶杯”。点评:教具的运用恰当与否也关系到一个教学活动的成功与否。恰当的教具应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在本环节中,教具的选择很重要。应控制好物品的变量,选择形状颜色等特性相同或相似,大小不一的物品,避免给幼儿造成误导。(3)在教室里找大小。(师
12、事先要布置好一些大小不一的物品及图第 7 页 共 16 页片)师:小朋友们,还有一些大、小不一样的东西藏在我们的教室里了,我们来看一看谁能把它们找出来?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教室环境,并请幼儿介绍找到的物品,注意要说出“这是大的,这是小的”。要求要说完整。点评:纲要中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本环节通过引导幼儿观察其所熟悉的教室环境,进一步加深幼儿对大小关系的理解,贴近幼儿生活,使得幼儿既感兴趣又易于接受。在观察时,幼儿观察得很仔细。我们班幼儿找到了老师的大椅子和小朋友的小椅子;教室里大的日光灯和小的消毒灯以及老师墙饰中大的泡泡和小的泡泡等等。但表
13、述时,幼儿易表达不完整,需要老师提醒后才用完整的语句表达。3.区别同类型中 3 个大小不同的物体的大小,学说“这是最大的,这是最小的”。(1)再次出示“神奇的口袋”,引发幼儿的兴趣师:小朋友们从布口袋里摸出了什么呀?(颜色形状相同,大小不一的气球图片)读:1440 次 大小:2KB(共 2 页)(2)幼儿比较三个物体大小,并学习表述“这是最大的,这是最小的”师:这是什么?它们有什么不一样?(大小不同)谁能告诉我,哪个是最大的,哪个是最小的?请幼儿指出最大和最小的气球并用语言表述“这是最大的,这是第 8 页 共 16 页最小的”。点评:本环节较之上一环节的难度有所增加,但幼儿操作起来依然比较简单
14、。4.幼儿练习,完成画册。(1)分发幼儿画册,在老师指导下做相关练习。(2)请幼儿用完整的句子表述练习的内容。课后反思:由于课前各方面的准备比较充分,本节课进行得很顺利。再加上本节课的各环节层层相扣,难度逐渐加深,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在教学时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引导幼儿观察身边的事物来拓展幼儿经验,使得幼儿的学习过程轻松而愉悦。纲要中指出,教学内容的选择要“既符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由于刚刚走上工作岗位,初次接触小班的幼儿,对于其认知水平的发展不具备直观的感受,因而在目标制定时对于幼儿的现有发展水平的掌握有所欠缺。再加上现在幼儿的视野相对开阔,在课堂教学中,我发现本次活动目标
15、对于大部分幼儿来说偏向简单,挑战性较小。因此,对于本次活动的目标我认为,在制定时可以再适当增加一些难度,以更好地适应幼儿的现有水平,促进幼儿的发展。神奇的力活动教案及反思 4我们幼儿园座落在美丽的玉渊潭公园内,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每到秋季来临,各种花草树木的种子、果实、叶子随处可见,光第 9 页 共 16 页园内就有石榴树、松树、柿子树等多种植物。这些都是孩子们操作的好材料,结合课程组推荐的培养儿童好奇心89 个科学活动一书,我开展了落叶这一科学活动。通过这次活动的实践,让我更深层次的理解了幼儿园科学教育应该是一种怎样的启蒙教育。一、活动的内容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兴趣从幼儿周围生活中取材,给
16、幼儿提供符合生活实际的真实材料幼儿一定很投入。所以我以落叶为材料,开展了一次有关落叶的科学活动。因为园内植物很多,落叶随处可见,户外活动时间,孩子们总是被地上的落叶吸引,常常有孩子捡来颜色鲜艳的叶子送给我,班里的桌椅下,孩子们的口袋里也时常出现落叶的身影,它们都是孩子们偷偷带回来的,孩子们对落叶有着浓厚的兴趣。活动准备阶段我与家长链接,请家长和幼儿一起在公园里、家周围、来园的路上,收集落叶,种类尽量多一些,然后把收集到的落叶带到幼儿园投放到科学角。这样材料得到了丰富。收集也是幼儿学习的一个过程,使幼儿对落叶有了初步的认知。二、创设宽松的氛围,将幼儿摆在主体的位置,引发幼儿主动探索活动开始了,孩
17、子们来到公园里捡各种落叶。面对草地上厚厚的落叶,他们兴奋无比,有的跑上去踩一踩,有的摸一摸,有的踢一踢,更有的直接躺在了上面感受落叶的松软,他们用自己的方法观察、探索着大自然的丰富多姿。也收集了大量落叶。面对我们一起收集的落叶,大家开始了观察、讨论,以往我会把第 10 页 共 16 页每一个环节说什么话,提什么问题等等考虑的特别细致,可现在通过对培养儿童好奇心89 个科学活动一书的学习,我会思考出大致几个环节,几个问题,每一个环节具体要做什么,要看孩子们的反应,灵活应对,要让孩子动手做,动脑想,动嘴说,鼓励幼儿说一说自己的发现,减少一直是老师牵着孩子走的现象。现在孩子们使用自己找来的材料进行探
18、索,他们兴致盎然,争先恐后的发表着自己的看法。而此刻作为教师要做的是观察他们的行为,聆听他们的想法,跟随他们的思路,适时的抛出引导他们的问题。效果是令人满意的,在自由宽松的氛围中,孩子们没有压力,敢说,敢做,能将自己的认知毫无保留的表达出来,孩子们发现了落叶形状、大小、颜色的不同并能根据这些特征进行分类。三、做幼儿的帮助者,根据实际随机调整教育方案和孩子们一起到公园捡落叶,可当孩子们面对草地上那厚厚的,松软的落叶时,他们都跑到草地上跑啊,跳啊,踢啊,忘记了自己来的目的,他们此刻感兴趣的不是捡落叶。我赶快变换教学形式,给他们充分的时间,让他们尽情的感受满地的落叶,把捡落叶推迟,结果收到了事半功倍
19、的效果。在我们以往的教学观念中,总是以孩子学到了多少内容来定义他的学习到底好还是坏。其实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在幼儿园的学习,我们并不是要让孩子学到多少,而是要积极的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试探他们能在各项活动中获得满足和享受到乐趣,进而使这种满足和乐趣成为孩子终身发展的需要。所以,我们教师也无须特别钟情于我们预先设计的教学方案,而是应该随时随地的观察幼儿的兴趣,以幼儿兴趣的需要随时调整我们的教育内容及方第 11 页 共 16 页案。四、容许“儿童的科学”中包含不科学的成分,保护幼儿绝妙的想法在活动中,孩子们讨论到了“树叶为什么从树上落下来”,有的孩子说,是被风爷爷吹下来的,有的孩子说,小树叶太顽皮了
20、,它们想跑去别的地方玩。很显然它们的理解是不科学的,他们不知道树叶落下来的真正原因。我们应允许幼儿去想象,猜测落叶的秘密,这样也许会导致幼儿一些“错误”认识,但是它作为幼儿对未知世界的一种探索要有意义得多。我们应容许“儿童的科学”中包含某些不那么科学的成分,即泛灵论,实在论,人为论等思想。帮助幼儿产生绝妙的想法并对拥有这些想法充满信心,具有证据。这不正是我们的科学教育所期待的吗?在这次活动中,通过科学启智的理念,我比以往进步了很多,孩子们不单单在落叶的活动中认识了落叶的大小、颜色、形状,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个活动,孩子们认识到了大自然的多姿多彩,激发了幼儿探索大自然的欲望。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活动
21、的过程中我总是担心“我不讲,他们会知道吗?”,“再放纵下去会不会偏离了主题?”等等。对自己角色作用把握的还不是很好,还不是十分放的开。在今后的活动中要将主权真正的交给孩子们,教师根据幼儿探索的需要灵活的提供有针对性的支持,成为幼儿学习的帮助者。最后,非常荣幸能够参加本次课题,感谢课题组的培训,感谢我们园领导的大力支持,“科学启智”这条道路,我会坚持走下去!走好!第 12 页 共 16 页神奇的力活动教案及反思 5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本店铺整理的神奇的圈大班科学实践活动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
22、,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一、活动目标:1.探索将长条纸制作成麦比乌斯圈,等分不同的次数后会产生不同的现象。2.大胆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操作方法和发现,对科学现象感兴趣。二、活动准备:1.人手两张长条形的蜡光纸、剪刀一把,记录纸及记号笔一份。2.立交桥、过山车图片。三、活动过程:(一)师生互动,集体制作圆圈,发现圆圈等分后变成了两个一样的圈。1.师:这是什么?(纸条)纸条中间有什么?2.教师做圈,并猜想沿线剪开会怎样。(1)师:看,老师把它做成了什么?这个圈有什么特点?(2)如果沿着线剪开,会怎么样呢?(3)请个别幼儿说。(4)教师将圈剪开。(剪的时候先剪出一个小口子,然后再沿着线剪)师:看,变出了什
23、么?第 13 页 共 16 页(5)小结。(二)探索麦比乌斯圈。1.尝试制作麦比乌斯圈。(1)师:这里还有一个圈,这个圈和刚才那个圈有什么不一样?(2)个别幼儿说。(3)师:如果我请你做一做这个圈,你会吗?做之前,先请你研究一下,到底该怎么做。(4)幼儿观察已做好的圈。(5)师:会做了吗?好,开始做吧!(6)幼儿制作。(7)师:你成功了吗?把你圈举起来。(8)请一幼儿到前面示范制作。(贴的时候把一头翻一个身贴)(9)教师小结:这个圈很有趣,它的名字叫麦比乌斯圈。是德国一个叫麦比乌斯的人发现的,为了纪念他我们把这个圈叫做麦比乌斯圈。2.猜测并参与操作活动,探索发现二等分麦比乌斯圈后的变化,并大胆
24、交流自己的发现。(1)师:看,这个麦比乌斯圈上也有一条线。那么我们把这条线也剪开,会变成什么样呢?(2)请个别幼儿回答,然后自己记录下自己的猜测。(3)那请你们来剪一剪,看一看到底会变出什么。(4)幼儿剪有一根线的麦比乌斯圈,剪完后记录下自己的发现。第 14 页 共 16 页(5)介绍:变成什么样了啊?这个圈和刚才的圈比怎么样?(变大了,纸条变细了)刚才我们只贴了几次(1 次)应该有几个接头。那我们来看看,年粘贴的地方有几个?(2 个)真神奇。3.尝试三等分麦比乌斯圈,发现圈的变化,激发对麦比乌斯圈现象的兴趣。(1)师:还有更神奇的呢!(2)教师出示画有两条线的麦比乌斯圈。师:这个麦比乌斯圈上
25、有几条线,那如果我们把这两条线都剪开,会变成什么样呢?(3)幼儿记录自己的猜测。(4)师:那请你动手试剪一剪吧,然后再记录自己的发现。(5)交流:变出什么了?(一大一小两个圈,而且还可以滚动起来)(6)教师小结:这个麦比乌斯圈有趣吗?把有一条线的麦比乌斯圈剪开,就变出了一个更大的圈圈。把有两条线的麦比乌斯圈剪开,就变出了两个圈。麦比乌斯圈不仅有趣,而且还很有用呢!(三)拓展,了解麦比乌斯圈在生活中的运用。师:科学家根据麦比乌斯圈的特点、原理发明了(图片“立交桥”)这是什么?有了“立交桥”我们的车辆就不会那么拥挤、堵塞了,所以说麦比乌斯圈的发明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方便。这是什么?(过山车)科学家还发明了好玩的“过山车”。我们大家都很喜欢。(四)延伸:展示画有三条等分线的麦比乌斯圈,引发幼儿的再次探索,发现等分不同次数后麦比乌斯圈变化,感受圈的神奇。第 15 页 共 16 页师:看,这里还有一个麦比乌斯圈,上面有几条线?(三条)那我们等会回到教室再来剪一剪,看一看,好不好?第 16 页 共 16 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