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物理全册教案设计.pdf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物理全册教案设计.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物理全册教案设计.pdf(8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十三章内能第 1节 分 子热运动知识与技能: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2.能够识别并能用分子热运动观点解释扩散现象。3.知道分子热运动快慢与温度的关系。4.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过程与方法:I.通过演示实验说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2.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知道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3.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了解分子之间既存在斥力又存在引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用演示实验激发学生对大千世界的兴趣,并使学生借助直接感知的现象认识无法感知的事实。重点: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难点:分子间的作用力。多媒体课件、可喷泗式酒精、装有红棕
2、色二氧化氮的集气瓶和一个空集气瓶、玻璃板、装有热水和冷水的两个烧杯、红墨水、滴管、注射器。一、情 景 导 入情景1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人们出门时经常携带可喷洒式酒精,随时进行手部消毒,如图所示。教师拿出准备好的酒精,对着空中喷几下,同学们闻到酒精的气味时立即举手示意。通过大家举手的先后顺序你能发现什么规律?我们为什么能闻到酒精的气味?这说明了什么问题?想要知道其中的物理道理就需要认真地学习本节课的内容。情景2多媒体展示图片:春天百花齐放、花香四溢。春暖花开、四处飘香,为什么我们在离花很远的地方就能闻到花香呢?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就能知道原因了。二、合 傕 探 究知 识 点O物质的构
3、成 _ _ _ _ _ _ _ _ _提出问题春季迎春花开,夏季荷花满塘,秋季丹桂飘香,冬季腊梅傲放。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充斥着各种各样的物质,那么这些物质是由什么构成的呢?9T多媒体演示教师在多媒体上展示图片:肉眼下的铁块、水和电子显微镜下的铁、水。肉眼下:铁块水电子显微镜下:铁水交流讨论小组之间交流讨论一杯水是由无数个小水滴组成的,那么小水滴又是由什么构成的呢?构成它的微粒大小是怎样的呢?_归纳总结(1)保持物质原来性质不变的最小微粒叫做分子或原子。(2)常见的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构成的。(3)分子的体积非常小,一定质量的物体中包含的分子个数非常多,人们通常以10rm为单位来量度分
4、子的直径。SC_材料拓展分糖假说究竟什么是“分子”?组织学生讨论“分糖假说”:取一粒糖,设法将其分割成2粒,而后将这2粒分成4粒、8粒、16粒、32粒每分一次,取其中一粒加以检查,如果这粒糖仍具有糖的性质甜味,就再往下分,假设分到某种程度,取其中一粒再分时就失去了糖的本性,那么这个最小的颗粒就是糖分子。物质也与糖一样,是由它们各自的分子组成的。知 识 点 物 分子热运动演示实验1教师做课本实验:在装有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上面,倒扣一个空瓶子,使两个瓶口相对,之间用一块玻璃板隔开(如图),抽掉玻璃板后,过一会儿,看到上面空瓶中也出现了红棕色。z提出问题上面空瓶出现红棕色现象说明了什么?将空瓶
5、与装有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颠倒放置,重做这个实验能否得出相同的结论?交流讨论同学们分组讨论以上问题,并说出自己的看法。归纳总结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现象。实验拓展教师在多媒体上播放液体之间和固体之间发生扩散现象的电子视频。(视频详见教学课提出问题同学们观察到了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交流讨论同学们分组讨论观察到的现象及出现该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b_归纳总结除了气体之间可以发生扩散现象外,液体之间也可以发生扩散现象,扩散的快慢与物体的温度有关。知 识 点 分子间的作用力_演示实验拿出准备好的注射器,分发给几位同学,拧下针头,拉开活塞,用大拇指堵住针头的一端,用
6、力压活塞,有什么感觉?将活塞中的空气换成水,再做一做上面的实验,又有什么感觉?(同学们轮流做该实验)-9T_多媒体演示多媒体演示课本中两个紧压在一起的铅柱下面挂钩码的实验。(视频详见教学课件)1th演示分不同引力实的交流讨论同学们分组讨论推拉活塞时为什么会有那种感觉?两个铅柱相互挤压为什么可以黏在一起?b_归纳总结分子之间有间隙,分子之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完成本书赠送 随堂反馈手册对应内容。第1节 分 子 热 运 动物质是由分了构成的分了是保持物质原来性质不变的最.小微粒-分了的大小以IOm为单位来量度-分子热运动一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一定义扩散现象-影响因素L说明的问题L固体、液体、气
7、体都在做无规则的运动分了之间存在相比的作用力分子的作用力与分子间距离有关-同时存在,同时消失本节是学生在学完宏观物体的有关知识后,对微观世界的知识进一步探究学习,为后面研究物体内能及其有关知识做好铺垫。但由于分子的运动无法直接观察探究,所以本节课主要采用实验为主,以计算机模拟的方法为辅组织教学。本节需要考察的知识与技能内容比较抽象,在学习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学生分析、讨论为主,在教师引导的基础上,以“提出问题实验探究一一分析归纳一一得出结论”为主线的思维过程进行教学,利于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第2节 内 能知识与技能;1.了解内能的概念,知道内能与温度的关系。2.知
8、道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3.知道内能的概念和单位。4.知道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或减少的一些实例。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找到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2.通过演示实验说明做功与物体内能变化的关系。3.通过查找资料了解地球的温室效应。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探究,使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2.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使学生通过实验理解做功与内能变化的关系。3.培养良好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精神,帮助学生树立勇攀科学高峰的理想和志向。重点:内能概念;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与热传递。难点:对分子势能和内能的理解。多媒体课件、粗铁丝。、情景导入h _情景1如图,同学
9、们小时候经常玩的玩具回力汽车,它运动时动能是从弹性势能转化而来的,而真正的汽车开动时它的动能从何而来?原来真正的汽车开动时它的能量来源于燃料燃烧释放的内能。那么,什么是内能呢?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就会知道什么是内能、怎么改变物体的内能 手压 回力”玩,具车,只 要 往 后-,退一点,松手后 它的动力从它就能往前跑。何而来呢?叱 _情景2多媒体展示图片:有 关 人类对“热”的渴望的图片(主要是为了说明人类对热的认知过程)。钻木取火 点燃火柴取暖热水袋取暖教师设问:热是一种能量吗?如果是,那么它能做功吗?二、合作探究内能1.内能的概念提出问题湍急的流水能推动水车,拉开的弹弓能将弹丸射出流水、弹
10、弓都具有能量。同学们还记得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的概念吗?多媒体展示教师在多媒体上展示踢足球及两个同学拉弹簧的图片。v _类比导入(1)运动着的足球具有动能运动着的分子具有内能。(2)弹簧形变产生的作用力使弹簧具有势能分子之间的作用力使分子具有分子势能。(3)动能和势能的总和称为机械能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称为内能。归纳总结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内能的单位是焦耳(J)。2.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b _ _ _ _ _ _ _ _ _提出问题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分子的热运动与温度有关,那么内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呢?b _ _ _ _ _ _
11、_ _ _ _多媒体演示教师向同学们展示图片:冰山、课桌上的笔记本(同学们也可自己观察课桌上的书本),同学们回想一下平时热牛奶的情景。b_交流讨论同学们分组讨论交流老师展示的图片中的物体是否具有内能,并讨论交流平时热牛奶时,拿一盒牛奶放入热水中,牛奶也变热了,此时牛奶的内能是否改变?-9T_归纳总结(1)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任何情况下都有)。(2)物体温度降低时内能减少,温度升高时内能增加。(3)对于同一物体,其内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温度和状态有关。(4)材料不同的物体无法比较它们的内能大小。知 识 点 豺 物体内能的改变-9T_提出问题秋冬季节,天气寒冷,北风呼啸,走在上学的路上,手会感到
12、非常冷。同学们想象一下怎样才能让自己的双手变暖和呢?b_交流讦论同学们分组讨论让手变暧的方法。引入课题大家说了这么多让手变暖、内能增加的方法,那么要改变物体的内能,我们从能量转移或转化的角度来归纳一下,究竟有几种方法呢?1.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b_多媒体展示教师向同学们展示图片:暖水袋取暖、给水加热、小太阳电热器取暖。交流讨论同学们分组进行交流,讨论上述现象中物体内能是否发生改变?改变内能的方式是什么?归纳总结利用热传递的方式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当温度不同的两个物体相互接触,或同一物体的不同部位温度不同时,高温物体的内能减小,低温物体的内能增加。2.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演示实验拿出准备好的粗铁丝
13、,让一同学来回弯折铁丝,并让另一同学感受一下弯折处的温度变化。同学们可轮流做该实验。提出问题铁丝弯折处的温度是怎样变化的?b_交流讨论同学们根据实验中的感受,交流讨论铁丝弯折处温度的变化情况。多媒体展示教师用多媒体向同学们展示用打气筒向烧瓶内打气活塞跳出的电子视频。(视频详见教学课件)归纳总结对物体做功,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内能,物体的内能增加;物体对外做功,内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物体的内能减少。知 识 点 温度、内能、热量之间的区别归纳总结(1)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从分子动理论的观点来看,温度是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的标志,对同一物体而言,温度只能说“是多少”或“达到多少”,不能说“含有”
14、“有”或“没有”等。(2)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内能只能说“有”,不能说“无”。只有当物体内能改变,并与做功或热传递相联系时,才有数量上的意义。(3)热量是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或放出热的多少,其实质是内能的变化量。热量跟热传递紧密相连,离开了热传递就无热量可言。对热量只能说“吸收多少”或“放出多少”,不能在热量前加“含有”“有”或“没有”。材料拓展热量与生命你是否发现,即使我们喝下大量冰镇饮料或在热水浴池中泡上很长时间,我们的体温也不会有多大变化。身体放热或吸热时,体温为什么不降低或升高呢?原来,在人和一些动物的下丘脑中(位于大脑皮层下面),有一个负责保
15、持体温不变的“调节器”。当喝下冰镇饮料后,胃壁温度降低,胃部神经将凉的感觉信号传给了下丘脑,它立即发出指令加快血液循环,把大量热量带到胃壁,保持了胃的正常温度。当外界温度降低时,下丘脑立即发出指令,加快新陈代谢多产生热量,还发出指令使毛孔收缩,减少散热,以保持正常体温。然而,下丘脑的调节功能是有限度的。若外界温度过低,新陈代谢产生的热量将补偿不了由于身体表面蒸发、传导和呼吸引起的热量损失,于是体温下降,严重时就会造成死亡。因此,人在冬天要穿上棉衣御寒;生活在寒冷环境中的动物都有厚厚的毛皮,一只北极熊,不必加快新陈代谢的速度,就能在一50 C的环境中舒舒服服地过日子。当外界温度较高时,人和动物就
16、要向外界加快散热以保持体温。例如,人在热水浴时,下丘脑发出指令加快皮肤的血液循环,大量出汗散热,同时加快呼吸,使热量随气体和水分一同排出,从而有效地防止了人体温度的上升。有的动物没有汗腺,向外散发热量就有些困难了,狗就是这种动物之一。夏天狗总是张着嘴、伸着舌头,它就是靠伸长的舌头蒸发水分来散发热量的。应用物理学概念和规律来研究生命运动,已经形成一门新的交叉学科生物物理学。完成本书赠送 随堂反馈手册对应内容。第 2 节 内 能内能是个较为抽象的概念,在教学中我采用了类比的方法,希望学生在旧知识的基础上能较好地理解内能概念;这种教学方法是我们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方法,教会学生掌握这种方法意义重大。本节
17、课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体会到了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两种:一是做功;二是热传递。探究实验帮助学生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从而降低了他们学习本节知识的难度。在物理教学中实验探究教学的作用不容忽视,实验探究不但帮助师生攻克教学中的难点,而且实验探究方法的设计及小组交流讨论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和创造能力以及合作精神,本节课就力图让学生通过探究实验及小组讨论来完成本节重要的教学内容,在教给学生学习方法的同时,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使师生取得良好的教与学的效果。第 3节 比 热 容知识与技能:1 .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2 .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18、3 .能根据吸热公式Q啖=。一加)和放热公式Q放=5 7(加一。进行简单的热量计算。过程与方法:1 .通过猜想物体吸收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运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方案,然后进行实验,并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比较、归纳,经历比热容概念的建立过程。2 .通过运用水的比热容较大这一特性理解一些简单现象,认识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利用探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关心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的意识。重点:比热容概念的理解,根据吸热和放热公式进行简单的热量计算。难点:应用水的比热容大的知识来解释自然现象、解决实际问题,利用吸热和放热公式
19、进行热量的计算。第 1 课 时 比 热 容多媒体课件、电加热器、两个烧杯、水、食用油、温度计、停表、天平。、情景导入多媒体展示质量和初温相同的沙子和水在相同酒精灯下加热相同时间后,温度升高不同的图片。这还不简单,沙子吸收的热量多呀!质量相同的水和沙子,加热相同的时间,为什么沙子升温快?这两位同学的对话内容是否正确?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这个问题!二、合作探究;二1;/e 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提出问题在探究“比较水和食用油的吸热能力”时,怎样才能得到相同质量的水和食用油,怎样比较水和食用油吸收热量的多少?叱 _ _ _ _ _ _ _ _ _演示实验教师用课前准备好的实验器材完成课本“比较不同物质
20、吸热的情况”的实验。_ _ _ _ _ _ _ _ _交流讨论同学们交流讨论加热质量相同的水和食用油,使它们升高相同的温度时,它们吸收热量的多少有什么不同?讨论这两种物质的吸热情况是否存在差异?_ _ _ _ _ _ _ _ _归纳总结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时,吸收的热量是不同的,即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是不同的。知 识 点 比热容V_知识引入为了表示不同物质的吸热情况不同,物理学中引入了比热容这个物理量0多媒体展示教师在多媒体上展示生活中常见物质的比热容表:一些物质的比热容物质比热容c/J-(kg-)-1物质比热容c/J-(kg-)-1水4.2 X 103铝0.88X103酒精2.4
21、X103干泥土约 0.84 X103煤油2.1 X103铁、钢0.46 X 1()3冰2.1 X103铜0.39 X 103色拉油1.97X 103水银0.14X 103沙石约 0.92 X103铅0.13X 103V_归纳总结(1)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乘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用符号C表示,单位:J/(kgC)。(2)水的比热容是4.2 X l()3 j/(kgJ C),表 示1 k g的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 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 X 1()3 j。(3)比热容是反映物质自身性质的物理量,不同的物质,比热容一般不同。完成本书赠送
22、随堂反馈手册对应内容。第3节 比 热 容第1课 时 比 热 容 提出问题-进行猜想探究过程)-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L分析与论证 定义L-单位L物理意义比热容是本节的教学重点,也是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一个难点。通过本节教学要让学生建构起比热容的概念,了解比热容较深的内涵、较广的外延,在正确理解比热容物理意义的基础上,能结合常见物质的比热容表,联系实际讨论一些日常现象。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上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让学生经历探究的各个环节。本节的探究活动采用的是一种开放式的探究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切实体验物质的热属性,以加深学生对比热容概念的理
23、解。第2课时 比热容的应用及热量的计算多媒体课件。一、情景导入多媒体展示图片:三峡水库。三峡水库的修建大大增加了当地的水域面积,这对当地的气候有影响吗?九年级的小卓同学在网上看到了一段资料:“据当地有关专家预测,我国目前最大的三峡水利工程三峡水电站建成后,三峡库区的气候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夏天气温将比原来下降2 左右,冬天气温将比原来升高2 左右。”专家们为什么会作出这样的预测?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便能揭开谜底。二、合作探究知 识 点.比热容的应用多媒体展示我就纳闷,同在一个太阳下,温度差距咋就这么大呢?-9T_提出问题沙子和水均受太阳同样的照射,为什么沙子很烫脚而水却是凉凉的?交流讨论同学们
24、交流讨论为什么沙子比水烫脚?得出结论:水的比热容大,等质量的水和其他物质相比,吸收同样的热量,水的温度升得慢,吸热或制冷效果好;降低同样的温度,水放出的热量比较多,取暖效果较好。叱 _归纳总结水的比热容较大这一特性的应用:由于水的比热容较大,一定质量的水升高(或降低)一定温度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多,可用作冷却剂或用来取暖;由于水的比热容较大,一定质量的水吸收(或放出)很多热而自身的温度却变化不多,有利于调节气温。材料拓展城 市“热岛效应”城 市“热岛效应”是一种城市市区气温明显高于外围郊区的现象。在近地面等温线图上,郊区气温相对较低,而城区则形成一个明显的“高温区”,就像突出海面的岛屿,由于这
25、种岛屿代表高温的城市区域,所以被称为城市“热岛城市气候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就是城市“热 岛 效 应 城 市“热岛”现象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造 成“热岛效应”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地表被覆无机化。越来越多的地表被建筑物、混凝土和柏油所覆盖,比热容大,反射率小,能有效地储存太阳辐射的热量;绿地和水面面积减少,蒸发作用减弱,大气中的热量难以释放。二是人工排热器增加。大城市里商场林立,商业街越来越多,这些地方建筑密集,热量不易散发;人口集中,风扇、空调的功率更是惊人,能源消耗大;城市中心和边缘的工厂在生产中,机器不断地排放出大量的热能;城市的交通工具都是一个个大的散热器,在各种人为的散热源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 九年级 上册 物理 教案设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