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3年地理高考二轮复习微考点专项讲练:峡谷地貌的形成过程图.pdf
《备战2023年地理高考二轮复习微考点专项讲练:峡谷地貌的形成过程图.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备战2023年地理高考二轮复习微考点专项讲练:峡谷地貌的形成过程图.pdf(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频考点545 峡谷地貌的形成过程图峡谷地貌的形成过程图【拓 展 提 升】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晋陕大峡谷是指黄河中游从内蒙古托克托县河口镇至中下游的桃花峪的河段。谷内地质条件复杂,多断裂、节理,谷底岩层岩性软硬相间,形成了壶口瀑布等独特地貌景观。陕西宜川县位于黄河沿岸、晋陕峡谷段。针对峡谷悬崖造林难题,当地采用了“石坑客土”的方式,即砌垒石坑、回 填 客 土(来自周围或他处的土)、栽植大苗、深栽深埋、引水浇灌,完成了石坑造林3.5万亩,壶口瀑布周围林木覆盖率达到8 0%宜川地处黄河传统农耕文化区、陕甘宁革命老区,历史遗迹众多,文化底蕴深厚。但旅游开发长期以壶口瀑布观光为主,产品单一
2、,宣传滞后,景区建设中还存在生态破坏问题。目前该地正在创建壶口瀑布(1)晋陕峡谷在内外力共同作用下形成的,请说明河流结冰(类似冰川)在峡谷形成中的作用。(2)有研究表明,壶口瀑布最初位置在龙门瀑布,请说明壶口瀑布的形成过程。(3)从宜川造林模式推断晋陕峡谷的自然环境特征。(4)简述推动宜川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措施。【答案】(1)谷内断裂、节理发育,渗透到断裂、节理等岩石缝隙中的水因结冰膨胀,会加速岩石破碎,而昼夜温度变化会引起岩石表层和缝隙中的水反复消融冻结,加剧岩层的脱落破碎;冰体流动过程中会对谷底和谷坡产生侵蚀作用,使谷底变宽、变深:冰体流动对谷坡的挤压冲撞作用,使谷底拓宽。(2)由于河床断
3、裂、节理发育,岩体破碎,在流水的侵蚀作用下河床上切出一处陡坎,形成落差:落差出现,流水的冲刷和侵蚀能力进一步加剧,上层较硬的岩层被侵蚀掉,进入下层较软的岩层,下蚀作用更强,落差更大,形成了瀑布;之后流水不断对下层较松软的岩石不断掏蚀,造成上层岩石悬空,受重力作用,加之自身的裂隙,上层岩石就会松动脱落,造成瀑布后退,这样周而复始,使得壶口瀑布从龙门瀑布后退到现在的位置。(3)采用砌垒石坑、回填客土方式,说明该地地势陡峭,坡度大;土层浅薄、贫瘠;采用栽植大苗、深栽深埋方式,说明风力较大;引水浇灌说明降水较少,气候较干旱。(4)做好旅游规划,促进旅游协调发展;继续造林绿化,加强生态保护;加强交通基础
4、设施建设,提高交通通达度:深度挖掘文化内涵,促进文化和旅游相融合;加强市场宣传,提高知名度;优化壶口瀑布景区建设,推出壶口文化游品牌。【分析】(1)结合材料分析,晋陕峡谷内地质条件复杂,多断裂、节理,渗透到断裂、节理等岩石缝隙中的水因结冰膨胀,会加速岩石破碎;该地昼夜温差大,造成岩石表面和缝隙中的水反复冻融,加剧/岩石破碎;冰体流动过程中会产生类似冰川的侵蚀作用,其中对谷底的侵蚀作用会使谷底变深,对两侧谷坡的挤压、冲撞、侵蚀作用会使谷底拓宽。(2)由材料可知,晋陕峡谷谷内地质条件复杂,多断裂、节理,谷底岩层岩性软硬相间,在流水的侵蚀作用下河床上切出一处陡坎,形成落差:落差出现,流水的冲刷和侵蚀
5、能力进一步加剧,上层较硬的岩层被侵蚀掉,进入下层较软的岩层,下蚀作用更强,落差更大,形成了瀑布;瀑布形成之后流水不断对下层较松软的岩层掏蚀,导致上层岩层悬空,在重力作用下,加上岩层自身的裂隙,上层岩石松动脱落,造成瀑布向上游后退,这个过程不断进行,使得壶口瀑布从龙门瀑布向上游后退到现在的位置。如图:砾 岩堆 积 物(3)根据材料采用“砌垒石坑、回填客土”的方式,可知该地地势陡峭,坡度大:土层浅薄,土壤贫瘠:采用“栽植大苗、深栽深埋 的方式,可知该地多大风天气;树苗需“引水浇灌”,可知该地降水少,气候较干旱,土壤含水率低。(4)推动宜川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可以从旅游规划、旅游资源开发、基础设施建设、
6、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分析。首先要做好旅游规划,促进旅游业和当时社会经济及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其次需要深度挖掘当地的文化内涵,促进文化和旅游相融合,优化壶口瀑布景区建设,推出壶口文化游品牌,加强市场宣传,提高知名度;再次,需要加强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通达度,提高当地的旅游接待能力;此外,还需要积雪造林绿化,加强生态保护,改善生态环境。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黄山是皖南山区的最高山地,主峰莲花峰海拔1864m,处于我国最大丰水带内。在黄山154kmz景区内,花岗岩体占107km)有千米以上高峰77座,河流有36源和36峡谷。黄山花岗岩地貌的各种类型的形状和分布都有迹可循,且与演化过程密切相
7、关。下图示意黄山花岗岩地貌的演化过程,图(a)为几千万年前的黄山地貌(第一阶段);黄山花岗岩体在第三纪后期出露地表,呈穹形山体,四周被围岩山地包围;图(b)为几百万年前的黄山地貌(第二阶段):上 新 世(距今500万 250万年)呈穹形山体顶部和缓起伏,周边有明显切割并出现花岗岩山峰:图(c)为今日的黄山地貌(第三阶段):第四纪(距今250万年)开始古夷平面被分割,产生峡谷和高峰。(1)指出地质作用对第i 阶段黄山花岗岩穹状山体形成的影响。(2)简述三个阶段花岗岩山峰的空间分布和形态特征的变化。(3)分析穹状山体周边花岗岩山峰发育的过程。(4)未来黄山独特的地貌将逐渐被外力侵蚀夷平,推断其是否
8、有“回春”(花岗岩山峰地貌重新出现)的可能,并说明原因。【答案】(1)地壳运动导致黄山原有沉积岩层断层发育;伴随断层的运动,岩浆侵入形成花岗岩;花岗岩块体隆升,风化作用对上覆岩层的剥蚀加剧,花岗岩穹状山体出露。(2)花岗岩山峰由穹状山体四周向中心发展;山峰相对高差增大;由缓丘向高山峡谷发育。(3)穹状山体的出现使得黄山形成了放射状水系;放射状水系对穹状山体进行溯源侵蚀,边缘出现起伏和缓的花岗岩山峰:在河流侵蚀作用下,花岗岩山峰落差增大,穹状山体被切制,花岗岩山峰向中心发展。(4)若地壳快速抬升,致使新的花岗岩穹状山体出露地面,在河流溯源侵蚀作用下将再次出现原有地貌特征;若地壳保持稳定或下沉,则
9、难以再次形成。【分析】(1)由所学知识可知,岩浆活动侵入岩层形成花岗岩;结合材料信息,先有沉积岩的沉积,后有岩浆从地下深处向上侵入岩层冷却凝固形成花岗岩,经地壳运动抬升使黄山原有沉积岩层发生断裂,利于断层发育;伴随岩体的错位运动,花岗岩块体隆起上升,外力风化作用使上覆岩层不断的被剥蚀,使花岗岩穹状山体出露。(2)读图可知,花岗岩山峰由穹形山体四周向中心集聚发展;山峰变高,落差变大;在流水的下切侵蚀作用下,平缓的丘陵向峡谷和高峰演变。(3)由材料信息“黄山是皖南山区的最高山地,主峰莲花峰海拔1864m,处于我国最大丰水带内。在黄 山 154km2景区内,花岗岩体占107km2,有千米以上高峰77
10、座,河流有36源和36峡谷”可知,穹状山体的出现,导致地形中间高,四周低,河流呈放射状流由中心向四周;放射状的流水对穹状山体不断地进行侵蚀,使花岗岩山峰边缘地带起伏和缓;在河流的下切侵蚀作用下,花岗岩山体落差增大,穹状山体被切割,花岗岩山峰向中心发展。(4)结合前面的分析并推测可知,如果地壳快速抬升,新的花岗岩穹状山体会现次出露并凸出于地表,河流的溯源侵蚀不断地作用于花岗岩山体,使其再次出现原有地貌特征;如果地壳保持稳定或下沉,则不会再次形成现有的地貌。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雅鲁藏布江流域是青藏高原南部风积地貌典型分布区,河流宽谷地区沙丘地貌广泛分布,而峡谷地区几乎无风积地貌发育。2
11、019年 11月,我国青藏高原综合考察科研人员从雅鲁藏布江河谷选择了 14个典型的新月形沙丘(采样点位置见下图,自西向东依次命名为D1 D 14,沙丘表面基本无植被覆盖)进行采样研究。雅鲁藏布江沙丘主要分布在5 个河流宽谷段。沉积物粒度组成反映了沉积物不同粒级组分的百分含量,表示意不同宽谷段沙丘的粒度组成。区域粒级级配/%黏土一中粉砂031pm粗粉砂31-63pm极细砂63125pm细砂125250|jm中砂250 500|am粗砂500-2000pm3.81+1.100.83+0.698.16+6.7440.79+13.8039.70+10.776.71+10.22马马泉泉河河段段拉孜段1
12、2.2 5+3.3 81.5 8+0.5 11 0.9 5+5.453 9.6 8 4.8 33 2.3 1 8.2 03.2 2 3.0 6日喀则段6.3 3 2.8 11.6 1 1.0 48.3 7 6.423 8.8 8+7.0 63 8.1 6 7.8 36.6 7+7.0 6山南段5.5 41.431.0 6 0.5 17.8 43.9 04 1.8 1 7.403 9.3 9+7.0 54.3 5 4.1 1米林段7.8 9 1.8 52.8 41.5 71 1.9 7 5.9 63 6.0 0 8.7 33 3.3 8 7.3 47.9 2 8.7 5(1)分析雅鲁藏布江峡谷地
13、区几乎无风积地貌发育的原因。(2)阐述雅鲁藏布江河流宽谷地区沙丘地貌形成过程。(3)专家指出影响雅鲁藏布江河谷沙丘粒度组成的主要原因是风力作用,而不是流水作用,请说明理由。【答案】(I)雅鲁藏布江峡谷地区狭管效应显著,风力强劲(风速加强);河 岸(河漫滩)沉积物少,沙源供应不足,因此几乎无风积地貌发育。(2)冬春季节(河流枯水期),河流沉积物在宽谷地区的河岸和河漫滩出露,经风力吹蚀和搬运作用,受地形等因素阻挡在河流宽谷地区堆积形成沙丘。(3)雅鲁藏布江沿江河岸或河漫滩的沉积物是附近沙丘的主要沙源。由于河流的分选作用,自上中游至下游河岸或河漫滩沉积物平均粒径呈减小趋势,而整个河谷沙丘平均粒径未出
14、现逐渐减小趋势,因此流水作用不是影响河谷沙丘粒度组成的主要原因。在风力作用下,强劲的起沙风速会将近地表沉积物细颗粒组分吹走,留下较粗颗粒组分,导致沙丘粒度整体以细砂和中砂组分为主,因此风力作用是影响河谷沙丘粒度组成的主要原因。【分析】(1)风积地貌的发育,首先要有充足的风沙来源,雅鲁藏布江峡谷地区,河道狭窄,水流速度快,河床、河滩沉积物少,沙源供应不足;其次,风积地貌发育,往 往 有 一 个风速变弱的过程,雅鲁藏布江峡谷地区,由于狭管效应显著,风力搬运作用强劲,风沙也不易沉积,所以几乎无风积地貌发育。(2)沙丘形成于堆积作用。在冬春干旱季节,河流水位低,河漫滩及沙洲上的细沙裸露,受河谷地形影响
15、,狭管效应显著,风力强劲,经风力吹蚀和搬运作用,在宽谷地带风力减弱或受地形的阻挡,在江岸地区或附近山坡上堆积形成沙丘。(3)由上题可知,雅鲁藏布江沿江河岸或河漫滩的沉积物是附近沙丘的主要沙源。通常情况下,河流在搬运过程中发生沉积时,颗粒大、比重大的总是先沉积,颗粒小、比重小的后沉积,因此,顺着河流流向,沉积物颗粒由粗到细,即自上中游至下游河岸或河漫滩沉积物平均粒径呈减小趋势,具有明显的分选性。而表中信息显示,整个河谷从上游地区至下游地区,沙丘的粒度组成情况相差不大,沙丘平均粒径未出现逐渐减小趋势,因此流水作用不是影响河谷沙丘粒度组成的主要原因。而风力作用下,强劲的起沙风速会将河床、河滩沉积物中
16、细颗粒物质吹走,留下较粗的砂、砾物质,导致沙丘粒度整体以细砂和中砂组分为主,因此,风力作用是影响河谷沙丘粒度组成的主要原因。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某美国西部峡谷研学团队从怀特沃特出发,沿甘尼森河支流东溪溯溪而上,见河谷较深而两壁陡峭,两壁上分布有大块砾石。行至分水岭时,发现山脊有明显的娅口,山势浑圆。越过娅口继续西行沿西溪而下,见河谷宽阔,河道蜿蜒。研学团队查阅资料得知,该区域地质历史时期发生过水系重组,甘尼森河曾一度为科罗拉多河的二级支流。研学团队将在东溪沿岸崖壁上采集的砾石送至实验室分析,结果表明海拔较低的砾石的成分与甘尼森河上游基岩相同;海拔较高的砾石成分与科罗拉多河上游基岩相
17、同。东溪和西溪目前水量有限。下图示意东溪与西溪周边水系。河流流向(1)东溪一西溪所在的谷地曾经有大河流经,试(2)地壳隆升是河流改道的重要驱动力,试比较西溪和东溪流域的地壳隆升速率,并说明理由。(3)分析该区域水系重组的过程。【答案】(1)河岸分布大块砾石,为较大水流搬运、堆积的物质;分水岭发育明显坡口,是废弃河谷遗迹;河谷宽阔,由较大径流冲刷形成。(2)东溪流域隆升速率较快。东溪两岸陡峭,下切较强,说明抬升速率较快;东溪河道顺直,西溪河道弯曲,反映出东溪落差较大。(3)科罗拉多河曾经在东溪一西溪河谷西流;随着东溪附近地壳隆升,科罗拉多河向北改道,甘尼森河夺取东溪一西溪段水道西流,通过多洛雷斯
18、河注入科罗拉多河,成为二级支流;随着地壳进一步隆升,甘尼森河受阻北流,直接注入科罗拉多河,东溪、西溪两条流向相反的溪流形成。【分析】(1)根据材料“两壁上分布有大块砾石”可知,现在的东溪为小河,难以搬运大块砾石。根据材料“发现山脊有明显的城口,山势浑圆”可知,分水岭有流水长期侵蚀形成的宽阔河谷的遗迹。根据材料“越过娅口继续西行沿西溪而下,见河谷宽阔”可知,现在的西溪也为小河,难以侵蚀形成宽谷。综合以上信息,可推测出该区域曾经有大河流经。(2)一般情况下,地壳隆升速率越快,地势越陡峭,河流下切越强;快速隆升导致河流下切,不易发生侧向摆动。读图可知,东溪河道较为顺直,西溪河道弯曲,可推测东溪流域隆
19、升速率较快。(3)根据东溪崖壁“海拔较低的砾石的成分与甘尼森河上游基岩相同;海拔较高的砾石成分与科罗拉多河上游基岩相同”分析,随着此处地壳抬升,早期形成的砾石应被抬升至高处,位置较低的砾石是后期形成的,可以判断早期科罗拉多河从此经过,后期甘尼森河从此经过。结合“甘尼森河曾一度为科罗拉多河的二级支流 以及东、西溪分水岭坡口宽阔,早期东、西溪所在河谷贯通,推测早期科罗拉多河沿着东、西溪所在河谷向西流,随着地壳隆升,科罗拉多河向北改道,甘尼森河沿东、西溪河道西流,通过多洛雷斯河注入科罗拉多河,此时甘尼森河是科罗拉多河二级支流。最后由于地壳进一步隆升,东、西溪阻断,东溪倒流注入甘尼森河,向北汇入科罗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备战 2023 地理 高考 二轮 复习 考点 专项 峡谷 地貌 形成 过程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