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设计.pdf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设计.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设计.pdf(6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北 师 大 留 学 赞 三 年 输 嗖 金 蟹 学设计【单元教学目标】1.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经历抽象出混合算式的过程,理解混合运算(两步计算)的意义和运算顺序,体会混合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2.能初步学会借助直观图等方式,分析、表示数量关系,会用分步列式或者综合列式解决实际问题,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能有条理地叙述自己的思考过程,逐步积累、提高解决问题的经验和能力。3.体会”先乘除后加减”的合理性以及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掌握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进行简单的整数混合运算(两步),激发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第1课 时 小 熊 购 物(一)(乘加、乘减混合运算及其应用)教学
2、目标:1.结合分步解决“小熊购物”问题的探索过程,感受画图策略的意义和价值,体验混合运算中“先算乘法、再算加法”的合理性。2.会运用“先算乘法、再算加法”的运算顺序正确的进行计算。3.初步尝试借助直观图表示乘加、乘减等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发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掌握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进行计算。教学难点:理解混合运算算式表示的实际意义和运算顺序的合理性。教学准备:课件、食物面包、饼干、饮料的图片。教学流程:教学环节及时间教师指导学生活动二次备课一、情境引入(5分)出 示“小熊购物”课件。谈话引入:今天,小 熊 胖 胖 和 乐 乐 听说下午要开联欢会,就 来 到 商 店 买 些
3、 东西。你们看商店里有什 么?(出示主题图)学生根据问题,独立读图,找到图中的数学信息。说出商店里有面包每 个3元,饼干每包4元,饮料每瓶6元,花生每包7元,穗果每袋5元。1 /6 3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设计二、探究新知(2 5分)1.建立模型提出问题:小熊胖胖要 买 什 么 呢?买这些东西需要多少钱呢?快 帮 算 算 吧!(小组同学交流)(1)怎样列算式?(2)每个算式分别求的什么问题?(3)如果把这两个算式合在一起,就可以列一个综合算式3X 4+6 或 6+3X 42.小组讨论:这两个算式有乘法又有加法,先算什么?为什么?(1)选择算式试算。(2)探究运算顺序和书写格式引导学
4、生讲一讲思考过程,为什么先 算 乘 法,后算加法?结合情境说清楚。(3)再次体验运算的顺序在会书写一个算式的基础上,选择另一个算式算一算。提问:6+3在情境图中表示什么意思?通过与情境图中的实际问题进行比较,发现运算顺序的道理。(4)交流书写体会(5)离开具体情境,掌握混合运算的一般方法。(6)总结计算方法。3.介绍脱式写法看胖胖,读出胖胖的问题:我 要 买4个面包和1瓶饮料。3X 4=1 2(元)1 2+6=1 8(元)小组讨论汇报交流:先算乘法,得 出4个面包多少钱。再算出和 饮 料 一 共 多 少钱。如果先算4+6就是把4个加上6元,没有道理;同理如果 先 算6+3得 出1个面包和1瓶饮
5、料的价钱,再 乘 以4就求出共买4个的价钱。在计算乘加、乘减 混 合 运 算 的 题时,先算乘法后算加减法。脱 式 计 算 时 等号要对齐,不计算的部分要照着写下来。2/63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设计三、巩固练课后练习1、2 题根据自己画图习(1 0 分)1.引导学生先读找 到 题 目 中 的 数懂 题 意,再列式计据,再根据理解说算,可以画图帮助理一说算式表示的意解。思,应该先算哪一2.根据运算顺序步,再算哪一步。直接进行计算。根据理解进行脱式计算。板书设计:小熊购物分步:3X4=12(元)综 合:3X4+612+6=18(元)=12+6=18(元)先算乘法,再算加法第 2 课时
6、 小熊购物(二)(乘加、乘减混合运算及其应用)教学目标:1.结合分步解决“小熊购物”问题的探索过程,感受画图策略的意义和价值,体验混合运算中“先算乘法、再算加法”的合理性。2.会 运 用“先算乘法、再算加法”的运算顺序正确的进行计算。3.初步尝试借助直观图表示乘加、乘减等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发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掌握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进行计算。教学难点:理解混合运算算式表示的实际意义和运算顺序的合理性。教学准备:课件、食物面包、饼干、饮料的图片。教学流程:教学环节及时间教师指导要点学生学习活动二次备课一、情境引入(5 分)出 示“小熊购物”课件情境。谈话引入:小熊壮壮有2
7、 0 元钱,买 3包饼干应找回多少元?学生根据问题,独立读图,找到图中的数学信息。说出商店饼干每包4元。3 /6 3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设计二、探究新知(25 分)1 .小熊壮壮拿20 元钱,买 3包饼干应找回多少钱?怎样列算式?(1)引导学生独立思考(2)组织学生全班交流展示。(3)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2.理解应用。全班汇报教师板书,作为答辩人对自己解决问题的办法接受其他同学提问。(1)每一个算式分别解决什么问题?(2)混合运算的算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为什么?观察黑板上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3.(1)你知道这个算式解决什么问题吗?7 X 3
8、+53 0-4 X 57+6 X 2(2)讨论:在算式中既有减法又有乘法,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3)如果给你20 元钱,你准备买什么?你还能提出哪些需要解决的问题?大家解决。你有什么收获?独立思考,要解决壮壮购物找钱的问题,必须收集那些有用的数学信息?尝试画图表示数量关系,借助直观图解决问题。在 一 个 算 式中,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时,要先算 乘 法 后 算 加 减法。思考我们是如何学习和理解混合运算的实际问题的?结合实例说一说为什么先算乘法后算加减法。三、巩固练习(1 0 分)结合小熊购物图,说说每个算式表示的意义?再算一算。20-2X 75 X 3+44 X 6-20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
9、些问题可以用这种方法来解决。看图找到题目中的数据,再根据理解说一说算式表示的意思,应该先算哪一步,再算哪一步。根据理解进行脱式计算。4 /6 3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设计板书设计:小 熊 购 物(二)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第3课时 买文具(一)(除加、除减混合运算及其应用)教学目标:1结合解决“买文具”问题的探索过程,感受画图策略的意义和价值,体 验“先算除法,再算加减法”解决两步运算问题的合理性。2.理解并掌握除加、除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计算。3.进一步学习借助直观图分析数量关系,会解决除加、除减混合运算的实际问题,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体会除加、除减运算顺序的
10、合理性。教学难点:理解数量关系,掌握除加、除减的运算顺序。教学准备:课件、实物图片。教学流程:5 /6 3教学环节及时间教师指导要点学生学习活动二次备课一、情境引入(5 分)出示课件,观察情境图。L提问:“原 价 每 本 3元”、“现价每本5元”和“现价5本 1 0 元”表示什么意思?2.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学生从图中读懂数学信息。理解原价和现价的含义,从复杂句子中分析数学信息。学生提出问题:笑笑一共需要多少元钱?二、探究新知(2 5 分)解决问题一:1 .提出问题(笑笑一共需要多少元钱?)后,要求学生先独立解决问题。2.讨论交流,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怎样列算式?这样列你是怎么想的?独 立
11、列 式 解 决 问题。三种方法:1 .直接画图解决问题画图并分布列式解决问题2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设计方法一:在交流时让学生说一说每幅图表示的意思,再引导他们说一说怎样用算式表示;还可以怎样列式?这样列你是怎么想的?方法二:让学生对应图示,说说每部分表示的实际含义。方法三:结合情境说说思考的过程,以及每部分的实际含义。3.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再 次 体 验 运 算 顺序,根据算式说说每 部 分 的 实 际 意义,并算一算。3.怎样书写呢?有除法又有减法,先算什么?为什么?解决问题二:1.出示:每本算术本现价比原价便宜多少元?2.探 究 解 决 问 题 的 方法。引导学生思考,要
12、想解决这个问题你,必须知道哪些信息,需要先求什么3.独立解决4.集体交流重点讨论:为什么先算1 0 4-5,为什么3-要写在1 0+5前面?有减法,又有除法,要先算什么?5.集体计算3-1 0+5。读题明确题意。分析题中要求。独 立 尝 试 解 决 问题。有减法,又有除法要先算除法再算减法。三、讨论总结(1 0 分)哪种做法对?让学生说一说,选择合适的方法判断算式的正误。适时追问:为什么这样做是对的?如何避免这样的错误?你有没有好办法介绍给大家。总结除加、除减的计算方法和注意事项:在算式中既有加减法,又有除法,要先算除法,后算加减法;不参加运算的部分照抄,保证等号两边相等。6 /6 3北师大版
13、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设计板书设计:买文具分步:104-5=2(元)3-2=1(元)先算除法,再算加、减法综合:3-104-5=3-2=1(元)第 4课时 买文具(二)(除加、除减混合运算及其应用)教学目标:1结合解决“买文具”问题的探索过程,感受画图策略的意义和价值,体 验“先算除法,再算加减法”解决两步运算问题的合理性。4.理解并掌握除加、除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计算。5.进一步学习借助直观图分析数量关系,会解决除加、除减混合运算的实际问题,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体会除加、除减运算顺序的合理性。教学难点:理解数量关系,掌握除加、除减的运算顺序。教学准备:课件、实物图片
14、。教学流程:7/63教学环节及时间教师指导要点学生学习活动二次备课一、情境引入(5分)出示课件,观察情境图。1.提问:“原 价 每 支5元”、“现价4支12元”表示什么意思?2.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学生从图中读懂数学信息。理 解 原 价 和 现 价 的 含义,从复杂句子中分析数学信息。学生提出问题:淘气买的钢笔比现在文具店里的钢笔每支贵多少元?二、探究新知(25分)解决问题一:1.提出问题(淘气买的钢笔比现在文具店里的钢笔每支贵多少元?)后,引导学生理解,要想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知道哪些信息?从情境中选择哪些信息可以解根 据 问 题 提 取 有 用 信息。说清解决问题的思考过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
15、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设计决问题。2.要求学生先独立解决问题。3.讨论交流,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怎样列算式?这样列你是怎么想的?4.怎样书写呢?有除法又有减法,先算什么?为什么?解决问题二:结合上面的情境说一说下面算式的意思,并算一算。让学生说一说每个算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乘法算是在情境图中表示什么,1 2表示什么,然后完整的说说这个算式表示的意义。即“买3支钢笔和4支自动铅笔,一共花了多少元?”程,为什么先求淘气买的钢笔每支多少元,再说说算式每部分表示的实际含义。再次体验运算顺序,根据算式说说每部分的实际意义,并算一算。有减法,又有除法要先算除法再算减法。三、巩固练习(10分)课后练习3题、第4
16、题。先独立解决,再集体讨论。板书设计:买文具(二)先算除法,再算加、减法第5课 时 过 河(一)(带有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及其应用)教学目标:1.结合“过河”情境,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认识小括号,体会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有改变原来运算顺序的作用。2.理解并掌握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计算。3.在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运用混合运算解决问题的经验,逐步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8/63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设计教学难点:体会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有改变原来运算顺序的作用。教学准备:课件、小括
17、号纸板、计算评比星。教学流程:教学环节及时间教师指导要点学生学习活动二次备课一、情境引入(5 分)1.二年三班的小朋友到公园游玩,他们要租船到河的对岸去,他们遇到了什么需要解决的问题呢?2.2.出示主题图,请同学提出问题。仔细看图,找到图中有用的数学信息。男生2 9 人,女生2 5 人,每只船限乘9 人。至少需要几只船?二、探究新知(2 5 分)1 .问题:男生2 9人,女生2 5 人,每只船限乘9 人,需要几只船?2.解决问题:独立列算式。想要先求出男女生总人数是多少,再计算需要几只船。3 .全班汇报。4.这样列算式你是怎么想的?5 .要想先算加法,就需要请小括号来帮忙:(2 9+2 5)4
18、-9才能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加法。6.在混合运算的算式中,一般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有小括号的话,就先算括号里的。7 .提出问题:如果5 4人都坐小船,需要多少条船?你会做吗?引导学生尝试独立解决问题,进一步体会小括号的作用。思考算式中每部分表示的实际含义。小组讨论:带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1.2 9+2 5=5 4(人)5 44-9=5 (只)2.(2 9+2 5)4-9学 生 有 可 能 出 现:2 9+2 5 +9结合情境思考应该先算哪个,再算哪个。学生尝试独立解决问题。一个算式中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的。9/6 3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设计三、巩固练1.有 25个苹果,
19、吃了 4学生独立完成,说习(1 0 分)个后,剩下的平均放在3 一说这样列式你是怎个盘子里,平均每盘放几样想的。个?(2 5-4):3=2 1 +32.超市的苹果和橘子都卖=7 (个)2元 钱 1斤,妈妈买了 33 X 2+4X 2斤苹果,4 斤桔子,共花=6+8了多少元?=1 4(元)3.算 一 算(小组比赛)或 2 X (3+4)(2 4+2 5)4-7=2 X 7(3 0-1 6)+2=1 4(元)(1 0 0-7 5)4-5学生独立完成,小(90-8 7)X 9组比赛,看谁算得又对又快。板书设计:过河分步:2 9+2 5=5 4(元)综合:(2 9+2 5)4-95 44-9=5 (元
20、)一个算式中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的。第6课 时 过 河(二)(带有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及其应用)教学目标:1.结 合“过河”情境,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认识小括号,体会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有改变原来运算顺序的作用。2 .理解并掌握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计算。3 .在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运用混合运算解决问题的经验,逐步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教学难点:体会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有改变原来运算顺序的作用。教学准备:课件、小括号纸板、计算评比星。教学流程:教学环节及时间教师指导要点学生学习活动二次
21、备课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 教学设计一、情境引入(5分)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理 解“限乘”是什么意思?“限乘”即大客车最 多 能 坐4 6位乘客,面包车最多能坐8位乘客。二、探究新知(25分)1.提出问题:一共70人,先坐满大车,剩下的坐小车,至少需要多少辆小车?2.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3.全班交流: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4.结合情境讨论,带有小括号的算式所表达的含义及其运算顺序。5.6.看一看,说一说,用(70-46)4-8还能解决什么问题?学生独立画图列式解决问题。结合情境解释自己的算法总结带小括号的混合运算要先算小括号里的。学生先观察情境图。结合实例说说算式的意思。三、巩固练
22、习(10分)书后练习练习时引导学生说说先算什么,后算什么,再进行计算。先理解题意交流思考独立计算交流检验板书设计:过 河(二)一个算式中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的。对于一些问题在计算时没有小括号行不行?1 1/6 3磐 盛 牌 学 设 计单元教学目标1.经历观察、想象、验证的过程,逐步体会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观察一个物体最多看到3个面,并能根据具体的事物、照片、直观图辨认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简单物体。2.在观察、想象、猜想、验证等活动中,初步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及空间想象力,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3.在与他人合作观察交流的活动中,能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和结果,体验观察和想象
23、的乐趣,积极观察物体的活动经验。第 1课 时 看 一 看(一)(观察一个物体最多看到三个面和从相对位置观察一个物体)教学目标:1 .能根据照片或直观图辨认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简单物体。2.在实物观察、空间想象和推理等活动中,体验从不同的位置(角度)观察物体,每次最多能看到三个面,积累观察物体的活动经验。3.在想象、推理、观察、验证的活动中,初步发展合情推理和空间想象的能力,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4.在与他人合作交流中,能简单描述自己的思考过程和观察结果,体验观察的乐趣。教学重点:能根据照片或直观图辨认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简单物体。教学难点:体验从不同角度观察长方体,每次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教学准备:
24、课件、长方体实物、学生从家中带的小动物玩具等。教学流程:教学环节及时间教师指导要点学生学习活动二次备课一、情境引入(5分)出示主题情境图,说一说图中小朋友们都在做什么?他们分别站在什么位置?从哪个角度观察长方体纸箱的?观察情境图,说出淘气、笑笑、妙想站在不同位置观察一个投票箱。明确笑笑站在箱子左边观察;淘气站在箱子后面的椅子上观察;妙想站在右前方对着箱子的一个角观察。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 教学设计二、探究新知(2 5分)1 .观察情境图,独立想象判断。(1)出示问题中的三幅图,让学生独立思考和判断:分别是哪个小朋友看到的?连一连。(2)完成后组织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3
25、)组织集体交流:这三 幅 图 分 别 是 谁 看 到的,你是如何判断的?引导学生说清楚在哪个位置能看到几个面。教师要适时的找学力有困难的学生观察实际物体,进而排除难点。2.站在不同位置,每次最多能看到几个面?分析提问的意思,每次最多能看到几个面”是什么意思?(1)先引导学生不看,想一想:站在不同位置,看到的物体的面有什么不同?最多可以看到几个面?(2)看一看,观察站在不同位置每次最多能看到几个面?先观察纸箱验证自己之前的猜想是否正确,再让小组内同学模拟主题图中的情境,站在与图中相符的位置轮流观察,互相说一说自己看到了几个面?分别是哪几个面?(3)说一说,讨论:为什么每次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独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北师大 小学 数学 三年级 上册 教学 设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