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上海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阅读分类训练——赠友送别类.pdf





《2023届上海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阅读分类训练——赠友送别类.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届上海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阅读分类训练——赠友送别类.pdf(3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古代诗歌阅读:赠友送别类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甲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间,一片冰心在玉壶。乙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1.甲、乙 两 首 诗 的 体 裁 均 属 于 近 体 诗 中 的。2.下列说法不E 项的一项是()A.两首诗的标题都出现了地点,点明送别的地方.B.两首诗都有离别时的景物描写,令人印象深刻。C.两首诗语言都比较平实,简单易懂、明白如话。D.两首诗都采用了白描的手法,以真情感染读者。3.任 选 一 个 角 度(如表现手法、情感内容等)对两首诗进行比较,然后写一段鉴赏性的文字。
2、字数在150字左右。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杜牧日暖泥融雪半消,行人芳草马声骄。九华山路云遮寺,清弋江村柳拂桥。君意如鸿高的的,我心悬麻正摇摇。同来不得同归去,故国逢春一寂寥!注释:九华山在池州青阳西南,为宣州清弋江村去舒州的必经之处。4.这首诗中韵脚有几个字()6.下列对本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4B.5C.6D.75.下列杜牧的作品是()A.六国论B.鸿门宴C.阿房宫赋D.烛之武退秦师)A.首联写景,巧妙地交代送别的时节,渲染送别的氛围。B.颈联用对比手法突出诗人对友人即将别离的惆怅之情。C.尾联“寂寥”一词间接地抒发作者惜别之情,照应题目。D.诗中明快之景与惆怅之情构成“乐景衬哀情”的效果
3、。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荀中作 唐 高适策马自沙漠,长驱登寒垣。边城何萧条,白日黄云昏。一到征战处,每愁胡虏翻。岂无安边书,诸将”已承恩。惆怅孙吴事,归来独闭门。醉里送裴子赴镇西 唐 岑参醉后未能别,醒时方送君。看君走马去,直上天山云。注释:【I】翻:反覆,指反叛。【2】诸将:指安禄山及其部将。【3】孙吴事:指用兵之事。孙指春秋时的孙武,吴指战国时的吴起。7.出版社欲为两首诗编集,以下作品集不道自收录这两首诗的一项是()A.格律精粹 B.盛唐印象 C.边塞回响 D.唐人百首8.以下对高适 蓟中作一诗分析不恰总的一项是()A.“策马”句慷慨豪迈,表现了诗人对建功立业凯旋受赏的渴望。B.“
4、边城”句融叙事于写景,以眼前萧条昏暗烘托出诗人沉重忧愁的心情。C.“岂无”句一句反诘,一句回答,表达了诗人强烈的讥讽不平之请。D.“惆怅”句以典入诗,以景结情,与首句形成鲜明对照,表现出诗人的挫折失意。9.有人认为“高适诗尚质主理,岑参诗尚巧主景”,你是否认同这一评价?请结合以上两首诗,并联系所学,说明你支持或反对的理由。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各题。(宋代)苏轼金陵赏心亭送王胜之龙图。王守金陵,视事一日,移南郡。千古龙蟠并虎踞,从公一吊兴亡处。渺渺斜风吹细雨。芳草渡,江南父老留公住。公驾飞车凌彩雾,红驾修乘青鸾驭。却讶此洲名白鹭。非吾侣,翩然欲下还飞去。10.根据这首词的格式,可以推测它的词牌是(
5、)A.永遇乐 B.念奴娇C.沁园春 D.渔家傲11.对于本首词作小序部分的作用分析不正确的是()A.交代写作缘由是送别王胜之。B.奠定了全词伤感作别的感情基调。C.交代了共游赏景的地点、人物。D.点明朋友因官职调动将离开金陵。12.假如你是王胜之,这首词中哪儿处让你感动?请说明理由。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送魏大从军陈子昂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13.以下对这首诗说法错误的是()A.赠别诗 B.边塞诗 C.有五个韵脚 D.押平声韵14.下列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句暗用汉代骡骑将军霍去病“匈奴未灭,无以家为”
6、的典故,抒发了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B.第二句直接勉励魏大杀敌建功,保卫边疆,同时也从侧面说明魏大从戎是御边保国的壮举。C.三、四两句是说,离别虽怅惘,但为国效力,责无旁贷,发誓要像六郡雄杰那样去杀敌立功。D.七八句作者又一次激励友人,希望他扬名塞外,不要使燕然山上只留汉将功绩,也要有大唐将士的赫赫战功。15.以下对五六句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这两句是写魏大从军所往之地,此处的景物是实写,展现眼前山隘的险峻。B.“横”字,写出雁门山地理位置之重要,它横亘在代州北面C.“接”字,既逼真地描绘出飞狐塞的险峻,又点明飞狐塞是遥接云中郡,连成一片的。D.这两句暗示魏大此行责任之重大,蕴含着诗人对魏大此
7、行的担忧之情。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甲】谢亭送别(唐)许浑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落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乙】巴陵夜别王八员外(唐)贾至柳絮飞时别洛阳,梅花发后到三湘。世情已逐浮云散,离恨空随江水长。【注】劳歌:送别歌的代称,源 于 晋书:“新礼以为挽歌出汉武帝役人之劳歌,声哀切,遂以为送终之礼。三湘:泛指湘江流域、洞庭湖南北一带。16.选出一项没有出现在甲乙两首诗中的艺术技巧()A.化用典故 B.虚实相生 C.借景抒情 D.托物言志17.对甲乙两首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甲诗的第二句写深秋霜林尽染,映衬着一江碧绿的秋水疾奔,借美好的秋色反衬别离之悲。B.甲诗中
8、的“水急流 虽是写景,但与诗中送别之情景密切相关,呼应了第一句的“解行舟”,也开启了下一句的“人已远C.乙诗一二两句既以“柳絮”梅花 表明时间的变换,又以“洛阳”三湘”表明地点的转移,渲染了一种苍凉的气氛。D.乙诗用暮春时节的典型物候“柳絮飞”和“梅花发”来写“离情别恨”,给人一种人生飘忽无定、聚散难测的感觉。18.甲乙两诗相比,有人觉得甲诗的尾句比乙诗的尾句更好,有人却不这样认为。请阐述你的观点。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云阳馆与韩绅宿别司 空 曙(唐)故人江海别,几度 隔山川。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孤灯寒照雨,深竹暗浮烟。更有明朝恨,离杯惜共传。注 几度:多少年共传:一起举杯。19.
9、从体裁上看,本诗属于 诗。2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依次写了久别、乍见、相聚、惜别,波澜曲折,富有情致。B.首联从时间、空间角度突出了离别久远,相见之难。C.“乍见翻疑梦”一句写出了诗人与故友相见不易。“翻疑梦”把诗人欣喜的神态表现得惟妙惟肖,十分传神。D.尾联写两位友人举杯劝饮,由悲转喜,全无离别的伤感。21.就作品中画线句,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写一段鉴赏文字。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各题。临江仙【南宋】周紫芝记得武陵相见日,六年往事堪惊。回头双鬓已星星。谁知江上酒,还与故人倾。铁马红旗寒日暮,使君犹寄边城。只愁飞诏下青冥。不应霜寒晚,横槊看诗成。【注】飞诏下青冥:谓下令回朝。不应
10、:不顾。22.出版社编 分类词选,这首词放入以下类别中合适的一类是()A.忆旧 B.致仕 C.赠别 D.怀乡23.下列关于这首词写作特点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记得”句以昔日乐景衬相思之深。B.“回头”句虚写重逢之景渲染悲情。C.“铁马”句情景交融,境界雄阔悲壮。D.全词上阕幽峭冷艳,而下阕豪放磅礴。24.画线部分思路曲折、词情慷慨,请加以赏析。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却赴南邑留别苏台知己【唐】刘长卿又过梅岭上,岁岁此枝寒。落日孤舟去,青山万里看。猿声湘水静,草色洞庭宽。已料生涯事,唯应把钓竿。【注】至德三年,刘长卿刚而犯上,谪守南巴。此诗是其将要赴任时所写。附现代文-段:至于中西之间,
11、受民族文化影响而产生对色彩不同看法的例子就更多了。以蓝色为例,蓝色作为冷色调,给人以宁静之感,加上广阔的蓝天大海的联想,往往令人心旷神怡。汉语中的蓝色并没有太多特殊意味。中华民族作为农耕民族,对蓝色的大海了解相对较少,而西方文明是“蓝色文明”,英语中的蓝色有着更加丰富的内涵,或代表沉稳、永恒、博大的力量,或象征婴儿般的纯真无瑕,或表达情绪的低落、抑郁等等,这些色彩意蕴都源自英语民族对海洋的深入认识。曾有研究表明,对西方人来说,中国色彩中最难理解的是“青色”。“青”是中国文化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直到今天,人们还在用“丹青”代称具有中国特色的水墨画。然而青色具体是怎样的一种色彩,在缺乏直观视觉效果
12、的古诗中并不是那么容易确定。它可能是绿色,例 如“青简”是绿色的竹简;也可能是蓝色,例 如“青天”可以是蓝色的天;宋代以后,它才被用来指“黑色”,盛唐李白诗日“朝如青丝暮成雪”,“青丝”就是黑发的意思。另外,诗中的色彩并非单纯地描绘自然之物,往往反映作者的心灵世界,有较强的主观性,解读起来就更加困难了。同样是指向绿色的“青”,有时象征着美好的生命、生机,青春勃发;有时展现大自然的和谐与宁静,给人以清新恬静之感;在某些诗中又和中国文人眼中象征君子人格的竹子联系在一起,显露出无尽的高雅。前两者中西方还有相通之处,高雅的意味则是中国独有的。为了让外国读者在读中国古诗时打破认知的隔膜,更好地理解中国诗
13、人运用色彩营造的诗境,不少翻译者会根据读者的审美心理,决定是否对诗歌中的色彩进行改译。例如汉代古体诗 青青河畔草“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中 的“青青”,美国诗人EzraPound就将其译为“blue(蓝)”,因为和“green(绿)”相比,“blue”所蕴含的忧郁和沮丧之意,能更好地向英语读者传达出诗中思妇的寂寞哀怨。25.你认为本诗可以收录于以下哪本诗集?()A.乐府诗集 B.古诗精选 C.律诗选集 D.绝句精选26.以下对本诗的表现手法分析第俅的一项是()A.动静结合 B.虚实结合 C.运用典故 D.以景结情27.为了更好地向英语读者传达出诗中的情感,参照现代文一第一段提供的信息,你认为
14、相对而言,画线句中的“青”更适合翻译成“blue(蓝)”还是“green(绿)“?请结合全诗具体分析。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宋代)苏轼金陵赏心亭送王胜之龙图。王守金陵,视事一日,移南郡。千古龙蟠并虎踞,从公一吊兴亡处。渺渺斜风吹细雨。芳草渡,江南父老留公住。公驾飞车凌彩雾,红鸾醪乘青鸾驭。却讶此洲名白鹭。非吾侣,翩然欲下还飞去。28.根据这首词的格式,可以推测它的词牌是()A.江城子 B.念奴娇 C.沁园春 D.渔家傲29.对于本首词作小序部分的作用分析不正确的是()A.交代写作缘由是送别王胜之。B.奠定了全词伤感作别的感情基调。C.交代了共游赏景的地点、人物。D.点明朋友因官职调动
15、将离开金陵。30.假如你是王胜之,这首词中哪儿处让你感动?请说明理由。阅读下面宋词,完成下面小题。鹃坞天 送廓之秋试 宋辛弃疾白主新袍人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明鸟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廓之:编 写 稼轩词甲集的范开,辛弃疾的门人。其生平事迹不详。“禹门”:即龙门,相传龙门为大禹所凿。31.“春蚕食叶”喻指,32.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句“凉”字暗示廓之应试前的紧张心情。B.“鹏北海,凤朝阳”描摹出廓之的满怀豪情。C.词作多处用典,体现了辛词“掉书袋”的特点。D.送别词作往往情感感伤,本词格调豪迈昂扬。
16、3 3.结合题材内容,分析该词具有豪放风格的特点。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送陈章甫注李顾四月南风大麦黄,枣花未落桐叶长。青山朝别暮还见,嘶马出门思旧乡。陈侯立身何坦荡,虬须虎眉仍大薮。腹中贮书一万卷,不肯低头在草莽。东门骷酒饮我曹,醉卧不知白日暮,长河浪头连天黑,郑国游人未及家,闻道故林相识多,心轻万事皆鸿毛。有时空望孤云高。津口停舟渡不得。洛阳行子空叹息。罢官昨日今如何。注:陈章甫很有才,长期隐居嵩山。曾应制科及第,因没有登记户籍,吏部不予录用。后经上书力争,特为请示执政,破例录用,但是仕途并不通达。3 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头四句,乐景哀情,奠定全诗感情
17、基调。B.中间“陈侯”八句,描述人物,形象鲜明。C.“长河”二句实写渡口风浪,又暗喻仕途险恶。D.纵观全诗,笔调轻松,用语豁达,送别诗中别具一格。35.诗人借“云”写陈章甫的高洁,下列选项中与之最接近的一项是()A.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李 白 梦游天姥吟留别)B.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陶 渊 明 归去来兮辞)C.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崔 颍 黄鹤楼)D.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白居易 长恨歌)36.此诗人物形象鲜明生动,声调激昂,感情深婉。方东树曾评其诗“缠绵情韵,自然深至”。请结合相关诗句对诗人情感进行具体分析。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题安州浮云
18、寺楼寄湖州张郎中唐杜牧去夏疏雨馀,同倚朱阑语。当时楼下水,今日到何处。恨如春草多,事与孤鸿去。楚岸柳何穷,别愁纷若絮。37.这首诗共有.句押韵()oA.B.3C.4D.538.以下评价适用于本诗的一项是(A.平和冲淡B.沉郁顿挫C.含蓄隽永D.绚丽俊逸239.全诗是怎样抒写作者情感的?结合具体内容加以赏析。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江津送刘光禄不及 陈 阴铿依然临江渚,长望倚河津。鼓声 随听绝,帆势与云邻。泊处空余鸟,离亭已散人。林寒正下叶,钓晚欲收纶。如何相背远,江汉与城1。【注】鼓声:古代开船时,打鼓为号。江汉:指今湖北省一带。城 城 门,此指作者所在之城。40.对标题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19、()。A.“江津”是人名,“光禄”是地名B.“江津”是人名,“光禄”是官职C.“江津”是地点,“光禄”是官职D.“江津”是地点,“光禄”是地名41.下列关于本诗的说法不无砸的一 项 是()。A.本诗和陶渊明 饮酒都是五言古诗。B.这首诗与李白 送友人的题材相同。C.本诗运用多种表达方式抒发思想感情。D.本诗描写细腻,想象奇丽,语言清新。4 2.本诗围绕“不及”层层抒发了作者的情感,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分析。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送李将军赴定州(唐)郎土元双旌汉飞将,万里授横戈。春色临边尽,黄云出塞多。鼓孽悲绝漠,烽戍隔长河。英断阴山路,天骄已请和。注 送李将军赴定州:诗题一作“送彭将军”
20、。这首诗有多个版本,此处取其一。双旌:唐代节度使出行时的仪仗。阴山:山脉名。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山间缺口自古为南北交通要道。天骄:汉时以此称匈奴。43.从题材看,这首诗属于()。A.送别诗 B.边塞诗 C.记行诗 D.咏史诗44.以下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 项 是()oA.首联形象鲜明,气势雄壮。B.颔联工笔细描,色彩绚丽。C.颈联视听结合,意象寥廓。D.全诗虚实相生,用字简洁。45.“莫断阴山路”又有版本作“想到阴山北“,你认为哪个版本更好?请结合整首诗,从内容角度说说你的理由。阅读下面作品,完成下面小题。(宋代)苏轼金陵赏心亭送王胜之龙图。王守金陵,视事一日,移南郡。千古龙蟠并虎踞,从公一
21、吊兴亡处。渺渺斜风吹细雨。芳草渡,江南父老留公住。公驾飞车凌彩雾,红鸾修乘青鸾驭。却讶此洲名白鹭。非吾侣,翩然欲下还飞去。46.根据这首词的格式,可以推测它的词牌是()。A.踏莎行 B.念奴娇 C.沁园春 D.渔家傲47.对于本首词作小序部分的作用分析不正确的是()。A.交代写作缘由是送别王胜之。B.奠定了全词伤感作别的感情基调。C.交代了共游赏景的地点、人物。D.点明朋友因官职调动将离开金陵。48.假如你是王胜之,这首词中哪几处让你感动?请说明理由。阅读下面作品,完成下面小题。秋日送方干游上元(唐)曹松天高淮河白,料子趋修程。汲水疑山动,扬帆觉岸行。云离京口树,雁入石头城。后夜分遥念,诸峰霜
22、露生。49.这首律诗共有几联对仗?回答正确的一项是()A.一联B.两联C.三联D.四联5 0.根据你的理解,本诗最适用于下列哪一种情境()A.给独自踏上异乡的朋友的宽慰之赠言。B.给去奔赴美好前程的朋友的赠别寄语。C.表达希望友人平安,快速到达的祝福。D.与友人分别后传递对友人不舍的思念。51.“云离京口树,雁入石头城”是本作品中的写景佳联,请从意象、虚实的角度加以赏析。阅读下面的诗,完成下列小题蝶恋花柳永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52.下列对这首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
23、写离情别绪的怀人之作,抒情写景,感情真挚。B.“无言谁会凭阑意 体现了词人内心的孤独及孤独原因。C.词中的景物描写渲染出了一种浓郁的凄美与哀怨氛围。D.下片中的“强乐”一词与上阕的“黯黯”一词遥相照应。53.“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是历来被人们称颂的佳句,概括该句在词中表达的情感和被人们称颂的原因。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候馆梅残【宋】欧阳修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54.填入横线上的本词词牌名应该是()。A.满江红 B.破阵子 C.踏莎行 D.桂枝香55.对本诗赏析不正确的
24、一项是()。A.起三句写旅途所见。梅残、柳细、草薰、风暖,冬去春来的季节特征十分强烈。B.“候馆”“征辔”两词,透示了词中的远行人其实是无暇无心去欣赏大自然所赐予的美景。C.“楼高莫近危阑倚”一句写出了思妇对远在天边的行人的绵密深长的眷恋和担忧。D.这首词以春景写行旅,以乐景写离愁,从而得到烦恼倍增的效果。56.任选一个角度,赏析划线句。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再授连州至衡阳酬柳柳州赠别【唐】刘禹锡去国十年同赴召,渡湘千里又分岐。重临事异黄丞相,三黜名惭柳土师。归目并随回雁尽,愁肠正遇断猿时。桂江东过连山下,相望长吟有所思。【注释】西汉贤相,受汉宣帝信任,两度出任颍川太守。春秋时柳下惠为“土
25、师”(狱官),因“直道事人”三次遭贬黜。有所思,古乐符篇名。57.题目中的“柳柳州”即58.下列对本诗风格评价正确的一项是()。A.清新自然 B.沉郁顿挫 C.含蓄隽永 D.悲壮慷慨59.诗歌是如何表达情感的,结合具体内容加以赏析。参考答案:1.七言绝句2.D3.示例:从情感方面分析:在王诗中,作者淡写朋友的离情别绪,重写自己的高风亮节。“一片冰心在玉壶”一句,表明作者在遭到小人的议论,几次受到贬谪后,对那些污蔑之词作出回击,表现了不肯妥协的精神。而李诗中,则是更多地表现作者对朋友远行的依依不舍之情。“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写出了作者远望朋友所乘之舟,一直到它隐没于地平线以下还不舍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上海 高考 语文 复习 古代 诗歌 阅读 分类 训练 送别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