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新高考新教材版物理高考第二轮复习--专题十七 实验 (一).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3新高考新教材版物理高考第二轮复习--专题十七 实验 (一).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新高考新教材版物理高考第二轮复习--专题十七 实验 (一).pdf(3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新高考新教材版物理高考第二轮复习专 题 十 七 实 验高频考点考点一力学实验基础1.(2019课标1,22,5分)某小组利用打点计时器对物块沿倾斜的长木板加速下滑时的运动进行探究。物块拖动纸带下滑,打出的纸带一部分如图所示。已知打点计时器所用交流电的频率为50 Hz,纸带上标出的每两个相邻点之间还有4 个打出的点未画出。在 A、B、C、D、E 五个点中,打点计时器最先打出的是 点。在打出C 点时物块的速度大小为 m/s(保 留 3 位有效数字);物块下滑的加速度大小为 m/sq保留2 位有效数字)。0-i-23-4-5-678-9 10|川血nlipilHiil川 血 血 血 血 山
2、川II川1 1 1 d l川II川I川山川1川 山 川 川il cm)才%I *答案 A 0.233 0.752.(2022河北,11,6分)某实验小组利用铁架台、弹簧、钩码、打点计时器、刻度尺等器材验证系统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装置如图1 所示。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原长为L。,钩码的质量为m。已知弹簧的弹性势能表达式为E=gkx2,其中k 为弹簧的劲度系数,x 为弹簧的形变量,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0在弹性限度内将钩码缓慢下拉至某一位置,测得此时弹簧的长度为L o 接通打点计时器电源。从静止释放钩码,弹簧收缩居到了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钩码加速上升阶段的部分纸带如图2 所示,纸带上相邻两点之间
3、的时间间隔均为T(在误差允许范围内,认为释放钩码的同时打出A 点)。从打出A 点到打出F 点时间内,弹簧的弹性势能减少量为,钩码的动能增加量为,钩码的重力势能增加量为 O第 1 页 共 3 9 页图 1(2)利用计算机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居到弹簧弹性势能减少量、钩码的机械能增加量分别与钩码上升高度h 的关系,如图3所示。由图3 可知,随着h 增加,两条曲线在纵向的间隔逐渐变大,主要原因是3.(2022全国甲,23,10分)利用图示的实验装置对碰撞过程进行研究。让质量为m i的滑块A 与质量为m2的静止滑块B 在水平气垫导轨上发生碰撞,碰撞时间极短,比较碰撞后A 和 B 的速度大小V,和 V2
4、,进而分析碰撞过程是否为弹性碰撞。完成下列填空:第 2 页 共 3 9 页,-S|t.S,|嗯 6匚KB =-0/1 1-*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cm晶山则理岫岫 厕.修图(b)(1)用游标卡尺测量垫块厚度h,示数如图(b)所示,h=_ cm;(2)接通气泵,将滑块轻放在气垫导轨上,调节导轨至水平;主要实验步骤如下:(3)在右支点下放一垫块,改变气垫导轨的倾斜角度;第 6 页 共 3 9 页(4)在气垫导轨合适位置释放滑块,记录垫块个数n 和滑块对应的加速度a;(5)在右支点下增加垫块个数(垫块完全相同),重复步骤(4),记录数据如下表:n123456a/(m-s
5、-2)0.0870.1800.2600.4250.519根据表中数据在图上描点,绘制图线。0.5:!:::0.3:!:!:!:)a(a(a(:0.2:::::!:::U:U:is:()/N.|I I I删 册I卅0一4 HH出卅出 洲州卅 玉用卅:124 5 6 7 n图(c)如果表中缺少的第4 组数据是正确的,其应该是 m/s2(保留三位有效数字)。9.(2022浙 江 1 月选考,17,7分)在“研究平抛运动”实验中,以小钢球离开轨道末端时球心位置为坐标原点建立水平与竖直坐标轴。让小球从斜槽上离水平桌面高为h 处静止释放,使其水平抛出,通过多次描点可绘出小球做平抛运动时球心的轨迹,如 图
6、1所示。在轨迹上取一点A,读取其坐标(xo,yo)。下 列 说 法 正 确 的 是(单 选)。A.实验所用斜槽应尽量光滑B.画轨迹时应把所有描出的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第 7 页 共 3 9 页C.求平抛运动初速度时应读取轨迹上离原点较远的点的数据根据题目所给信息,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大小vo=(单选)。/.yj2ghB.JZgy。在 本 实 验 中 要 求 小 球 多 次 从 斜 槽 上 同 一 位 置 由 静 止 释 放 的 理 由 是.(2)“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的实验装置如图2 所示,阻力很小的滑轨上有两辆小车A、B,给小车A 一定速度去碰撞静止的小车B,小车A、B 碰撞前后的速度大
7、小可由速度传感器测得。图 2。实 验 应 进 行 的 操 作 有(单 选)。A.测量滑轨的长度B.测量小车的长度和高度C.碰撞前将滑轨调成水平表是某次实验时测得的数据:A 的质B 的质碰撞前A 的速度碰撞后A 的速度碰撞后B 的速度量/kg量/kg大小/(ms1)大小/(m s。大小/(ms1)0.2000.3001.0100.2000.800由表中数据可知,碰撞后小车A、B 所 构 成 系 统 的 总 动 量 大 小 是 kg-m/s(结果保留3 位有效数字)。10.(2021全国乙,22,5分)某同学利用图(a)所示装置研究平抛运动的规律。实验时该同学使用频闪仪和照相机对做平抛运动的小球进
8、行拍摄,频闪仪每隔0.05 s 发出一次闪光,某次拍摄后得到的照片如图(b)所示(图中未包括小球刚离开轨道的影像)。图中的背景是放在竖直平面内的带有方格的纸板,纸板与小球轨迹所在平面平行,其上每个方格的边长为5 cm。该同学在实验中测得的小球影像的高度差已经在图(b)中标出。第 8 页 共 3 9 页纸板完成下列填空:(结果均保留2 位有效数字)(1)小球运动到图(b)中位置A 时,其速度的水平分量大小为 m/s,竖 直 分 量 大 小 为 m/s;(2)根据图(b)中数据可得,当地重力加速度的大小为 m/s2o答 案(1)1.0 2.0(2)9.711.(2021海南,15,10分)为了验证
9、物体沿光滑斜面下滑的过程中机械能守恒,某学习小组用如图所示的气垫导轨装置(包括导轨、气源、光电门、滑块、遮光条、数字毫秒计)进行实验。此外可使用的实验器材还有:天平、游标卡尺、刻度尺。|水平桌面 B 某 同 学 设 计 了 如 下 的 实 验 步 骤,其 中 不 学 要 的 步 骤 是;在导轨上选择两个适当的位通A、B 安装光电门I、II,并连接数字毫秒计;用天平测量滑块和遮光条的总质量m;用游标卡尺测量遮光条的宽度d;通过导轨上的标尺测出A、B 之间的距离I;调整好气垫导轨的倾斜状态;将滑块从光电门I左侧某处,由静止开始释放,从数字毫秒计读出滑块通过光电门I、II的时间仅hAt2;用刻度尺分
10、别测量A、B 点到水平桌面的高度hi、h2;第 9 页 共 3 9 页改变气垫导轨倾斜程度,重复步骤,完成多次测量。(2)用游标卡尺测量遮光条的宽度d时,游标卡尺的示数如图所示,则d=mm;某次实验中,测得似尸11.60 ms,则滑块通过光电门I的瞬时速度v尸 m/s(保留3位有效数字);0(3)在误差允许范围内,若hr h2=(用上述必要的实验步骤直接测量的物理量符号表示,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则认为滑块下滑过程中机械能守恒;(4)写出两点产生误差的主要原因:12.(2021江苏,11,15分)实验用气垫导轨装置验证动量定理,滑 块M=200.0 g,槽码m=50.0 g。遮光条通过时间为A
11、 ti和及2,以及两次通过光电门的时间At。(1)游标卡尺测量遮光条宽度如图所示,其宽度(1=mm。(2)打开气泵,待气流稳定后调节气垫导轨,直至看到导轨上的滑块能在短时间内保持静止,其目的是.(3)多次改变光电门2的位置进行测量彳导到A t和Av的数据如表:t/s0.7210.7900.8540.9130.968v/(ms1)1.381.521.641.751.86第1 0页 共3 9页请根据表中数据,在方格纸上作出A v和A t图线。Av/(m,s*1)0.70 0.75 0.80 0.85 0.90 0.95 1.0(4)查得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9.8 m/s2,根据动量定理A v(t
12、图线斜率的理论值是 m/s2,(5)实验结果发现A v-A t图线斜率的实验值总小于理论值,产 生 这 一 误 差 的 两 个 可 能 原 因 是.A.选用的槽码质量偏小B.细线与气垫导轨不完全平行C.每次释放滑块的位遣不同D.实验中A t的测量值偏大重难13J2020浙江7 月选考,17(1),3分 做 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时,图 1 甲是教材中的实验方案;图1 乙是拓展方案,其实验操作步骤如下:第 1 1 页 共 3 9 页乙图1(I)挂上托盘和联码,改变木板的倾角,使质量为M的小车拖着纸带沿木板匀速下滑;(II)取下托盘和徐码,测出其总质量为m,让小车沿木板下滑,测出加速度a
13、;(川)改变徐码质量和木板倾角,多次测量,通过作图可得到a-F的关系。实验获得如图2所示的纸带,计数点a、b、c、d、e、f间均有四个点未画出,则在打d点时小车的速度大小V d=m/s(保留两位有效数字);a b c d e f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n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cm图2需要满足条件M m的方案是(选填“甲”“乙”或“甲和乙”);在作a-F图像时,把mg作为F值的是(选填“甲”“乙
14、”或 甲和乙”)。答 案0.180.19 甲 甲 和 乙14.(2019北京理综,21,18分)用如图1所示装置研究平抛运动。将白纸和复写纸对齐重叠并固定在竖直的硬板上,钢球沿斜槽轨道PQ滑下后从Q点飞出,落在水平挡板MN上,由于挡板靠近硬板一侧较低,钢球落在挡板上时,钢球侧面会在白纸上挤压出一个痕迹点。移动挡板,重新释放钢球。如此重复,白纸上将留下一系列痕迹点。(1)下 列 实 验 条 件 必 须 满 足 的 有.A.斜槽轨道光滑第12页 共39页B.斜槽轨道末段水平C.挡板高度等间距变化D.每次从斜槽上相同的位置无初速度释放钢球(2)为定量研究,建立以水平方向为x轴、竖直方向为y轴的坐标系
15、。a.取平抛运动的起始点为坐标原点,将钢球静置于Q点,钢球的(选填“最上端”、最下端 或者“球心”)对应白纸上的位置即为原点;在确定y轴时(选填“需要”或者 不需要”)y轴与重垂线平行。b.若遗漏记录平抛轨迹的起始点,也可按下述方法处理数据:如图2所示,在轨迹上取A、B、C三点,AB和BC的水平间距相等且均为x,测得AB和BC的竖直间距分别是力和V2,则;3选填 大于、“等于”或者“小于”)。可求得钢球平抛的初速度大小为(已知当地重力加速度为g,结果用上述字母表示)。(3)为了得到平抛物体的运动轨迹,同学们还提出了以下三种方案。其中可行的是 oA.从细管水平喷出稳定的细水柱,拍摄照片,即可得到
16、平抛运动轨迹B.用频闪照相在同一底片上记录平抛小球在不同时刻的位置,平滑连接各位置,即可得到平抛运动轨迹C.将铅笔垂直于竖直的白纸板放置,笔尖紧靠白纸板,铅笔以一定初速度水平抛出,将会在白纸上留下笔尖的平抛运动轨迹(4)伽利略曾研究过平抛运动,他推断:从同一炮台水平发射的炮弹,如果不受空气阻力,不论它们能射多远,在空中飞行的时间都一样。这实际上揭示了平抛物体 OA.在水平方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B.在竖直方向上做自由落体运动C.在下落过程中机械能守恒第13页 共3 9页(5)牛顿设想,把物体从高山上水平抛出,速度一次比一次大,落地点就一次比一次远。如果速度足够大,物体就不再落回地面,它将绕地球运动
17、,成为人造地球卫星。同样是受地球引力,随着抛出速度增大,物体会从做平抛运动逐渐变为做圆周运动,请分析原因。15.(2020课标1,23,9分)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验证动量定理,所用器材包括:气垫导轨、滑块(上方安装有宽度为d 的遮光片)、两个与计算机相连接的光电门、硅码盘和硅码等。遮光片气垫导轨滑块实验步骤如下:(1)开动气泵,调节气垫导轨,轻推滑块,当滑块上的遮光片经过两个光电门的遮光时间 时,可认为气垫导轨水平;(2)用天平测硅码与徐码盘的总质量mi、滑块(含遮光片)的质量m2;(3)用细线跨过轻质定滑轮将滑块与徐码盘连接,并让细线水平拉动滑块;(4)令滑块在硅码和联码盘的拉动下从左
18、边开始运动,和计算机连接的光电门能测量出遮光片经过A、B 两处的光电门的遮光时间仅1、及2及遮光片从A 运动到B 所用的时间112;(5)在遮光片随滑块从A 运动到B 的过程中,如果将硅码和徐码盘所受重力视为滑块所受拉力,拉力冲量的大小1=,滑块动量改变量的大小Ap=;(用题中给出的物理量及重力加速度g 表示)(6)某次测量得到的一组数据为:d=1.000 cm,mi=1.50 x10-2 kg,m2=0.400 kg,Ati=3.900 x10-2 s,At2=1.270 x1 O-2 s,ti2=1.50 s,取 g=9.80 m/s2,计算可得l=N s,A p=k g-r r r s-
19、1;(结果均保留3 位有效数字)(7)定义6二 1 毕 卜 100%,本次实验G二%(保留1 位有效数字)。答 案(1)大 约 相 等(5)rmgti2 m2(卷-9)(6)0.221 0.212(7)4第 1 4 页 共 3 9 页创新16.(2022山东,13,6分)在天宫课堂中,我国航天员演示了利用牛顿第二定律测量物体质量的实验。受此启发,某同学利用气垫导轨、力传感器、无线加速度传感器、轻弹簧和待测物体等器材设计了测量物体质量的实验,如图甲所示。主要步骤如下:将力传感器固定在气垫导轨左端支架上,加速度传感器固定在滑块上;接通气源,放上滑块,调平气垫导轨;大传感器r11 j)0 QPW Q
20、OQQPQO 0 0j)o o加速度传感掰滑块 气垫导轨连气源、I j 图甲将弹簧左端连接力传感器,右端连接滑块。弹簧处于原长时滑块左端位于。点,A点 到。点的距离为5.00 cm,拉动滑块使其左端处于A点,由静止释放并开始计时;计算机采集获取数据滑到滑块所受弹力F、加 速 度a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部分图像如图乙所示。图丙回答以下问题(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第1 5页 共3 9页(1)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N/m。(2)该同学从图乙中提取某些时刻F 与 a 的数据,画出a-F图像如图丙中I所示。由此可得滑块与加速度传感器的总质量为_kg。(3)该同学在滑块上增加待测物体,重复上述实验步骤,在图
21、丙中画出新的a-F图像II,则待测物体的质量为 kg。答案(1)12(2)0.20(3)0.1317.(2020山东,13,6分)2020年 5 月,我国进行了珠穆朗玛峰的高度测量,其中一种方法是通过使用重力仪测量重力加速度,进而间接测量海拔高度。某同学受此启发就地取材设计了如下实验,测量当地重力加速度的大小。实验步骤如下:如图甲所示,选择合适高度的垫块,使木板的侦角为53。,在其上表面固定一与小物块下滑路径平行的刻度尺(图中未画出)。调整手机使其摄像头正对木板表面,开启视频录像功能。将小物块从木板顶端释放,用手机记录下小物块沿木板向下做加速直线运动的情况。然后通过录像的回放,选择小物块运动路
22、径上合适的一点作为测量参考点,得到小物块相对于该点的运动距离L与运动时间t 的数据。7/该同学选取部分实验数据,画出了7-t图像,利用图像数据得到小物块下滑的加速度大小为5.6 m/s2o再次调节垫块,改变木板的倾角,重复实验。回答以下问题:(1)当木板的倾角为37。时,所绘图像如图乙所示。由图像可得,物块过测量参考点时速度的大小为 m/s;选取图线上位于坐标纸网格交叉点上的A、B 两点,利用A、B 两点数据得到小物块下滑加速度的大小为 m/s2o (结果均保留2 位有效数字)(2)根据上述数据,进一步分析得到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大小为 m/s2o(结果保留2 位有效数字,sin 370=0.60
23、,cos 37=0.80)第 1 6 页 共 3 9 页乙答 案(1)0.32 或 0.33 3.1(2)9.418.(2021辽宁,11,6分)某同学阅读教材中的“科学漫步”栏目,对“流体的阻力跟物体相对于流体的速度(v)有关”这一说法产生了兴趣,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对于球形物体,二者间存在定量关系f=kv,k为比例系数。该同学为探究这一关系利用如图(a)所示装置测量ko具体操作如下:在柱状玻璃容器中注入某透明液体,将小球在液面处由静止释放,当小球运动到0 刻度线处开始计时,每下落10 cm 记录一次时间滑到多组下落高度h 与时间t 的数据,作 出 h-t图像如图(b)中实线所示。o-=o =
24、底湃第是淖 =然L图(b)图(1)由 h-t图像可知,从计时开始小球近似做 运动。已知液体密度p=8.0*102 kg/m3,小球体积V=5.0 x10T。m 质 量 m=4.0*10-6 kg,结合h-t图像可得k=k g/s(浮力不能忽略,取重力加速度g=9.8 m/s2)0(3)若再用一个体积相同、密度较大的球,重复上述实验,所得h-t图像也是一条直线,则该直线可能是图(b)中的 虚线。答 案(1)匀 速 直 线(2)5.292*104第 1 7 页 共 3 9 页考点二电学实验基础1.(2022全国甲,22,5分)某同学要测量微安表内阻,可利用的实验器材有:电源E(电动势1.5 V,内
25、阻很小),电流表0(量 程 10mA,内阻约10 Q),微安表(量程100 pA,内阻Rg待测,约 1k。),滑动变阻器R(最大阻值10 Q),定值电阻Ro(阻值10 Q),开关 S,导线若干。(1)将图中所示的器材符号连线,画出实验电路原理图;(2)某次测量中,微安表的示数为90.0 pA,电流表的示数为9.00 mA,由此计算出微安表内阻Rg=Qo答案(1)如 图 所 示(2)9902.(2022山东,14,8分)某同学利用实验室现有器材,设计了一个测量电阻阻值的实验。实验器材:干电池E(电动势1.5 V,内阻未知);电流表A(量 程 10 mA,内阻为90 Q);电流表4(量程30 mA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新高考新教材版物理高考第二轮复习-专题十七 实验 一 2023 新高 新教材 物理 高考 二轮 复习 专题 十七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