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案汇编七篇.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小学数学教案汇编七篇.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教案汇编七篇.pdf(3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小学数学教案汇编七篇精选小学数学教案汇编七篇小学数学教案小学数学教案 篇篇 1 1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相应的补充题,练习十五的 10-14 题。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进一步掌握简单应用题和复合应用题第类型及解题步骤和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2、经历交流、讨论、练习等学习过程,发展应用意识,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方法。3、发展应用意识,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方法,愿意对数学问题进行讨论,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掌握解决问题的主要步骤,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方法。教学难点:教学难点: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具准备: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2、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一、复习引入1、说说解决问题的主要步骤。2、我们学过的解决问题有哪些类型?(出示课题)二、解决问题类型二、解决问题类型1、简单应用题的类型简单应用题:指一步计算解答的应用题2、复合应用题的类型复合应用题:是用两步或两步以上计算来解答的应用题。(1)归一问题此类应用题中暗含着单一量不变,文字叙述中多带有类似照这样计算的字样,其解题的关键是从已知的一种对应量中求出单一量(即归一),再以它为标准,根据题目要求算出所求量。例如:一台拖拉机2.5 小时耕地 2 公顷,照这样,这台拖拉机耕完 4.8 公顷的地需多少小时?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2)归总问题此类题中暗含总量不变,即乘积不
3、变。其解题的关键是先求出总数(即归总),再根据总数算出所求量。例如:一批货物,每箱装36 件,需要40 只箱子。如果每箱多装 9 件,可以节省几只箱子?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3)行程问题根据速度、时间和路之间的关系,计算相向、相背或同向运动的问题,称为行程问题。其基本的数量关系式为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相遇问题,即同时相向而行并相遇(或同时背向而行)速度和(相遇)时间总路程。追及问题,即同时同向而行,速度慢的在前,速度快的在后速度追及时间路程差小学数学教案小学数学教案 篇篇 2 2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教科书第 46 页、47 页例 1 及课堂活动第 1 题,练习九第 12
4、题。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使学生知道地图上的 4 个方向,并能运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2.经历辨别方向的过程,初步体验方向的相对性,发展学生的方位感和空间观念。3.明确方向在生活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教具学具:教具学具: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单元主题图、例 1 图、中国地图)。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拍手活动,引入课题一、拍手活动,引入课题师生边拍边说:上拍拍,下拍拍,左拍拍,右拍拍,前拍拍,后拍拍。教师:我们刚才拍手时用到了哪些表示方向的词语?学生:上下、左右、前后。教师:你知道还有哪些表示方向的词吗?学生:东南西北。教师:在生活中,我们常利用这几个方向来
5、描述事物所在的位置。(课件出示单元主题图,展示方向在生活中的应用)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 4 个方向。板书课题:认识东、南、西、北(一)。点评:让学生在拍手活动中复习已学过的方向,促进了学生认知的发展,为后面的探索活动做好准备。通过课件展示方向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体会所学知识的应用价值,从中获得价值体验。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1.1.教学地图上的东、南、西、北教学地图上的东、南、西、北(1)出示书中第 50 页中国地图。教师:在地图上怎样辨认东南西北呢?谁会看地图?(会看地图的学生举手)(课件中“内蒙古自治区”整块闪动)教师:内蒙古自治区在我国的哪一方?谁知道?学生:内蒙古
6、自治区在我国北方。教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我是看了电视后知道的。教师:你的知识可真丰富,在内蒙古自治区有美丽的大草原(课件出示)。我们再来看看地图下方的海南吧!(课件出示美丽的大海图片)这里有蓝色的大海,气候温暖,燕子和大雁都要到那儿去过冬呢!你知道海南在什么方向吗?学生:南方。教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 1:“海南”有个“南”字。教师: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中国的许多地方在命名的时候确实考虑到了方向这个问题。学生 2:南和北是相对的。教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从这里可以看出,地图的上面是北,下面是南;(板书:南、北)想一想,地图的左边、右边是什么方向呢?学生:左西右东。教师:你是怎么知道
7、的?学生 1:我从书上看到过,况且我爸爸也告诉过我。学生 2:因为西藏在我国的西方,西藏在地图的左边,所以我想地图上是左西右东。学生 3:我知道上海在我国的东方,被称为东方之珠,所以我想地图上是左西右东。教师:同学们真能干,能够从生活中积累知识。人们规定,绘制地图时,上面表示北方,下面表示南方,左边表示西方,右边表示东方,简单地说,就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今后同学们就可以根据这句话来判断地图上的方向了。(板书:东、西)(2)介绍十字形方向标。教师将黑板上的东西相连,南北相连,做成十字形方向标,学生快速记忆地图上的方向。(3)在课间活动中体验东南西北。徒手操:全体起立,面向黑板,和老师一起边
8、做动作边说:面向地图,上面是北,下面是南,左面是西,右面是东!游戏:小小机器人,面向地图指方向!(教师说地图方向,学生用小手指出这个方向)点评: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使用课堂活动的中国地图,抓住内蒙古、海南、上海和西藏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城市及其美丽的风景图片,让学生轻松地学会了怎样在地图上辨认方向,并通过多样化的活动加深了学生对方位的体验。2 2理解运用理解运用(1)教师:请孩子们看书中47 页图,这张图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方法绘制的吗?你是怎样发现的?学生:地图的右上角有一个箭头和一个“北”字。教师:这个叫做方向标,猜一猜它表示什么意思?(学生:地图的上方就是北方)你还能联想到其他几
9、个方向吗?(学生: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同学们在面向地图,看地图的时候,只要看见方向标,然后就可以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这句话来判断方向了。(2)教师:请大家在书中的图上标出“东”、“南”、“西”、“北”。(3)说一说:以岗亭为中心,东、南、西、北各有什么?然后和自己的小伙伴相互说一说。教师:如果站在草坪、新华书店、红光路转盘、少年宫看,岗亭的方向又该怎样说呢?(学生分别回答)教师:岗亭没动,为什么一会儿东、一会儿西、一会儿南、一会儿北呢?(小组讨论,汇报)学生:因为观察地点不同,以草坪为观察点,岗亭在草坪的东面;以新华书店为观察点,岗亭在新华书店的北面教师:物体所在的方位是相对的,观察的
10、地点不同,方向就可能不同。(4)指导学生完成书中例 1 第(2)小题,然后再集体订正。如果学生有难度,可借用十字形方向标。点评:学生根据自己介绍、发现、总结的知识来解决自己身边的实际问题,使知识得到了迁移和实践运用,并采用互相说一说的方式满足了学生表达的需要,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三、解决简单问题三、解决简单问题出示课堂活动第 1 题的中国地图。教师:同学们,我们生活在重庆市,看一看,找一找,我们的家乡重庆的东、南、西、北方各有哪些省(市)呢?学生小组讨论、交流,然后集体汇报。四、联系生活,拓展提高四、联系生活,拓展提高(1)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九第 1 题。(2)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九第 2 题。(
11、可以用学具摆一摆,代替军舰,更形象直观。)五、反思小结,自我评价五、反思小结,自我评价教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小学数学教案小学数学教案 篇篇 3 3一、复习引入,揭示课题一、复习引入,揭示课题1出示一幅订牛奶的情景图。(一份牛奶每月 28 元,订 5个月要花多少钱?)指导学生从图中获知数学信息及所求问题,提问:你打算怎样列式解答呢?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用到以前学习的什么知识呢?(285;前面学过的两位数乘一位数笔算的知识)教师请一位同学在黑板上写出笔算过程,同时请其他同学口算:1320;1240;3021;lOl5;2810。师:这些都是前面刚学过的乘法口算,说说你的口
12、算过程。(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引导学生一起检查黑板上写出的 285 的笔算过程。提问:通过 285 的笔算,我们可以求得订 5 个月牛奶要花的钱。刚才口算2810 可以解决这里怎样的问题呢?(订 10 个月牛奶要花的钱)出示:订一年这样的牛奶要花多少钱?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2812。再提问:与前面学过的两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整十数相比,这是一道怎样的算式呢?(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师板书课题,并明确今天的学习内容。设计意图:通过具体的生活情境揭示数学信息与问题,巧妙地将相关旧知识与要探究的新问题串连在一起,让学生在得到有效复习与铺垫的同时,又能体会到解决实际问题由易到难渐进发展的过程,从而
13、激发学生不断探求新知的学习热情。二、展开探索,算法多样二、展开探索,算法多样1估算 2812 的积大约是多少呢?(把 28 看作 30,12 看作10,2812 的积大约是 300)2 启发谈话:28x12 的精确答案是多少呢?这是个新的问题,小朋友,开动脑筋能否用以前学过的知识得出 2812 的结果呢?请试着在纸上算一算!如果独立计算有困难,可以先自学课本30页中的算法,再独立进行计算。3学生在小组内展开交流,说说各自的计算方法。4全班集体分享,教师将其写在黑板上,并让学生分别说出思路。设计意图:尊重学生就要尊重他们的学习方式和思考结果,给他们充分独立探索的空间和交流展示的平台。三、深化研究
14、,优化算法三、深化研究,优化算法1回顾:我们还没有学习2812 的计算方法,同学们就能用这么丰富的计算方法得出结果,真了不起!老师想知道,你们是借助以前学过的哪些知识来解决的呢?(第 1 种方法借助两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整十数以及笔算加法的知识;第 2、3 两种方法借鉴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竖式计算;4、5 两种方法都是运用的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知识。)2赏析:在这些算法中,你比较欣赏哪一种算法?(我喜欢第一种方法,因为它容易理解;我喜欢竖式计算,因为它比较清楚简捷;我认为四、五两种方法不仅容易理解,而且只用两步就可以算得最后的结果)3讨论:如果要计算 2913 你会选择怎样的计算方法呢?(同桌讨论
15、,全班交流)提问:为什么没有同学选择像黑板上(4)、(5)两种方法来计算呢?(4)、(5)两种方法有局限性,乘数 13 不能像1 那样拆。4比较:方法(2)、(3)都是用的竖式计算,你发现它们有什么异同呢?(这两个竖式只是十位上的 1 去乘 28,所得的积写法不同,其它都一样)提问:你是怎样理解这两种不同写法的呢?(方法(2)与以前学习的笔算一样,用乘法口诀一八得八、一二得二记录每步乘得的积;方法(3)乘数 12 十位上的 1 表示 10,2810 口算得 280)思考:在方法(2)中,乘数十位上的 1 乘得的积28 与第一次乘得的积 56 相比,写的位置靠前一位了,你是怎样理解的呢?(这里的
16、 28 表示 28 个十)试想:如果乘数十位不是1,而是数字较大的 9 时,你觉得运用哪种写法比较好呢?(口算的方法有些困难,运用乘法口诀记录每步乘积比较容易)观察方法(1)、(2)之间的联系,教师根据学生的口答进行连线。5、小结:方法(2)是将方法(1)分步计算的过程用竖式的形式表示出来,当我们理解之后,采用方法(2)的写法不仅使计算过程清晰,而且还便于检查。所以小学阶段我们进行笔算的基本算法是竖式计算,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它的优势将会更明显。(完善课题,添上笔算)同桌小朋友相互说一说怎样用竖式计算2812,在计算过程中要注意些什么?(用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积的末尾要和十位对齐)6练习
17、:出示课本第31 页想想做做第一题,学生独立练习后,全班进行交流。设计意图:由算法多样化到算法优化是通过比较选优的渐进过程,教学中教师将两位数乘两位数探究的实例进行扩展,在2812与2913的对比中,寻求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一般方法;在2812与 2892 的对比中,得出简捷的笔算写法;在(1)、(2)两种方法的联系中,进一步明晰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算理。四、发现规律,学会检验1教师在黑板上出示 1228 的竖式,与刚才 2812 的竖式比较异同。(都是两位数乘两位数,只是乘数的位置交换了)提问:它们的计算结果会怎样呢?学生带着猜想补充完整课本 31 页试一试的计算并观察验证。启发:运用这一规律可
18、以对两位数乘两位数进行验算。2课本想想做做第二题。设计意图:对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进行验算是本节课教学的另一任务,通过观察、猜想、验证、思考等教学环节,让学生主动接受这一检验方法,获得提高计算正确率的保障。不仅能够培养学生检查的学习习惯,更能锻炼他们良好的学习品质。五、熟练运用,拓展提高1完成课本想想做做第三题,学生纠错后在全班集体交流。2学生独立完成课本想想做做第四题,教师巡视指导。3完成课本想想做做第五题。启发谈话:学以致用不仅能巩固我们学习的知识,还能提高我们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看到了这样的生活情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利用今天学习的知识进行解答。4提问:你能利用今天学习的知识,计算语
19、文课本上你喜欢的一篇课文大概的字数吗?(数一数课文每行有多少字,大约有多少行,利用今天学习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知识算一算就可以知道了)学生试着练习。设计意图:学生对新知的掌握需要进行多种形式的练习,在学生独立笔算中,教师能发现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在错例的纠正中强化运用新知注意的要点,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中,拓展了学生的视野,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六、交流体会,分享收获六、交流体会,分享收获启发谈话: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相信你有很多学习的体会和收获,与同学们一起分享吧!设计意图:通过交流分享,不仅有利于对今天学习的新知进行归整,还能让学生找到学习的成就感,使学习成为一件快乐的事。小学数学教案
20、小学数学教案 篇篇 4 4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探索有余数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试商的方法,懂得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学会用竖式计算除数是一位数商也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2.培养学生观察、概括能力,使学生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1.参观数学学校,提出分7 个桃,每盘放3 个,能放几盘还剩几个的问题。老师动画演示分的结果,学生说答案并写出算式。7/3=2(盘)1(个)2.提出分 17 个苹果的问题,每盘放 3 个,能放几盘还剩几个的问题。老师动画演示分的结果,学生说答案并
21、写出算式。17/3=5(盘)2(个)380 个梨,每盘放 3 个,能放几盘还剩几个的问题,使学生感受具体操作过程太烦琐,产生探索计算方法的需求。老师动画演示分的过程,分到 6 盘时,问学生分完了没有,从而使学生感知到用分的方法计算有余数除法很麻烦。4.板书课题:有余数除法的计算。二、以旧促新、探究新知二、以旧促新、探究新知1.教学例题。回到例题:有 7 个桃,每盘放 3 个,放了()盘,还剩()个?提问:怎样列算式?学生尝试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交流反馈下面的问题:怎么想到商是 2?竖式里的 6、1 怎么得来的?出示学生的错误写法,让学生改正。为什么不商 1 呢?如果商 1,还剩几个?行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 数学教案 汇编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