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科学教案15篇.pdf





《小班科学教案15篇.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班科学教案15篇.pdf(4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小班科学教案小班科学教案 1515 篇篇小班科学教案小班科学教案 1 1一、活动目标:一、活动目标:1、对探究物体软硬产生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体验运用各种感官感知物体软硬的乐趣。2、通过感官感知物体的软硬,掌握感知物体软硬的方法,并且能把自己的感受正确的表达出来。3、初步掌握软硬的概念,并且能按物体的软硬分类。二、活动重难点:二、活动重难点:1、活动重点:掌握感知的方法。2、活动难点:能按物体的软硬进行分类。三、活动准备:三、活动准备:1、材料准备:(1)两个神秘袋、一个大筐两个小筐;(2)软的物品:棉花糖、面包、娃娃、枕头、毛衣、毛巾、衣服、泡沫板、气球、面巾纸、洗碗布若干;(3)硬的物品:硬
2、糖、铁片、木头、硬纸盒、茶杯、勺子、积木、石头、玻璃瓶等。2、经验准备:能说出软硬物体的四、活动过程:(一)摸一摸,猜一猜,感知物体的软硬1、教师出示神秘袋(一个装软软的物品,一个装硬硬的物品),先请一名幼儿到前面摸一摸,捏一捏,说一说感觉怎么样?猜一猜里面是什么?(教师把东西从神秘袋里拿出来)2、所有的小朋友都摸一摸,捏一捏该物品,验证这名幼儿说的感觉,让所有幼儿都感受到物体的软硬,并且能说出感觉软软的/硬硬的。(二)分一分,用不同的感官感知各种材料并试着进行分类。1、把软硬材料混在一起,分成若干份。2、要求:摸一摸,捏一捏,压一压,尝一尝,敲一敲,摔一摔。3、幼儿分组实验,把软软的和硬硬的
3、物品分成两组,教师做适当指导。4、操作完成后,交换分组进行检验。5、教师引导幼儿互相讨论实际操作和检验别人操作成果的感受,交流感知的方法,进一步加深对物体软硬特性的认识。小结:通过手,牙齿,皮肤,耳朵等感官摸一摸,捏一捏,咬一咬,敲一敲都可以感知物体软硬。(三)巩固:游戏送玩具宝宝回家,学习按物体的软硬分类。游戏规则:天黑了,软宝宝玩具,硬宝宝玩具都要回家了,我们一起把软宝宝和硬宝宝送回家吧。(教师将幼儿刚刚分组操作的物品再次混合在一起,幼儿和教师一起分类,幼儿说感知方法,教师演示)。五、活动延伸:让幼儿寻找并感知身边的物体哪些是软的哪些是硬的,让幼儿进一步感知分类物体的反思:幼儿科学教育的目
4、标首先是让幼儿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教案设计中先用神秘袋,引起幼儿的兴趣,继而引入主题。活动过程中,以分组实验检验交流讨论为主线。首先让幼儿分组实验,科学教育的目标包括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分组实验可以让幼儿自己探究各种感知方法,这样对探究结果印象更深刻;然后让幼儿交换分组,检验其他组的操作是否正确,幼儿在检验过程中,在发现别人存在的问题的同时也会反思自己在操作过程中的错误,产生好奇;最后,教师引导幼儿互相讨论实际操作和检验别人操作成果的感受,交流感知的方法,进一步加深对物体软硬特性的认识。纲要中明确要求,在科学教学活动目标中,幼儿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
5、索的过程和结果。教学巩固阶段采用游戏的形式,让幼儿再次分类,明确物体软硬的特性并且用多种感知方法进行分类。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因此在活动延伸中,让幼儿寻找并感知身边的物体哪些是软的哪些是硬的,让幼儿进一步感知分类物体的软硬并运用到生活中。小马过河彭文席马棚里住着一匹老马和一匹小马。有一天,老马对小马说:你已经长大了,能帮妈妈做点事吗?小马连蹦带跳地说:怎么不能?我很愿意帮您做事。老马高兴地说:那好啊,你把这半袋麦子驮到磨坊去吧。小马驮起口袋,飞快地往磨坊跑去。跑着跑着,一条小河挡住了去路,河水哗哗地流着。小马为难了,心想:我能不能过去呢
6、?如果妈妈在身边,问问她该怎么办,那多好啊!可是离家很远了。他向四周望望,看见一头老牛在河边吃草,小马嗒嗒嗒嗒跑过去,问道:牛伯伯,请您告诉我,这条河,我能过去吗?老牛说:水很浅,刚没小腿,能过去。小马听了老牛的话,立刻跑到河边,准备过去。突然从树上跳下一只松鼠,拦住他大叫:小马!别过河,别过河,河水会淹死你的!小马吃惊地问:水很深吗?松鼠认真地说:当然啦!昨天,我的一个伙伴就掉在这条河里淹死的!小马连忙收住脚步,不知道怎么办好。他叹了口气说:唉!还是回家问问妈妈吧!小马甩甩尾巴,跑回家去。妈妈问:怎么回来啦?小马难为情地说:有一条河挡住了去路,过过不去。妈妈说:那条河不是很浅吗?小马说:是呀
7、!牛伯伯也这么说。可是松鼠说河水很深,还淹死过他的伙伴呢。妈妈说:那么到底是深还是浅?你仔细想过他们的话吗?小马低下了头,说:没没想过。妈妈亲切地对小马说:孩子,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不去试试,是不行的,你去试一试,就会明白了。小马跑到河边,试着往前蹚原来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他顺利地过了河,把麦子送到了磨坊。教学反思:幼儿科学教育的目标首先是让幼儿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教案设计中先用神秘袋,引起幼儿的兴趣,继而引入主题。活动过程中,以分组实验检验交流讨论为主线。首先让幼儿分组实验,科学教育的目标包括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分组实
8、验可以让幼儿自己探究各种感知方法,这样对探究结果印象更深刻;然后让幼儿交换分组,检验其他组的操作是否正确,幼儿在检验过程中,在发现别人存在的问题的同时也会反思自己在操作过程中的错误,产生好奇;最后,教师引导幼儿互相讨论实际操作和检验别人操作成果的感受,交流感知的方法,进一步加深对物体软硬特性的认识。纲要中明确要求,在科学教学活动目标中,幼儿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教学巩固阶段采用游戏的形式,让幼儿再次分类,明确物体软硬的特性并且用多种感知方法进行分类。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因此在活动延伸中,让幼儿寻找并感知身边的物体哪些
9、是软的哪些是硬的,让幼儿进一步感知分类物体的软硬并运用到生活中。小班科学教案小班科学教案 2 2活动目标:活动目标:1.进一步激发宝宝对色彩的兴趣,感受油水分离的特殊效果。2.在玩色游戏中体验与同伴共同游戏的快乐。3.主动参与实验探索。4.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活动准备:活动准备:材料柜(内有自制的海绵球,用白色蜡笔画过各种小动物的纸)稀释的各色水粉颜料、抹布设计思路:设计思路:通过前几次的玩色活动,如手指点画“小花”和制作“匹萨饼”,初步激发了孩子对色彩的喜爱,而且孩子对玩色活动也产生了一定的兴趣。这几天,有小朋友一直对我说:“李老师,我们好久没玩颜料了,我想玩颜料。”根据孩子的兴趣需要
10、,我设计了本次活动,这也符合“超市”课程精神。本次活动以水粉脱色的奇特效果(即油水分离)来进一步提高对玩色的兴趣。重点指导:重点指导:(一)导入活动,引起兴趣1.师:今天,我们班来了好多小动物要和我们玩捉迷藏的游戏,它们就藏在这张大纸上,猜猜看是哪些小动物藏了起来?(幼儿讲讲说说)2.师:我们一起把这些小动物请出来,好吗?(二)讲解示范1.师:我请绵球宝宝来帮忙,给它穿上好看的衣服。(蘸颜料)2.教师示范用绵球平涂,从纸的最上端开始涂,从一边涂到另一边,顺着一个方向来回涂,不留空。并边涂边说:“找呀找呀找呀找,小动物们快出来。”(三)幼儿练习1.鼓励幼儿边说边涂,把整张纸都涂满。2.指导幼儿平
11、涂,从一边涂到另一边,顺着一个方向来回涂。(四)活动结束和好朋友说说你把谁找出来了教学反思:教学反思:这节课中,我觉得我的活动提问较之前有了很大的提高,提问的效果也很好。可以说在大家的讨论下,提问的有效性有了很大的提高。幼儿不仅会说了,而且还更会问了。这样的自由探索活动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孩子们在轻松、愉快地氛围中,发挥了他们在活动中的主动性,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小班科学教案小班科学教案 3 3活动目标:活动目标:1.认识耳朵和鼻子,知道耳朵能听声音,鼻子能闻气味,了解一些简单的保护方法。2.能用耳朵听辨不同声音,学习用鼻子闻气味的方法。3.对听声音、闻气味活动产
12、生兴趣。活动准备:活动准备:1.经验准备:熟悉生活中常见的声音,如:汽车喇叭声、电话铃声、小动物叫声等。2.物质准备:(1)录音机、磁带,铃铛、铃鼓、盘子、钟等能发出声音的物品;教学挂图(大自然的背景图、流水、刮风、雷雨、鸟鸣等)。(2)各种有气味的物品,如:橘子皮、香水、肥皂、风油精、醋、酒等(可请家长协助搜集);自制神秘箱一个活动过程:1.指五官游戏,引起幼儿兴趣。2.感知不同气味,了解鼻子的用处。(1)展示搜集来的有气味的物品,由搜集者介绍该物品,并请大家闻一闻。(2)游戏:神秘箱。教师事先将前面展示的有气味的物品逐一放进神秘箱,让幼儿用鼻子在神秘箱的小孔处闻一闻,猜测箱内藏的是什么东西
13、,最后教师打开神秘箱,与幼儿共同验证。(3)与幼儿一起讨论鼻子的用途,知道鼻子可以闻气味。并引导幼儿回忆:爸爸的鼻子平时是用来干什么的?妈妈平时用鼻子做些什么?还有爷爷、奶奶的(4)游戏:找相同。教师出示装有不同气味物品的瓶子,让幼儿将瓶子拿起来闻一闻,并把具有相同味道的罐子放在一起,并说说是什么物品的气味。游戏几次后,教师可适当增加装相同气味物品瓶子的组数,再按上述方式分组进行游戏。3.游戏“听听猜猜”,感知耳朵的用处。(1)游戏:耳朵耳朵听一听。教师和幼儿边摸耳朵边念儿歌:“耳朵耳朵快醒来,听听我是谁?”念完儿歌,教师播放事先录好的幼儿熟悉的声音(如:汽车、摩托车的喇叭声、自行车的铃铛声,
14、常见小动物的叫声,人的笑声、哭声等等,或在桌子底下敲击幼儿熟悉的能发出声音的物品),让幼儿猜猜是谁或什么物品发出的声音。待幼儿熟悉游戏后,教师可增加游戏的难度。这时,教师可请幼儿闭上眼睛并变换发声的位置,让幼儿说说声音_的方向。(2)教师与幼儿讨论耳朵的用途:你是怎么发现周围的声音?耳朵有什么用呢?(3)出示大自然的背景图,依次播放自然界中的各种声响(流水声、刮风声、雷雨声、鸟鸣声等),请幼儿根据磁带所播放的声音选择相应的图片贴到适当的位置。(4)讨论:在我们生活中你还听过哪些声音?并请幼儿模仿出这种声音。4.讨论:如何保护自己的鼻子和耳朵。(1)与幼儿一起讨论怎样保护鼻子。教师出示一个流着“
15、鼻血”的娃娃,教师提问:娃娃怎么了?娃娃的鼻子怎么会流血的?教育幼儿不能用手挖鼻孔,鼻涕流出来时,要用手帕来擦。请幼儿当“小老师”,教娃娃正确的擦鼻涕的方法。(2)讨论:怎样保护耳朵。请幼儿说说没有耳朵会怎样?请幼儿捂上耳朵,教师轻声说话,引导幼儿感知听不见的不方便。说说怎样保护耳朵?(不要对着耳朵大声说话,不要让水流进耳朵或留在耳朵里等)5.阅读幼儿用书我有耳朵和鼻子。小班科学教案小班科学教案 4 4活动目标:活动目标:学唱歌曲,愿意用动作模仿小动物走路的样子,有喜爱小动物的情感。活动准备:活动准备:(物质准备、心理准备、知识经验准备)经验准备:经验准备:知道这些小动物的基本外形特征以及生活
16、喜好。物质准备:物质准备:1、自制四幢房子;2、小兔、小鸭子、小乌龟、小花猫的胸饰;3、太阳图片一幅;4、歌曲、课件。活动过程:活动过程:一、猜一猜、说一说(价值取向:情境导入,引发对于歌词中各种动物的关注。)今天,小动物要跟我们玩游戏?看看谁来了?小兔(影子)小鸭子(脚印)小乌龟(局部)小猫(鱼骨头)引导幼儿跟小动物打招呼。小结:小动物们从不同的地方走出来了,听一听他们是怎么走路的。二、唱一唱、跳一跳(价值取向:学唱歌曲,愿意模仿小动物动作。)1、第一次欣赏歌曲听,他们来了!2、分句范唱,可适当加表演(1)提问:你听到了什么?他们是怎么走路的?(2)听到什么动物就唱范唱和示范动作。3、第二次
17、欣赏歌曲提问:谁先出来,接着是谁,最后是谁?三、听一听、玩一玩(价值取向:开展音乐游戏,进一步引发对于小动物的喜爱。)游戏玩法:找小动物做朋友,听音乐到不同的地方游戏,听到信号赶紧回家。请小动物们去花园里玩;(雷声)(小鸟叫声)请小动物们去草地上玩;(下雨声)(出示太阳图片)请小动物们去小河边玩。小班科学教案小班科学教案 5 5活动目标:活动目标:1、初步感知春天的天气与花草树木的特征,能发现身边自然景色的变化。2、乐意在老师的引导下观察春天的景色,喜爱春天。活动准备:活动准备:1、选择一处植物较多并有迎春花的地方。2、日常散步时带领幼儿观察正在发芽的树。3、春天的图片。活动过程:活动过程:一
18、、谈话导入。1.小朋友,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春天和冬天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2.小结:春天真舒服,阳光照在身上非常暖和,小草和花儿都长出来了。二、观察图片。1.看,我把春天的景色带到了我们小 1 班。2.提问:(1)你在图片上看到了什么?(2)春天的花草和树木是什么颜色的?3.小结:春天小草、大树都长出来了,变成了绿色,花儿也都开了,五颜六色非常漂亮。三、感受春天。1.我们看过了春天景色的图片,小朋友想不想到外面去感受一下,看看春天来了,我们的大地妈妈是什么样的?、2.带幼儿到户外观察迎春花,看一看、闻一闻、说一说。边走边欣赏花草树木,知道春天的花是五颜六色的,小草变绿了,大树长出了绿芽。
19、3.你们找到春天了吗?它藏在哪里?4.进行游戏活动:春天是个万物生长的季节,许多植物都长出了嫩芽,抽出了叶子,花儿也会在春天里开放,让我们在春天里一起玩游戏吧。活动反思:在活动过程,我并不强调幼儿对某些特定知识技能的习得,而是将知识与概念隐含于幼儿乐于参与的情境中,引导幼儿在情境中探索与实践,主动地习得知识和技能。由于活动为幼儿提供了充足的时间、空间,因而无论是教师,还是幼儿都摆脱传统“教师教、幼儿学”的模式,而是鼓励幼儿更多的尝试,体验不同的学习策略,利用多通道的参与,使幼儿更积极,更专注于自我实践获得的过程。对于集体中的每位幼儿在主题实施过程中,他们都是活动的主人,都是参与者、设计者、收益
20、者。通过实践,我们感到活动以分组教学的组织形式,有利于教师的观察与指导,更利于幼儿的参与与实践,大大提高了师幼互动的质量,让每位幼儿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获得成功的体验。在活动中的角色更多是观察者,支持者。因此还应孜孜不倦地努力开拓自己的知识广度和深度,提升自己对幼儿的认识和幼儿教育的理解。只有善于吸取新型的理念,并有效的指导实践,才能使师生间的合作学习活动富有实效。小班科学教案小班科学教案 6 6一、感受大自然中的声音一、感受大自然中的声音1、播放声音-树林里的鸟-蝉(知了)-打雷-下雨2、提问(1)你听到了什么声音?(2)你在什么时候听到过这个声音?(3)夏天里,你还听到过什么声音?3、教师
21、小结:轰隆隆的雷声、哗啦啦的雨声、“知了知了”的蝉鸣声、嗡嗡嗡的蚊子叫声,这些都告诉我们夏天到了。二、探索、创造声音1、用各种材料制造声音。教师:除了大自然里有各种有趣的声音之外,我们身边也有很多东西会发出声音呢。2、出示一些物品教师:你能用这些东西制造出有趣的声音吗?请小朋友选择一样东西试一试。3、分享制造声音的不同方法。教师:你选了什么东西?它发出了怎样的声音?你是用什么方法让这东西发出声音的?4、教师小结:原来用不同的方法可以让同一种材料发出不同的声音。比如,用手拍铁盒,铁盒发出了砰砰砰的声音。用拳头敲铁盒,铁盒发出了咚咚咚的声音。真是很神奇哟!5、幼儿再次尝试自由选用材料制造声音提问:
22、你选择了什么东西把它发出了什么声音?这种声音像什么?启发幼儿大胆联想-用装满米粒的塑料瓶发出了沙沙沙的下雨声,-敲打铁盒说发出了轰隆隆的打雷声,-拗动塑料垫板发出了呱呱呱的蛙鸣声。教师小结:你们看,这些东西普普通通,但我们用不同的方法居然变出了这么多的声音,大自然真是奇妙。只要我们多留意:多看、多听、多想,就可以从生活中发现更多有趣的现象。三、欣赏散文夏天的声音1、教师:有一篇好听的.散文叫夏天的声音。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教师边播放优美舒缓的背景音乐边朗读散文。)2、提问:这篇散文里也有很多有趣的声音,你们都听到了哪些声音?四、音乐之声 1、教师:我们来开个音乐会吧,每热选一样东西,一起来模仿
23、里面的声音。2、教师小结:我们用敲、拍、吹、搓、拉等许多方法让一些不会动的东西发出有趣的声音,演奏出了那么多动听的声音!在这个世界上,除了美妙的音乐之外,大自然和生活中还藏着许多奇妙的、好听的声音呢。只要你做个有心人,就可以听到大自然为我们演奏的美妙的音乐。附:夏天的声音夏天的池塘边,美丽的荷花穿着粉红色连衣裙翩翩起舞。红蜻蜓的影子倒映在池塘的水面上,小青蛙躲在荷花丛中欢快地唱歌。忽然,一片乌云从远处飘来。你听,滴答滴答,渐淅沥沥,下小雨了!再听轰隆轰隆。轰隆轰隆,雷公公也打起鼓来了!雨越下越大,哗哗哗。哗哗哗不一会儿,天空亮起来,乌云不见了!看,一道彩虹映在池塘里,荷花和绿叶像刚洗过澡,更加
24、清新美丽。呱呱呱、呱呱呱,是青蛙在歌唱;叽叽叽、喳喳喳,是小鸟在歌唱。大家用歌声欢唱:夏天真美丽!小班科学教案小班科学教案 7 7设计意图:设计意图:生活中,各种瓶瓶罐罐随处可见,瓶子(盒子)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的必须品了。有一次班上有个小孩生病了,需要喂药。拿到药瓶后,我拧了好一会儿都没能拧开,后来才发现瓶盖上的标记-要按着拧才行。打开后,我有种成功的喜悦感。于是,便有了一个想法:何不设计一个玩瓶盖的活动呢?于是,便让小朋友们收集各种形状的瓶子和有盖的盒子。活动目标:活动目标:1、能根据瓶口的特征(大小、有无罗纹等)选择合适的盖子。2、能积极尝试拧紧瓶盖,获取拧、按的技能,发展手部动作。3、掌
25、握打开各种瓶盖的技巧,尤其是那种要先按下去才能拧开的瓶盖。活动准备:活动准备:小熊布偶、教师和幼儿共同收集各式带盖子的瓶子和罐子、打开瓶盖的图标。活动过程:活动过程:1、用情境请小朋友帮忙引出话题,初步讨论瓶盖的作用。(1)提问:小朋友看看,谁到我们班来做客了?熊妈妈准备带熊宝宝出去旅游,她们去超市买了好多吃的和用的东西,熊宝宝还没等出发就把这些东西全都打开来看了看,可是不小心瓶盖子全乱了,旅游大巴很快就要到门口来接他们了。这下该怎么办呢?熊妈妈真着急呀!熊宝宝哭起来了,都怪我,不该把盖子全打开的!呜呜小朋友们:没有了盖子,瓶子好用吗?为什么?(2)引导幼儿讨论瓶盖的作用:没有了盖子,瓶子里面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班 科学教案 15

限制150内