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5实验与探究-五年(2018-2022)高考生物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解析版).pdf





《专题15实验与探究-五年(2018-2022)高考生物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解析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15实验与探究-五年(2018-2022)高考生物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解析版).pdf(5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专题1 5实验与探究一、单选题1.(2022.广东)下列关于遗传学史上重要探究活动的叙述,簿送的是()A.孟德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实验结果发现了遗传规律B.摩尔根等基于性状与性别的关联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C.赫尔希和蔡斯用对比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D.沃森和克里克用DNA衍射图谱得出碱基配对方式【答案】D【解析】【分析】I、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一作出假说一演绎推理一实验验证(测交实验)一得出结论。2、萨顿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的假说,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3、赫尔希和蔡斯进行了 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
2、P标记噬菌体一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T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证明了 DNA是遗传物质。4、沃森和克里克用建构物理模型的方法研究DNA的结构。【详解】A、孟德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杂合子自交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发现了遗传规律,A正确;B、摩尔根等基于果蝇眼色与性别的关联,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B正确;C、赫尔希和蔡斯分别用32P和35s标记T2噬菌体DNA和蛋白质,通过对比两组实验结果,证明/DNA是遗传物质,C正确;D、沃森和克里克用DNA衍射图谱得出了 DNA的螺旋结构,D错误。故选D。2.(2022 广东)用洋葱根尖制作临时装片以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如图为
3、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视野。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根尖解离后立即用龙胆紫溶液染色,以防解离过度B.根尖染色后置于载玻片上捣碎,加上盖玻片后镜检C.找到分生区细胞后换高倍镜并使用细准焦螺旋调焦D.向右下方移动装片可将分裂中期细胞移至视野中央【答案】C【解析】【分析】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步骤:解 离(解离液由盐酸和酒精组成,目的是使细胞分散开来)、漂 洗(洗去解离液,便于染色)、染 色(用碱性染料)、制 片(该过程中压片是为 将根尖细胞压成薄层,使之不相互重叠影响观察)和 观 察(先低倍镜观察,后高倍镜观察)。【详解】A、根尖解离后需要先漂洗,洗去解离液后再进行染色,A错误;B、将已经染色的
4、根尖置于载玻片上,加一滴清水后,用镶子将根尖弄碎,盖上盖玻片后再加一个载玻片,需要用拇指轻轻按压载玻片,使细胞分散开,再进行观察,B错误;C、在低倍镜下找到分生区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后,再换用高倍镜进行观察,此时为使视野清晰,需要用细准焦螺旋进行调焦,C正确;D、分裂中期的染色体着丝点整齐排列在赤道板上,据图可知,图示中期细胞位于左上方,故需要向左上方移动装片将分裂中期的细胞移至视野中央,D错误。故选Co3.(2022湖南)洋葱根尖细胞染色体数为8对,细胞周期约12小时。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拍摄照片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a为分裂后期细胞,同源染色体发生分离B.b为分裂中
5、期细胞,含染色体16条,核DNA分子32个C.根据图中中期细胞数的比例,可计算出洋葱根尖细胞分裂中期时长D.根尖培养过程中用D N A合成抑制剂处理,分裂间期细胞所占比例降低【答案】B【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图示为洋葱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图示,其中a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b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据此分析作答。【详解】A、图示细胞为洋葱根尖细胞的分裂图,有丝分裂过程中无同源染色体的分离现象,A错误;B、b细胞着丝点整齐排列在赤道板匕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且洋葱根尖细胞染色体数为8对(16条),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但核DNA分子加倍,故b细胞含染色体16条,核DNA分子32个,B正
6、确;C、各期细胞数日所占比例与其分裂周期所占时间成正相关,故已知细胞周期时间,根据各时期细胞数目所占比例可计算各时期的时间,但应统计多个视野中的比例,图中只有一个视野,无法准确推算,C错误;D、间期时的S期进行DNA分子复制,若根尖培养过程中用DNA合成抑制剂处理,细胞停滞在间期,故分裂间期细胞所占比例升高,D错误。故选B。4.(2022.湖南)洗涤剂中的碱性蛋白酶受到其他成分的影响而改变构象,部分解折叠后可被正常碱性蛋白酶特异性识别并降解(自溶)失活。此外,加热也能使碱性蛋白酶失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加热.天然状态部分解折叠 完全解折叠进一步加热一A.碱性蛋白酶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
7、自溶失活B.加热导致碱性蛋白酶构象改变是不可逆的C.添加酶稳定剂可提高加碱性蛋白酶洗涤剂的去污效果D.添加碱性蛋白酶可降低洗涤剂使用量,减少环境污染【答案】B【解析】【分析】碱性蛋白酶能使蛋白质水解成可溶于水的多肽和氨基酸。衣物上附着的血渍、汗渍、奶渍、酱油渍等污物,都会在碱性蛋白酶的作用下,结构松弛、膨胀解体,起到去污的效果。【详解】A、由题“部分解折叠后可被正常碱性蛋白酶特异性识别并降解(自溶)失活”可知,碱性蛋白酶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自溶失活,A 正确:B、由图可知,加热导致碱性蛋白酶由天然状态变为部分解折叠,部分解折叠的碱性蛋白酶降温后可恢复到天然状态,因此加热导致碱性蛋白酶构象改变是可
8、逆的,B 错误;C、碱性蛋白酶受到其他成分的影响而改变构象,而且加热也能使碱性蛋白酶失活,会降低碱性蛋白酶的洗涤剂去污效果,添加酶稳定剂可提高加碱性蛋白酷洗涤剂的去污效果,C 正确;D、酶具有高效性,碱性蛋白酶能使蛋白质水解成多肽和氨基酸,具有很强的分解蛋白质的能力,可有效地清除汗渍、奶渍、酱油渍等污渍,添加碱性蛋白酶可降低洗涤剂使用量,减少环境污染,D 正确。故选B。5.(2022山东)石蒜地下鳞茎的产量与鳞茎内淀粉的积累量呈正相关。为研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石蒜鳞茎产量的影响,将适量赤霉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多效唾的粉末分别溶于少量甲醇后用清水稀释,处理长势相同的石蒜幼苗,鳞茎中合成淀粉的关键酶A
9、GPase的活性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多效唾通过增强AGPase活性直接参与细胞代谢B.对照组应使用等量清水处理与实验组长势相同的石蒜幼苗C.喷施赤霉素能促进石蒜植株的生长,提高鳞茎产量D.该实验设计遵循了实验变量控制中的“加法原理”【答案】D【解析】【分析】由图可知,与对照组比较,多效嗖可提高鳞茎中合成淀粉的关键酶AGPase的活性,赤霉素降低AGPase的活性。【详解】A、由图可知,多效唾可以增强AGPase活性,促进鳞茎中淀粉的合成,间接参与细胞代谢,A 错误;B、由题“适量赤霉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多效喋的粉末分别溶于少量甲醇后用清水稀释“可知,对照组应使用等量的甲醇-清水稀释液处
10、理,B 错误;C、由题可知,赤霉素降低AGPase的活性,进而抑制鳞茎中淀粉的积累,根据石蒜地下鳞茎的产量与鳞茎内淀粉的积累量呈正相关,喷施赤霉素不能提高鳞茎产量,反而使得鳞茎产量减少,C 错误;D、与常态比较,人为增加某种影响因素的称为“加法原理”,用外源激素赤霉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多效口坐处理遵循了实验变量控制中的“加法原理”,D 正确。故选D。6.(2022浙江)以黑藻为材料进行“观察叶绿体”活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基部成熟叶片是最佳观察材料 B.叶绿体均匀分布于叶肉细胞中心C.叶绿体形态呈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 D.不同条件下叶绿体的位置不变【答案】C【解析】【分析】观察叶绿体(1)制
11、片: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用 镣 子 取 一 片解类的小叶或取菠菜叶稍带些叶肉的下表皮,放入水滴中,盖上盖玻片。(2)低倍镜观察:在低倍镜下找到叶片细胞,然后换用高倍镜。(3)高倍镜观察:调清晰物像,仔细观察叶片细胞内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情况。【详解】A、黑藻基部成熟叶片含有的叶绿体多,不易观察叶绿体的形态,应选用黑藻的幼嫩的小叶,A 错误;B、叶绿体呈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围绕液泡沿细胞边缘分布,B 错误;C、观察到的叶绿体呈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C 正确;D、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可随光照强度和方向的改变而改变,D 错误。故选C。7.(2022年 6 月浙江)“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及质
12、壁分离复原”实验中,用显微镜观察到的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由实验结果推知,甲图细胞是有活性的B.与甲图细胞相比,乙图细胞的细胞液浓度较低C.丙图细胞的体积将持续增大,最终胀破D.若选用根尖分生区细胞为材料,质壁分离现象更明显【答案】A【解析】【分析】分析题图:甲到乙的过程中,细胞发生质壁分离,乙到丙的过程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复原,据此分析解答。【详解】A、能发生质壁分离细胞应为活的植物细胞,据图分析,从甲到乙发生了质壁分离现象,说明甲细胞是活细胞,A 正确;B、乙图所示细胞发生质壁分离,该过程中细胞失水,故与甲图相比,乙图细胞的细胞液浓度较高,B 错误;C、由于有细胞壁的限制,丙
13、图细胞体积不会持续增大,且不会涨破,C 错误;D、根尖分生区细胞无中央大液泡,不能发生质壁分离现象,D 错误。故选A8.(2022年 6 月浙江)下列关于研究淀粉酶的催化作用及特性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低温主要通过改变淀粉酶的氨基酸组成,导致酶变性失活B.稀 释 100万倍的淀粉酶仍有催化能力,是因为酶的作用具高效性C.淀粉酶在一定pH 范围内起作用,酶活性随pH 升高而不断升高D.若在淀粉和淀粉酶混合液中加入蛋白酶,会加快淀粉的水解速率【答案】B【解析】【分析】大部分随是蛋白质,少部分酶的本质是RNA,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RNA的基本单位是核糖核甘酸。【详解】A、低温可以抑制酶的
14、活性,不会改变淀粉酶的氨基酸组成,也不会导致酶变性失活,A 错误;B、酶具有高效性,故稀释100万倍的淀粉酶仍有催化能力,B 正确;C、酶活性的发挥需要适宜条件,在一定pH 范围内,随着pH 升高,酶活性升高,超过最适pH 后,随 pH增加,酶活性降低甚至失活,C 错误;D、淀粉酶的本质是蛋白质,若在淀粉和淀粉酶混合液中加入蛋白酶,会将淀粉酶水解,则淀粉的水解速率会变慢,D 错误。故选B9.(2022 湖南)原生质体(细胞除细胞壁以外的部分)表面积大小的变化可作为质壁分离实验的检测指标。用葡萄糖基本培养基和NaCl溶液交替处理某假单胞菌,其原生质体表面积的测定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15、培养时间(h)甲组:0.3mol/LNaCl1O555232L60.1 2 3 4 5 6培养时间(h)乙组:l.Omol/LNaCl(E3烝B般及眼如幽A.甲组NaCl处理不能引起细胞发生质壁分禺,表明细胞中NaCl浓度加.3 mol/LB.乙、丙组NaCl处理皆使细胞质壁分离,处理解除后细胞即可发生质壁分离复原C.该菌的正常生长和吸水都可导致原生质体表面积增加D.若将该菌先65水浴灭活后,再 用 NaCl溶液处理,原生质体表面积无变化【答案】A【解析】【分析】假单抱菌属于真菌,真菌具有细胞壁和液泡,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原生质体中的水分就透过细胞膜进入到外界溶液中,由于原生质
16、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原生质层逐渐缩小,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开来,即发生了质壁分离。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外界溶液中的水分就透过细胞膜进入到原生质体中,原生质体逐渐变大,导致原生质体表面积增加。【详解】A、分析甲组结果可知,随着培养时间延长,与 0 时(原生质体表面积大约为0.5国婚)相比,原生质体表面积增加逐渐增大,甲组NaCl处理不能引起细胞发生质壁分离,说明细胞吸水,表明细胞中浓度 0.3 mol/L,但不一定是细胞内NaCl浓度R.3 mol/L,A 错误;B、分析乙、丙组结果可知,与0 时(原生质体表面积大约分别为0.6同靖、0.75pm2)相
17、比乙丙组原生质体略有下降,说明乙、内组NaCl处理皆使细胞质壁分离,处理解除后细胞即可发生质壁分离复原,B 正确;C、该菌的正常生长,细胞由小变大可导致原生质体表面积增加,该菌吸水也会导致原生质体表面积增加,c 正确;D、若将该菌先65水浴灭活,细胞死亡,原生质层失去选择透过性,再 用 NaCl溶液处理,原生质体表面积无变化,D 正确。故选A。(2021年全国乙卷)1 0.选择合适的试剂有助于达到实验目的。下列关于生物学实验所用试剂的叙述,错误 的 是()A.鉴别细胞的死活时,台盼蓝能将代谢旺盛的动物细胞染成蓝色B.观察根尖细胞有丝分裂中期的染色体,可用龙胆紫溶液使其着色C.观察RNA在细胞中
18、分布的实验中,盐酸处理可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D.观察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时,可用蔗糖溶液处理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答案】A【解析】【分析】1、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台盼蓝等不被细胞需要的大分子物质不能进入细胞内。2、染 色 质(体)主要由蛋白质和DNA组成,易被碱性染料(龙胆紫、醋酸洋红等)染成深色而得名。3、在“观察DNA和 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1)用质量分数为0.9%的 NaCl溶液保持细胞原有的形 态;(2)用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将染色体上的DNA和蛋白质分离,便于染色剂与DNA结合;(3)川口比罗红-甲基绿染色剂对DNA和 RNA进行染色
19、。4、观察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时,需要选择有颜色的成熟的植物细胞,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符合条件。【详解】A、代谢旺盛的动物细胞是活细胞,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台盼蓝不能进入细胞内,故不能将代谢旺盛的动物细胞染成蓝色,A 错误;B、龙胆紫溶液可以将染色体染成深色,故观察根尖细胞有丝分裂中期的染色体,可用龙胆紫溶液使其着色,B 正确;C、观察RNA在细胞中分布的实验中,盐酸处理可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C 正确;D、观察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时,可用较高浓度的蔗糖溶液处理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使其失水而发生质壁分离,D 正确。故选A(2021年广东卷)1 1.乙烯可促进香焦果皮逐渐变黄
20、、果肉逐渐变甜变软的成熟过程。同学们去香蕉种植合作社开展研学活动,以乙烯利溶液为处理剂,研究乙烯对香蕉的催熟过程,设计的技术路线如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对照组香蕉果实的成熟不会受到乙烯影响B.实验材料应选择已经开始成熟的香蕉果实C.根据实验安排第6 次取样的时间为第10天D.处理组3 个指标的总体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答案】C【解析】【分析】1,植物激素是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2、植物生长调节剂是由人工合成的具有对植物生长发育具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具有容易合成、原料广泛、效果稳定的特点。3、乙烯:合成部位:植物体的各个部位都能产
21、生。主要生理功能:促进果实成熟;促进器官的脱落;促进多开雌花。【详解】A、对照组香蕉果实的成熟会受到乙烯影响,因为对照组香蕉会产生内源乙烯,A错误;B、实验材料应尽量选择未开始成熟的香蕉果实,这样内源乙烯对实验的影响较小,B错误;C、图示表明每两天取样一次,共6次,为了 J解香蕉实验前本身的还原糖量、淀粉量、果皮色素量,应该从0天开始,故第6次取样的时间为第10天,C正确;D、处理组3个指标的总体变化趋势不一致,应该是还原糖量增加,淀粉量下降,果皮黄色色素增加,D错误。故选C。(2021年河北卷)1 2.关于生物学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NaOH与CuSO4配合使用在还原糖和蛋白质检测实验
22、中作用不同B.染色质中的D N A比裸露的D N A更容易被甲基绿着色C.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色素时,以多种有机溶剂的混合物作为层析液D.利用取样器取样法调查土壤小动物的种类和数量,推测土壤动物的丰富度【答案】B【解析】【分析】I、检测还原糖时使用斐林试剂,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会产生砖红色沉淀,检测蛋白质时使用双缩胭试剂,会产生紫色反应:2、观察D N A和R N 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采用甲基绿毗罗红染色剂对细胞进行染色,D N A会被甲基绿染成绿色,R N A会被毗罗红染成红色;3、在提取和分离绿叶中的色素实验中,采用无水乙醇提取色素,采用纸层析法,利用层析液分离不同的色素;4、土壤小动物
23、具有避光性,可以采用取样器取样法调查。【详解】A、斐林试剂分为甲液和乙液,甲液为质量浓度0g/m L的NaOH溶液,乙液为质量浓度0.05g/mL的CuSO4溶液,检测时甲液和乙液等量混合,再与底物混合,在加热条件下与醛基反应,被还原成砖红色的沉淀;双缩版试剂分为A液和B液,A液为质量浓度0.1g/mL的NaOH溶液,B液为质量浓度0.01g/mL的CuSO4溶液,检测时先加A液,再加B液,目的是为C#+创造碱性环境,A正确;B、染色质是由DNA和蛋白质构成的,在用甲基绿对DNA进行染色之前,要用盐酸处理,目的是让蛋白质与DNA分离,有利于DNA与甲基绿结合,裸露的DNA没有与蛋白质结合,更容
24、易被甲基绿着色,B错误;C、分离绿叶中的色素用纸层析法,用到的层析液由20份石油酸、2 份丙酮和1份苯酚混合而成,C 正确;D、物种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土壤中的小动物具有较强的活动能力,身体微小,具有避光性,常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然后统计小动物的种类和数量,推测土壤动物的丰富度,D 正确.故选Bo(2021年天津卷)1 3.孟德尔说:“任何实验的价值和效用,取决于所使用材料对于实验目的的适合性。”下列实验材料选择不适合的是()A.用洋葱鳞片叶表皮观察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B.用洋葱根尖分生区观察细胞有丝分裂C.用洋葱鳞片叶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D.用洋葱鳞片叶粗提取DN
25、A【答案】C【解析】【分析】洋葱是比较好的实验材料: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色素含量较多,用于观察质壁分离和复原:洋葱的绿叶做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叶肉细胞做细胞质流动实验。洋葱的内表皮细胞颜色浅、由单层细胞构成,适合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状况。【详解】A、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液泡为紫色,便于观察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A 正确;B、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分裂旺盛,可以用来观察细胞有丝分裂,B 正确;C、洋葱鳞片叶不含叶绿体,不能用来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C 错误;D、洋葱鳞片叶细胞有细胞核且颜色浅,可以用来粗提取DNA,D 正确。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专题 15 实验 探究 2018 2022 高考 生物 真题分项 汇编 全国 通用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