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体育教案.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人教版九年级体育教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九年级体育教案.pdf(9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一章體育與健康理論知識第一節運動負荷的自我監測一、學情分析:所在班級情況,學生特點分析:學會運動負荷的自我檢測,主要包括脈搏、心率、心臟恢復率等概念、適宜運動心率的計算、判斷方法、運動心率和運動後心臟恢復率的測定方法、簡單判斷運動負荷的方法等具體內容。二、教學內容分析:所謂運動負荷,是指人做練習時所承受的生理負荷。運動負荷包括運動量和運動強度兩個方面。在鍛煉時只有運動負荷保持適宜,才能收到較好的效果,運動負荷過小過大都不行。過小,則達不到鍛煉的目的;過大,又超出了人身心所能承受的限度,對人身心健康和教學任務的完成都十分不利。因此,要學會合理地安排和調節運動負荷。三、教學目標:學會運動負荷的自
2、我檢測是本課時教學的重點內容,但由於內容較多,又具有一定的操作性知識學習的特點,建議教學中可在以教師重點講解有知識點的基礎上,把有關內容的深入學習與實踐課的教學相結合,如在進行實踐課耐久跑的教學前,可事先要求學生對有關適宜運動心率的計算、判斷方法、運動心率和運動後心臟恢復率的測定方法、簡單判斷運動負荷的方法等具體知識點進行預習,而在耐久跑的教學中,可讓學生自己測出跑後即刻的脈率指標,並與“適宜運動脈率”的公式計算出的自己的適宜運動脈率相對比,進而評價和調整自己練習時運動負荷。在持續的耐久跑練習結束後,再讓學生測出自己運動結束後1分鐘內的脈率,並計算自己的心臟恢復率水準。最後對怎樣判斷引導負荷大
3、小內容的教學,學生一般都能看懂,建議教師結合活動園地的內容,要求學生課外學習完成。1四、教學難點分析:簡單判斷運動負荷的知識,檢測運動負荷的方法,學會科學地參加體育活動五、教學課時:2 課時六、教學過程:在體育鍛煉中,運動負荷太小,還達不到鍛煉身體的目的;運動負荷過大,則容易引起運動性疲勞,影響健康。那怎樣判斷運動負荷的大小呢?我們可以通過掌握一些簡單易行的方法來判斷自己的運動負荷。一、檢測運動負荷的簡便方法測定脈搏是檢測運動負荷常用的簡便方法。心臟是人體中非常重要的動力器官,我們全身流動的血液全靠心臟這個“馬達”來推動。心臟每分鐘跳動的次數叫心率,它是心臟功能的一種表現。隨著心臟的跳動,在特
4、定部位皮膚表面可以摸到的動脈搏動稱為脈搏。早正常情況下,脈每分鐘跳動的次數(即脈率)和心率是一致的。脈率受年齡、性別的影響。一般情況下,女性比男性快,兒童比成人快。成人安靜時的正常心率為7080 次每分。運動和情緒激動時可使脈搏加快。而睡眠、休息時則減緩。參加運動時,隨著運動負荷的加大,脈搏跳動也隨之加快。但經常參加體育運動的人,由於心臟機能提高,在承受相同運動負荷時,脈率比不經常參加鍛煉的人低,而且恢復到正常水準所需時間也比不經常鍛煉的人短。因此,我們可以通過測定自己的脈率變化來判斷鍛煉負荷是否合適。二、適宜運動脈率的判斷及其測定(一)適宜運動脈率的判斷人都有一個最高脈率,即使你進行非常吃力
5、的運動,達到了最高脈率後也不2能在增加了,最高脈率和年齡、體能水準有關。20 歲以下的青少年,最高脈率一般為 200 次每分;而經常鍛煉、體能水準好的青少年,最高脈率可以達到 220次每分。最高脈率只有在參加最為激烈的運動時才會體現出來。通常,比較適宜的運動脈率應保持在最高脈率 80%50%的範圍內。由於人們的體能水準存在一定差異,因此最為適宜的運動脈率也有所不同。我們可以用下列公式計算出自己最為適宜的運動脈率:適宜的運動脈率=(最高脈率 安靜時脈率)65%+安靜是的脈率(二)脈率的測定方法1準備一塊馬錶;2找到能摸到脈搏的部位;3運動停下來時即刻測定 6 秒種的脈搏跳動次數;4測量時準確地數
6、 6 秒鐘脈搏跳動的次數,再乘於 10,就是此時的脈率。(三)注意的問題由於剛剛停止運動後的 1 分鐘內,心率下降特別快,因此,運動停止後,要準確測定即刻脈搏,需要事先進行必要的練習,比較熟練地掌握測定脈搏的方法,否則會延遲測定即刻脈率,造成測定結果不准。三、運動後心臟恢復率的測定持續長時間運動以後,心臟分兩個階段恢復。在最初階段,心率急劇下降,接著維持一定的狀態,然後再慢慢恢復到安靜時的心率(如下曲線圖表)。在運動剛剛結束後的一分鐘內,有一個心臟恢復的重要時期。在這一分鐘內,你的心臟恢復越快,說明你的心臟功能越好。先在運動結束後即刻測6 秒鐘的脈率,運動結束後 1 分鐘再測一次 6 秒鐘脈率
7、,利用下列公式就可以算出恢復率:3心臟恢復率=(運動心率-恢復心率)/10四、怎樣判斷運動負荷大小(一)用晨起安靜脈率判斷運動負荷大小在正常情況下,通過體育鍛煉後心臟機能增強;安靜時的心率應逐漸減少。但是如果相反,脈率反倒增多了,就是表示運動負荷大。因此,我們可以通過測定晨起時的脈率來判斷運動負荷的安排是否合理。(二)自我感覺判斷法對運動負荷安排是否合理,也可以通過自己的主觀感受來判斷。如果鍛煉後,經過合理休息後感到全身舒服,精神愉快,體力充沛,食欲增加,睡眠好,說明運動負荷比較合理。相反,如果感到十分疲勞,四肢酸沉,至第二天仍然沒有消除,出現心慌、頭暈,沒有食欲,睡眠不好,並對再次參加鍛煉感
8、到厭惡等不良症狀,則說明運動負荷過大,需要好好休息調整五.參考資料(1)超量恢復超量恢復是體育鍛煉中常見的一種生理現象。人體運動時,身體要承受一定的運動負荷,體內異化作用加強,能量物質儲備逐步下降。這一時期稱為工作階段。由於能量物質大量消耗等原因,運動後便會產生一定的疲勞,但經過休息調整,消耗的能量物質又逐漸恢復到接近或達到運動前的水準,疲勞也隨之逐漸消失。從疲勞到疲勞消失的這一過程叫恢復過程。恢復過程不但能恢復到原來的水準,而且經過合理的休息後,在一定的時間內,機體的能量物質貯備及體能等方面還會超過原來的水準。這種現象叫做“超量恢復”。(2)運動過度疲勞綜合症4運動過度是指運動者在鍛煉過程中
9、承受的運動負荷超過了機體所能正常承受的能力。一般表現為參加鍛煉後的第二天,鍛煉者感到疲勞或肌肉酸痛僵硬、精神不振,出現所謂“鍛煉的延續效應”。嚴重者還會產生注意力渙散、容易激動等心理症狀,以及睡眠不好、夜間盜汗、食欲不振等。出現運動過度的一般症狀後,可以通過增加兩次鍛煉之間的休息時間、減小鍛煉的運動負荷等方法加以緩解。但嚴重者,還需要採取增加營養、接受理療和按摩等措施,儘快使機體得到恢復。否則,會導致症狀進一步惡化。運動負荷過大是引起運動過度症狀的主要原因,但缺乏合理的休息或飲食品質差、營養不平衡也是不可忽視的重要原因。8課堂練習:在教學時還應注意直觀教學手段的運用,如超量恢復、人體機能提高的
10、過程、運動心率與運動強度的關係、運動後的心率恢復、心臟恢復水準等內容,講授時最好與圖示、圖表等形式配合進行。如有條件,可將本課時的內容做成多媒體課件,講授時運用必要的多媒體技術或其他電教手段,提高教學資訊輸出的高效性和直觀性。9作業安排:熟練掌握測定脈搏的方法10自我問答:在課堂教學中最常用到的運動負荷測量方法除了脈搏測量外,還有詢問法和觀察法。據瑞典生理學家研究,當詢問學生鍛煉後的自我感受,學生回答“累極了、很累、有點累、還行、很輕鬆、非常輕鬆”時都有不同的心率,而這些心率和回答之間有著極明顯的對應關係。這樣教師就可以利用學生的回答來判斷學生承受運動負荷的情況。採用觀察法可以直接簡便地知道學
11、生的運動負荷情況,教師可以通過觀察學生的臉色、表情、喘氣、出汗量、反應速度等5表現來判斷所承受運動負荷的大小。比如,當學生承受較小負荷時,額頭微汗、臉色稍紅;承受中等負荷時,臉色緋紅,臉部有汗下滴;承受過大的運動負荷時,臉色發白,滿頭大汗,動作失控等。所以,安排運動負荷時要以學生發展為中心,重視學生的生理和心理感受。在體育課上,可以通過調整練習的次數和組數、練習的強度和時間、器械的坡度和阻力,也可以改變課的組織教法等來對運動負荷進行合理的調節。體育課必須有適宜的運動負荷,過分關注學生的生理效應而忽略心理效應是有失偏頗的,而不再關注學生的生理效應卻是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體育課堂教學中安排適
12、宜的運動負荷是鍛煉身體和掌握運動技能的需求,也是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需要第二章田徑一、跨欄跑技術教學教案上課時間上課時間班級人數班級人數上課地點上課地點器材器材操場操場教師教師葉曉強葉曉強跨欄架:跨欄架:1010 架架6任任務務1 1、介紹跨欄跑的發展概況、特點、鍛煉價值。、介紹跨欄跑的發展概況、特點、鍛煉價值。2 2、學習跨欄步技術。、學習跨欄步技術。3 3、學習與掌握欄間跑與跨欄步相結合的技術。、學習與掌握欄間跑與跨欄步相結合的技術。4 4、通過學習,培養學生勇敢頑強、果斷的意志品質。、通過學習,培養學生勇敢頑強、果斷的意志品質。教教學學內內容容及及組組織織教教法法時時間間次次負負數數荷
13、荷小小一、開始部分:一、開始部分:(一)體育委員集合整隊,隊形如右圖:報告上課人數,師生問好,點名。(二)跨欄的簡介男生教授 110 米中欄(起跑至第一欄 13.72 米,欄高 91.4 釐米,欄間距 8.70 米,最後一欄至終點17.98 米);女生教授 100 米欄(起跑至第一欄 13 米,欄高 76.2 厘 米,欄間距 7.50 米,後一欄至終點19.50 米)。根據專案特點,本單元的教學方法按各技術環節的主次,分解與完整教學相結合。(三)簡介跨欄跑的發展概況、特點、專案設置、各項紀錄:發展概況:(略)5 5特點:直道跨欄跑屬極限強度、快速力量型的田徑項目。優異的7跨欄成績首先取決於速率
14、、速度、力量、靈敏以及專項耐力水準。過欄技術、欄間跑技術以及其獨特的節奏等都有各自、非常獨特的作用。教學的重點和難點:重點:跨欄步技術。難點:跑跨和跨跑的相結合技術。跨欄跑的項目:室內有 50 米、60 米欄。室外田徑場有 110 米、100 米、400 米欄。跨欄跑的紀錄:100 米欄(秒):世界12.21中國12.64110 米欄(秒):12.9112.91(四)宣佈本課教學任務,簡述教學過程、要求及目的。(五)安排見習生。(六)檢查、整理服裝。二、准二、准 備備 部部 分:分:(一)繞田徑場慢跑兩圈(二)徒手練習:1、體轉運動4 8 拍2、擴胸運動4 8 拍3、正壓腿、側壓腿4 8 拍4
15、、側擺腿5、高抬腿練習三、基三、基 本本 部部 分:分:(一)跨欄步技術的講解:8跨欄跑的途中跑由九段欄間跑組成,每一段包括高頻率、強節奏的三步平跑和一個跨欄步。跨欄步分起跨過欄和下欄落地兩個部分。起跨過欄:起跨腳放腳方向要正,快速有力,用前腳掌富有彈性的著地,後蹬角約為65。70。擺動腿屈膝高抬,向前上方擺出,同側肩臂前伸、微下扣,上體前傾。起跨腿蹬地後,邊屈膝邊快速經體側向前上方提拉。擺動腿異側臂經前向側後下方擺至體側。其同側臂應象平跑一樣屈肘前擺,此時軀幹必須保持適宜的前傾。1 10 0中中下欄落地:身體總重心經過欄架上方以後的動作稱為下欄。擺動1515腿在欄後的著地點應靠近身體重心的投
16、影點,並直腿以前腳掌富有彈性的著地。起跨腿在下欄時以膝關節帶動快速前擺。此時上體必須保持前傾。下欄時兩臂也轉為平跑時的積極擺動。(二)示範:教師或優秀學生示範1-2 欄12 次;讓全體學生觀察跨欄步的整體技術及其特點,強調觀察起跨攻欄動作。(三)組織與練習:如下圖:91、高抬腿欄中間墊步過欄4 欄4 次(欄間 45 米)2、行進間攻欄腿、側拉腿從欄側過欄練習。3、跨欄步練習學習欄間跑技術1、講解:欄間跑是指下欄著地到過下一個欄前踏上起跨點的跑進階段。其 任務是發揮和保持跑速,保持節奏,為跨過下一欄架做準備,全程共有 9 個欄間跑,距離相同,步數相同,很明顯,提高欄間跑的步頻,掌握好節奏是提高欄
17、間跑速度的關鍵。欄間跑第 1 步與跨欄步下欄階段緊密相連,為使跨欄動作和欄間跑緊密銜接,下欄著地時,通過支撐腿踝關節和腳掌力量充分後蹬,起跨腿提拉帶髖向前和兩臂前後用力擺動完成。儘量拉開第 1 步是跑好欄間跑的關鍵,步長應在1.5-1.65 m,第 2 步的動作結構與短跑途中跑相同,抬腿高,下壓積極,10用前腳掌著地,上體稍前傾,兩臂積極前後擺動。跑的動作要輕鬆,富有彈性,步長約22.15 m,第 3 步由於要準備攻欄,步長比第2 步短 10-20 cm 形成一個短步。動作特點同跨欄前最後一步,起跨腿抬得不高,積極放腳,落點靠近重心投影,速度達最快。5 5大大欄間 3 步的正確節奏,取決於 3
18、 步的步長按小、大、中的合理比例和各步支撐階段時間、騰空時間長短的比例等因素。合理的欄間跑技術發展方向表現為:(1)3 步步長比例合理,節奏穩,步頻快。(2)身體重心高,起伏小,方向正,直線性強,更接近平跑,跑跨緊密銜接。(3)儘量縮短支撐時間是合理的技術發展趨勢。(4)縮短下欄距離,加大第 1 步步長是改善節奏,提高欄間跑速度的發展方向。400 m 欄的欄間跑技術基本同 400 m 平跑,但穩定的步長和節奏很重要。上欄前 3 步要注意加快節奏,下欄後第 l 步要儘量拉開步長也是加快欄間跑,保持良好的欄間跑節奏的重要環節。如要在跑進中更改欄間跑的步數,要預先有計劃,並果斷實施。2、示範:151
19、51、學生練習:組織如下圖:11l)學生試跨 l3 個低欄(欄高:男 76.2、女 50 釐米,欄間:男 8米、女 7 米)2)起跑後跑 10 步,欄間(欄距同“1”)用 7 步跑 3 欄(欄高男76.2、女 5O 釐米)35 次講解:欄間跑應高抬腿、高重心、大步幅、前腳掌、跑直線。示範:教師或請學生中的優秀者示範 l2 次。練習與組織方法;學生單個依次練習,每人 3 次。教師置練習者中段、側方 lO 米處觀察、指導,糾正錯誤動作。要求;膽大、心細、不怕困難,欄間以短跑的技術,中速跑進。教法提示:1)教師必須首先注意高速度的欄間跑和動作感;跨欄步的動作感和整體動作的協調性。2)多鼓勵,少批評,
20、以便消除“怕欄”的心理狀態。(三)過不同欄間距的欄架:如下圖:半蹲式起跑一 10 步,欄間用 7、5、3 和 3、5、7 步的節奏各跑 3 欄36 次練習與組織方法:學生單個依次甩 7 步、5 步、3 步的節奏各跨12 次,然後再用3、5、7 步的節奏依次各跨 12 次(女生練習時欄間各縮短 1 米)。12要求:以短跑的技術、節奏中速跑進;要勇敢頑強。教法提示:小小加強安全防範措施,消除學生對欄的恐懼感,增強信心,引導學生熱愛跨欄跑,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自覺性。四、結束部分:四、結束部分:(一)放鬆活動:慢跑約 200 米;放鬆操。(二)小結本課:本課任務完成情況及課堂組織紀律情況。(三
21、)佈置作業:l、自己在課外時間查閱跨欄運動的知識2、利用早操和閒置時間練習跨欄步動作。(四)、通報第下次課學習任務,佈置有關事項。(五)、收還器材。(六)、師生道別。5 513課課後後小小結結一、本課教學任務的效果。二、教法手段可行性程度及存在問題。三、運動量、強度、密度是否科學、合理。四、影響教學效果的其它因素。五、學生資訊回饋。六、下次課改進方法及措施。二、背越式跳高技術教案二、背越式跳高技術教案背越式跳高背越式跳高 1 11.介紹跳高運動的形成與發展、跳高運動的技術原理、背越式跳高完整技術動課的內容課的內容 作;2.學習背越式跳高起跳技術、騰空與落地技術。(2 課時)141.瞭解跳高運動
22、的形成與發展及跳躍運動的健身作用。學學2.瞭解跳高技術原理及背越式跳高技術。習習3.基本掌握背越式跳高起跳技術、騰空與落地技術(原地過杆)。目目4.掌握發展跳高能力的練習方法;原地縱跳摸高物的方法。標標5.培養學生堅強不屈、奮發向上的精神。教教學重學重 點點重點:重點:背越式跳高起跳技術、騰空與落地技術。難點難點時時課課的的課課 的的 內內 容容部分部分間間開開始始部部5 5一一.課堂常規要求課堂常規要求組織教法與教學要求組織教法與教學要求次數次數強度強度難點:難點:邁步放腳與起跳技術的銜接,身體觸墊的正確順序。運動負荷運動負荷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23、XXX隊形:1體育委員集合整隊、清點人數、向教師報告情況。2師生互相問好,教師宣佈本課內容,以及課要求。分分分分3 介紹跳高課程的教學安排和考1鐘鐘核標準(背越式跳高共學習10課時)。要求:要求:集合動作要靜、快、齊同學認真聽講。教法:教法:教師簡單介紹跳高理論部分內容,學生用心聽講。要求:要求:學生較好地瞭解背越式4 考核方法採用標準高度下的動作技評。7安排見習生活動內容。15跳高的基本技術、基本理論和技術原理。不斷提高個人分析技術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准准備備部部分分一一.一般性準備活動一般性準備活動1慢跑:400 米2準備操第一節:頭部運動第二節:擴胸運動第三節:振臂運動1010第四節:體側
24、運動分分第五節:體轉運動鐘鐘二、專項準備活動二、專項準備活動第一節:腰繞環第二節:正側壓腿第三節:兩人一組壓肩第四節:兩人一組翻肩第五節:活動各關節、韌帶第七節:加速跑30 米2各中教法:教法:教師講解,提示準備活動練習要求,練習學生練習。要求:要求:1慢跑排頭速度適中,保持隊形。2 由教師帶領,學生由四列橫隊-成體操隊形散開。3教師示範、並指揮,學生認真、舒展地完成練習。4逐漸加大幅度和力度。隊形:XX X X X X XXX X X X X XXX X X X X XXX X X X X X48中2525一、背越式跳高起跳技術學習一、背越式跳高起跳技術學習分分1簡介起跳技術的組成1教法教法
25、 1 1:教師逐一講解、示範起跳技術(分解動作),指揮學生依次體鐘鐘起跳:起跳:由邁步放腳、緩衝、蹬擺16基基本本部部分分起跳環節組成。2學習原地擺臂動作小會動作,糾正錯誤,典型學生示範。隊形:X X X X X X XX X X X X X X要求:要求:速度由慢到快,幅度由小到大。擺臂時大臂擺至肩高時要有突 停和 提腰 動作;擺臂、擺腿時擺動腿大腿擺至與地面平行時突停,同時起跳腿蹬伸、擺臂、提肩拔腰,動作要協調配合;邁步練習時,以腳外側迅 速滾 動到 全腳 掌著地,髖扭緊。要點:要點:兩腳原地站立,雙臂同時 各擺動,擺大臂拔腰,擺至最高點時有突停動作。683學習原地擺臂、擺腿練習。次要點: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 九年级 体育 教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