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知识点汇总-整理.pdf
《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知识点汇总-整理.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知识点汇总-整理.pdf(3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一章1.心理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科学。2.冯特:构造主义 詹姆士:机能主义华生:行为主义 韦特海默:格式塔弗洛伊德:精神分析主义3.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或心理活动发生、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4.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人格心理。5.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6.认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心理活动7.意志过程:自觉的确定目标,为实现目标而自觉支配,调节行为的心理过程。8.人格心理: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的人,所具有的人格倾向性和人格心理特征的总和。包括:人格倾向性和人格心理特征。9.心理学研究的任务:理论任务:揭示心理、意识的起源;为教育学和教
2、学法的基本理论提供科学的依据,心理学具有丰富和充实教育理论的任务。实践任务:a.提高人的心理素质,提高人的实践活动效率;b.运用心理学原理和各种心理技术去预测和控制心理想象的发生和发展,从而为人类不同领域的实践服务;c.心理学实践的总目标是为实现和谐社会服务,为实现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d.师范高校研究心理学的任务:为搞好教学改革服务、为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和健全的人格服务、为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服务、为提高自己的心理修养服务10.心理学研究所要遵循的原则:客观性原则、发展的原则、系统性原则11.心理的实质:心理是人脑的机能心理是客观事物的反映第二章意识和注意一、名词解释意识:是人类
3、所特有的高水平的心理活动,是指人对自己的身心状态和外界环境的觉知。具体地说,人能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客观世界的存在和自身同客观世界关系的存在。意识的觉知性:是人类意识最基本的特征,是指人对内外信息的了解。非意识:人体有些活动是从来不可能意识到的,但这些活动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处于非意识状态。(对环境事物无感知的状态)前意识:处于意识水平的资料是储存在记忆之中,可以通过一定的方式,提取出来。无意识:处于无意识的经验比处于前意识水平的经验更难被人觉知,但它会对人的心理过程产生影响,指意识以外进行的心理活动,如睡眠时的梦,自动化的技能等。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无意注意
4、:不随意注意,是指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作意志努力的注意。有意注意:随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的目的、需要做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有意后注意:随意后注意,是指事前有预定的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注意的稳定性:是指在同一对象(狭义)或同一活动(广义)上注意所能持续的时间。注意的广度:即注意的范围,是指同一时间内能清楚的把握对象的数量。注意的分配: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于不同的对象。注意的转移:指注意的中心根据新的任务,主动地从一个对象或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对象或活动上去。注意起伏:人的感受性不能长时间的保持固定的状态,而是间歇性的加强或减弱。注意的分散:是指注意离开了当前应当指向和集中的对象,而
5、转向其他的对象。(相反状态是注意的稳定)二、基础知识1.意识的基本活动方式:被动的意识活动:指意识的承受状态主动的意识活动:指积极的思维活动2.意识的特征:觉知性、能动性、社会制约性3.意识的能动性表现:把感性材料进行信息加工提高到理性认识水平主动地调节和支配实践活动,按照人的意志去改造世界4.注意的基本特征:指向性、集中性。5.根据人的心理活动所指向和集中的客体的性质,注意可分为:外部注意、内部注意。6.外部注意:人对周围事物的注意;内部注意:人对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的注意7.注意的功能:选择功能、保持功能、对活动的调节和监督功能。8.注意的外部表现:适应性运动无关运动的停止呼吸运动的变化9.引
6、起无意注意的原因:(1)刺激物的特点刺激物的强度刺激物之间的对比关系刺激物的活动和变化刺激物的新异性(2)人本身的状态人对事物的需要和兴趣人的情绪状态和精神状态10.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和方法:(1)加深对活动的目的、任务的理解(2)培养间接兴趣(3)合理地组织活动智力活动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有助于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根据任务提出一定的自我要求,经常提醒自己保持注意。提出问题有利于加强有意注意。(4)用意志与干扰做斗争12.引起注意分散的原因:无关刺激的干扰单调刺激的长时间作用13.影响注意广度的主要因素:知觉对象的特点:知觉对象越集中,排列越有规律,越能成为相互联系的整体,注意的范围越大个
7、人知觉活动的任务和知识经验:知觉活动的任务多,注意范围就小;反之,注意范围就大;个人知识经验丰富,注意范围就大;反之,注意范围就小。14.注意分配的条件:同时并进的两种活动中必须有一种是熟练的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之间存在协调关系15.注意转移与注意分散的区别:注意转移是在实际需要时,有目的的把注意转向新的对象,一种活动合理地代替另一种活动。注意分散是在需要注意稳定时由无关刺激干扰或由单调刺激所引起,使注意离开需要注意的对象。16.影响注意转移快慢的因素:原来注意的紧张程度引起注意转移的新对象的性质三、简答题1.简述意识的基本特征。答:意识的基本特征:觉知性、能动性、社会制约性。觉知性是人类意识最
8、基本的特征,是指人对内外信息的了解。没有觉知性就谈不上意识,人能觉知到客观事物、自身的存在以及自身同客观事物的关系。人类在劳动过程中产生了语言,当我们的心理活动在语言的水平上加工时,这种心理活动就成为意识。能动性:人 的意识并不是消极、被动的反映,而是在实践过程中积极能动的反映。意识的能动性把感性材料进行信息加工提高到理性认识水平;主动地调节和支配实践活动,按照人的意志去改造世界。社会制约性:首先,在社会集体活动中产生的意识,一开始便是社会产物,受社会调节的制约。其次,人的意识和语言密切联系着,有了语言,大脑才能进行抽象思维,才能产生人的意识,儿童意识的发生、发展的过程也是在与人们交往中掌握语
9、言的过程,语言的发生、发展也表明意识具有社会制约性。再次,意识的内容是社会存在的反映,随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由于社会生产力、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和实践领域的不同,人们的意识具有不同的水平和特点。最后,个体意识的社会制约性表现在:个体意识的发生、发展取决于他的社会生活实践,以及他对社会上的知识、思想、观点的接受和掌握;个体的意识又影响社会意识的内容。2.注意的基本特征是什么?注意与心理过程有什么关系?答:注意的基本特征:指向性和集中性。注意的指向性:指心理活动有选择的反映一定的对象,而离开其余的对象。注意的集中性:指心理活动停留在被选择的对象上的强度或紧张度,它使心理活动离开一切
10、无关的事物,而且抑制多余的活动。注意本身并不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而是各种心理过程的共同特性。注意总是和心理过程紧密联系的。如注意看、注意听等。上课时老师所说的“注意黑板“注意听课,并不意味着就是独立的心理过程,而是将看黑板的看字,听课的听字省略了。所以注意没有自己特定的反映内容,人们也不可能专门从事注意的意象。3.注意分哪几种?影响这几种注意的条件是什么?答:注意分为:有意注意、无意注意、有意后注意。影响条件:(1)有意注意:是否能加深对活动目的、任务的理解是否能稳定的培养间接兴趣是否能合理的组织活动a.智力活动与实际操作相结合b.根据任务提出一定的自我要求,提醒自己保持注意c.提出问题加强
11、注意用意志与干扰作斗争(2)无意注意:刺激物的特点(刺激物的强度、之间的对比关系、新异性、活动和变化)人本身的状态(3)有意后注意:产生兴趣、熟悉过程的事通过意志活动,熟练后转化为有意后注意。4.简述有意注意、无意注意、有意后注意的区别和联系。答:有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需要作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无意注意是指没有预定目的,不需要作意志努力的注意。有意后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不需要作意志努力的注意。这三者在实践活动中紧密联系、协同作用。有意注意可以发展为有意后注意,而无意注意可以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有意注意。5.注意和意识的关系。答:区别:注意不等同于意识,注意是一种心理活动或心理动作,而意识是一种
12、心理内容或体验。联系:注意与意识密不可分,注意的分配和紧张度的不同,显示了个体处在什么样的意识状态。第三章感觉和知觉一、名称解释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感觉阈限:是测量人的感觉系统感受性大小的指标。感觉阈限分为绝对感觉阈限和差别感觉阈限。绝对阈限:指刚刚能够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差别阈限:刚刚能够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的最小变化量,简称差别阈限。感受性:感觉系统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它是感觉系统的基本指标,可用感觉阈限来衡量。联觉:一种感受器官受到刺激而产生一种特定感觉的同时,又产生另一种不同的感觉。感觉的适应:在强度不变的刺激的连续作用下,感觉会随着刺激时间的延
13、续而逐渐发生变化。视觉后像:指刺激停止作用于视觉感受器后,感觉并不立即消失而保留片刻的现象。对比:是同一感觉器官在不同刺激物作用下,感觉在强度和性质上发生变化的现象。三原色:由三种基本原色构成,分别是红、绿、蓝。原色是指不能透过其他颜色的混合调配而得出的基本色。知觉:是人脑对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种属性和各个部分的整体反映。错觉:是在客观事物刺激作用下产生的一种对刺激的主管歪曲的知觉,是对客观事物的不正确的知觉。感觉的后效:刺激停止作用以后,感觉并不会立刻消失,而是逐渐减弱,这种感觉残留的现象称为后效。明适应:从暗处进入到明处,在最初一瞬间感到晃眼,经过几秒钟至1 分钟视觉恢复正常的现象
14、。暗适应:指人从亮处进入到暗处,开始什么也看不见,经过一段时间后视觉恢复的现象。双眼视差:左眼看到左边多一点,右眼看到右边多一点,从而使两眼的视觉稍有不同,这种差异叫双眼视差。二、基础知识1 .外部刺激:由有机体外部给予的刺激内部刺激:由有机体内部的变化所引起的刺激2 .韦伯定律:差别阈限和原来刺激强度的比例是一个常数。公式:A l/I u K I:差别阈I:原来的刺激强度韦伯定律只适用于中等的刺激强度,韦伯分数越小,辨别越灵敏。4 .视觉的适宜刺激波长:3 8 0-7 6 0 毫微米之间的电磁波,即可见光。5 .听觉的适宜刺激频率是1 6-2 0 0 0 0 次/秒的音波,即可听音。6 .听
15、觉的绝对阈限是0分贝,上阈是1 2 0 分贝。7 .听觉有音调、音响、音色三种属性。音调是由声波频率决定音响由声波振动的强度决定音色是反映声波混合的听觉特性8 .皮肤感觉:触压觉、温度觉、痛觉。9 .知觉的基本特征:整体性、选择性、理解性、恒常性。1 0 .知觉的恒常性包括:大小恒常性、形状恒常性、亮度恒常性、颜色恒常性。1 1 .深度知觉:即距离知觉和立体知觉。1 2 .深度线索:人所赖以形成深度知觉的各种条件叫深度线索。双眼视差是深度知觉的主要线索。13.影响时间知觉的因素:个人的兴趣和情绪、态度感觉通道的性质一定时间内事件发生的数量14.运动知觉包括:真动知觉、似动知觉、运动幻觉。16.
16、影响感觉的因素:刺激强度的影响、刺激时间的影响、感觉相互作用的影响。17.感觉主要包括:皮肤觉、嗅觉和味觉、运动觉和平衡觉、机 体 觉(内脏感觉)。三、简答题1 .说明知觉在认识活动中的作用。答:通过感觉,我们只知道食物的个别属性,通过知觉,我们才对事物有一个完整的映像,从而知道它的意义。然而,事物又总是由它的许多属性组成的,只有对事物的属性感觉的越丰富,才能对事物知觉得越完整、越准确。感觉是知觉的基础,感觉是知觉的第一步,人的事物的认识活动是从感觉开始的;知觉是感觉的深入,知觉是认知的过程,包括获取感官信息、理解信息、筛选信息、组织信息等。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总是以知觉的形式直接反映事物。2.
17、知觉有何基本特征?为什么?答:知觉的基本特征:整体性、恒常性、理解性、选择性。知觉的整体性:知觉是对当前事物的各种属性和各个部分的整体反映。知觉的对象具有不同的属性,由不同部分组成,人在对它进行感知时,总把它当做一个统一的整体。知觉的选择性:在一定时间内,人不能感受到所有的刺激,而仅仅感受能够引起注意的少数刺激。此时,注意的对象好像从其他事物中凸显出来,其他事物就退到后面去,前者是知觉的对象,后者成为知觉的背景。知觉的理解性:知觉受个人知识和经验的影响,具有理解性。在感知当前的事物时人总是根据以往的知识经验来理解和领会。知觉的恒常性:由于知识和经验的参与,知觉往往并不随知觉条件的变化而改变,而
18、表现出相对的稳定性。3.何为观察力?怎样培养和提高观察力?答: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是知觉的高级形式。在观察活动之前,要对所观察的事物做一定的了解,掌握一定的相关知识。要预先做好观察的准备,提出明确的观察任务,制定进行观察的计划,掌握观察所必须的具体方法。在观察时,必须按计划、有步骤、有系统地进行,并要设法让更多的感觉器官参与观察活动。必须在观察时及时做好记录。4.举例说明深度知觉的形成。答:深度知觉又称为距离知觉或立体知觉。这是个体对同一物体的凹凸或对不同物体的远近的反映。深度知觉主要是通过双眼视觉实现的。有关深度知觉的线索,既有双眼视差、双眼辐合、水晶体的调节、运动视差
19、等生理线索,也有对象的重叠、线条透视、空气透视、对象的纹理梯度、明暗和阴影以及熟悉物体的大小等客观线索。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有关线索,单凭一只眼睛观察物体也可以产生深度知觉。用视觉来知觉深度,是以视觉和触摸觉在个体发展过程中形成的联系为基础的。通过大脑的整合活动就可作出深度和距离的判断。但是个体在知觉对象的空间关系时,并不完全意识到上述那些主、客观条件的作用。5.时间知觉是怎样形成的?答:时间知觉是对客观现象延续性和顺序性的感知。时间知觉的信息,既来自于外部,也来自于内部。外部信息包括计时工具,也包括宇宙环境的周期性变化,如太阳的升落等。内部标尺是机体内部的一些有节奏的生理过程和心理活动。神经细胞
20、的某种状态可成为时间信号。6.举例说明运动知觉的类型及其形成。答:运动知觉分为:真动知觉、似动知觉、运动幻觉。真动知觉:是观察者处于静止状态时,物体的实际运动连续刺激网膜各点所产生的物体在运动的知觉。似动知觉:是实际上不动的静止之物,很快的相继刺激网膜上领近部位所产生的物体在运动的知觉。是一种错觉性的运动知觉。运动幻觉:包括诱导运动和自主运动。诱导运动是实际上不动的静止之物因周围物体的运动而看上去在运动的知觉现象,是一种错觉性的运动幻觉。自主运动是指若个体在暗室中注视一个静止的光点,过一段时间便会感到光点在不停的动来动去。自主运动又称为纱蓬特错觉或游动错觉。7.感觉和知觉的联系。答:感觉和知觉
21、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联系:它们同属于感性认识阶段的,二者密不可分,人很少有孤立的感觉存在。感觉是知觉的基础,知觉是感觉的进一步发展。区别:感觉是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对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感觉是人认识世界的开端,是最简单的认识活动;知觉是一种比感觉复杂的认识活动,它更多的依赖于个人的知觉经验和个性特点。第 四 章 记 忆一、基础知识1.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保持和重现。包括:识记、保持、重现。2.识记:是识别和记住事物,从而积累知识经验的过程。保持:是巩固已获得的知识经验的过程。重现:包括回忆和再认。回忆:指经验过的事物不在面前,能把它重现回想起来。再认:指经验过的事物再度出现时,能把它
22、认出来。3.从信息加工学角度,记忆是:编码阶段、存储阶段、提取阶段。5.记忆表象:感知过的事物不在面前,头脑中再现出来的形象。表象具有:直观性、概括性。表象的作用:表象是介乎知觉和思维之间的中间环节;在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中起到桥梁作用。7.按记忆的内容分类:形象记忆:以感知过的事物形象为内容的记忆逻辑记忆:以概念、公式和规律等的逻辑思维过程为内容的记忆情绪记忆:以体验过的某种情绪或情感为内容的记忆以做过的运动或动作为内容的记忆8.根据记忆活动特点分类:感觉记忆:瞬时记忆,保持时间0.252 秒。短时记忆:记忆保持在1分钟以内。(边听课边记笔记,7 个容量)长时记忆:保持在一分钟以上甚
23、至终身的记忆。9.按再认或回忆时意识状态分类:外显记忆:有意识地或主动地收集某些经验,来完成当面的任务时的记忆。内隐记忆:在没有意识参与的情况下,过去经验对当前作业有影响时的记忆。10.根据有无明确的目的,识记分为:有意识记和无意识记。11.无意识记:事前没有预定识记目的,也不用任何有助于识记的方法的识记。“潜移默化”就是指一些良好的素质可以通过无意识记获得。12.有意识记:明确了识记目的,需要意志努力,并运用一定方法的识记。13.根据识记材料有无意义,分为意义识记和机械识记。意义识记和机械识记是人们识记的两种基本方法。意义识记:是通过对材料的理解而进行的识记。机械识记:依靠机械重复而进行的识
24、记。16.遗忘:是对识记过的内容不能再认和回忆,或者表现为错误的再认和回忆。17.艾宾浩斯保持曲线:遗忘进程是不均衡的,在识记的最初时间遗忘很快,后来逐渐减慢,而一段时间过后,几乎不再遗忘了。“先快后慢”18.影响遗忘的因素:时间识记材料的意义和作用识记材料的性质材料的数量学习程度(过度学习)材料的系列位置20.遗忘分为暂时遗忘、永久遗忘。暂时遗忘:指已经进入长时记忆的内容一时不能提取,但只要有适当的条件还可能再认或回忆,经验还可以恢复。永久遗忘:指记忆的材料未经复习而消失。21.前摄抑制:先学习的材料对记忆后学习的材料所发生的干扰作用。倒摄抑制:后学习的材料对记忆先学习材料所发生的干扰作用。
25、22.如何正确地组织复习:(大题)及时复习(晚上进行识记,第二天早晨复习效果较好)合理分配复习时间(初次识记时,各次识记分布应该密一些,以后各次的间隔可以逐渐延长)反复阅读和试图回忆相结合(试图回忆是一种更积极的认知过程,要求大脑更积极地活动,同时它又是一种自我检查的过程,让人集中精力学习不能识记的部分和改正回忆中的错误)采用多样化的复习方法,动员多种器官参加复习(视听结合)活动有助于记忆(把识记对象作为活动的对象或活动的结果,能使学生积极地参加活动,记忆效果就会明显提高)23.再认的速度和确定性主要取决于:对旧事物识记的巩固程度当前出现的事物与以前识记过的有关事物的相似程度24.根据回忆是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小学教师 资格证 考试 心理学 知识点 汇总 整理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