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生物必修2全册教案-全册.pdf
《人教版生物必修2全册教案-全册.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生物必修2全册教案-全册.pdf(7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人教版生物必修2 全册教案-全册-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第一节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一)课时安排讲课2课时第一课时 一 教学程序导言赢 学 习 了 遗 传 物 质 DNA及其基本单位一基因,知道它的复制使前后代保持连续性,它的表达使亲代和子代相似。那么,基因在传种接代过程中有没有一定的传递规律呢?一、基因的分离定律 二 教学目标达成过程(一)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学生活动:阅读教材P2-4教师列出如下提纲:(投影显示)L 了解孟德尔简历2.孟德尔的试验研究方法是什么?选用什么材料?纯系亲本的杂交技术怎样进行?在学生阅读、讨论的基础上,教师点拨:(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动力。孟德尔的研究成果就是最好
2、的例证;2(2)孟德尔用避免外来花粉干扰的自花传粉、闭花授粉的豌豆纯合植株进行杂交试验,这是他成功的原因之设疑:什么是杂交法?丽出示人工异花传粉挂图,并与学生一起回忆:减数分裂、受精作用、胚珠发育成种子,直到萌发成幼苗的过程,从而理解杂交试验法。教师最后强调:孟德尔在试验中发现豌豆一些品种之间具有易于区分的、稳定的性状,如茎的高与矮、种子形状的圆粒与皱粒。从而引出相对性状的概念。学生阅读教材并讨论,最后归纳理解相对性状要从三点出发:(1)同种生物;(2)同一性状;(3)不同表现类型。教师出示:豌豆相对性状的挂图O学生观察后得出:不同品种的豌豆同时具有多对相对性状。3诟 有 耳 垂 和 无 耳
3、垂,单眼皮和双眼皮,蓝眼和褐眼)壁包:孟德尔开始是否对图示中所有相对性状同时分析呢?学生回答:否。(这是孟德尔成功的又一重要原因)有 二 制 相 对 性 状 的 遗 传 试 验学生阅读教材P4 5。教师出示挂图: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的杂交试验。讲述:用纯种的高茎豌豆和纯种的矮茎豌豆作亲本 后 杂 交。无论正交还是反交,杂 交 后 的 第 一 代(简称子一代,用F表示)总是高茎的。1提问:子一代为什么全是高茎;矮茎性状哪里去T?学生回答:(略)讲述:带着这个疑问,我们看看孟德尔是怎样做的 宠 让 子 一 代 高 茎 豌 豆 自 交,得到的子二代植株中既有高茎也有矮茎。:子二代出现的两种性状,能提示
4、我们什么?方耳簟:矮茎性状在子一代中并没有消失,只是没有表现出来。4教师讲述:孟德尔把杂种子一代中显现出来的性状,叫做显性性状,如高茎;把未显现出来的性状。叫隐性性状,如矮茎。子二代中同时显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在遗传学上叫做性状分离。同时孟德尔对子二代两性状的株数进行了统计分析,他发现,在所得到的1 0 6 4 个子二代豌豆植株中,有 7 8 7株是高茎,27 7 株是矮茎,高茎与矮茎的数量比接近3 :l o 请问学们注意这个比例。设疑:豌豆的其他相对性状杂交情况如何呢?襄方出示:孟德尔做的豌豆杂交试验的结果投影。学生观察、比较,发现杂交子二代都出现了性状分离现象,且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
5、的数量比接近3 :1,具有规律性。第二课时 一 教学程序导言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 羸 知道了什么是相对性状、显性性状、隐性性状及性状分离。那么为什么子一代只出现显性性状,子二代出现性状分离且分离比都接近3 :l o 如何将这些在试验中得出的结果用一套理论来解释呢?5这就是我们今天将要学习和研究的内容。二 教学目标达成过程(三)对分离现象的解释送回:生物的性状是由什么控制 航回答:基因。孚星活动:阅读教材P4 教师讲述:在孟德尔当时的年代,生物学还没有建立基因概念,孟德尔认为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后改称为基因)控制的。显性性状由显性基因控制,如高茎用大写字母D表示,隐性性
6、状是由隐性基因控制,如矮茎用小写字母d表示,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性状的基因是成对的。提 问:DD或dd产生的配子是么福豆哪种分裂方式产生的?学生回答:D或d,通过减数分裂教师讲述:由于基因D对d的什显性作用,所以6F(D d)只表现出高茎性状,而矮茎性状表现不出1来。提问:F (D d)自交时,可产生哪几种配子?_ 1学生回答:D 和d 两种数目相等的配子。教师讲述:由于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F 便可产生三种基因组合:D D、D d、d d,且它2们的数量比为1:2:1。由于D 对d 的显性作用,F的性状表现有两种类型,高茎和矮茎,且数量比2为3:l o学生活动:阅读教材P 6,思考什
7、么是纯合子?什么是杂交子?它们在遗传中各有什么特点?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讲述:由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叫纯合子,可稳定遗传(真实遗传)。而由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叫杂合子,不能稳定遗传,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四 巩固训练(投影显示)*某水稻的基因型为A a,让它连续自交,(从理论上讲F的基因型纯合体占总数的()2A.1/2 B.1/4 C.3/4 D.1分析:P:A a _ F :1/4 A A;2/4 A a;l/4aa,中只 杂 种 子 一 代 隐 性 一 合 子 高茎 短茎有l/2A a 自交产生l/2X l/2A a,其余全部为纯合体。答案:C(五)
8、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测交法孟德尔为了验证他对分离现象的解释是否正确,又设计了另一个试验一一测交试验。测交就是让F 与隐性纯合子杂交,这个方法可以用来测1定F的基因组成。1学生活动:上黑板写出测交的遗传图解。提问:如何由测交来判断F的基因组成?1孝军回答:测交后代如果出现两种基因组合,即F 为杂_ 1合子,若后代只有一种基因组合,即F 为纯合子。1教师讲述:孟德尔所做的测交试验结果,符合预期的设想,从而证明了 F 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基因发生了1分离,分离后的基因分别进入到了不同的配子中。本世纪初,遗传学家通过大量的试验,才证实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并且成对的基因正好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从而从
9、本质上解释了性状分离现象。(六)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学生活动:看多媒体课件一-减数分裂过程。教师讲述:先掌握等位基因的概念。遗传学上,把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控8在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分离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那么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也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进入不同的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学生活动:集体归纳。务 屣 建的实质是: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七总结这节课我们要重点掌握孟德尔分离定律中子代的基因组合及性状分离
10、比,以及用来验证分离现象的测交试验,掌握分离定律的实质,理解纯合子、杂合子、等位基因等概念。第二节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二)六、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 一教学程序导言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急尔发现并总结出基因的分离定律,只研究了一对9PX0A占&给等位基因控制的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但任何生物都不是只有一种性状,而是具有许多种性状,如豌豆在茎的高度上有高茎和矮茎;在种子的颜色上有黄色和绿色;在种子的形状上有圆粒和皱粒;在花的颜色上有红色和白色等等。那么,当两对或两对以上的相对性状同时考虑时,它们又遵循怎样的遗传规律呢?孟德尔通过豌豆的两对相对性状杂交试验,总结出了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二教学目标达成过程
11、(一)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学生活动:阅读并分析教材P 9。教师列出如下讨论题纲:(1)孟德尔以豌豆的哪两对相对性状进行实验的?(2)F代的表现型是什么?说明了什么问题?1(3)F代的表现型是什么?比值是多少?为什2么出现了两种新的性状?_ _ _ _ _ _ _ _ _ _*(4)分析每对性状的遗传是否遵循基因的薄离定律?配子 G)、新/*Y yF jKf学生展开热烈的讨论并自由回答,教 照 聚-忙于评判谁对谁错,出示挂图“黄雀,一和绿色皱粒豌豆的杂交试验”,对实-100结果进行指导分析:(1)相对性状指同一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不能把黄与圆、绿与皱看作相对性状。(2)F代全为黄色圆粒
12、,说明黄色对绿1色为显性,圆粒对皱粒为显性。(3)F代有四种表现型:黄色圆粒、黄2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前后代比较发现,出现了亲代不曾有的新性状一黄色皱粒和绿色圆粒,这又恰恰是两亲本不同性状的重新组合类型。这四种表现型比为9 :3 :3 :L恰是(3 :1)2的展开,表明不同性状的组合是自由的、随机的。那么,孟德尔是如何解释这一现象的呢?(二)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学生活动:阅读并分析教材P 1 0。教师列出如下讨论题纲:(1)孟德尔研究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是位于一对还是两对洞源染色林上?(2)亲崔永梅饭簧爸面猫而察石酸赖两纯种亲本的基因型是什么?推出F代的基因型是什么?1(3)F代在产
13、生配子时,两对等位基因如何分配到配子111中?产生几种配子类型?(4)F 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各是什么?数量比为多少?2学生讨论、总结归纳并争先恐后回答,教师给予肯定并鼓励。教师强调:黄 色 圆 粒 和 绿 色 皱 粒,蜘 蜥 瞅 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的,这阚 簧 鲤 直 邀 春 两对不同的同源染色体上,其中用Y表示黄色,y 表示绿色;R 表示圆粒,r 表示皱粒。因此,两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YYR R 和y y r r。板图显示:它们的配子分别是YR 和y r,所以弋的基因型为Yy R r,Y对y 显性,R 对r 显性,所以F j 代全部片黄色圆粒。(2)F 代产生配子时,Y与;、R 与r 要分离
14、,孟德尔认为1与此同时,不同对的基因之间可以自由组合,也就是Y可以与R 或r 组合,y 也可以与R 或r 组合。教师使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在动态中理解等位基因的分离和不同对基因之间的组合是彼此独立的、互不干扰的。所以F 产生的雌雄配子各有四种,即YR、Yr、y R、1y r,并且它们之间的数量比接近于1 :1 :1 :1。(3)受精作用时,由于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因此,结合方式有1 6 种,其中基因型有9 种,表现型有4 种。-存课我们重点学习了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及对试验的解释,通过学习应该掌握子二代出现新性状是由于遗传过程中不同对基因之间发生了组合。应该对子二代中9种基因型和4
15、种表现型的规律进行理解记忆,以便在以后的解题过程中直接运用。第二课时 一教学过程导言烹猴尔用两对相对性状的豌豆进行杂交,其 F 代只有1一种表现型,F 代出现四种2表现型,比 例 为 9:3:3:lo孟德尔用基因的自由组合作了解释,要确定这种解释:,该怎么办?学生回答:用测交法。二教学目标达成过程(三)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提问:什么叫测交?季星回答:是用F 代与亲本的_ 1隐性类型杂交。目的是测定F 的基因型。113请一位学生到黑板上仿照分离定律的测交验证模式,写出测交及其结果的遗传图解。教师指导:这是根据孟德尔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从理论上推导出来的结果,如果实验结果与理论推导相符,则说
16、明理论是正确的,如果实验结果与理论推导不相符,则说明这种理论推导是错误的,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学 生 活 动:阅读教材德尔用F作了测1交实验,实验结果完全符预想。证实了他理论推导的正确性。PIO O 孟合 他 的设疑:用F(YyRr)作母本和父本测交的试验结_ 1果怎样呢?学生争先恐后推演,教师出示投影,比较测交结果,师生结论是:两种情况是相同的,这 说 明F在1形成配子时,不同对的基因是自由组合的。(四)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教师介绍:豌豆体细胞有7对同源染色体,控制颜色的基因(Y与y)位 于 第1对染色体上,控制形状的基因(R与r)位于第7对染色体上。学生活动:观看减数分裂多媒体课
17、件。巩固在减数分裂 通 币 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自由14组合,从而理解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之间的动态关系,即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邈:如果在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能不能百国组合?学生展开热烈讨论。教师出示投影,显示如图:壁:在此图中哪些基因能自由组合?哪些不能自由组蓊为什么?学生回答:YR与 D或 d 能自由组合,y r 与 D或 d 能自由组合,Y 不能与R或 r 组合,y 不能与R或 r 组合。因为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要分离,等位基因也要分离,只有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才自由组合。蜉: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有哪些区别和联 系
18、丽教师出示投影表格,由学生讨论完成。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比较项目 规 分 离 定 律 自 由 组 合 定 律15律研究的相对性状一对两对或两对以上等位基因一对等位基因两 对(或两对以数量及在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上)等位基因分别染色体上的位置位于不同的同源染色体上细胞学基础减数第一次分裂中同源染色体分离减数第一次分裂中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遗传实质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联系分离定律是自由组合定律的基础(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上的每对等位基因都要按分离定律发生(六:)孟德尔获7分离,而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则发生自由组合)。导成功的原因通过
19、前面两个定律的学习,可知孟德尔成功的原因可归纳为四个方面:1.正确地选用了试验材料。2.由单因素(即一对相对性状)到多因素(即两对或两163.应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4.科学地设计了试验的程序。通过对这一内容的学习,让学生懂得,任何一项科学成果的取得,不仅需要有坚韧的意志和持之以恒的探索精神,还需要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正确的研究方法。五总结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以及在实践中的应用。通过学习应理解在生物遗传的过程中,由于非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及不同基因类型的雌雄配子的随机组合,造成基因的重新组合,从而使后代的性状也发生重组,出
20、现了新的类型,这种变异的原因就是基因重组。实践上,我们可以让位于不同的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所控制的优良性状重组,以培养优良品种,也可以对家系中两种遗传病同时发病的情况进行分析,并且能推断出后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以及它们出现的概率,它的理论基础就是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第 二 章 基 因 和 染 色 体 的 关 系第一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三.课时安排2课时。七.教学步骤第一课时引言:有性生殖要通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形成合子,再由合子发育成新个体。有性生殖细胞的产生,又必须经过减数分裂。以前学过,细胞分裂的方式有三种,哪三种?(要求学生答出: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以前学过了有丝分裂和无
21、丝分裂,现在学习减数分裂。一.减数分裂1.减数分裂学习阅读教材,要求学生说出减数分裂的概念,并勾书,找出减数分裂的特点。强调:连续分裂两次而染色体只复制一次,分裂的结果,染色体数目减半。讲述:减数分裂是怎样进行的,染色体数目是如何减少的呢?下面,我们结合动物的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讲述减数分裂的基本过程。2.精子的形成过程讲述:精子在精巢中形成。18(示精子形成过程挂图或多媒体银幕显示精子形成过程的静止图像。)在精巢中,通过有丝分裂产生了精原细胞。根据有丝分裂的特征,可知精原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染色体数目存在一个什么关系?(要求学生答出:相同。)在精原细胞时期,进行了染色体复制。此时相当
22、于有丝分裂的哪一个时期?(要求学生答出:间期。)复制的结果,染 色 体 由 生 用(板画),也和有丝分裂间期一样,染色体是细丝状,用光学显微镜是看不到的。而不是图上画的这个样子。复制完成后,细胞开始进行第一次分裂,此时的细胞,叫初级精母细胞。第一次分裂的前期,细胞中的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叫联会。所谓的同源染色体,指减数分裂时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形状和大小一般都相同,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指图说明,使学生弄清楚图上谁和谁是同源染色体,还可以利用指头作比喻,如果一个手指表示一个染色体的话,两只手合在一起,则两个大拇指,两个食指等相应的手指都分别是同源染色体。)联会后,染色体进一步螺旋化变粗,
23、逐渐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见每个染色体都含有两个姐妹染色单体,由一个19着丝点相连,每对同源染色体则含有四个姐妹染色单体,叫四分体。(教师指图问)图中四分体有几个?(学生应答出:两个。)强调:每一对同源染色体共有四个姐妹染色单体,组成一个四分体,因此,同源染色体的数量就是四分体的数量。由此,我们可以推算,果蝇体细胞有4对8个染色体,减数分裂时,形成多少个四分体?(答:四个。)人呢?(答:2 3个。)把四分体时期和联会时比较,由于染色体复制在精原细胞时就发生了,因此,它们所含的染色单体、D N A数目都是相同的,不同的主要是染色体的螺旋化程度不同,联会时染色体螺旋化程度低,染色体细,在光学显微镜下还看
24、不清染色单体,因此,没有在图上表示出来。四分体时期,染色体螺旋化程度高,染色体变粗了,可在光学显微镜下清楚地看到每一个染色体有两个单体。(教师提问)此图中,四分体时期画了几对染色体(学生答:2对。),几条染色体?(答:4条。)几条染色单体?(答:8条。)几个D N A分子:(答:820个。)那么联会时呢?(学生答:仍是两对同源染色体,4条染色体,8个染色单体,8个D N A分子)教师特别强调:不要片面看图,妄作结论,就认为是联会时进行了染色体的复制。随后,各个四分体排列在细胞中央,同源染色体好象手拉手似地排成两排,(教师指着相应的图说明)纺锤丝收缩,牵引染色体向两极移动,导致四分体平分为二,配
25、对的同源染色体分开,但此时着丝点并未分开,每一染色体上仍有两条染色单体。接着发生细胞分裂,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分裂成两个次级精母细胞,而每个次级精母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就只有初级精母细胞的一半了,在图上,初级精母细胞有几条染色体?(答:4条。),而次级精母细胞呢?指图中刚形成的次级精母细胞(答:2条。),染色体数目减半的原因是什么?(答:同源染色体分开,),在次级精母细胞中还有没有同源染色体?(答:没有。)联会的同源染色体分开,说明染色体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由于两个同源染色体在细胞中央的排列位置也是随机的,可以互相交换,因此,就决定了同源的两个染色体各移向哪一极也是随机的,这样,不同对的染色体之间就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 生物 必修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