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麻雀教案合集8篇.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麻雀教案合集8篇.pdf(2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小麻雀教案合集小麻雀教案合集 8 8 篇篇小麻雀教案小麻雀教案 篇篇 1 1设计意图:设计意图: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长的精心呵护下成长,特别缺乏这种关心别人、帮助别人的美德。我们班的孩子总是为了一点点小事斤斤计较,互不相让。爱唱歌的小麻雀是一篇充满关爱之情的小故事,希望通过此活动让孩子们体会关爱别人的美好情感,帮助别人的真正快乐。目标:目标:1、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中小麻雀关爱同伴的美好情感,帮助别人的真正快乐。2、大胆表演小动物们的对话,理解词语“又”、“继续”。3、让幼儿快乐地参与故事表演中。准备:自制图书、故事录音、头饰。过程:1.引出活动,提高幼儿听故事的兴趣。(1)出示图书
2、,展示用大树做的封面,并介绍故事名称。(2)引导幼儿通过故事名称猜测故事可能会讲些什么?2.理解故事内容。(1)老师有声有色地讲述故事。(2)提问:“谁住在大树的最上面?”“谁住在小麻雀的下面?”“谁住在大树的最下面?(3)提问:“谁不让小麻雀唱歌?”“为什么呢?”3.师生合作讲述故事。(1)老师一边放慢速与幼儿合作讲述故事,一边欣赏图书。(2)幼儿有表情的模仿小动物的对话,并初步理解词语“又”、“继续”。(3)分析讨论:小麻雀可喜欢唱歌了,现在不能唱,谁能帮帮它想个好办法!4.听录音进行故事表演。(1)自由选择角色,进行故事表演。(2)小麻雀告诉大家:朋友应该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别人得到快乐
3、,自己更快乐!5.延伸活动:小麻雀为大家唱歌,大家为它伴舞。6.小麻雀依依不舍地向大家告别。小麻雀教案小麻雀教案 篇篇 2 2设计意图:设计意图:我班的孩子对周围环境具有好奇心,尤其对园内的小鸟、小乌龟等动物充满了关爱之情,而孩子在言语表达上却存在怕生、不自然、甚至不肯说等现象。为了鼓励孩子们愿说、敢说,我根据孩子的认知水平及生活经验选择、改编了一系列以动物为主角的故事、儿歌,以他们喜欢的角色激发其说的愿望。爱唱歌的小麻雀是一篇充满关爱之情的温馨小故事,作品围绕“爱唱歌的小麻雀却不能唱歌”的主线,以小小的悬念吸引着孩子,通过简单重复的对话,使孩子慢慢获得一份情感的愉悦,从而延伸为内化的行为。在
4、教学过程中,考虑到此作品角色较多又有变化,所以将角色的认知放在最前部分,为理解故事打下伏笔;而故事结尾也以层层递进的方式展开,从“小麻雀不唱了”到“想想什么办法”再到“等鹿宝宝醒来了再唱”,给孩子清楚明了的记忆、理解、想象的线索,同时又将教学气氛推向高潮,有利于孩子言语表达的发展。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孩子能理解作品中的情节,感受故事中关爱朋友的情感。培养孩子愿意在众人面前较自然地表述。教学重点:幼儿能在众人面前较自然地表述。教学难点:理解故事内容,产生情感的共鸣。(认知 情感的激发 行为的转化)教学准备:教学准备:自制有层次的图书一本,有各种可粘贴操作的动物形象。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第一遍听故
5、事,突出认知-别人睡觉时,不要唱歌,不吵醒别人。故事的名称。提问:猜猜故事中会讲什么呢?通过看看、猜猜,逐一出示故事中的角色。按其顺序贴在图书的“树”上,除去小鹿的角色。提问:谁住在最上面(最下面)?啄木鸟的上面(下面)住着谁?老师讲述故事至最后一段,引导孩子观察画面。提问:现在你们知道了吗,小松鼠为什么叫小麻雀不要唱了?教师继续讲完故事,与孩子一起夸夸小麻雀。第二遍听故事,激发情感-结合生活经验,为小麻雀想想其它办法。展示图书。按序让小动物住进每一页中。“让我们一起翻着书,讲讲故事。”合作讲述。教师放慢速度讲,对话处留给孩子讲,以利于孩子们在听故事中掌握语言。提问:小麻雀还可以怎么做?辅助提
6、问:小麻雀可喜欢唱歌了,怎么办呢?到什么时候小麻雀才能唱?第三遍听故事,转化行为-和小麻雀一起为醒来的小鹿唱最好听的歌。听录音故事。(配乐对话)等待小鹿的醒来。幼儿和小麻雀一起为醒来的小鹿唱唱跳跳,抒发情感。结束:以小鹿的口吻,感谢懂事的小麻雀和小朋友们。附故事:爱唱歌的小麻雀在高高的树顶上,住着一只爱唱歌的小麻雀,她的歌声可好听了,小动物们都喜欢听。有一天,小麻雀又站在高高的树顶上,大声地唱起了歌:“大清早的树林里,有只麻雀爱唱歌。”。突然,从下面传来一个声音:“上面的小麻雀,请你不要唱了。”小麻雀想:“是我唱得不好吗?为什么不要我唱?我得下去问明白”。小麻雀往下飞,看见猫头鹰问:“是你不要
7、我唱歌的吗?”猫头鹰说:“不是不是,是下面的朋友不要你唱。”小麻雀又往下飞,看见啄木鸟问:“啄木鸟,是你不要我唱歌的吗?”啄木鸟说:“不是不是,是下面的朋友不要你唱。”小麻雀继续往下飞,看见小猴子问:“小猴子,是你不要我唱歌的吗?”小猴子说:“不是不是,是下面的朋友不要你唱。”小麻雀再往下飞,看见一只小松鼠问:“小松鼠,是你不要我唱歌的吗?”小松鼠说:“是的。是我叫你不要唱的。”小麻雀奇怪地问:“为什么呢?”小松鼠说:“你飞下去看看就知道了。”小麻雀飞到了树底下,呀!草丛中的鹿宝宝正在睡觉呢。小麻雀不唱歌了,轻轻地飞回树顶,安静地等着等着。它想:“等鹿宝宝醒来了,我要为她唱一支最好听的歌。小麻
8、雀教案小麻雀教案 篇篇 3 3活动目标:活动目标:1、根据图片内容参与故事讲述,学说故事中对话。2、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中关爱朋友的美好情感,懂得不影响别人。重点:重点:学说故事中的对话。难点:难点:懂得不影响别人。活动准备:活动准备:图片、猫头鹰、啄木鸟、小猴子、小松鼠、小麻雀、鹿宝宝,头饰。活动过程:活动过程:一、引题:出示树的图片一、引题:出示树的图片森林里的一棵大树上经常会传来好听的声音,我们猜是谁会躲在树上唱歌啊?原来是小麻雀。小麻雀今天又在唱歌了,让我们来听一个故事,看看发生什么事情了。二、二、讲述故事讲述故事:高的树顶上我得下去问个明白。:高的树顶上我得下去问个明白。提问:小麻
9、雀唱歌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事啊?会是谁不要小麻雀唱歌了?三、讲述故事:小麻雀往下飞你飞下去看看就知道了。三、讲述故事:小麻雀往下飞你飞下去看看就知道了。提问:小麻雀看见了谁?小麻雀是怎么问猫头鹰的?猫头鹰怎么说?(学说对话)小麻雀怎么问啄木鸟的?啄木鸟怎么说?(学说对话)小麻雀怎么问小猴子的?小猴子怎么说?(学说对话)小麻雀怎么问小松鼠的?小松鼠怎么说?(学说对话)为什么小松鼠会不要小麻雀唱歌呢?四、讲述故事小麻雀飞到树底下最好听的歌。四、讲述故事小麻雀飞到树底下最好听的歌。提问:为什么小松鼠不要小麻雀唱歌啊?小麻雀看到鹿宝宝在睡觉的时候是怎么做的?五、完整讲述故事(幼儿讲到会讲的地方跟老师一起讲
10、)五、完整讲述故事(幼儿讲到会讲的地方跟老师一起讲)提问:你喜欢这只小麻雀吗?为什么?除了在睡觉的时候不可以影响别人,还有在什么时候也不可以影响别人呢?(经验迁移:要关爱朋友,懂得不影响别人。)六、情景表演:六、情景表演:我们喜欢这只小麻雀就一起来学学它吧!小麻雀教案小麻雀教案 篇篇 4 4目标:目标:1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中关爱朋友的美好情感。2愿意在集体面前较自然地表述。准备:准备:1用旧挂历自制的有层次的图书,可粘贴操作的动物卡片。2利用图书的封面、封底绘制一棵大树。3故事录音。过程:过程:一、第一遍听故事1初步了解故事(1)出示图画书,展示用封面、封底制作的大树,并介绍故事名称。(2
11、)引导幼儿通过故事名称猜猜故事可能讲些什么。2理解故事内容(1)边引导幼儿观察画面,边完整讲述故事。(2)提问:谁住在最下面?它的下面是谁?谁住在最下面?小松鼠为什么叫小麻雀不要唱歌?二、第二遍听故事1展示图书打开图书,让幼儿了解书的结构,然后将动物卡片分别贴在不同的页码上,合上书。2 合作讲述教师放慢速度讲述,故事对话部分留给幼儿讲述。分析讨论提问:小麻雀可喜欢唱歌了,可是现在不能唱了怎么办呢?什么时候小麻雀才能唱?三、第三遍听故事1播放录音故事。2引导幼儿静静的等待小鹿醒来,在结尾时,用醒来的小鹿形象调换熟睡的小鹿形象。3带领幼儿和小麻雀一起为醒来的小鹿唱歌、跳舞。以小鹿的口吻感谢懂得关心
12、别人的小麻雀和小朋友们。小麻雀教案小麻雀教案 篇篇 5 5活动目标活动目标1.体验双脚跳跃的乐趣。2.能从 1520 厘米高处往下,会双脚轻轻落地。3.学习跳跃的技巧和方法。4.培养幼儿集体活动意识和互相谦让的良好品德。5.感受运动的快乐,愉悦身心。活动准备活动准备1.头饰:小麻雀若干,大猫一只,虫子若干。2.高低不一的小椅子若干,欢快的活动音乐。活动过程一、热身活动,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师:小朋友,今天谢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好朋友,你们看它是谁?幼:小麻雀。师:你们都是小麻雀的好朋友,请大家带好头饰我们一起跟着麻雀妈妈来跟着音乐做运动吧。师:我们可以四散飞,也可以跳一跳、吃吃虫、喝喝水。二
13、、游戏导入,体验乐趣1.师:小朋友你们每人自选一棵作为自己的家,飞到大树上面去,当听到捉虫的信号时你们就快速的“飞”去捉虫。看一看那只小麻雀捉到的虫子又多又大。2.师:在“飞”的时候大家一定要注意动作技巧:两脚并拢,稍蹲,轻轻跳下来。3.师:_小朋友很棒,跳的时候轻轻落地。请 _小朋友来试一试,大家一起学一学。4.师:小麻雀们可以到你的同伴“家”里去做客,尝试在高低不同的椅子上跳下。动作指导:要注意安全,在跳时要跳得又轻又稳。三、游戏大花猫来了1.师:小麻雀从“树”上跳下来,四散飞,找虫吃,听到的叫声,赶快飞回“树”上躲起来。2.师:小麻雀要轻轻从“树”上跳下来,别让听见。3.小麻雀都非常的勇
14、敢,我们一起捉虫吃吧。四、放松活动小麻雀自己放松一下自己的身体,我们一起到地面上“捉小虫”吃。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此次活动圆满结束!活动前我为幼儿创设了宽松自由的活动氛围,让幼儿在宽松自由的氛围中轻松获得锻炼与提高。活动过程中,幼儿表现的积极主动,都能用较完整的语言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并能主动与同伴交流。小麻雀教案小麻雀教案 篇篇 6 6目标:目标:1、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中小麻雀关爱同伴的美好情感,帮助别人的真正快乐。2、大胆表演小动物们的对话,理解词语“又”、“继续”。3、让幼儿快乐地参与故事表演中。准备:准备:自制图书、故事录音、头饰。过程:过程:1.引出活动,提高幼儿听故事的兴趣。(
15、1)出示图书,展示用大树做的封面,并介绍故事名称。(2)引导幼儿通过故事名称猜测故事可能会讲些什么?2.理解故事内容。(1)老师有声有色地讲述故事。(2)提问:“谁住在大树的最上面?”“谁住在小麻雀的下面?”“谁住在大树的最下面?”(3)提问:“谁不让小麻雀唱歌?”“为什么呢?”3.师生合作讲述故事。(1)老师一边放慢速与幼儿合作讲述故事,一边欣赏图书。(2)幼儿有表情的模仿小动物的对话,并初步理解词语“又”、“继续”。(3)分析讨论:小麻雀可喜欢唱歌了,现在不能唱,谁能帮帮它想个好办法!4.听录音进行故事表演。(1)自由选择角色,进行故事表演。(2)小麻雀告诉大家:朋友应该互相关心、互相帮助
16、。别人得到快乐,自己更快乐!5.延伸活动:小麻雀为大家唱歌,大家为它伴舞。6.小麻雀依依不舍地向大家告别。活动反思:这节爱唱歌的小麻雀因为它是一篇充满关爱之情的温馨小故事,作品围绕“爱唱歌的小麻雀却不能唱歌”的主线,以小小的悬念吸引着孩子,通过简单重复的对话,使孩子慢慢获得一份情感的愉悦,从而延伸为内化的行为。托尔斯泰指出“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不是为了教而教,而是采取恰当的教学手法!根据幼儿认知水平和教材的自身特点,我在这节课中利用废旧挂历,通过翻阅自制的绘本书,吸引幼儿的注意力,通过移动教具让孩子感受上、下空间方位,从而让幼儿有兴趣的接受并理解故事内容,学习
17、故事中动物的对话,感受愉悦情感。最后通过对故事的学习培养幼儿移情意识,进一步感受故事中关爱朋友的美好情感。小麻雀教案小麻雀教案 篇篇 7 7活动目标:活动目标:1、根据图片内容参与故事讲述,重点学说故事中对话部分。2、感受故事中关爱朋友的美好情感,培养移情意识。3、愿意在集体面前自然地表述。活动准备:活动准备:1、大幅背景图大树,“爱唱歌的小麻雀”字条。2、小麻雀、猫头鹰、小猴子、小松鼠、小鹿等可操作的动物图片。3、故事录音爱唱歌的小麻雀,录音机。活动过程:活动过程:1、引题。师:森林里的一棵大树上住着许多小动物,让我们去看看它们吧!(展示图景)2、初步了解故事。(1)出示大树,并按照故事中各
18、动物的位置将动物卡片贴上。(2)师:小朋友们看,就是在这棵大树上发生了一个故事,故事的名字叫:爱唱歌的小麻雀。(3)提问:刚才老师说故事的名字叫什么?请幼儿回答,同时出示题目的字条贴在图景的最上面,请幼儿跟读。3、理解故事内容(1)教师边引导幼儿观察图片,边完整讲述故事。(2)提问:谁住在最上面?它喜欢干什么?它的下面住着谁?(依次将各个动物的上下关系理清)请幼儿将此位置反复进行描述。4、讨论。师: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这个故事。(1)欣赏故事录音一遍。(2)讨论小结并学习动物的语言。师:刚才小麻雀问猫头鹰的时候,它是怎么说的?刚才小麻雀问小猴子的时候,它是怎么说的?刚才小麻雀问小松鼠的时候,它是
19、怎么说的?(3)师:小麻雀那么喜欢唱歌又唱的那么好听,可现在不能唱了,怎么办呢?引导幼儿讨论(轻轻地唱,到别的地方去唱,一起睡觉等等)(4)师:什么时候小麻雀可以在大树上唱歌呢?5、师:那我们一起和小麻雀等小鹿醒来吧。教师用睡醒的小鹿图片来替换睡觉中的小鹿。师:咦,小鹿醒了,我们和小麻雀一起唱歌给小鹿听吧。6、教师引导幼儿进行歌表演。7、谈话。师:今天我们听了一个什么故事?听了这个故事以后,小朋友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呢?小结:我们要关心、爱护身边的小朋友,上课的时候要认真听,不去影响别人,迟到的时候先在教师门口等老师上完课,不影响大家;中午睡觉如果睡不着的话不要去和别人讲话,小便轻声告诉老师等。
20、小麻雀教案小麻雀教案 篇篇 8 8活动目标:活动目标:1.练习双脚向上跳,向前跳。2.感受与老师、小伙伴共同游戏的快乐。3.通过活动锻炼幼儿的跳跃能力,让他们的身体得到锻炼。4.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识。5.让幼儿知道愉快有益于身体健康。活动准备:活动准备:1.欢快的背景音乐。2.高低不一的小方凳(表示大树)若干,小虫子图片若干。活动过程:活动过程:一、热身活动:一、热身活动:1.模仿小动物走路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学小动物走路吧!(小狗、小猫、小鸭、小兔子等等)2.一起来学小麻雀幼儿扮小麻雀,教师扮麻雀妈妈,听音乐模仿小麻雀动作:四散飞、跳一跳、吃虫、喝水等。游戏“小麻雀捉虫”。1.每位幼儿自
21、由选择一棵“树”作为自己的家,爬上“树”,当听到捉虫的信号时就跳下来,“飞”出去捉虫。师:宝贝,现在你来当小麻雀,找一棵大树来当做你的家。不过,你在听到捉虫信号的时候,一定要飞出去捉虫子,要不然你会饿肚子的。教师引导幼儿进行多次练习。动作指导:两脚并拢,稍蹲,轻轻跳下来。3.请个别幼儿示范轻轻跳的方法。二、游戏1、游戏:小麻雀做客引导幼儿去同伴的“家”做客,鼓励幼儿尝试从高低不同的椅子上跳下。(动作指导:要跳得又轻又稳。)2.游戏“大花猫来了”。小麻雀从“树”上跳下来,四散飞,找食吃;听到“大花猫”的叫声,赶快飞回“树”上躲起来。师:我们要轻轻从“树”上跳下来,别让“大花猫”听见。好吗?师:孩子门,你们已经学会了从树上往下条的本领,现在可以自己到地上找东西吃了,要轻轻地从树上跳下来,别让小动物们听见,看到小动物来了,要赶快飞回树上躲起来。3.放松活动:捉小虫。教师撒小虫,幼儿四散在地上捉虫,捉完虫,四散地跟着教师飞回教室。提示语:“一只小麻雀也没被动物捉去,本领真大。狗走了,我们又可以去找吃的东西了。看,那儿有什么?吃饱了吗?该回家了。让我们把虫带回家去吧!”课后反思:小班孩子喜欢各种动物,用动物作为导入,极大地激发了幼儿的兴趣,同时根据孩子们爱模仿的特点,本节课用麻雀妈妈这一角色带领小麻雀们学习本领,使幼儿更加形象、直观。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