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语文总复习第二部分考点培优训练 考点三十三 文言文阅读综合训练.pdf





《2023年高考语文总复习第二部分考点培优训练 考点三十三 文言文阅读综合训练.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高考语文总复习第二部分考点培优训练 考点三十三 文言文阅读综合训练.pdf(2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三十三文言文阅读综合训练一、(2 02 1 临沂模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 成 15 题。(2 0分)上问魏征曰:“人主何为而明?何为而暗?”对曰:“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昔尧清问下民,故有苗之恶得以上闻。舜明四目,达四聪,故共、鳏、酷兜不能蔽也。秦二世偏信赵高,以成望夷之祸;梁武帝偏信朱异,以取台城之辱;隋物帝偏信虞世基,以致彭城阁之变。是故人君兼听广纳,则贵臣不得拥蔽,而 下 情 得 以 上 通 也 上曰:“善 上 谓 谏 议 大 夫 褚 遂 良 曰:“卿犹知胆盾注,所书可得观乎?”对曰:“史官书人君言动,备记善恶,庶几人君不敢为非,未闻自取而观之也。”上曰朕有不善卿亦记之邪对曰臣职当载笔不
2、敢不记黄门侍郎刘洎曰借使遂良不记天下亦皆记之上 曰:“诚然。”二十一年夏五月 废 展 上御翠微殿,问侍臣曰:“自古帝王虽平定中夏,不能服戎狄。朕才不逮古人,而成功过之,自不谕其故,诸公各帅意以实言之。”群臣皆称:“陛下功德如天地,万物不得而名言。”上曰:“不然。朕所以能及此者,止由五事耳。自古帝王各疾胜己者,朕见人之善若己有之。人之行能不能兼备,朕常弃其所短,取其所长。人主往往进贤则欲置诸怀;退不肖则欲推诸壑。朕见贤者则敬之,不肖者则怜之,贤、不肖各得其所。人主多恶正直,阴诛显戮,无代无之。朕眼邪以来,正直之士,比肩于朝,未尝黜责一人。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3、此五者,朕所以成今日之功也。”顾谓褚遂良曰:“公尝为史官,如朕言,得其实乎?”对曰:“陛下盛德不可胜载,独以此五者自誉,盖谦谦之志耳。”(节 选 自 通鉴纪事本末 贞观君臣论治)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上曰/朕有不善卿/亦记之邪/对日/臣职当载/笔不敢不记黄门侍郎刘洎曰/借使遂良不记天下亦皆记之/B.上曰/朕有不善/卿亦记之邪/对曰/臣职当载/笔不敢不记/黄门侍郎刘洎曰/借使遂良不记/天下亦皆记之/C.上曰/朕有不善/卿亦记之邪/对日/臣职当载笔/不敢不记/黄门侍郎刘洎曰/借使遂良不记/天下亦皆记之/D.上曰/朕有不善卿/亦记之邪/对曰/臣职当载笔/不敢不
4、记/黄门侍郎刘洎曰/借使遂良不记天下/亦皆记之/答案:C。【解析 卿”做“亦记之邪”的主语,不可断,排 除 A、D两项。“载笔”借指史官,“不敢不记”主 语 是“臣”,“载笔”不可断;“天下”做“亦皆记之”的主语,不可断,排 除 B项。故 选 C o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炀帝,是隋二世皇帝杨广的谥号,含贬义,体现了后人对其恶政伤民的评价。B起居注,是指我国古代帝王的言行录,是修史的重要依据,常设专官来掌管。C.庚辰,在文中是纪日,按天干地支排序,庚辰前一位是己卯,后一位是辛巳。D践祚,也称践昨,指走上阶主位,文中是登基的意思,与“受禅”含义相同
5、。答案:D。【解析】“受禅”是指王朝更迭,新皇帝承受旧帝让给的帝位,与“践祚”含义不尽相同。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魏征从正面指出尧、舜广开言路而知晓恶人恶行,可 谓“兼听则明”;也从反面列举了秦二世、梁武帝、隋炀帝等人“偏听则暗”的悲剧结局。B.褚遂良虽然同意唐太宗查看起居注中的言行记录,但作为史官,他对君主言行都会如实详尽记载,得到了唐太宗的认可。C.自古以来,历代皇帝都看重中原的华夏民族,轻视少数民族,唐太宗却做到了平等地爱护他们,是他创造盛世、使“四方服悦”的原因之一。D.唐太宗与大臣们的议论会经常聚焦历代王朝的兴衰成败,避免重蹈前朝的治政之失;在
6、与大臣们的论治政中,太宗能够做到兼听众议,从谏如流。答案:B。【解析】根 据“庶几人君不敢为非,未闻自取而观之也”可知,褚 遂 良“同意唐太宗查看”的说法是不正确的。4 .把文中面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是故人君兼听广纳,则贵臣不得拥蔽,而下情得以上通也。(4分)译文: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2)陛下盛德不可胜载,独以此五者自誉,盖谦谦之志耳。(4分
7、)译文: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答案:所以君主广泛地听取和吸纳意见与建议,那么权臣就不能堵塞蒙蔽(君主的耳目),并且下面的民情也能够畅通地到达君主。(4分。“是故”“拥蔽”“上通”各 1 分,句意通顺1 分)陛下博大宽广的德行记载不完,却只从这五个方面自我称誉,大概(这)是陛下谦虚的气度啊。(4分。“胜”“独”“谦谦”各1分,句意通顺1分)5.魏 征 在 谏太宗十思疏
8、里劝谏太宗要“简能而任之”,对此唐太宗是如何做到的?请简要说明。(3分)答: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答案:他谦虚、不妒能。善用才能超过自己的人,忽略其缺点。他中正平和。能够合理安排贤才和平庸的人。他胸怀宽广。能容纳正直之士,没有贬斥责罚。(每 点1分)附【译文】唐太宗问魏征:“君主怎样做才算明智?怎样做才会昏庸?”魏征回答说:“广泛地听取各方面
9、的意见,就会做出明智的决断;偏听偏信,就会昏庸。从前尧清楚地向下面的民众了解情况,所以三苗的恶行被他知晓。舜广开视听,所以共工、鳏和雕兜这样的坏人无处隐藏。秦二世毫不怀疑地信任赵高,给自己带来了在望夷宫被赵高杀害的悲剧;梁武帝不加选择地听信朱异,结果让自己遭受在台城被活活饿死的屈辱;隋炀帝片面相信虞世基,落得被部将缢杀在彭城阁的下场。所以君主广泛地听取和吸纳意见与建议,那么权臣就不能堵塞蒙蔽(君主的耳目),并且下面的民情也能够畅通地到达君主。”唐太宗说:“说得对。”唐太宗对谏议大夫褚遂良说:“你还在掌管起居注,我可以看看里面所写的内容吗?褚遂良回答说:“史官笔录君主的言行,详细地记载君主的善与
10、恶,希望君主因此不敢有不良的言行,还没听说过君主自己看阅起居注的先例。”唐太宗说:“我有不妥的地方,你也要如实记载下来吗?褚遂良回答说:“我的本职工作是如实笔录陛下言行,(您的不善)我不敢不记。”黄门侍郎刘洎说:“假使褚遂良不记载,天下人都会记载。”唐太宗说:“确实是这样。”贞观二十一年夏五月庚辰,唐太宗御驾翠微殿,问近侍的大臣:“自古以来的帝王即使统一了中原,也不能使少数民族归服。我的才能不如古人,但所取得的成就却超过他们,我自己不清楚其中的原因,大家敞开心扉据实说说你们的看法吧。”大臣们都说:“陛下的功劳德行像天和地那样广大,我们无法说清楚。”唐太宗说:“不是这样。我能做到这样的原因,只在
11、五个方面罢了。自古以来,帝王纷纷忌妒比自己强的人,而我一旦发现别人的优点,就好像自己拥有这些优点一样高兴。对优秀人才来说,他们的品行和才干往往不能兼备,我常常忽略他们的缺点,而使用他们的长处。帝王在提拔任用贤才的时候,往往巴不得把他们揣在怀里;而退弃无能之辈的时候,恨不得把他们通通推到沟里。而我见到贤才就会敬重他们,遇到无能之辈就怜惜他们,贤才和无能之辈都能得到恰当的安排。君主们往往厌恶耿直坦率的人,明里暗里地处死他们,没有哪朝哪代不是这样。我登基以来,满朝都是耿直坦率的人,(我)从来没有贬斥责罚过一个人。自古以来历代皇帝都看重华夏族,却轻视少数民族,只有我能做到平等地爱护他们,所以各个周边民
12、族都像依赖亲生父母一样依赖我。这五个方面,就是我成就今天事业的原因啊。”唐太宗回头对褚遂良说:“你曾经担任过史官,像我方才说的一番话,符合实际情况吗?褚遂良回答说:“陛下博大宽广的德行记载不完,却只从这五个方面自我称誉,大概(这)是陛下谦虚的气度啊。”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 成610题。(20分)【甲】贾谊论苏轼非才之难,所以自用者实难。惜乎!贾生,王者之佐,而不能自用其才也。夫君子之所取者远,则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则必有所忍。古之贤人皆负可致之才而卒不能行其万一者未必皆其时君之罪或者其自取也。愚观贾生之论,如其所言,虽三代何以远过?得君如汉文,犹且以不用死。然则是天下无尧、舜,终不可有所为
13、耶?仲尼圣人,历试于天下,苟非大无道之国,皆欲勉强扶持,庶几一日得行其道。将之荆,先之以冉有,申之以子夏。君子之欲得其君,如此其勤也。孟子去齐,三宿而后出昼,犹曰:“王其庶几召我。”君子之不忍弃其君,如此其厚也。公孙丑问曰:“夫子何为不豫?”孟子曰:“方今天下,舍我其谁哉?而吾何为不豫?”君子之爱其身,如此其至也。夫如此而不用,然后知天下果不足与有为,而可以无憾矣。若贾生者,非汉文之不能用生,生之不能用汉文也。夫绛候亲握天子玺而授之文帝,灌婴连兵数十万,以决刘、吕之雌雄,又皆高帝之旧将,此其君臣相得之分,岂特父子骨肉手足哉?贾生,洛阳之少年。欲使其一朝之间,尽弃其旧而谋其新,亦已难矣。为贾生者
14、,上得其君,下得其大臣,如绛、灌之属,优游浸渍而深交之,使天子不疑,大臣不忌,然后举天下而唯吾之所欲为,不过十年,可以得志。安有立谈之间,而遽为人“痛哭”哉!观其过湘为赋以吊屈原,萦纤郁闷,超然有远举之志。其后以自伤哭泣,至于天绝。是亦不善处穷者也。夫谋之一不见用,则安知终不复用也?不知默默以待其变,而自残至此。呜呼!贾生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也。古之人,有高世之才,必有遗俗之累。是故非聪明睿智不惑之主,则不能全其用。古今称苻坚得王猛于草茅之中,一朝尽斥去其旧臣,而与之谋。彼其匹未略有天下之半,其以此哉!愚深悲生之志,故备论之。亦使人君得如贾生之臣,则知其有狷介之操,一不见用,则忧伤病沮,
15、不能复振。而为贾生者,亦谨其所发哉!【乙】且以谊之所陈,孝文略施其术,犹能比德于成、康。况用于朝廷之间,坐于廊1 市之上,则举大汉之风,登二辜之首,犹决壅稗坠耳。奈何俯抑佐王之略,远致诸侯之间?故谊过长沙作赋以吊汨罗;而太史公传于屈原之后,明其若屈原之忠而遭弃逐也。而班固不讥文帝之远贤,痛贾生之不用,但谓其天年早终。且谊以失志忧伤而横夭,岂曰天年乎?(选自欧阳修 贾谊不至公卿论)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古之贤人皆负/可致之才而卒/不能行其万一者/未必皆其时/君之罪或者其自取也B.古之贤人/皆负可致之才而卒/不能行其万一者/未必皆其时君之罪/或者其自取也C.
16、古之贤人/皆负可致之才/而卒不能行其万一者/未必皆其时君之罪/或者其自取也D.古之贤人皆负/可致之才而卒不能行/其万一者未必皆其时/君之罪/或者其自取也答案:C。【解析】“古之贤人”做长句子的主语,后面可以停顿,且“古之贤人皆负”不完整,可排除A、D两项。“可致之才”做句子的宾语,后面应停顿,排 除 B项。7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侯,是古代五等爵位的第二等,仅次于公爵;又泛指达官贵人。绛侯,指汉代周勃。B .匹夫,古代指平民中的男子,泛指平民百姓;也指无学识、有勇无谋的人。文中代指王猛。C.廊庙,廊指房屋前檐伸出的部分,可避风遮雨,也指屋檐下;庙
17、即太庙。文中指代朝廷。D.三皇,上古皇帝,一般指燧人、伏羲、神农。常与五帝合称,都是中国原始社会的部落首领。答案:B。“代指王猛”错误。【解析】文中代指苻坚。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苏文开篇提出观点,接着指出贾谊的仕途遭遇,为他虽然是帝王的辅佐之臣却未能施展才华而倍感痛惜,语意深沉。B.苏文第二、三段 围 绕“待”与“忍”,列举孔子得君之勤,孟子惜君之厚、爱身之至等事例,反思贾谊行为,得出结论。C.苏文第四段写绛侯、灌婴功高势大,而贾谊仅一少年,地位低微,不可能使文帝采纳自己的主张,从而实现人生抱负。D.苏文对贾谊之志未能施展详尽评论,同时提醒君主,像贾谊这
18、样的臣子,一旦不被重用就会忧伤颓废,不能重新振作。答案:C。“不可能使文帝采纳自己的主张”错误。【解析】C项,不可能使文帝采纳自己的主张”曲解原意。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将之荆,先之以冉有,申之以子夏。君子之欲得其君,如此其勤也。(4分)译文: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2)夫谋之一不见用,则安知终不复用也?不知默默以待其变,而自残至此。(
19、4分)译文: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解析】之:到,往;申:陈说;勤:殷勤。见:被;安:怎么;自残:自我摧残。答案:(1)将到楚国时,先派冉有去接洽,再派子夏去陈说。君子要想得到国君的重用,就是这样殷勤。(“之”“申”“勤”各1分,句 意1分)(2)谋划一次没有被采用,怎么知道就永远不被采用呢?不知道默默地等待形势的变化,而自我摧残到如此地步。(“见”“安”“自残”各
20、1分,句 意1分)1 0.对于贾谊不被重用的原因,苏轼和欧阳修的看法分别是什么?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3分)答: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答案:苏轼:不能惜君以厚,没能做到不弃其君;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欧阳修:汉文帝不能用才,疏远贤才。(每 点1分)附【译文】人要有才能并不难,要使自己的才能施展出来实在不容易。可惜啊!贾谊,作为帝王的辅佐
21、之臣,却未能施展自己的才能。君子要想达成长远的目标,就一定要等待时机;要想成就伟大的功业,就一定要能够忍耐。古代的贤能之士,都有建功立业的才能,但有些人最终未能施展其才能的万分之一的原因,未必都是当时君王的过错,也有可能是他们自己造成的。我看贾谊的议论,照他所说的规划目标,即使夏、商、周三代的成就又怎能超过他呢?遇到像汉文帝这样的明君,尚且因未能尽才而郁郁死去。既然这样,那么如果天下没有尧、舜那样的圣君,就终身不能有所作为了吗?孔子是圣人,曾周游天下,只要不是极端无道的国家,他都想勉力扶助,希望终有一天能实践他的政治主张。将到楚国时,先派冉有去接洽,再派子夏去陈说。君子要想得到国君的重用,就是
22、这样殷勤。孟子离开齐国时,在昼地住了三夜才出走,还说:“齐宣王大概会见我的。”君子不忍心别离他的国君,感情是这样深厚。公孙丑向孟子问道:“先生为什么不高兴?”孟子回答:“当今世界上(治国平天下的人才),除了我还有谁呢?我为什么要不高兴?”君子爱惜自己,是这样无微不至。如果做到了这样,还是得不到施展,那么就应当明白世上果真已没有一个可以共图大业的君主了,也就可以没有遗憾了。像贾谊这样的人,不是汉文帝不重用他,而是贾谊不能利用汉文帝来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啊。绛侯周勃曾亲手持着皇帝的印玺献给汉文帝,灌婴曾联合数十万兵力,决定过刘、吕两家胜败的命运,他们又都是汉高祖的旧部,他这种君臣间的深厚情分,哪里只
23、是父子骨肉之间的感情所能比拟的呢?贾谊不过是洛阳的一个青年。要想使汉文帝在一朝一夕之间,就完全抛弃旧有的规章制度,采用他的新主张,也太困难了。作为贾谊这样的人,应该上面取得皇帝的信任,下面取得大臣的支持,对于周勃、灌婴之类的大臣,要从容地、逐渐地和他们加深交往,使得天子不疑虑,大臣不猜忌,这样以后,整个国家就会按自己的主张去治理了,不出十年,就可以实现自己的理想。怎么能在顷刻之间就突然对人“痛哭”起来呢!看他路过湘江时作赋凭吊屈原,郁结烦闷,心绪不宁,努力超脱表露出退隐的思想。此后,终因经常感伤哭泣,以至于早死,这也真是个不善于身处逆境的人。谋划一次没有被采用,怎么知道就永远不再被采用呢?不知
24、道默默地等待形势的变化,而自我摧残到如此地步。唉!贾谊真是志向远大而气量狭小,才力有余而见识不足啊!古代的人,有出类拔萃的才能,必然会不合时宜而招致困境。因此没有英明智慧、不受蒙蔽的君主,就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古人和今人都称道苻坚能从草野平民之中起用了王猛,在很短时间内全部斥去了原来的大臣,而与王猛商讨军国大事。苻坚那样一个平常之辈,竟能占据了半个天下,这道理就在于此吧!我很惋惜贾谊的抱负未能施展,所以对此加以详尽地评论。同时也要使君主明白如果得到了像贾谊这样的臣子,就应当了解这类人有孤高不群的性格,一旦不被重用,就会忧伤颓废,不能重新振作起来。像贾谊这种人,也应该谨慎地对待自己的立身处世
25、啊!【乙】并且用贾谊的主张,孝文帝只要稍微运用一下,(达到的效果)还能与周成王、周康王的功德媲美。况且在朝廷上使用他的主张的话,就重振大汉的风气,超过三皇的功绩,犹如决堤放水、稗草成熟后的子粒脱落一样容易了。可怎奈(孝文)却抵制辅佐王道的策略,远远地疏远了他呢?所以贾谊路过长沙作赋一篇临汨罗江凭吊屈原;而司马迁在屈原之后为其作传,以昭明贾谊同屈原一样忠君爱国却遭摒弃放逐。但班固不但不讥抨汉文帝疏远贤才,痛惜贾谊不受重用,却说贾谊是命里寿短才去世的。再说贾谊是因为怀志不遇忧伤抑郁而意外早死,怎么能说他寿命短呢?教师专用【备选题库】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 成 15 题。(20分)(甲)王安石字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年高考语文总复习第二部分考点培优训练 考点三十三 文言文阅读综合训练 2023 年高 语文 复习 第二 部分 考点 训练 三十三 文言文 阅读 综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